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茶叶发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74390发布日期:2022-08-02 22:5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茶叶发酵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茶叶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2.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红茶在加工时需进行发酵,发酵所使用的装置在发酵过程中不能使茶叶均匀接受热量,茶叶因受热不均会降低品质,不利于红茶的生产。
3.在进行红茶加工工序时,需要对采摘的茶叶进行发酵工序,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性工序。发酵要掌握满足茶多酚氧化酶的氧化聚合反应所需的适宜温度、湿度和氧气量,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揉捻叶放在发酵框或发酵车里,然后进入发酵室内部进行发酵。
4.在进行红茶发酵时,为了满足茶叶的散热通气,需要对茶叶进行翻搅以提高其散热通气效果,传统的方式是通过人工进行翻搅,但是该种方式不仅劳动强度较大,操作较为麻烦,且工作效率较为低下,现有技术中有通过机械进行翻搅,但是采用机械翻搅存的方式,由于力度的不精准容易将茶叶搅碎,增加了碎茶,影响茶叶质量,且现有技术中在茶叶发酵时还需要采用独立系统对茶叶进行补水分操作,不仅工序繁琐且水分难以充分的与发酵的茶叶相配合,导致发酵的茶叶难以充分的得到足够的氧气和水分,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茶叶发酵方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包括底座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底座顶部且对称设置有两组,还包括:盛放组件,设置于两组所述支撑架之间,其中所述盛放组件包括固定框架和放置框,所述固定框架转动设置于两组所述支撑架之间,所述放置框嵌合设置于所述固定框架内部,且所述固定框架与放置框配合设置有3-5组;支撑板,设置于两组所述支撑架顶部;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顶部;
翻动组件,通过连接座设置于支撑架外壁上,且所述翻动组件一端与驱动组件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框架相配合;水分补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的水箱、与水箱相连通且与翻动组件相配合的抽水组件和与盛放组件相配合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外壁上设置有雾化喷头。
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双头驱动电机、转动轴和凸轮,所述转动轴设置于双头驱动电机两端部,所述凸轮设置于所述转动轴端部,且所述凸轮配合设置有两组。
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翻动组件包括抵板、滑杆、第一弹性件、连接板和连杆,所述滑杆与连接座滑动键连接,所述抵板设置于滑杆顶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接于滑杆外壁上,且设置于抵板底部与连接座顶部之间,所述连接板固定设置于滑杆外壁上,所述连杆一端与连接板转动相连,另一端与固定框架转动相连。
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翻动组件与驱动组件相配合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翻动组件均设置有3-5组与固定框架相配合的连接板和连杆。
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抽水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布水管外壁上的第一启闭阀、第二启闭阀和与翻动组件相配合的联动阀,且所述联动阀通过三通阀与布水管相连通。
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启闭阀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布水管外壁上且与其相连通,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顶部设置有堵头且与进水口相配合。
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启闭阀与第一启闭阀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启闭阀位于三通阀下端,所述第二启闭阀位于三通阀上端,且所述第一启闭阀和第二启闭阀均与布水管相连通。
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联动阀包括第二壳体、第三弹性件、活塞和抵杆,所述第二壳体通过三通阀与布水管相连通,所述活塞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于活塞底部和第二壳体内壁之间,所述抵杆设置于所述活塞顶部且与第二壳体滑动相连,且所述抵杆顶部与连接板底壁相抵。
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框架外壁上设置有与放置框相配合的锁紧组件,所述放置框外壁上还设置有手柄,且所述固定框架和放置框均采用镂空结构。
