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拮抗灰葡萄孢菌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菌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29966201发布日期:2022-05-11 10:2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拮抗灰葡萄孢菌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菌及其应用

1.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培养及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拮抗灰葡萄孢菌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霉菌污染每年导致大量果蔬采后腐烂变质,浪费严重,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其中,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在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寄主范围广,入侵方式多样,极难控制,是对果蔬类食物影响最为广泛的致病菌之一。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目前对于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杀菌手段,如使用苯并咪哇类杀菌剂、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稳定性二氧化氯(clo2)以及一些新型化学试剂。然而,化学杀菌剂的过渡使用和滥用易导致其在食物中的化学残留,或对其他生物产生毒性,对环境、食品安全以及人类健康都可能产生危害,引发各类公共卫生问题。另外,随着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强,防治效果也会不断减弱。因此,开发新型安全、高效、无污染的抑菌剂尤为迫切。现有研究表明,拮抗酵母菌因其营养需求简单,且在极端条件下较病原性真菌生长繁殖能力强,遗传性能稳定,在生物防治中更具优势,具有成为新型生物抑菌剂的巨大潜力。
3.生物防治是近30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新型果蔬病害防治技术,其中研究较多的为拮抗菌,例如酵母菌。研究发现,拮抗酵母菌主要通过营养与空间竞争、抗性诱导、重寄生作用、代谢物质等发挥生物防治作用,同时,对于拮抗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4.现有研究获得的拮抗酵母菌株多来源于低海拔地区,对于海拔1900米以上的自然微生物资源挖掘程度较低,且拮抗酵母筛选来源单一,原始样本数量偏少,对于特定生态系统涉及的样本种类覆盖不全面。本研究样本来源于1900 米以上的葡萄园,涵盖葡萄果实、叶片以及土壤,初筛菌株样本量达到791 株,原始样本丰富。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来源于高海拔地区的可拮抗灰葡萄孢菌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菌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研究的葡萄保鲜及生物防治较少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菌(hanseniasporauvarum)在制备用于拮抗灰葡萄孢菌以达到果蔬保鲜的产品中的应用。
8.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的酵母菌筛选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一,选择样本叶片,剪成小块,装于盛有无菌去离子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混匀,得样本菌悬液四份;
10.步骤二,用无菌去离子水稀释样本菌悬液,得不同梯度的稀释液;
11.步骤三,将各梯度稀释液涂布于yepd+氯霉素培养基中,恒温培养箱培养;根据培养基上菌落的颜色和形态,每个种类选取20~30个单菌落,再次划线于yepd+氯霉素培养基
上,以上述相同条件下培养,筛选不同菌落颜色和形态的菌株保藏;
12.步骤四,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接种于yepd液体培养基中活化,振荡培养后,用无菌去离子水稀释,分离纯化酵母菌株单菌;
13.步骤五,将分离纯化好的酵母菌株单菌落接种至yepd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后,划线接种于wl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样本叶片为云南德钦海拔1900~3000米的霞多丽新鲜叶片。
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充分混匀得条件为25℃~30℃、120~180r/min,充分混匀2~3h。
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稀释的倍数分别为10倍和100倍。
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恒温培养箱培养得条件为25℃~30℃恒温培养箱培养2~4d。
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稀释的倍数分别为10倍和100倍。
