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山核桃破壳取仁设备。
背景技术:2.山核桃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坚果之一。临安作为山核桃在我国的主要产地之一,对山核桃栽种的历史已超过五百年。据统计,21年我国山核桃的产量将突破420万吨,而21年国内市场的需求则到达650万吨以上。传统的手动破壳取仁的生产方式效率太低,显然无法填补产能与需求之间的巨大空白。所以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破壳取仁生产设备就获得了日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破壳取仁的生产设备一般包括破壳组件、风选组件等,其大致的工作过程为,将山核桃批量放入破壳组件内挤压破壳并排出,再将破壳后的物料送入风选组件,利用风力吹走轻质壳而留下重的仁,从而实现筛分。
4.现有技术的山核桃生产设备存在一系列弊端。
5.首先,破壳组件本身存在弊端。目前市面上的自动破壳机械,多为压辊挤压式、颚式破碎机等。但压辊挤压式的两个压辊在破碎过程中间距固定不可调,这会导致大直径的核桃及仁被压得稀碎而小直径的核桃从间距完整漏过甚至未收挤压,即对不同尺寸的核桃破壳率低、破壳效果差;而颚式破碎机的问题则是破碎率太高,常将各种尺寸核桃无差别粉碎,很难形成完整的核桃仁。
6.当然,也有人提出偏心破碎的改良方案,如专利号为201521023891.9的实用新型,则公开了带倒锥挤压环和破壳轮的破壳机,其中,倒锥挤压环与机架固定,破壳轮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破壳轮伸入倒锥挤压环内且两者偏心,倒锥挤压环和破壳轮的间隙从上往下逐渐缩小,核桃就在倒锥挤压环和破壳轮的间隙中被挤压破裂,并从倒锥挤压环下口也就是倒锥挤压环和破壳轮的间隙最小处向下流出。上述改良方案虽然优于压辊或鄂式破碎的常规机构,但仍然存在缺陷:该机构只有内部的破壳轮旋转而外部的倒锥挤压环静止,故夹在两者之间的多个核桃中只有靠内侧的一部分被驱动向间隙的最窄处移动,而中层和外侧的核桃受到的驱动力不足,移动缓慢,受到的挤压力也自然不足;而且,把该机构的出口即最下方的倒锥挤压环下口处看成一个圆面,从周向看,该圆面靠近偏心破壳轮的一侧间隙小受压大,远离偏心破壳轮一侧间隙大受压小,而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当大一部分山核桃是从远离破壳轮一侧的大间隙排出,无法保证这部分山核桃充分受压,故破碎率相对较低;况且,即便是从靠近偏心破壳轮的一侧间隙排出的山核桃,由于倒锥挤压环和偏心破壳轮的最小间隙固定不可调,这样,本质上与传统的压辊式面临同样的问题,即破壳效果受核桃大小影响很大,尺寸小于最小间隙的核桃很难破裂,而大核桃常过渡受压碾得稀碎,很难获取到更完整的核桃仁。
7.而且,山核桃被挤破壳并从破壳组件排出后,客观存在壳仁分离和壳仁粘连两种状态,风选组件只能筛分出壳仁分离的山核桃,而对壳仁粘连的山核桃则无能为力。这样,风选后,与仁黏连的壳体也会由于自重大而一并被收纳到核桃仁堆里,导致最后核桃仁中
夹杂残留有壳体,影响核桃仁的口感和品质。
8.还有,上述破壳取仁的生产设备的各个组件的结构比较零散,集成化程度低,相互缺乏协同配合,各个组件各行其是,整体性差;而且每个组件单独配备动力源,结构不够精简,各组件及传动零部件繁多杂乱,整机设备体积大,能耗负担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9.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破壳效果好、壳仁分离彻底、收纳的核桃仁纯度高的山核桃破壳取仁设备。
10.本发明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山核桃破壳取仁设备,它包括机架、电动机、破壳组件和风选组件;
