1.本实用新型涉及菌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桦褐孔菌提取液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2.桦褐孔菌又名白桦茸桦树胆,生长在桦树活立木的伤节处,故此又称其为“桦癌褐孔菌”。
3.现有的桦褐孔菌在提取时多采用挤压方式提取其内部汁液,但在提取时容易导致提取不全,且装置操作使用较为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桦褐孔菌提取液的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桦褐孔菌在提取时多采用挤压方式提取其内部汁液,但在提取时容易导致提取不全,且装置操作使用较为复杂等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桦褐孔菌提取液的加工装置,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挤压腔,所述挤压腔的上端面活动连接有限位连杆,所述限位连杆背离挤压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腔内部固定连接有金属滤网,且所述挤压腔与收集箱相连通,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收集挤压装置主体、控制把手、调节旋钮、连接柱和挤压冲头,所述收集挤压装置主体固定连接在限位连杆背离挤压腔的一端,所述控制把手固定连接在收集挤压装置主体的侧端面,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在收集挤压装置主体的下端面,所述连接柱的下端面活动连接有挤压冲头。
6.使用时,将桦褐孔菌放入挤压腔的内部,通过下压挤压装置,对桦褐孔菌进行挤压,使得桦褐孔菌在挤压装置作用下与金属滤网贴合,并受到挤压,桦褐孔菌内部汁液通过金属滤网流入收集箱的内部进行收集,且挤压装置通过限位连杆进行导向和限位,使得装置操作更加省力和便捷。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把手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垫,所述挤压冲头的表面均匀分布有挤压凸起。
8.使用时,通过握持控制把手即可控制收集挤压装置主体带动挤压冲头下移,进而对桦褐孔菌进行压合,且在控制把手的外端面设有防护垫,为防止提高控制把手使用的舒适度,在控制把手的外端面设有防护垫,且在挤压冲头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挤压凸起,以提高对桦褐孔菌的挤压效果。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挤压冲头与连接柱贴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柱,所述传动柱活动连接在连接柱的内部。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传动柱背离挤压冲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背离传动柱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背离传动柱的一端与收集挤压装置主体转动相连。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把手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
旋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设置在控制把手的内部,且所述控制杆背离调节旋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
12.使用时,挤压冲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传动柱的内部,通过对挤压冲头转动从而带动挤压凸起位置的变化使得对,桦褐孔菌的挤压提取更加充分完全,同时在控制把手的内部转动设有调节旋钮,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在主动锥齿轮的作用下,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挤压冲头进行转动,实现通过调节旋钮对挤压冲头即可进行控制操作较为便捷。
13.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桦褐孔菌放入挤压腔的内部,通过下压挤压装置,对桦褐孔菌进行挤压,使得桦褐孔菌在挤压装置作用下与金属滤网贴合,并受到挤压,桦褐孔菌内部汁液通过金属滤网流入收集箱的内部进行收集,且挤压装置通过限位连杆进行导向和限位,使得装置操作更加省力和便捷,通过握持控制把手即可控制收集挤压装置主体带动挤压冲头下移,进而对桦褐孔菌进行压合,且在控制把手的外端面设有防护垫,为防止提高控制把手使用的舒适度,在控制把手的外端面设有防护垫,且在挤压冲头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挤压凸起,以提高对桦褐孔菌的挤压效果,挤压冲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传动柱的内部,通过对挤压冲头转动从而带动挤压凸起位置的变化使得对,桦褐孔菌的挤压提取更加充分完全,同时在控制把手的内部转动设有调节旋钮,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在主动锥齿轮的作用下,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挤压冲头进行转动,实现通过调节旋钮对挤压冲头即可进行控制操作较为便捷。