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震荡培养的条件为25℃~30℃下120~180r/min 振荡培养48h~96h。
20.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21.本发明的研究样本选自海拔1900米至3000米的云南德钦葡萄酒产区的葡萄园,包括葡萄浆果、葡萄叶片以及土壤,通过分离纯化共得到791株酵母菌,根据聚类分析和生物学鉴定结果,所有菌株共分为9属14种。经过筛选后获得对灰葡萄孢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菌(hanseniasporauvarum)ly3。体外筛选实验显示ly3对灰葡萄孢的体外抑制率达到100%。通过抑制霉菌生长最小浓度测定和产硫化氢等机制的探索,进一步证明该菌在体内环境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抑菌性。研究所示,ly3在体内及体外试验均表现优良,具有成为生物抑菌剂的巨大潜力。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3.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4.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ly3在wl培养基上菌落特征;
25.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ly3在wl显微细胞特征;
26.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测序峰图,不同颜色的波形代表不同的碱基,峰与峰之间距离均匀,底部没有杂菌干扰,说明测序结果稳定清晰。
27.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blast对比结果,e值为0时表示完全匹配。
28.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灰葡萄孢抑制试验,其中a为ly35抑制试验,b为对照抑制试
验,c为ly3抑制试验,d为ly1抑制试验;
29.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ly3产硫化氢(h2s)的能力对比图;其中,a为 ly3;b为ly2;c为ly6;d为ly30;
30.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对照组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图;
31.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ly3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图;
32.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不同浓度的ly3代谢产物对灰葡萄孢的影响对比图,其中,a为对照组,b为0.05ml,c为0.5ml,d为5ml;
33.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葡萄体内试验对照组结果图;
34.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葡萄体内试验ly3结果图;
35.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ly3活体抑菌试验对比图,其中a为空pda培养基,b为ly3上清,c为ly3原液;
36.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12日葡萄变化对比图;其中a为对照组,b为 ly3组;
37.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在25℃~30℃储存条件下,12日内ck组与ly3组腐烂率变化情况;
38.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在25℃~30℃储存条件下,12日内ck组与ly3组腐烂得分变化情;
39.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在25℃~30℃储存条件下,12日内ck组与ly3组感官评价变化情况;
40.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在25℃~30℃储存条件下,12日内ck组与ly3组硬度变化情况;
41.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在25℃~30℃储存条件下,12日内ck组与ly3组重量损失变化情况;
42.图19为本发明提供的在25℃~30℃储存条件下,12日内ck组与ly3组果梗褐变率变化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4.实施例1一种可拮抗灰葡萄孢菌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菌 (hanseniaspora uvarum)及其应用
45.ly3菌株采自云南德钦海拔1900~3000米的葡萄酒产区;
46.以霞多丽新鲜叶片为样本,随机准确称取5g,剪成小块,装入盛有50ml 无菌去离子水的三角瓶中,25℃~30℃、120~180r/min,充分混匀2~3h,一式四份。
47.取上述不同样本的菌悬液分别稀释10倍和100倍,吸取100μl各梯度稀释液涂布于yepd+氯霉素培养基,于25℃~30℃恒温培养箱培养2~4d后,根据培养基上菌落的颜色和形态,每个品种选取20~30个单菌落,再次划线于yepd+氯霉素培养基上以上述相同条件下培养,筛选不同菌落颜色和形态的菌株保藏。