11.破壳组件包括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的倾斜的外滚筒,外滚筒上端为进料口,外滚筒下端封闭且固定有主轴,该主轴由电动机带动;机架可转动安装有一个倾斜且上小下大的锥形压辊,锥形压辊伸入外滚筒内且两者相互偏心;外滚筒内部固有一个内齿圈,锥形压辊下端固定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外滚筒侧壁贯穿有多个出料孔;
12.机架上设有倾斜的底盘,底盘经减震件连接有悬挂板;悬挂板经导轨滑动配合有倾斜的振动板,振动板上表面设有多级用于上抖山核桃的台阶;悬挂板贯通有导向孔,导向孔间隙配合有拨块,拨块上端与振动板固定;底盘可转动安装有用于经拨块上顶振动板的凸轮,该凸轮同样由电动机带动;悬挂板和振动板之间设有用于使振动板向下复位的复位弹簧;振动板首端位于出料孔下方,振动板末端位于风选组件上方;上述底盘、悬挂板、振动板、拨块、凸轮构成脱壳组件。
13.本技术的山核桃破壳取仁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4.先分析破壳组件的动作过程及优点。
15.首先厘清一个概念,锥面和柱面均由一圈母线组成,且从周向看,锥形压辊和外滚筒偏心布设,所以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一个最小缝隙,如锥形压辊六点钟方向的那根母线与外滚筒六点钟方向的那根母线之间的缝隙,山核桃在该缝隙内受到的挤压力最大,故称该缝隙为工作缝;且从长度方向看,由于内压辊为锥形,所以工作缝的宽度必然是从上往下递减。
16.工人将山核桃批量倒入外滚筒上端的进料口,电动机带动外滚筒转动,并经内齿圈和从动齿轮带动锥形压辊同向转动,裹挟着山核桃向工作缝运动,并随着外滚筒与锥形压辊的间距越来越小,山核桃受到的挤压力就越来越大,最终山核桃在工作缝处受到最大的挤压力,在巨大的挤压力作用下,山核桃破壳并从工作缝下方的一列出料孔被推挤出外滚筒。
17.由以上分析可知,用电动机这一个动力源,就能驱动外滚筒和锥形压辊两个部件同步旋转,其结构紧凑精炼,布局合理,能缩小整机体积;而且内外两个部件同向旋转,会同步裹挟内层、外层及中层的核桃一起向最窄处即工作缝运动,驱动力强劲,内外两个扭矩共同作用对山核桃产生更强大的挤压力,破壳效果好,速度快;偏心锥形压辊使工作缝宽度从上往下无极递减,这样能确保各个尺寸、大大小小的核桃都会获得适宜的挤压,破碎率高;更重要的是,现有技术出料路径是唯一的,核桃只能从倒锥挤压环下口向下排出,且倒锥挤压环和破壳轮的间隙最小处宽度唯一且不可调,会导致大核桃被挤得稀碎而小核桃未被挤
破;相比之下,本技术的外滚筒侧壁的多个出料孔构成新的出料路径,刚在工作缝处被挤破壳的核桃在最大挤压力作用下很自然地从最窄处也就是工作缝附近的各个出料孔被挤出,而且出料孔的尺寸有大有小,这样,刚被挤破的各种不同大小的核桃都能从合适尺寸的出料孔排出,即原则上大核桃从大孔排而小核桃从小孔排,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大核桃被压碎而小核桃却未被压裂的窘况,使核桃破碎得更均衡。还需要强调的是,本技术的核桃只会在工作缝附近,受到巨大挤压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才从出料孔排出,换句话说,从出料孔排出的绝大多数核桃都是被充分挤压破壳的,这就保证了极高的破碎率。
18.而脱壳组件同样优点显著。
19.脱壳组件的凸轮也由电动机带动旋转,从而拨动拨块进而大幅度上顶振动板并压缩复位弹簧,直至凸轮旋转到与拨块下端脱离的角度,振动板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迅猛下降复位;换句话说,在凸轮及复位弹簧作用下,振动板倾斜向上做大幅度迅猛往复震动;这样,从破壳机构排出的山核桃物料落到振动板的台阶上以后,会被振动板台阶倾斜向上抖动,进而逐级往上。这就实现了两大功能。一是抬升物料的高度,使山核桃向风选组件的上方移动,这样,后续风选时,物料才会具备足够的下落高度,壳仁才会被风力明确地筛分;二也是更关键的一点,破壳后的物料被猛烈震荡抖动,才能确保壳仁完全脱离,避免风选后黏连的壳体被收纳至核桃仁堆里,提高获取的核桃仁的纯度,保障口感和品质。
