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牛早茶的全季全茶采摘利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55836发布日期:2022-11-11 23:0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茶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乌牛早茶的全季全茶采摘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2.乌牛早是原产地浙江永嘉的一种特色茶类品种,其最大的特点即在于一个“早”字。一般情况下,“乌牛早”上市一个月后,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才姗姗来迟。乌牛早茶是中国茶类中特早发芽的品种,3月上旬即可采制,采制期在一个月内,用它加工的乌牛早龙井,味醇气香,色泽翠绿,为茶中珍品。
3.但是,由于其并不作为一种知名茶种,现有的乌牛早茶实际茶叶资源利用率和价值利用率不高,为提高乌牛早茶的实际茶叶利用率并有效提高茶农的经济效益,校企合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4.经过研究后发现,实际由于乌牛早具有生长量大、长速快等生长特点,但是对于大多数的茶农而言,这并不是乌牛早的优点,反而是乌牛早的缺点。因为茶农普遍以乌牛早制为绿茶,而适合制为绿茶的仅有乌牛早春茶,且春茶需要在谷雨前采摘,所制得的绿茶才能够确保其优秀的品质。而采摘时间略迟一些,便会由于其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导致实际茶叶变为粗老叶,而粗老叶通常无法有效利用,当地茶农在没有合理利用方法指导的情况下,大多会直接废弃,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的乌牛早利用率低下,除春季谷雨前鲜叶制作为名优绿茶早茶新品,具有较高的价格和利润空间,一般情况下茶粗老鲜叶的利用率和利用价值非常低,大多枝叶直接废弃,导致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且茶农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乌牛早茶的全季全茶采摘利用方法。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提高乌牛早茶树全季全茶的利用率;二、提供对粗老叶的利用方法以实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指导作用;三、提高乌牛早种植茶农的经济效益。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乌牛早茶的全季全茶采摘利用方法,所述方法依照时间顺序一周期内包括:1)茶树修剪:选择保留乌牛早茶树根部到地面高度35~45厘米茶树枝,其余茶树枝及鲜叶全部修剪掉,乌牛早茶树生长非常快速,到下一年修剪之前,枝叶整体生长高度1米左右;2)春季绿茶的采摘制茶:于修剪过的乌牛早茶树次年农历2月上旬和/或中旬进行采摘,采摘得到一季度茶鲜叶,以一季度鲜叶制为乌牛早绿茶;3)春季发酵茶的制备:于谷雨后采摘茶树的一芽二叶至五叶的任意鲜茶叶和/或
粗老叶,通过发酵制茶的方式制为乌牛早红茶/或乌牛早黑茶;4)夏季茶的制备:于7~8月采摘夏季乌牛早茶的一芽一叶至五叶中的任意鲜茶叶和/或粗老叶作为原料,通过发酵制茶的方式制为乌牛早红茶和/或乌牛早黑茶;5)秋季茶的制备:于10~11月采摘秋季乌牛早茶的一芽一叶至五叶中的任意鲜茶叶和/或粗老叶作为原料,通过发酵制茶的方式制为乌牛早红茶和/或乌牛早黑茶;其中,在步骤5)的秋季乌牛早茶采摘同时和/或在秋季乌牛早茶采摘结束后进行步骤1)所述的茶树修剪。
9.本发明旨在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用手段对乌牛早茶的春季、夏季和秋季三季全茶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春季谷雨前所采摘的茶叶具有全年最高的品质,用于常规化的名优乌牛早绿茶制备,能够获得高品质、色香味兼具的优秀明前绿茶,这也是最为常规和有效的高价值化利用方法。而对于春季谷雨后所采摘的粗老叶,在现有的生产加工工艺中,并未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大多简单地制作作为低值大众茶(口感非常差,不宜直饮),或者直接修剪沤肥或直接遗弃,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经研究,实际春季谷雨后的粗老茶鲜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经过有效处理后具备非常优异的降脂功效。这是乌牛早茶其快速生长带来的茶鲜叶资源,也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快速累积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在早先并未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
10.而夏季茶和秋季茶由于口感差,鲜叶粗老比例高,其利用率和经济价值利用率更低,大多直接废弃。而本发明通过特定的方式将其制为黑茶或红茶后,同样能够对其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使其转化为具有极高经济收益价值的产品,完全符合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的政策指导,也有利于地方传统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11.作为优选,步骤2)进行所述一季度鲜叶的采摘标准为:采摘一芽或一芽一叶茶嫩叶作为一季度鲜叶;所述制为乌牛早绿茶的方法包括:依次进行萎凋、杀青、辉锅和干燥。
12.乌牛早绿茶通过常规、通用的西湖龙井绿茶制法即可制备得到品质较优的绿茶产品。这也是全季全茶利用的第一步。
13.作为优选,步骤3)至5)所述粗老叶的采摘标准为:采摘离地一尺以上的全部剩余茶鲜叶作为粗老叶。
