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玫瑰普洱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50442发布日期:2022-10-11 21:1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玫瑰普洱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玫瑰普洱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普洱茶是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的云南大叶茶种。叶薄革质,椭圆形。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
3.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可清饮,可混饮。普洱茶具有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的特点。
4.玫瑰花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还有丰富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不可少的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玫瑰花可以制作成花茶,具有美容养颜,养肝护肤的作用。玫瑰鲜花与茶叶一定比例混合经过窖制制备的玫瑰花茶,香气浓郁,是一种高档茶。
5.传统的玫瑰花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三种:1、成品茶坯与玫瑰干花直接搅拌而成;2、成品茶坯与玫瑰鲜花窨制而成;3、半成品茶坯与玫瑰干花的结合。
6.采用第1种方法得到的玫瑰花茶,香气最表浅,干茶有一定的香气,冲泡后茶汤中无玫瑰花香;采用第2种方法得到的玫瑰花茶,茶叶已成型,固有的干燥度无法与鲜花充分的结合,香气释放有限,同等冲泡条件,玫瑰花香持续在3-4泡左右,五泡后无玫瑰花香气;采用第3种方法得到的玫瑰花茶,一定发酵空间的茶与干燥的玫瑰花结合,香气的结合度有限;同等冲泡条件,玫瑰花香持续在3-4泡左右,五泡后无玫瑰花香气。
7.可见,传统的玫瑰花茶加工工艺还需进一步优化,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玫瑰普洱茶的加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玫瑰普洱茶香气较表浅、持续时间较短,冲饮过程玫瑰花香味不足,滋味不够浓醇,有涩感的问题。
9.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玫瑰普洱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原料的准备玫瑰花:取花苞开放度为30-40%的玫瑰,在5-7℃条件下贮藏不超过6h,去除玫瑰的花蕊、花萼,取玫瑰花瓣待用;茶:采摘百年生态古树的普洱茶鲜叶,在鲜叶为一芽二叶或三叶时采摘,待用;b. 摊晾:鲜叶采摘后及时摊晾,保证鲜叶堆积厚度均匀且不超过5cm、温度20-30
℃,并在无阳光直射、通风、干燥处摊晾2h-3h,摊凉至鲜叶水份散失35-45%,鲜叶散失青草气,再将鲜叶摊薄,持续晾晒2h-3h,至茶叶呈萎蔫状态;c. 杀青:当锅温达到100℃时,放置步骤b得到的茶叶后进行翻炒,待锅温达到300-400℃时再放置的步骤a中的玫瑰花瓣,持续翻炒约40-60min,至茶叶与玫瑰花瓣水份散失80%,释放玫瑰花香,所述玫瑰花瓣与茶叶的投放比例为1.5-2.0%;d. 揉捻:再将步骤c中的玫瑰花瓣与茶叶继续揉捻,轻揉10-15min;e. 理条:再将经步骤d揉捻后的玫瑰花瓣与茶叶,理条拉直塑形30min;f. 干燥:将经理条塑形后的玫瑰花瓣与茶叶在温度20-30℃,摊凉8h-9h,使玫瑰花瓣与鲜叶充分接触并持续反应,待茶叶条湿坯颜色由黄绿色或绿黄色转为深绿色时,取出玫瑰花,得到玫瑰普洱茶。
10.进一步地,步骤f中,经理条塑形后的玫瑰花瓣与茶叶干燥步骤为:a.干燥初期:摊晾厚度2cm,温度20-25℃,干燥时间:3h;b.干燥中期:摊晾厚度2cm,温度25-30℃,干燥时间:2h;c.干燥后期:摊晾厚度2cm,温度20-25℃,干燥时间:3h。
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玫瑰花在每年4月进行采摘,一年采摘一季,所述玫瑰为云南大马革士玫瑰。
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普洱茶鲜叶采摘自地处海拔1900米、无污染、无农残及重金属的百年生态古树。
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所述鲜叶放置于簸箕或晒甸上进行摊凉。