20.况且,上述的脱壳组件与破壳组件共用同一个电动机,未增加其他动力部件,将物料抖动运输至高位的同时,实现了壳仁的彻底分离,运输和脱壳,一物两用。
21.再者,该脱壳组件将破壳组件下部出口的物料抬升至风选组件上方,这样,就无需将风选组件设置在破壳组件下部,故提升了风选组件的安装高度,明显降低了生产设备整机的高度,使破壳、脱壳、风选等各个机构布局紧凑合理,有效控制整机体积。
22.作为优选,出料孔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递增;这样设置的逻辑在于,锥形压辊上小下大,故工作缝宽度从上往下递减,上部工作缝宽,各个核桃受压相对少,故设置小孔出料,对核桃限流,避免未被挤压的核桃排出;而下部工作缝窄,各个核桃被充分挤压,故设置大孔出料,使受压破裂充分的核桃大量排出。
23.作为进一步优选,机架上设有上下两个主轴承,外滚筒经上下两个主轴承与机架连接;外滚筒下端设有收口,主轴上端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上设有环形端板,连接头插入收口且两者经主螺栓固定,环形端板抵靠并封闭收口的底环面;机架还设有筒形轴承,主轴下端经筒形轴承与机架连接;锥形压辊上端经顶轴承与机架连接;外滚筒内固定有y形架,y形架中心可转动安装有中心轴,中心轴经一个连接臂连接有边轴,锥形压辊下端与边轴可转动连接;这样,首先,外滚筒下端与主轴的连接牢固,外滚筒下端收口密封效果好,能杜绝山核桃泄露;而且,上主轴承、下主轴承和筒形轴承这三个轴承分三道支承了外滚筒及主轴,确保支架对破壳组件的主体支承牢固,传动稳定;况且,将锥形压辊的上下两端分别支承安装牢固,尤其是锥形压辊下端,利用边轴、连接臂、中心轴和y形架等部件过渡后,牢固稳定的铰接在旋转的外滚筒内。
24.作为再进一步优选,锥形压辊的轴线与外滚筒的轴线相互平行,且锥形压辊的轴线位于外滚筒的轴线的正下方;外滚筒侧壁最下侧的一根母线的下方设有用于承接破壳后物料的漏斗,漏斗下方连通有弯管,弯管出口位于振动板首端上方;这样,将工作缝限定在外滚筒周向的最下方,破壳时,旋转的扭矩会叠加重力,作用于工作缝中的山核桃,进一步
增大挤压力,使其碾压效果更充分,排出动力更足更顺畅;而正下方的漏斗刚好承接了破壳后的山核桃,布局合理;况且,弯管的存在能对破壳后的物料缓冲降速,避免物料反弹出振动板范围。
25.脱壳组件优选为,底盘和悬挂板之间的减震件为上下两组,每组减震件包括相互交叉的减震弹簧和拉杆,减震弹簧和拉杆的上端均与悬挂板铰接,减震弹簧和拉杆的下端均与底盘铰接;这样,既保证了悬挂板与底盘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牢固度,保障使用寿命,又确保两者之间具备足够的弹性,从而支持上方的振动板的震荡抖动功能。
26.脱壳组件进一步优选为,悬挂板两侧设有两道内翻的卷边式导轨,振动板两侧滑动配合在悬挂板两侧的导轨内;每侧导轨由上段和下段构成,上段和下段之间螺接有角钢,角钢中部内凸有卡块;振动板两侧各设有一个长卡口;每个卡块位于同侧的长卡口内;振动板每侧的长卡口上端与同侧卡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上段,振动板每侧的长卡口下端与同侧卡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下段;这样,能确保悬挂板与振动板的配合稳定可靠;上述结构装配也方便,只需将振动板滑入悬挂板导轨,再将每根复位弹簧的上下两段卡在同侧卡块上,并将该卡块及复位弹簧上下两段卡入振动板同侧的长卡口,最后将该卡块所在的角钢与同侧导轨螺接即可;而且上述结构设计合理,能确保复位弹簧安装稳定可靠。