14.上述的粗老叶实际指生成时间比较长,鲜叶已经形成一芽多叶等枝叶,除部分离地过近、接受不到充足阳光的枝叶以外的全部枝叶,离地过近的枝叶由于茶树种植密度相对较大无法接受到充足的阳光,导致其实际并无法产生有效的营养成分累计,口感也十分差,严格意义上并不作为“茶叶”。
15.作为优选,步骤3)至步骤5)中,制备乌牛早红茶的方法为:采摘春季茶谷雨后的一芽二叶至五叶,或夏季茶、秋季茶一芽一叶至五叶中的鲜茶叶作为原料,进行萎凋处理,再依次经过揉捻、发酵和烘干,即得到乌牛早红茶。
16.具体的,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的茶叶,实际应当对应采用不同的方案对其进行利用。
其中,红茶对茶鲜叶粗老比例要求相对更高,因此实际采用相对嫩些的鲜叶,如谷雨后的一芽三叶、四叶和/或五芽,夏季茶、秋季茶一芽一叶至五叶,均是较嫩的鲜叶,用于制备红茶口感更优,与其适配,由于茶鲜叶粗老比例程度较低,因而实际对于发酵的要求更低,适应于红茶的发酵法制备。
17.作为优选,所述发酵过程为:控制环境温度为30~35 ℃,环境相对湿度为80~95 %,发酵2~4 h。
18.根据不同季的茶叶,实际应当对发酵的过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如春茶制备红茶时,控制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均处于中等水平,发酵时间较短即可,而夏秋季茶由于环境不同,温度较高、日照更为充足,实际其茶鲜叶粗老比例较高,因此采用较低的发酵温度和较低相对湿度,采用适中的发酵时间即可。秋季茶的日照光线特点和夏季茶不同,且日照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其成分累积相较于春茶和夏茶是最具特点的,传统意义上认为秋季茶的成分累积是最少的,有营养物质匮乏的缺点,但是实际其内含有大量可转化为茶色素的酚类前驱体,其含量甚至达到了全年的峰值,尤其对于乌牛早茶,制为红茶、黑茶等时茶色素含量能够达到9 %甚至以上,具有高茶色素的特点,而常规的如龙井等品种茶树,其该类物质累积量低、转化率低,因而导致其制为红茶、黑茶等茶色素含量至多仅能够达到约7 %左右。而除此外,延长发酵时间也能够实现茶色素的进一步转化累积,且由于秋茶的生长特点,采用较长的发酵时间也有利于其营养成分的转化与释放,所以其适合高温高湿且相对较长时间的发酵。
19.具体的,春季红茶应当于30~35 ℃、环境相对湿度80~95 %的条件下发酵2~2.5 h,而夏茶应当于30~35 ℃、环境相对湿度85~95 %的条件下发酵3~3.5 h,秋茶则应当控制环境温度为30~32 ℃、环境相对湿度为80~85 %,发酵3.5~4 h。
20.作为优选,所述发酵采用天然渥堆处理。
21.如前述所言,春茶、夏茶和秋茶其本身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其采用不同的发酵方式、时间和温度也能够获得品质更优的红茶。如春茶可采用渥堆发酵,渥堆处理出香、改善感官风味,发酵处理能够实现茶叶成分经过复杂生化反应的高效转化,且提高营养成分浸出率。而夏茶采用渥堆处理,由于其存在营养成分浸出率高的特点,因此主要采用渥堆处理使其增香、改善感官品质。秋茶则采用相对低温低湿、长时间的发酵处理,因为秋茶本身具有更高的香味特点,因而主要以改善其营养成分为主,通过更长时间的发酵处理可以使其茶红素、茶褐素等成分含量进一步提升且使其浸出率更高。
22.作为优选,步骤3)至步骤5)中,制备乌牛早黑茶的方法为:采摘春季茶谷雨后和/或夏季茶和/或秋季茶的粗老叶作为原料,进行萎凋后杀青处理,再依次经过揉捻、发酵、干燥。
23.黑茶相较于红茶而言,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发酵,且具体的制备工艺有所不同,并且,相较于红茶而言,制备黑茶的工艺更适用于粗老叶的利用。粗老叶比例高大多细胞壁厚度大,简单地制备为红茶后色香味欠佳,而通过黑茶的工艺制备后,能够有效发挥其营养成分健康功效的特点,使其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均得到有效的提高。
24.作为优选,所述发酵过程为:控制环境温度为28~35 ℃,环境相对湿度为70~95 %,发酵5.5~8 d。
25.根据不同季的茶叶,实际应当对发酵的过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如春茶的粗老叶含水量较多,实际鲜嫩度、含水量是相对最高的,因此控制较为适中的环境温度、较低的环境湿度进行发酵即可,而夏季的粗老叶含水量虽相对较低,但是实际发酵难度较低,因而采用较低的环境温度和适中的环境湿度即可,而秋茶发酵难度大且含水量相对最低,因而需要采用较高的环境温度和环境相对湿度进行。
26.即通常春茶粗老叶采用30~32 ℃的发酵温度和70~80 %的相对湿度,发酵6~6.5 d;而夏秋茶采用28~30 ℃的发酵温度和75~95 %的相对湿度,发酵7~8 d。秋季茶采用32~35 ℃的发酵温度和80~90 %的相对湿度,发酵7~7.5 d,即可有效进行黑茶制备的发酵处理。
27.作为优选,所述发酵过程依次进行12~24 h天然渥堆处理和5.5~7 d人工接种菌剂进行定向快速发酵处理。
28.如前述所言,春茶、夏茶和秋茶其本身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其采用不同的发酵方式也能够获得品质更优的黑茶。如春茶应进行较长时间的堆渥处理,因为春茶的粗老叶比例较低,感官品质不足,主要以天然渥堆处理增香,再辅以同样较长时间的菌剂接种发酵处理实现养分的预释放,实现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的两方面提升,而夏季茶本身接受日照时间长,粗老叶比例较高,养分累积量大、释放难度较低,因此同样需要较长时间的天然渥堆处理促使茶多酚等成分的持续氧化转化,而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金花菌)发酵处理可以进一步通过优势菌的定向发酵,即可快速完成夏茶黑茶的制备。而秋茶因为其本身香味较浓且茶汤色佳,因而主要通过菌剂接种发酵处理能够获得黑茶茶汤具有低浑浊度、高红度和高茶色素含量,进而提高其营养价值度。