48.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接种于yepd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在25℃~30℃下 120~180r/min振荡培养48h~96h,用无菌去离子水稀释成10倍和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其个体形态特征。将分离纯化好的酵母菌株单菌落接种至yepd 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后,划线接种于wl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 28℃培养5~7d后拍照,如图1所示,ly3在wl培养基上菌落特征;图2所示ly3在wl显微细胞特征;观察并记录菌落的颜色和形态,并根据菌落的颜色和形态进行聚类分析。将菌株接种于yepd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在 25℃~30℃下120~150r/min振荡培养48h~96h,用无菌去离子水稀释成10倍和 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其个体形态特征。
49.实施例2酵母菌抑制霉菌生长的最小浓度验证
50.实验前期对酵母菌抑制霉菌生长的最小浓度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随着酵母菌细胞浓度由103、104、105、106cfu/ml逐渐递增,灰葡萄孢菌在pda 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直径逐渐减小,在细胞浓度为106cfu/ml时,可完全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生长。
51.实施例3一种可拮抗灰葡萄孢菌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菌 (hanseniaspora uvarum)及其应用
52.ly3菌株采自云南德钦海拔1900~3000米的葡萄酒产区;
53.以霞多丽新鲜叶片为样本,随机准确称取5g,剪成小块,装入盛有50ml 无菌去离子水的三角瓶中,28℃、150r/min,充分混匀2.5h,一式四份。
54.取上述不同样本的菌悬液分别稀释10倍和100倍,吸取100μl各梯度稀释液涂布于yepd+氯霉素培养基,于25℃恒温培养箱培养4d后,根据培养基上菌落的颜色和形态,每个品种选取20~30个单菌落,再次划线于yepd+ 氯霉素培养基上以上述相同条件下培养,筛选不同菌落颜色和形态的菌株保藏。
55.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接种于yepd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在25℃~30℃下 120~180r/min振荡培养48h~96h,用无菌去离子水稀释成10倍和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其个体形态特征。将分离纯化好的酵母菌株单菌落接种至yepd 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后,划线接种于wl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 28℃培养5~7d后拍照;观察并记录菌落的颜色和形态,并根据菌落的颜色和形态进行聚类分析。将菌株接种于yepd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在28℃下130r/min振荡培养64h,用无菌去离子水稀释成10倍和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其个体形态特征。
56.实验例1分子生物学鉴定
57.对ly3真菌类dna进行测序,总共设计了1对引物。pcr产物经虾碱酶 (sap)(from promega)和外切酶i(exo i)(from epicentre)纯化后用abi公司的 bigdye3.1试剂盒测序。
58.操作步骤:
59.1.dna样本取1μl1%agarose电泳对其样本进行质量检查以及浓度估计,然后根据估计的浓度将样本稀释到工作浓度5-10ng/μl,对于没有明显dna 条带的样本则不稀释。
60.2.pcr反应
61.a)pcr引物
62.its1 cttggtcatttagaggaagtaa(序列表《210》1,no.1seq,2 ambystoma laterale x ambystoma jeffersonianum-1)
63.its4 tcctccgcttattgatatgc(序列表《210》1,no.1seq,2 ambystoma laterale x ambystoma jeffersonianum-1)
64.b)pcr条件
65.pcr反应体系为20μl,包括1x gc缓冲液i(takara),2.5mm mg
2+
, 0.2mm dntp,每个引物0.2μm,1u hotstartaq聚合酶(takara)以及1μldna模板。循环参数为95℃,5min;35个循环(94℃,20s;55℃,40s;72℃, 1min);72℃,2min;4℃保持。
66.3.pcr纯化
67.在8个pcr产物中加入0.5u sap和4u exo i。37℃,60min,75℃,15min。
68.4.测序反应
69.测序引物:
70.its1 cttggtcatttagaggaagtaa(序列表《210》1,no.1seq,2 ambystoma laterale x ambystoma jeffersonianum-1)
71.its4 tcctccgcttattgatatgc(序列表《210》2,no.2seq,2 ambystoma laterale x ambystoma jeffersonianum-2)
72.反应混合物包括3μlbigdye3.1混合物,2μl测序引物(1μm)和1-2μlpcr 纯化产物。循环参数为96℃,1min;28个循环(96℃,10s;50℃,5s;60℃, 4min);4℃保持。
