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高压射流除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65200发布日期:2022-06-29 04:3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甘薯高压射流除皮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甘薯除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薯高压射流除皮装置。


背景技术:

2.甘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由于其产量高,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轻工上甘薯可以制食用酒、酒精、淀粉果糖、味精、粉条等;在化工上可制柠檬酸、乳酸、溶剂、塑料稳定剂、聚乙烯、冰醋酸、醋酸纤维、涤纶树脂、农药及染料等;在医药上可制葡萄糖、赖氨酸、脯氨酸、复方氨基酸、链霉素、庆大霉素及维生素c等:
3.甘薯在进行后续的加工以前,往往需要脱皮,目前常用的甘薯除皮的方法有机械切削法,该方法的操作与在机械加工时用车床切削工件一样,有刀具切去表皮,由于甘薯的断面和圆形的差距比较大,因此在进行机械切削去皮时,损耗较大,通常可达20%;离心摩擦法,该方法是将甘薯放入一个回转的立式圆筒中,圆筒回转,甘薯靠离心力的作用靠向圆筒的内壁,粗糙的内壁和甘薯接触后,相互摩擦,达到去除甘薯皮的目的,但由于甘薯存在许多洼陷的部分,无法和圆筒内壁接触,存在去除表皮的盲区;硬毛刷刷除法,该方法是靠回转的硬毛刷沿甘薯表面运动,达到去除表皮的效果,但由于甘薯的形状多种多样,要想做到硬毛刷能够接触到每一处甘薯的表面,在工程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样硬毛刷也会对甘薯的本体造成较大的伤害。
4.通过对现有的甘薯去皮方法的分析,可知,去皮机构和甘薯表面直接接触的方法,实现甘薯去皮,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甘薯高压射流除皮装置。
6.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甘薯高压射流除皮装置,包括除皮工作台,除皮工作台上转动连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旋转轴,两个旋转轴同向转动,旋转轴上安装有螺旋毛刷,甘薯分布在两个螺旋毛刷之间,两个螺旋毛刷之间的区域用于甘薯的输送,称为输送区,除皮工作台上方设有防护罩,防护罩沿甘薯的输送方向分为高压射流区和低压射流区,高压射流区和低压射流区内均安装有若干喷嘴,喷嘴与外部高压水管连接,安装在高压射流区的喷嘴高度低于安装在低压射流区的喷嘴高度,沿甘薯的输送方向,输送区分为上料段、除皮段和下料段,高压射流区和低压射流区位于输送区的除皮段。
7.除皮工作台上安装有水槽。
8.喷嘴为扇形喷嘴。
9.除皮工作台下料段的一侧设有向下倾斜的溜槽。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高压水的动能对甘薯进行除皮,由于每个液团的动能有限,因此在除皮的过程中不会对甘薯的甘薯本体造成大的伤害,减少去皮过程中的损失;水射流作为除皮的介质,和甘薯之间没有刚性接触,因此能够适应甘薯形状变化,特别是甘薯表面的凹陷部分,采用别的除皮方式难以去除的部分,高压水除皮都可
以顺利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此前需要的后续人工除皮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1.图1为甘薯高压射流除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喷嘴高压水射流的构造图;
13.图3为甘薯回转运动和前行的协调关系;
14.图4为高压水射流除皮的机理示意图一;
15.图5为高压水射流除皮的机理示意图二;
16.图6为射流对甘薯本体伤害的机理示意图;
17.图中:1-除皮工作台;2-旋转轴;3-螺旋毛刷;4-甘薯;5-防护罩;6-高压射流区;7-低压射流区;8-喷嘴;9-水槽;10-溜槽;11-甘薯本体;12-甘薯皮;13
‑ꢀ
液团;
18.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甘薯高压射流除皮装置,包括除皮工作台1,除皮工作台1下料段的一侧设有向下倾斜的溜槽10,除皮工作台1上转动连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旋转轴2,两个旋转轴2同向转动,旋转轴2上安装有螺旋毛刷3,甘薯4分布在两个螺旋毛刷3之间,两个螺旋毛刷3之间的区域用于甘薯4的输送,称为输送区,除皮工作台1上方设有防护罩5,防护罩5沿甘薯4的输送方向分为高压射流区6和低压射流区7,高压射流区6和低压射流区7内均安装有若干喷嘴8,喷嘴8与外部高压水管连接,安装在高压射流区6的喷嘴8高度低于安装在低压射流区7的喷嘴8高度,高压射流区6和低压射流区7的区别即是由于喷嘴8的高低不同,使得接触甘薯4的水流压力产生明显的高低压区别,而不是说喷嘴8内的压力有什么区别,沿甘薯4的输送方向,输送区分为上料段、除皮段和下料段,高压射流区6和低压射流区7位于输送区的除皮段。
21.除皮工作台1上安装有水槽9,用于收集喷嘴8喷出的水和甘薯4的外皮。
22.旋转轴2通过外部动力机构提供动力,动力机构为电动机,或者动力机构为减速机和电动机的组合。
23.喷嘴8为扇形喷嘴,通常喷嘴8高压水的射流由三段构成,如图2所示,毗邻喷嘴8的一段叫初始段,水流保持紧密状态,该区段内任一点的速度等于喷嘴 8出口的速度,此后的射流就进入破裂段,由于射流吸入的空气逐渐增多,密集的射流破碎成大块的水团,并且由外向内,水团逐渐转化为水滴,当射流全部转化为水滴时,就进入了液滴段,此后水滴逐渐变小,最终成为水雾。
24.初始段,由于射流的冲击力太大,可能对甘薯4的本体造成损害,液滴段则由于液滴的尺寸太小,携带的动能不够,难以破坏甘薯4表皮的整体性,因此破裂段作为去除甘薯4表皮的工作段,初始段的长度通常以喷嘴8出口的倍数计,为喷嘴8出口直径50-100倍。本实用新型高压射流区6的喷嘴8利用破裂段对甘薯4进行去皮,低压射流区7的喷嘴8利用液滴段对甘薯4进行清洗。
25.如图4和图5所示,喷嘴8喷射出的液团13,以一定的速度射向甘薯皮12 的表面,其携带的动能,对甘薯皮12的表面形成冲击力,从而造成甘薯4的变形,在甘薯4的表面上形成一个小坑,此时甘薯皮12被拉长,并断裂。在液团 13冲击的圆坑周边,甘薯本体11(红薯果肉)和甘薯皮12相接的部分是强度最低的部分,则在液团13冲击力的作用下,甘薯皮12将被从甘薯本体11剥离。
26.如果液团13所携带的动能较大,对甘薯本体11也造成裂纹,由于甘薯4的本体体量较大,接触应力造成的损害有限,特别是液团13和甘薯4表面接触后,会向四周扩散,分散了对甘薯本体11的冲击。以射流的破裂段作为工作段,则其对甘薯本体11的伤害是有限的,如图6所示,当液团13具有较大的能量,在甘薯4的甘薯本体11上形成微裂缝时,由于甘薯本体11反作用,在液团13的内部也形成了对应的应力,由于液体内部的应力是向各个方向传递的,因此造成的结果是水团破裂,冲击力减少,另一个效果是可能造成甘薯本体11在