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全季全茶特点的研究,针对乌牛早这一特定品种的茶叶,根据其生长特点和各季节各阶段茶叶的特性,充分对乌牛早的全季全茶进行有效的利用,且乌牛早具有长速快、产茶量多等特点,因此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制备得到高品质的绿茶、红茶和黑茶,能够大大提高茶农的经济效益,使得茶农的收益得到保障,且大幅度减少了资源浪费。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清楚详细的描述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发明。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用原料均为市售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获得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用方法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方法。
32.实施例
于2020至2021年进行全季全茶种植、采摘试验并记录如下:试验地点为: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镇半岭村1)修剪:于2020年冬至日修剪乌牛早茶树,修剪除去高于约40 cm的部分,修剪所得的枝叶原地堆肥,保留高于植地约40 cm左右的部分;2)春茶种植和采摘、制备:以乌牛早常规种植方法至2021年农历2月上旬和中旬进行采摘,采摘一芽一叶茶嫩叶作为一季度鲜叶,以一季度茶鲜叶依次进行萎凋、杀青、辉锅和干燥等常规龙井茶制备工艺制为乌牛早绿茶,得到商品绿茶;于谷雨后七天内采摘茶树的一芽二叶至五叶的任意鲜茶叶和采摘完一芽鲜茶叶后离地一尺以上的剩余茶鲜叶作为粗老叶,以一芽二叶至五叶的鲜茶叶通过发酵工艺制备为乌牛早红茶,以粗老叶通过发酵制茶的工艺制备为乌牛早黑茶;其中,春季乌牛早红茶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二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2 ℃、环境相对湿度85 %的条件下渥堆发酵2.5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春季乌牛早红茶;春季乌牛早黑茶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3 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0 ℃、相对湿度为80 %,进行共计12 h的自然发酵,干燥样品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0 ℃、相对湿度为80 %的条件下发酵5.5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春季乌牛早黑茶;3)夏茶的采摘和制备:于2021年公历7~8月采摘夏季乌牛早茶的一芽一叶至五叶鲜茶叶,和采摘完一芽一叶至五叶鲜茶叶剩余的茶叶作为粗老叶,通过发酵制茶的方式制为乌牛早红茶和乌牛早黑茶;其中:夏季乌牛早红茶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一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0 ℃、环境相对湿度95 %的条件下发酵3.5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夏季乌牛早红茶;夏季乌牛早黑茶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3 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
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28 ℃、相对湿度为90 %,进行共计18 h的自然发酵,干燥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包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28 ℃、相对湿度为90 %的条件下发酵6.75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夏季乌牛早黑茶;4)秋茶的采摘和制备:于2021年公历10月下旬采摘秋季乌牛早茶的一芽一叶至五叶鲜茶叶,和采摘完一芽一叶至五叶鲜茶叶剩余的茶叶作为粗老叶,通过发酵制茶的方式制为乌牛早红茶和乌牛早黑茶;其中:秋季乌牛早红茶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一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2 ℃、环境相对湿度80 %的条件下发酵4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秋季乌牛早红茶;秋季乌牛早黑茶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3 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90 %,进行共计12 h的自然发酵,干燥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5 ℃、相对湿度为90 %的条件下发酵7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秋季乌牛早黑茶。
33.相较于2020年同期数据,商品茶叶产出量增长约1120 %,2020年产出商品茶叶共计约650 公斤,2021年产出商品茶叶共计约7280 公斤,其中商品春季绿茶约640 公斤,商品春季红茶约480 公斤,商品春季黑茶约820 公斤,商品夏季红茶约1420 公斤,商品夏季黑茶约1800 公斤,商品秋季红茶约960 公斤,商品秋季黑茶约1160 公斤;其中商品春茶、商品夏茶和商品秋季黑茶销售率均为100 %,全部完成销售,商品秋季红茶的销售率约为72 %;其中2020年商品春季绿茶售价均价约为80 元/斤,2021年商品春季绿茶售价均价约为82元/斤,此外商品春季红茶售价均价约为63 元/斤,商品春季黑茶售价均价约为71 元/斤,商品夏季红茶售价均价约为42 元/斤,商品夏季黑茶售价均价约为60 元/斤,商品秋季红茶售价均价约为31 元/斤,商品秋季黑茶售价均价约为66 元/斤,2021年茶农总营收相较于2020年上涨约7.8 倍,消除市场价格波动因素影响,营收上涨约7.6 倍,扣除成本后总收益上涨6.1 倍。