27.作为再次优选,破壳组件位于机架上部,脱壳组件和风选组件位于机架中部,电动机位于机架下部;电动机的输出轴套有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机架上部可转动安装有一根蜗杆,第一皮带与蜗杆连接,破壳组件的主轴设有涡轮,蜗杆与涡轮啮合;脱壳组件的凸轮的轮轴与第二皮带连接;这样,电动机启动,经输出轴同时带动两根皮带,其中第一皮带经蜗杆、涡轮带动破壳组件的输入轴,对破壳组件输入扭矩使其转动破壳;而第二皮带则经轮轴带动凸轮,从而驱动振动器振动脱壳;这样,确保一个动力源满足了破壳和脱壳两大组件的动力输入;用尽可能少的动力源驱动了至少两个组件正常工作;这样,减少了动力源和传动零部件的数量,精简了结构,缩小了设备整体体积,也降低了能耗;而且,将电动机设置在整机底部,能确保动力稳定输出,且有效降低整机重心,避免失稳,而破壳组件在顶部而脱壳组件在中部,符合上部进料破壳、中部脱壳、下部风选的动线处理逻辑,布局合理;而两根皮带的设置,则确保动力从底部电动机稳定可靠的传递至上部或中部组件;况且,考虑到农户环境难于配备气源及液压站,故选择电动机为动力源,更符合以农户家庭个体为主的生产模式。
28.作为增益,机架包括一个调节架,调节架包括底齿条、竖固定架、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竖固定架下端与底齿条固定,竖固定架上端与上调节板上端铰接,上调节板下端与下调节板上端铰接,下调节板下端设有定位轴,底齿条每两个相邻卡齿形成一个卡槽,定位轴卡接在底齿条的一个卡槽内;脱壳组件的底盘固定在下调节板上;这样,只要将下调节板的定位轴卡入不同的齿间卡槽,就能灵活方便的调整下调节板的倾角,从而调整振动器的倾角,进而获得不同的振动强度,即振动器倾角越陡,则振动幅度受重力影响会减弱,而倾角越平,则振动幅度越强;这样,可以根据核桃种类,或是壳仁粘结的核桃在总量中的占比来调整振动器的倾角,选择强振或弱振模式。
29.作为进一步增益,底齿条两端设有两个顶头,每个顶头滑动配合在位于同一端的一个缓冲座的缓冲滑道内,每个顶头与对应的缓冲滑道的端板之间设有缓冲压簧;上调节板的下端设有上铰座,竖固定架设有下铰座,上调节板和下铰座之间设有阻尼器,该阻尼器
两端分别与上铰座和下铰座铰接;这样,缓冲座有效降低了振动器工作对底齿条的影响,吸收并缓解了调节架底部的振动能量,使调节架乃至脱壳装置更平稳的搁置在地面上;而阻尼器减震吸能,能更进一步消弭振动器工作对调节架底部的晃动,并加固、限制住调节架,防止调节架的定位轴由于振动过猛而从原本的卡槽脱离,确保脱壳装置的牢固度和稳定性。
30.作为又进一步优选,机架中部还设有一块将脱壳后的物料从振动板末端运送至风选组件上方的抖动板,该抖动板前高后低,抖动板前端下凸有从动柱,上调节板上表面上凸有平台,从动柱搁置在上调节板的平台上,抖动板后端经铰轴与机架铰接;这样,首先,抖动板位置布设的精妙合理,本来应该将风选组件设置在振动板末端的正下方,但这部分空间已经被调节架占据,故增设抖动板,横移过渡物料,也将风选组件的安装位置横向错开,为调节架腾出安装空间;而且,横移是通过抖动板振动实现的,属于二次振动,能进一步确保壳仁完全脱离,保障脱壳效果;并且,节能效应明显,原本脱壳组件的振动虽然被阻尼器和缓冲座消弭一部分,但总还有一部分振动不能被消除,这部分能量只能白白流散,甚至属于有害振动;但将从动柱搁置在上调节板上以后,就有效吸纳利用了原本被浪费及有害的振动,变废为宝,为横移过渡提供动能,并进一步提升脱壳能效。
31.况且,上述结构完全无需增加其它动力源,破壳、脱壳、抖动输送三大组件均共用同一个电动机;这样,该设备集成化程度高,结构精简,排布紧凑有序,各个组件既各行其是发挥自带功能,互不干扰;又能彼此协同,相互促进,功能上相互配合,有机结合成整体;且有效控制整机体积,能耗也低。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发明山核桃破壳取仁设备整机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图1去掉整机壳体和脱壳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发明设备的破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图3去掉外滚筒后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图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图5进一步去掉上主轴承后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是本发明山核桃破壳取仁设备去掉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39.