h的范围内出现崩裂的碎块,由于裂纹的抗弯断面是随裂缝的深度逐渐增加的,抗弯强度最薄弱处,必定在靠近甘薯4表皮的部分,因此崩裂的位置必然发生在紧靠表面处。即使是在甘薯本体11上出现了微裂纹,但甘薯本体11崩裂的尺寸也是很小的,不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28.a进行脱皮处理的甘薯4,事先通过清洗,分拣,尺寸相近的甘薯4并为一组,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将甘薯4送入输送区的上料段,甘薯4在螺旋毛刷3 的驱动下,向除皮段运动;
29.b甘薯4进入除皮段后,一面向前运动,同时也沿着自身的轴线回转,两个螺旋毛刷3是同向转动,以保证甘薯4在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可以绕自身的轴线回转,高压射流区6的喷嘴8喷射出的高压射流,对甘薯4进行冲刷,达到去除甘薯皮12的目的,为了适应不同种类的甘薯4应对不同体量的甘薯4,喷嘴8在垂直的方向上可上下移动,且靶距可调;螺旋毛刷3增加了与甘薯4之间的摩擦力,保持甘薯向前运动,又不会因为常用的钢片螺旋,强度太高,损伤甘薯。
30.c甘薯4完成去皮操作后,在螺旋毛刷3的推动下,进入低压射流区7进行漂洗,低压射流区7的喷嘴8喷射出的低压射流,对甘薯4进行冲刷,冲刷可能在甘薯4表面粘附的碎屑,脱皮的甘薯4通过淋洗后,经溜槽10汇集,完成整个除皮的过程。
31.位于高压射流区6的喷嘴8连接的高压水管内的水压为15mpa,高压水管内的水流量为16l/min。
32.本实用新型的参数确定如下:
33.由于无法在各个相关参数之间建立起确定的关联关系,因此只有通过必要的工艺试验来确定各个参数之间的匹配关系,外部高压水管连接高压泵,经验表明高压泵的压力在10mpa-20mpa之间,流量在10l/min-20l/min之间时,即可除皮的满足工艺要求。
34.在高压泵的流量,压力,喷嘴8的选型和射流的靶距确定以后,最重要的参数是去皮时,射流在甘薯4上的相对移动速度,这个参数的实质是确定除皮时的射流强度,即单位面积上需要多少高压水才能完成除皮的操作,或者说是射流的液团13在甘薯4表面分布的密度。
35.这个数值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
36.射流在适当的射流强度条件下,对甘薯4表面的全覆盖,是完成除皮操作的基本要
求,根据除皮时的操作方式,射流不动,甘薯4做前行和回转运动,当甘薯4自行回转一周,其前行的距离恰好为一个有效射流宽度,则可达到射流对甘薯4表面的全覆盖。其相互的协调关系可见图3。
37.已知甘薯4的当量直径为h1,射流的有效宽度为h2,对扇形射流,应扣除边缘处冲击力较弱的部分,甘薯4和射流的相对速度为vy,此数值是由试验确定的,可获得满意除皮效果的数据,是已知量。
38.则甘薯4回转一周需要的时间为
39.如果在甘薯4回转一周的相同时间内,甘薯4前行的距离为h2,射流即可以做到对甘薯4面全覆盖,即有根据协调条件即有则
40.由于vx和vy都是由螺旋毛刷3驱动的,根据图4所示:vx和vy的协调关系为:式中α为螺旋毛刷3的倾角,因此可得:
41.此处仅是理论推导,没有考虑到摩擦传动可能出现的丢转现象,没有考虑到由于甘薯4形状特点,在端部直径减少,会造成靶距的增加,影响除皮效果等因素,实际进行工程设计时,可适当考虑。
42.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压射流的破裂段作为工作段,由于每个水团13的动能有限,因此在除皮的过程中不会对甘薯4的甘薯本体11造成大的伤害,减少去皮过程中的损失;水射流作为除皮的介质,和甘薯4之间没有刚性接触,因此能够适应甘薯4形状变化,特别是甘薯4表面的凹陷部分,采用别的除皮方式难以去除的部分,高压水除皮都可以顺利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此前需要的后续人工除皮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4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