34.由此可见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且全季全茶品质优异,市场回购率高,具备巨大的推广和实施价值。
35.横向比较试验此外,对于红茶、黑茶等进行不同加工工艺制得的产品进行评价和比较。
36.评价包括感官评价(汤色、香味、口感)和营养价值度评价(有效营养成分含量、浸出率),其中感官评价得分占45分、营养价值度得分占55分,总计100 分,评价交予浙江省茶
叶研究院进行。各个茶品的感官评价、营养价值度评价均横向比较计算,不同茶品之类予以不同评价标准。
37.其中,春季商品红茶评价如下:茶品感官评价得分营养价值度得分总分春红茶a415293春红茶b425092春红茶c364884春红茶d384179春红茶e333871其中:春红茶a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二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2 ℃、环境相对湿度85 %的条件下渥堆发酵2.5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春季乌牛早红茶;春红茶b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二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0 ℃、环境相对湿度95 %的条件下渥堆发酵2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春季乌牛早红茶;春红茶c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二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5 ℃、环境相对湿度80 %的条件下渥堆发酵2.5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春季乌牛早红茶;春红茶d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二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7 ℃、环境相对湿度80 %的条件下渥堆发酵2.5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春季乌牛早红茶;春红茶e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二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28 ℃、环境相对湿度95 %的条件下渥堆发酵2.5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春季乌牛早红茶。
38.春季商品黑茶评价如下:茶品感官评价得分营养价值度得分总分春黑茶a395392春黑茶b405191
春黑茶c375188春黑茶d314879春黑茶e383977其中:春黑茶a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3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0 ℃、相对湿度为80 %,进行共计12 h的自然发酵,干燥样品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包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0 ℃、相对湿度为80 %的条件下发酵5.5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春季乌牛早黑茶;春黑茶b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3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2 ℃、相对湿度为75 %,进行共计12 h的自然发酵,干燥样品后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0 ℃、相对湿度为80 %的条件下发酵5.5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春季乌牛早黑茶;春黑茶c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3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2℃、相对湿度为70%,进行共计12 h的自然发酵,干燥样品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包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0 ℃、相对湿度为80 %的条件下发酵6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春季乌牛早黑茶;春黑茶d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3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0 ℃、相对湿度为80 %,进行共计12 h的自然发酵,干燥样品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包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0 ℃、相对湿度为80 %的条件下发酵8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春季乌牛早黑茶;春黑茶e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3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