15.一种使用该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的茶叶发酵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需要待发酵的红茶茶叶置入到放置框内部,将放置框置入到固定框架内部并通过锁紧组件将放置框与固定框架彼此之间进行固定,然后将装置推送至发酵室内部;s2:当需要对茶叶进行翻动时,启动双头驱动电机带动其输出端连接的凸轮进行转动,当凸轮进行转动时,通过设置的第一弹性件,进而则会带动与凸轮相抵的抵板和滑杆沿着连接座上下往复运动,当滑杆沿着连接座上下往复运动时,则会带动连接于其外壁上的连接板上下运动,通过设置的连杆进而则会带动转动连接于支撑架内壁上的固定框架进行晃动,从而对放置框内部的茶叶起到良好的翻动效果,既能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又能避免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产生碎茶的情况;s3:当启动双头驱动电机带动翻动组件对放置框内部的茶叶进行翻动时,通过设置的连接板和第三弹性件则会带动抵杆沿着第二壳体上下运动;
s4:当抵杆在第三弹性件弹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通过设置的三通阀会对布水管内部产生一定的抽力,在抽力的作用下,此时第一启闭阀内部的堵头在抽力的作用下远离第一启闭阀进水口,同时,第二启闭阀所含堵头在抽力作用和第二弹性件弹力作用下将第二启闭阀进水口封堵,此时从水箱内部抽取的水资源则会储存在第一启闭阀与第一启闭阀和第二启闭阀之间的布水管内部;s5:当抵杆带动活塞沿着第二壳体向下运动时,通过设置的三通阀对第一启闭阀和第二启闭阀产生相应的压力,此时在第二弹性件弹力的作用下,第一启闭阀内部所含的堵头则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将第一启闭阀进水口堵住,而第二启闭阀进水口打开,进而会对布水管内部的水产生压力,进而使得布水管内部的水通过雾化喷头喷洒至放置框内部的茶叶上,进而对其产生良好的加湿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通过设置的锁紧组件,且固定框架和放置框采用嵌合的方式,进而能够方便的对固定框架和放置框进行固定和拆分,从而能够方便的进行上料和出料,提高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17.2、该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通过设置的驱动组件和翻动组件,从而能够方便的对发酵的茶叶进行良好的翻动效果,既能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又能够避免翻动过程中导致碎茶的产生。
18.3、该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通过设置的水分补充组件,当利用翻动组件对茶叶进行翻动时能够充分的对茶叶进行补水操作,进而有效地保证茶叶发酵时的湿度,工序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有效地保证茶叶发酵时得到充分足够的氧气和水分,进而提高茶叶发酵质量。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21.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图2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图2中b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的主视图。
24.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25.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抽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26.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抽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27.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锁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00、底座;101、支撑架;102、支撑板;200、固定框架;201、放置框;202、锁紧组件;203、手柄;300、双头驱动电机;301、转动轴;302、凸轮;400、翻动组件;401、连接座;402、抵板;403、滑杆;404、第一弹性件;405、连接板;406、连杆;500、水分补充组件;501、水箱;502、抽水组件;503、布水管;504、第一启闭阀;5041、第一壳体;5042、第二弹性件;5043、堵头;505、第二启闭阀;506、联动阀;5061、第二壳体;5062、第三弹性件;5063、活塞;5064、抵杆;507、雾化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实施例1:参照图1-6,一种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包括底座100和支撑架101,支撑架101连接于底座100顶部且对称设置有两组,还包括:盛放组件,设置于两组支撑架101之间,其中盛放组件包括固定框架200和放置框201,固定框架200转动设置于两组支撑架101之间,放置框201嵌合设置于固定框架200内部,且固定框架200与放置框201配合设置有3-5组,通过放置框201和固定框架200嵌合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其固定效果,设置有3-5组,能够有效提高发酵时的数量;支撑板102,设置于两组支撑架101顶部;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板102顶部;翻动组件400,通过连接座401设置于支撑架101外壁上,且翻动组件400一端与驱动组件相配合,另一端与固定框架200相配合,通过设置的驱动组件和翻动组件400,从而能够方便的对发酵的茶叶进行良好的翻动效果,既能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又能够避免翻动过程中导致碎茶的产生;水分补充组件500,包括设置于底座100顶部的水箱501、与水箱501相连通且与翻动组件400相配合的抽水组件502和与盛放组件相配合的布水管503,布水管503外壁上设置有雾化喷头507,通过设置的水分补充组件500,当利用翻动组件400对茶叶进行翻动时能够充分的对茶叶进行补水操作,进而有效地保证茶叶发酵时的湿度,工序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有效地保证茶叶发酵时得到充分足够的氧气和水分,进而提高茶叶发酵质量。