图8是图7去掉破壳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40.图9是图8去掉风选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0是本发明山核桃破壳取仁设备的脱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1是图10去掉动力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2是图1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44.图13是图7偏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4是图13偏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5是图14偏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6是图15去掉破壳组件以及脱壳组件的底盘、拉杆、减震弹簧后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7是图16偏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49.图中所示1、机架,2、电动机,3、外滚筒,3.1、收口,4、主轴承,5、进料管,6、主轴,7、
连接头,8、环形端板,9、主螺栓,10、筒形轴承,11、输出轴,12、第一皮带,13、蜗杆,14、涡轮,15、锥形压辊,16、顶轴承,17、y形架,18、中心轴,19、连接臂,20、边轴,21、条形滚花,22、内齿圈,23、从动齿轮,24、出料孔,25、漏斗,26、弯管,27、振动板,28、底盘,29、悬挂板,30、减震弹簧,31、拉杆,32、导轨,33、台阶,34、导向孔,35、拨块,36、凸轮,37、第二皮带,38、轮轴,39、复位弹簧,40、角钢,41、卡块,42、长卡口,43、抖动板,44、底齿条,45、竖固定架,46、上调节板,47、下调节板,48、定位轴,49、卡槽,50、顶头,51、缓冲座,52、缓冲滑道,53、缓冲压簧,54、阻尼器,55、风选组件,56、从动柱,57、平台,58,铰轴。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51.如图1~图17所示,本发明山核桃破壳取仁设备,它包括机架1、电动机2、破壳组件和风选组件55。破壳组件位于机架1上部,风选组件55位于机架1中部,电动机2位于机架1下部。
52.破壳组件包括可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部的倾斜的外滚筒3,即机架1上部设有上下两个主轴承4,外滚筒3经上下两个主轴承4安装在机架1上部。外滚筒3上端为进料口,进料口连通有一根进料管5,山核桃就是由进料管5进入外滚筒3内部以破壳的。外滚筒3下端封闭且固定有主轴6,即外滚筒3下端设有收口3.1,主轴6上端设有连接头7,连接头7上设有环形端板8,连接头7插入收口3.1且两者经主螺栓9固定,环形端板8抵靠并封闭收口3.1的底环面;机架1还设有筒形轴承10,主轴6下端经筒形轴承10与机架1连接。
53.该主轴6由电动机2带动;即电动机2的输出轴11套有第一皮带12;机架1上部可转动安装有一根蜗杆13,第一皮带12与蜗杆13连接,主轴6设有涡轮14,蜗杆13与涡轮14啮合。
54.机架1可转动安装有一个倾斜且上小下大的锥形压辊15,即锥形压辊15上端经顶轴承16与机架1上部可转动连接;外滚筒3内固定有y形架17,y形架17中心可转动安装有中心轴18,中心轴18经一个连接臂19连接有边轴20,锥形压辊15下端与边轴20可转动连接。