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0 ℃、相对湿度为80 %,进行共计12 h的自然发酵,干燥样品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包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0 ℃、相对湿度为80 %的条件下发酵5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春季乌牛早黑茶。
39.夏季商品红茶评价如下:茶品感官评价得分营养价值度得分总分夏红茶a405292夏红茶b385391夏红茶c395089夏红茶d394281夏红茶e344579其中:夏红茶a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一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0 ℃、环境相对湿度95 %的条件下发酵3.5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夏季乌牛早红茶;夏红茶b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一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5 ℃、环境相对湿度85 %的条件下发酵3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夏季乌牛早红茶;夏红茶c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一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2 ℃、环境相对湿度90 %的条件下发酵3.5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夏季乌牛早红茶;夏红茶d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一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28 ℃、环境相对湿度95 %的条件下发酵3.5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夏季乌牛早红茶;夏红茶e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一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7 ℃、环境相对湿度80 %的条件下发酵3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夏季乌牛早红茶。
40.夏季商品黑茶评价如下:
茶品感官评价得分营养价值度得分总分夏黑茶a425395夏黑茶b415192夏黑茶c435194夏黑茶d365086夏黑茶e414182其中:夏黑茶a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3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28 ℃、相对湿度为90 %,进行共计18 h的自然发酵,干燥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28 ℃、相对湿度为90 %的条件下发酵6.75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夏季乌牛早黑茶;夏黑茶b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3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0 ℃、相对湿度为75 %,进行共计24 h的自然发酵,干燥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0 ℃、相对湿度为75 %的条件下发酵7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夏季乌牛早黑茶;夏黑茶c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3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0 ℃、相对湿度为80 %,进行共计18 h的自然发酵,干燥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0 ℃、相对湿度为80 %的条件下发酵6.5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夏季乌牛早黑茶;夏黑茶d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3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2 ℃、相对湿度为90 %,进行共计18 h的自然发酵,干燥后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2 ℃、相对湿度为90 %的条件下发酵6.75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夏季乌牛早黑茶;
夏黑茶e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3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25 ℃、相对湿度为90 %,进行共计18 h的自然发酵,干燥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25 ℃、相对湿度为90 %的条件下发酵6.75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夏季乌牛早黑茶。