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桦褐孔菌放入挤压腔的内部,通过下压挤压装置,对桦褐孔菌进行挤压,使得桦褐孔菌在挤压装置作用下与金属滤网贴合,并受到挤压,桦褐孔菌内部汁液通过金属滤网流入收集箱的内部进行收集,且挤压装置通过限位连杆进行导向和限位,使得装置操作更加省力和便捷,装置实用性和便捷性较强。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柱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挤压装置;2、限位连杆;3、收集箱;4、挤压腔;5、金属滤网;6、收集挤压装置主体;7、控制把手;8、调节旋钮;9、连接柱;10、挤压冲头;11、挤压凸起; 12、防护垫;13、控制杆;14、传动柱;15、转动轴;16、从动锥齿轮;17、主动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桦褐孔菌提取液的加工装置,包括收集箱
3,收集箱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挤压腔4,挤压腔4的上端面活动连接有限位连杆2,限位连杆2背离挤压腔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装置1,挤压腔4内部固定连接有金属滤网5,且挤压腔4与收集箱3相连通,挤压装置1包括收集挤压装置主体6、控制把手7、调节旋钮8、连接柱9和挤压冲头10,收集挤压装置主体6固定连接在限位连杆2背离挤压腔 4的一端,控制把手7固定连接在收集挤压装置主体6的侧端面,连接柱9固定连接在收集挤压装置主体6的下端面,连接柱9的下端面活动连接有挤压冲头10。
23.使用时,将桦褐孔菌放入挤压腔4的内部,通过下压挤压装置1,对桦褐孔菌进行挤压,使得桦褐孔菌在挤压装置1作用下与金属滤网5贴合,并受到挤压,桦褐孔菌内部汁液通过金属滤网5流入收集箱3的内部进行收集,且挤压装置1通过限位连杆2进行导向和限位,使得装置操作更加省力和便捷。
24.请参阅图1-2所示,控制把手7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垫12,挤压冲头10的表面均匀分布有挤压凸起11。
25.使用时,通过握持控制把手7即可控制收集挤压装置主体6带动挤压冲头10下移,进而对桦褐孔菌进行压合,且在控制把手7的外端面设有防护垫12,为防止提高控制把手 7使用的舒适度,在控制把手7的外端面设有防护垫12,且在挤压冲头10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挤压凸起11,以提高对桦褐孔菌的挤压效果。
26.请参阅图1-5所示,挤压冲头10与连接柱9贴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柱14,传动柱14活动连接在连接柱9的内部。
27.请参阅图1-5所示,传动柱14背离挤压冲头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16,从动锥齿轮16背离传动柱1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5,转动轴15背离传动柱14的一端与收集挤压装置主体6转动相连。
28.请参阅图1-5所示,控制把手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旋钮8,调节旋钮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杆13,控制杆13设置在控制把手7的内部,且控制杆13背离调节旋钮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锥齿轮16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17。
29.使用时,挤压冲头10通过转动轴15转动连接在传动柱14的内部,通过对挤压冲头10转动从而带动挤压凸起11位置的变化使得对,桦褐孔菌的挤压提取更加充分完全,同时在控制把手7的内部转动设有调节旋钮8,通过转动调节旋钮8,在主动锥齿轮17的作用下,带动从动锥齿轮16转动,从而带动挤压冲头10进行转动,实现通过调节旋钮8对挤压冲头10即可进行控制操作较为便捷。
30.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桦褐孔菌放入挤压腔4的内部,通过下压挤压装置1,对桦褐孔菌进行挤压,使得桦褐孔菌在挤压装置1作用下与金属滤网5贴合,并受到挤压,桦褐孔菌内部汁液通过金属滤网5流入收集箱3的内部进行收集,且挤压装置1通过限位连杆 2进行导向和限位,使得装置操作更加省力和便捷,通过握持控制把手7即可控制收集挤压装置主体6带动挤压冲头10下移,进而对桦褐孔菌进行压合,且在控制把手7的外端面设有防护垫12,为防止提高控制把手7使用的舒适度,在控制把手7的外端面设有防护垫12,且在挤压冲头10的表面均匀设置有挤压凸起11,以提高对桦褐孔菌的挤压效果,挤压冲头10通过转动轴15转动连接在传动柱14的内部,通过对挤压冲头10转动从而带动挤压凸起11位置的变化使得对,桦褐孔菌的挤压提取更加充分完全,同时在控制把手7 的内部转动设有调节旋钮8,通过转动调节旋钮8,在主动锥齿轮17的作用下,带动从动锥齿轮16转动,从而带动挤压
冲头10进行转动,实现通过调节旋钮8对挤压冲头10即可进行控制操作较为便捷。
31.通过将桦褐孔菌放入挤压腔4的内部,通过下压挤压装置1,对桦褐孔菌进行挤压,使得桦褐孔菌在挤压装置1作用下与金属滤网5贴合,并受到挤压,桦褐孔菌内部汁液通过金属滤网5流入收集箱3的内部进行收集,且挤压装置1通过限位连杆2进行导向和限位,使得装置操作更加省力和便捷,装置实用性和便捷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