55.锥形压辊15的主体部分伸入外滚筒3内且两者相互偏心;即锥形压辊15的轴线与外滚筒3的轴线相互平行,且锥形压辊15的轴线位于外滚筒3的轴线的正下方。外滚筒3侧壁内表面内凸有多根条形滚花21,锥形压辊15的锥面也外凸有多根条形滚花21。
56.外滚筒3内部固有一个内齿圈22,锥形压辊15下端固定有从动齿轮23,从动齿轮23与内齿圈22啮合。外滚筒3侧壁贯穿有多个出料孔24。出料孔24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递增。
57.外滚筒3侧壁最下侧的一根母线的下方设有用于承接破壳后物料的漏斗25,漏斗25下方连通有弯管26,弯管26出口位于振动板27首端上方。
58.机架1中部设有倾斜的底盘28,底盘28经至少一组减震件连接有悬挂板29。本实施例中,底盘28和悬挂板29之间的减震件为上下两组,每组减震件包括相互交叉的减震弹簧30和拉杆31,减震弹簧30和拉杆31的上端均与悬挂板29铰接,减震弹簧30和拉杆31的下端均与底盘28铰接。
59.悬挂板29经导轨32滑动配合有倾斜的振动板27,即悬挂板29两侧设有两道内翻的卷边式导轨32,振动板27两侧滑动配合在悬挂板29两侧的导轨32内。上述的底盘28、悬挂板29和振动板27初始状态的倾斜角度一致。振动板27上表面设有多级用于向上抖动山核桃的台阶33。悬挂板29贯通有导向孔34,导向孔34间隙配合有拨块35。拨块35上端与振动板27固
定;拨块35下端向下伸出导向孔34。底盘28可转动安装有用于向上拨动拨块35下端从而上顶振动板27的凸轮36。该凸轮36同样由电动机2带动;即电动机2的输出轴11套有第二皮带37,第二皮带37与凸轮36的轮轴38连接。
60.悬挂板29和振动板27之间设有用于使被凸轮36上顶后的振动板27向下复位的复位弹簧39;具体的说,悬挂板29每侧的导轨32由上段和下段构成,上段和下段之间螺接有角钢40,角钢40中部内凸有卡块41;振动板27两侧各设有一个长卡口42;每个卡块41位于同侧的长卡口42内;振动板27每侧的长卡口42上端与同侧卡块4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39上段,振动板27每侧的长卡口42下端与同侧卡块4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39下段。
61.振动板27首端位于出料孔24、漏斗25及弯管26下方,振动板27末端直接位于风选组件55正上方,或者经过渡装置如抖动板43间接位于风选组件55上方。上述底盘28、悬挂板29、振动板27、拨块35、凸轮36构成脱壳组件。脱壳组件位于机架1中部。
62.机架1包括一个调节架,调节架包括底齿条44、竖固定架45、上调节板46和下调节板47,竖固定架45下端与底齿条44固定,竖固定架45上端与上调节板46上端铰接,上调节板46下端与下调节板47上端铰接,下调节板47下端设有定位轴48,底齿条44每两个相邻卡齿形成一个卡槽49,定位轴48卡接在底齿条44的一个卡槽49内。脱壳组件的底盘28固定在下调节板47上。
63.底齿条44两端设有两个顶头50,每个顶头50滑动配合在位于同一端的一个缓冲座51的缓冲滑道52内,每个顶头50与对应的缓冲滑道52的端板之间设有缓冲压簧53。上调节板46的下端设有上铰座,竖固定架45设有下铰座,上调节板46和下铰座之间设有阻尼器54,该阻尼器54两端分别与上铰座和下铰座铰接。
64.机架1中部还设有一块将脱壳后的物料从振动板27末端运送至风选组件55上方的抖动板43。该抖动板43前高后低,抖动板43前端下凸有从动柱56,上调节板46上表面上凸有平台57,从动柱56搁置在上调节板46的平台57上,抖动板43后端经铰轴58与机架1铰接。
65.本技术的风选组件55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风力吹走轻质壳而留下重的仁,从而实现筛分;其具体结构与申请号为201310637397.0的专利中的风选结构相同,故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