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发明中,采用本方法得到的玫瑰普洱茶香气较浓醇,持续时间较长,同等冲泡条件,玫瑰花香可持续到7-10泡,冲饮过程玫瑰花香味浓郁,滋味浓醇,无苦涩感。
15.2、本发明中,本方案采用的工具和设备涉及有簸箕、晒甸等传统工具成本较低,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16.图1是实施例1中古树茶与普通种植的良品茶中有效物质进行提取、统计再进行对比的结果图。
17.图2是实施例1中茶叶摊凉后的实物图。
18.图3是实施例1中茶叶杀青后的实物图。
19.图4是实施例1中茶叶揉捻后的实物图。
20.图5是实施例1中茶叶干燥后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2.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玫瑰普洱茶的加工方法,属于茶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原料的准备玫瑰花:取花苞开放度为30-40%的玫瑰,在6℃条件下贮藏不超过6h,去除玫瑰的
花蕊、花萼,取玫瑰花瓣待用;所述玫瑰优选云南大马革士玫瑰,所述玫瑰一年一季采摘;大马士玫瑰花:该品种玫瑰花中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对人体有效成分达120种,也是世界公认的优质玫瑰品种。其中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有效抗氧化,富含丰富的硒、锌、铜等微量元素;大马士革玫瑰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如香茅醇、香叶醇等数百种芳香物质、有机酸等有益的物质)。
23.本实施例中,将部分古树茶与普通种植的良品茶中有效物质进行提取、统计再进行对比,结果参考图1。
24.由上表数据可知,古树茶游离氨基酸含量要高些,茶多酚含量要低些,“酚氨比”较小,通常所制的普洱生茶表现为回甘快、口感好。而台地普遍种植的良种茶茶多酚含量要高些,游离氨基酸含量要低些,“酚氨比”较大,通常所制的普洱生茶相对于古树茶而言苦涩味要重些,口感稍差些。
25.茶:采摘百年生态古树的普洱茶鲜叶,在鲜叶为一芽二叶或三叶时采摘,待用;所述普洱茶鲜叶为海拔1900米、无污染、无农残及重金属的百年生态古树鲜叶;b. 摊晾:鲜叶采摘后及时摊晾,保证鲜叶堆积厚度均匀约4cm,通常不超过5cm、温度控制在20-30℃内,并在无阳光直射、通风、干燥处摊晾2h,摊凉至鲜叶水份散失40%,鲜叶散失青草气,再将鲜叶摊薄至2cm持续晾晒2h,至茶叶呈萎蔫状态,见附图2;c. 杀青:当锅温达到100℃时,放置步骤b得到的茶叶后进行翻炒,待锅温达到300℃时,再放置的步骤a中的玫瑰花瓣,持续翻炒约40min,至茶叶与玫瑰花瓣水份散失80%,释放玫瑰花香,所述玫瑰花瓣与茶叶的投放比例为1.5:100,见附图3;d. 揉捻:再将步骤c中的玫瑰花瓣与茶叶继续揉捻,轻揉15min,见附图4;e. 干燥:玫瑰花瓣与茶叶在温度20-30℃,摊凉8h,使玫瑰花瓣与鲜叶充分接触并持续反应,待茶叶条湿坯颜色由黄绿色或绿黄色转为深绿色时,取出玫瑰花,得到玫瑰普洱茶,见附图5。
26.实施例2本实施例考察在步骤f中,经理条塑形后的玫瑰花瓣与茶叶干燥条件对玫瑰普洱茶成品的影响。
27.本实施例中,除步骤f外,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所述干燥步骤分为干燥初期、中期和后期,具体控制条件参考表1。取理条后的玫瑰普洱茶初品400g,均分为4组,每组100g,再将4组经理条塑形后的玫瑰花瓣与茶叶按下表1中的干燥条件进行处理,最后得到4份玫瑰普洱茶。
28.表1
再观察各组玫瑰普洱茶的形态,再将第1-5组的玫瑰普洱茶进行冲泡,每次取每组得到的玫瑰普洱茶3g,用 90℃的水进行冲泡,每次加入的水150ml,对冲泡3、5次后的茶水进行品鉴,品鉴标准参考表2,最后得到的茶水的品鉴结果参考表3。
29.表2表3由表3可知,采用本方案得到的玫瑰普洱茶,香气高扬、滋味馥郁醇厚无苦涩、回甘生津持久,经5次冲泡后仍具有香气持久、滋味甘甜、叶底鲜活、汤色透亮的特点,由对比例可知,玫瑰花的加入量与干燥条件对玫瑰普洱茶香气、滋味、叶底、汤色均有影响。
30.实施例3本实施例考察的是步骤c中,“杀青”方法对玫瑰普洱茶成品的影响。a是采用本方案中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玫瑰普洱茶,其中“杀青”采用的是半成品茶杀青环节加入玫瑰花;b条件是采用传统工艺中成品茶与玫瑰花窨制而成;c条件是采用传统工艺中成品茶与玫瑰干花搅拌而成,具体条件参考表4。
31.表4冲泡条件、品鉴方式及评分标准参考是实施例2。得出结果如表5所示。
32.由前述可知,茶叶在半成品制作工艺环节杀青中与玫瑰鲜花进行深度结合,其香气、滋味等都有更好的呈现,对成品玫瑰茶影响也较大。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