73.5)测序产物上abi3730xl测序仪,polyphred软件用于数据分析。样本ly3 测序结果在ncbi的blast结果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菌(hanseniasporauvarum),见图3和图4所示。基因序列见序列表《210》3,no.3seq,2ambystomalaterale x ambystoma jeffersonianum-3。
74.实验例2 ly3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作用
75.培养皿中加入10ml pda培养基,随后加入5ml浓度为106cuf/ml酵母菌,三个重复,将5μl待测霉菌的新鲜孢子悬浮液接种在培养皿上。培养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霉菌菌落直径计算抑制率:
[0076][0077]
dc:没有添加酵母霉菌生长的直径;
[0078]
da:添加酵母后霉菌生长的直径。
[0079]
由图5所示,在体外环境中,ly3对病原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的抑制率达到100%,明显优于其他酵母菌。
[0080]
实验例3 ly3产硫化氢(h2s)的能力
[0081]
将3μl各测试菌株悬浮液点种在biggy固体培养基上,于30℃培养 4~7d,持续观察菌落颜色变化,根据颜色深浅判断各测试菌株产h2s的能力。 1=白色,2=奶油色,3=浅棕色,4=棕色,5=深棕色,6=黑色。数值越高、颜色越深,表明h2s产生能力越强,每组3个平行,每个培养基点种4个测试菌株。由图6可知,ly3具有更强的产h2s能力。
[0082]
实验例4 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
[0083]
琼脂培养基(5.0g熊果苷,20.0g蛋白胨,10.0g酵母提取物,12.0g琼脂)溶于990ml去离子水中,在100℃的磁力搅拌器上,调整ph为5.0,并于121℃高压灭菌20min。2ml除菌的1%(v/v)柠檬酸铁铵溶液加入到100ml 的培养基中。将待测酵母涂布于冷却后的培养皿
上,25℃~30℃培养2~3d,每个处理组3个平行,实验重复两次。这种β-葡萄糖苷酶将培养皿中的熊果苷转化为表皮素和葡萄糖。释放出来的表皮素与铁铵形成一种黑色的铁络合物,在β-葡萄糖苷酶阳性的酵母中可以观察到暗棕色的晕。
[0084]
图7和图8所示,涂布有ly3的检测培养皿整体变为棕色,相较于对照组,颜色变化明显,说明ly3可产生β-葡萄糖苷酶。
[0085]
实验例5 ly3代谢产物对灰葡萄孢菌生长的影响
[0086]
为了检验来自拮抗酵母菌产生的酵母初级或次级代谢的其他潜在代谢物的影响,霉菌在含有酵母培养上清液的培养基中生长。酵母培养物在50ml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固体培养基中,25℃~30℃,120~150r/min震荡培养5-7d。 4℃,3500rpm离心收集上清液,用0.45μm无菌水系滤膜过滤除菌。随后,将 5ml、0.5ml、0.05ml上清液和蒸馏水与温和(《45℃)的并浓缩5x pda培养基混合,冷却后备用。随后接种20μl浓度为104孢子/ml的灰葡萄孢 (b.cinerea),25℃~30℃培养4~5d后观测菌落直径。每个处理组3个平行,实验重复两次。
[0087]
由图9所示,相较于对照组,混合了5ml、0.5ml和0.05ml的ly3上清液培养基中,随着上清液浓度的增加,灰葡萄菌的菌落直径减小。说明随着ly3代谢产物浓度的降低,抑菌效果逐渐减弱。
[0088]
实验例6体内试验
[0089]
选取大小一致的成熟健康的葡萄果粒,用剪刀将葡萄梗剪下,果梗末端与果粒相接处留2mm左右的果梗,以防止红提葡萄果粒干枯、破皮染菌。用浓度为2%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杀菌2~3min,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掉残余的次氯酸钠,置于无菌操作台中自然晾干,备用。用灭过菌的铁丝刺破果实赤道部,伤口直径2~3mm,深2~3mm,每一伤口处用移液枪加入10μl拮抗酵母菌悬浮液(108cfu/ml),无菌工作台中静置2~3h后,至果粒伤口内及周围无流动菌悬液。然后在伤口处加入10μl病原菌孢子悬浮液(106spores/ml),室温下放置2h~3h,待果实伤口及周围无流动菌悬液后用保鲜膜密封,置于 28℃/93rh的培养箱中进行恒温保湿培养,5~6d天后测量伤口病斑大小,并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照组加入无菌水和对应的病原菌孢子悬浮液。每组 12个果实,每个处理组3个平行,实验重复两次。果粒发病程度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
[0090][0091]
d:该组腐烂葡萄数;
[0092]
f:该组葡萄总数;
[0093][0094]
a:各病级果数
[0095]
b:相对病级值
[0096]
d:处理组总果数
[0097]
e:最高病级值
[0098]
表1果粒发病程度分级标准
[0099][0100]
图10和图11所示,5天体内试验结束后,ly3处理组伤口处未长出灰葡萄孢菌菌丝,且葡萄整体完整度高于对照组;表2中ly3的腐烂率和腐烂得分情况也要优于空白对照ck组。说明ly3有很好的抑制灰葡萄孢菌的作用。
[0101]
表2 ly3拮抗灰葡萄孢体内实验的腐烂率和腐烂得分
[0102][0103]
注:腐烂率为腐烂个数/葡萄总数;腐烂得分为σ(该等级病级值*该级值葡萄数量)/(最大级值*葡萄总数)
[0104]
实验例7对果实的拮抗作用
[0105]