41.秋季商品红茶评价如下:茶品感官评价得分营养价值度得分总分秋红茶a365086秋红茶b354883秋红茶c364985秋红茶d384179秋红茶e324375其中:秋红茶a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一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2 ℃、环境相对湿度80 %的条件下发酵4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秋季乌牛早红茶;秋红茶b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一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0 ℃、环境相对湿度85 %的条件下发酵4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秋季乌牛早红茶;秋红茶c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一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2 ℃、环境相对湿度85 %的条件下发酵3.5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秋季乌牛早红茶;秋红茶d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一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28 ℃、环境相对湿度80 %的条件下发酵4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秋季乌牛早红茶秋红茶e的制备工艺为:将一芽一叶至五叶的鲜茶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鲜茶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至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
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于35 ℃、环境相对湿度80 %的条件下发酵4 h,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秋季乌牛早红茶。
42.秋季商品黑茶评价如下:茶品感官评价得分营养价值度得分总分秋黑茶a424688秋黑茶b434689秋黑茶c424587秋黑茶d423981秋黑茶e394079其中:秋黑茶a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5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90 %,进行共计12 h的自然发酵,干燥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5 ℃、相对湿度为90 %的条件下发酵7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秋季乌牛早黑茶;秋黑茶b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5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2℃、相对湿度为90 %,进行共计12 h的自然发酵,干燥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2 ℃、相对湿度为90 %的条件下发酵6.5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秋季乌牛早黑茶;秋黑茶c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5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80 %,进行共计18 h的自然发酵,干燥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5 ℃、相对湿度为80 %的条件下发酵6.5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秋季乌牛早黑茶;秋黑茶d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5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0 ℃、相对湿度为90 %,进行共计12 h的自然发酵,干燥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0 ℃、相对湿度为90 %的条件下发酵7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秋季乌牛早黑茶;秋黑茶e的制备工艺为:将粗老叶摊放于凋萎槽上,摊叶厚度为8~10 cm,对粗老叶进行持续风扫,控制进风温度为50 ℃,对茶叶进行吹扫萎凋,至其轻轻捏握后松手不结团、茶叶出香后结束得到萎凋茶叶,随后进行230 ℃、5min的高温杀青处理,冷却后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结束后将茶叶堆呈包状的茶堆,表面覆盖纱布进行渥堆处理,渥堆处理控制温度为37 ℃、相对湿度为90 %,进行共计12 h的自然发酵,干燥后回潮至含水量为20 %,随之接种菌液,以灭菌蒸馏水稀释含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液至浓度为4.0
×
10
6 个/ml,接种量为干燥毛茶质量的5 %,于37 ℃、相对湿度为90 %的条件下发酵7 d,随后于8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率≤6 %,即得到秋季乌牛早黑茶。
43.通过上述的研究对比可以看出,对于不同季和不同茶品需要适应性地对商品茶叶地制备工艺进行调整,以符合各季茶以及各品类茶的口感、营养要求。简单地采用现有的红、黑茶制备工艺,对乌牛早红茶和黑茶,尤其对夏季和秋季两季的红茶和黑茶进行制备时,所得产品品质表现较差,实际所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为有限。因此,本发明除在对乌牛早全季全茶进行合理有效利用以外,还进一步提供了有效适应于全季全茶制备为商品茶的工艺,进一步保障茶农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综上,本发明技术方案对于乌牛早茶的植采、制茶等方面具有全方位的指导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