33.参照图1-5,驱动组件包括双头驱动电机300、转动轴301和凸轮302,转动轴301设置于双头驱动电机300两端部,凸轮302设置于转动轴301端部,且凸轮302配合设置有两组。
34.参照图1-4,翻动组件400包括抵板402、滑杆403、第一弹性件404、连接板405和连杆406,滑杆403与连接座401滑动键连接,抵板402设置于滑杆403顶部,第一弹性件404套接于滑杆403外壁上,且设置于抵板402底部与连接座401顶部之间,连接板405固定设置于滑
杆403外壁上,连杆406一端与连接板405转动相连,另一端与固定框架200转动相连。
35.参照图1-3,翻动组件400与驱动组件相配合设置有两组,两组翻动组件400均设置有3-5组与固定框架200相配合的连接板405和连杆406,通过设置的驱动组件和翻动组件400,从而能够方便的对发酵的茶叶进行良好的翻动效果,既能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又能够避免翻动过程中导致碎茶的产生。
36.参照图4-8,抽水组件502包括设置于布水管503外壁上的第一启闭阀504、第二启闭阀505和与翻动组件400相配合的联动阀506,且联动阀506通过三通阀与布水管503相连通,通过设置的抽水组件502,使其能够配合翻动组件400自动对茶叶进行补水操作,且补水较为充分。
37.参照图7-8,第一启闭阀504包括第一壳体5041,第一壳体5041连接于布水管503外壁上且与其相连通,第一壳体5041内部连接有第二弹性件5042,第二弹性件5042顶部设置有堵头5043且与进水口相配合。
38.参照图7-8,第二启闭阀505与第一启闭阀504结构相同,其中第一启闭阀504位于三通阀下端,第二启闭阀505位于三通阀上端,且第一启闭阀504和第二启闭阀505均与布水管503相连通。
39.参照图7-8,联动阀506包括第二壳体5061、第三弹性件5062、活塞5063和抵杆5064,第二壳体5061通过三通阀与布水管503相连通,活塞5063滑动设置于第二壳体5061内部,第三弹性件5062设置于活塞5063底部和第二壳体5061内壁之间,抵杆5064设置于活塞5063顶部且与第二壳体5061滑动相连,且抵杆5064顶部与连接板405底壁相抵,通过设置的水分补充组件500,当利用翻动组件400对茶叶进行翻动时能够充分的对茶叶进行补水操作,进而有效地保证茶叶发酵时的湿度,工序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有效地保证茶叶发酵时得到充分足够的氧气和水分,进而提高茶叶发酵质量,通过设置的第一启闭阀504、第二启闭阀505和联动阀506,进而能够配合翻动组件400自动对茶叶进行补水操作,且补水较为充分,从而有效保证茶叶发酵时的湿度。
40.参照图1、图6和图9,固定框架200外壁上设置有与放置框201相配合的锁紧组件202,放置框201外壁上还设置有手柄203,且固定框架200和放置框201均采用镂空结构,通过设置的锁紧组件202,且固定框架200和放置框201采用嵌合的方式,进而能够方便的对固定框架200和放置框201进行固定和拆分,从而能够方便的进行上料和出料,提高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和灵活性,通过采用镂空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其通风效果。
41.具体的,本红茶加工用发酵装置在工作时/使用时:s1:将需要待发酵的红茶茶叶置入到放置框201内部,将放置框201置入到固定框架200内部并通过锁紧组件202将放置框201与固定框架200彼此之间进行固定,然后将装置推送至发酵室内部;当需要对茶叶进行翻动时,启动双头驱动电机300带动其输出端连接的凸轮302进行转动,当凸轮302进行转动时,通过设置的第一弹性件404,进而则会带动与凸轮302相抵的抵板402和滑杆403沿着连接座401上下往复运动,当滑杆403沿着连接座401上下往复运动时,则会带动连接于其外壁上的连接板405上下运动,通过设置的连杆406进而则会带动转动连接于支撑架101内壁上的固定框架200进行晃动,从而对放置框201内部的茶叶起到良好的翻动效果,既能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又能避免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产生碎茶的情况;
当启动双头驱动电机300带动翻动组件400对放置框201内部的茶叶进行翻动时,通过设置的连接板405和第三弹性件5062则会带动抵杆5064沿着第二壳体5061上下运动;当抵杆5064在第三弹性件5062弹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通过设置的三通阀会对布水管503内部产生一定的抽力,在抽力的作用下,此时第一启闭阀504内部的堵头5043在抽力的作用下远离第一启闭阀504进水口,同时,第二启闭阀505所含堵头5043在抽力作用和第二弹性件5042弹力作用下将第二启闭阀505进水口封堵,此时从水箱501内部抽取的水资源则会储存在第一启闭阀504与第一启闭阀504和第二启闭阀505之间的布水管503内部;当抵杆5064带动活塞5063沿着第二壳体5061向下运动时,通过设置的三通阀对第一启闭阀504和第二启闭阀505产生相应的压力,此时在第二弹性件5042弹力的作用下,第一启闭阀504内部所含的堵头5043则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将第一启闭阀504进水口堵住,而第二启闭阀505进水口打开,进而会对布水管503内部的水产生压力,进而使得布水管503内部的水通过雾化喷头507喷洒至放置框201内部的茶叶上,进而对其产生良好的加湿效果。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