准备新鲜完好的葡萄用70%酒精清洗,每隔一段距离用无菌针穿刺,将葡萄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溶液中浸泡2~3h:酵母悬浮液10ml;无菌过滤培养上清液10ml;ypd培养基10ml,取出后晾干切半,放置已经涂布接种致病菌 (106spores/ml)的pda培养基上,室温下培养7~8d,若产生明显抑菌圈则说明该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0106]
由图12所示,相较于对照组,浸泡过ly3上清液和原液处理组的葡萄均能够明显抑制灰葡萄孢生长,而相较于上清液,含有活菌原液的抑菌圈更为明显。
[0107]
实验例8保鲜试验
[0108]
以葡萄园新鲜采摘的甜无核葡萄为样本,选取大小一致的成熟健康葡萄果粒,用
剪刀将葡萄梗剪下,果梗末端与果粒相接处留2mm左右的果梗,以防止葡萄果粒干枯、破皮染菌。实验组喷洒108(cfu/ml)酵母菌悬浮液50ml,对照组喷洒生理盐水50ml,每组30粒果实置于保鲜盒室温25℃储存,0、4、 8、12天观测葡萄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菌群变化。
[0109]
如图13所示,第十二日喷洒清水的对照组葡萄已严重霉变,而喷洒过ly3 的处理组相对保存完好。
[0110]
在25℃~28℃模拟室温储存条件下,12日内空白对照组与ly3组腐烂率变化情况,(p《0.05),结果如图14所示。表明喷洒ly3菌液可以有效降低储存期间内葡萄果实的腐烂率。
[0111]
在25℃~28℃模拟室温储存条件下,12日内空白对照组与ly3组腐烂得分变化情况,(p《0.05),结果如图15所示。喷洒ly3菌液可以有效降低储存期间内葡萄果实的腐烂程度。
[0112]
实验例9可接受度评价
[0113]
由评定小组对鲜食葡萄进行感官评估。参照santos等的9分量表用于对鲜食葡萄的可接受性评价,根据葡萄的光泽、颜色、气味、外观和总体可接受性参数,对鲜食葡萄做出依据感官可接受性评价:“1”分表示极度不喜欢,完全不能接受;“5”分为临界值,表示是既不喜欢也不讨厌;“9”分表示极度喜欢,完全能够接受。结果显示,第1天感官评定小组对两组葡萄的可接受度为 100%。第4天,对ly3处理组的评价7分以上占44.4%,而对ck对照组的评价5分以上占88.9%。第8天,对ly3处理组的评价5分以上占77.8%, ck对照组评价5分以上仅为11.1%。第12天,ly3处理组5分以上占55.6%,而ck对照组3分以上仅占11.1%。
[0114]
由图16所示,葡萄储存12日后,ly3处理组最终感官得分为初始分值 50%左右,而对照ck组已不足三分之一,说明在主观的视觉评价上ly3处理组的可接受度要高于对照ck组。
[0115]
实验例10理化指标
[0116]
将葡萄表面去掉一块5*5cm的果皮,采用水果硬度计gy-3测定葡萄果实的硬度。采用直径为3毫米的探针以恒定力穿刺水果,深度为10mm。每个处理组合共测定30个果实,并记录最大作用力。
[0117]
由图17可见,在果实硬度方面,两组均呈下降趋势,空白对照组在整个储存过程中低于ly3组,于第四日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果实重量损失变化如图18所示,对照组与ly3组在储存期间果实重量呈一致下降趋势,在重量损失方面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由图19可见对照组与ly3组果梗褐变情况,随着时间推移,对照果梗几近完全褐变,在第8日、10日的果梗褐变程度上与ly3组有显著差异(p《0.05)。
[0118]
综上所述,喷洒ly3酵母培养液可以有效保持储存期间内葡萄果实的品质。
[0119]
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土壤类型也会有所不同。在这一特殊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因其特有的生理机能和代谢产物等也蕴含着巨大的开发价值。研究样本选自海拔1900米至3000米的云南德钦葡萄酒产区的葡萄园,包括葡萄浆果、葡萄叶片以及土壤,通过分离纯化共得到791 株酵母菌,根据聚类分析和生物学鉴定结果,所有菌株共分为9属14种。经过筛选后获得对灰葡萄孢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菌 (hanseniaspora uvarum)ly3。体外筛选实验所示ly3对灰葡萄孢的体外抑制率达到100%。通过抑制霉菌生长最小浓度测定和产硫化氢等机制的探索,进一步证明该菌在体内
环境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抑菌性。研究所示,ly3在体内及体外试验均表现优良,具有成为生物抑菌剂的巨大潜力。
[0120]
生物防治作为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对农业生产及食品安全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开发优质安全、稳定高效的生物制剂是本研究的最终目的。研究从拮抗酵母菌抑制灰葡萄孢菌生长、繁殖的调控机制入手,以全新的视角探索其作为生物抑菌剂在食品领域的可行性。新型生物抑菌剂的开发与利用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该研究是解决果蔬采后减少霉菌污染,提升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方向,也是生命科学与健康研究联合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建设健康环境是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重点目标之一,而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正是其中涉及人民健康的重要民生事项。综上所述,本研究无论从学术价值,还是实践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0121]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