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恒温恒湿萎凋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1537发布日期:2022-09-20 22:3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恒温恒湿萎凋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恒温恒湿萎凋间。


背景技术:

2.萎凋间是用于茶叶加工的设备,通过模拟自然环境,对茶叶进行萎凋操作,使茶叶原叶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发生改变,以便于后续的茶叶加工操作。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针对不同品种的茶叶,萎凋的条件有所差异,为了适应不同的萎凋条件,自动化萎凋设备(自动化萎凋间)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应运而生。但是自动化萎凋间对环境控制技术要求较高,现有设备中存在以下缺点:现行工艺因追求高效率通常将自动化萎凋间内的萎凋板的间距设置为约10厘米,且机械化的自动化萎凋间中通常没有循环风,如此一来难以保证萎凋间环境处于恒湿的状态或者恒温恒湿的状态,由此可能会导致茶叶萎凋程度不均匀,茶叶萎凋有异味,从而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因此,设计一款智能化恒温恒湿萎凋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智能化形成循环风且恒温恒湿萎凋间。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化恒温恒湿萎凋间,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电机、萎凋间本体和转动机构;所述电机与所述转动机构传动连接;
5.所述萎凋间本体上设有输送机构;位于萎凋间本体内的输送机构上设有小孔,且位于萎凋间本体内的输送机构与转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萎凋间本体内设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多个萎凋板;多个所述萎凋板的上下间距为18-22cm。
6.其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相连通,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设有小孔。
7.其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有湿度调节器和加氧泵。
8.其中,所述萎凋间本体的底部设有热吹风器。
9.其中,所述萎凋板为传送带。
10.其中,所述萎凋间本体内的底部设有收纳槽。
11.其中,所述收纳槽的底部设有出茶口。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化恒温恒湿萎凋间,通过在位于萎凋间本体内的输送机构上设置小孔,使得空气更均匀地鼓入萎凋板,充分利用了自然风。在萎凋间本体的内部设有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控萎凋间本体内的温度和湿度状况。萎凋板的上下间距为18-22cm,萎凋板之间的间隔根据实际萎凋周期合理设置,更有利于茶叶的萎凋的进行,避免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幅度大,控制不精确影响茶叶品质。
附图说明
13.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化恒温恒湿萎凋间的正视图;
14.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化恒温恒湿萎凋间的立体图;
15.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化恒温恒湿萎凋间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16.标号说明:1、底板;2、电机;3、萎凋间本体;
17.4、输送机构;41、第一输送机构;42、第二输送机构;
18.5、转动机构;6、湿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小孔;9、萎凋板;10、热吹风器;11、湿度调节器;12、加氧泵;13、收纳槽;14、舱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0.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智能化形成循环风且恒温恒湿萎凋间。
21.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化恒温恒湿萎凋间,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在底板1上的电机2、萎凋间本体3和转动机构5;所述电2机与所述转动机构5传动连接;
22.所述萎凋间本体3上设有输送机构4;位于萎凋间本体内3的输送机构上设有小孔8,且位于萎凋间本体内3的输送机构4与转动机构5传动连接;所述萎凋间本体3内设有湿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和多个萎凋板9;所述萎凋板9的上下间距为18-22cm。
23.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化恒温恒湿萎凋间,通过在第一输送机构上设置了小孔,使得空气更均匀地鼓入萎凋间本体内并与萎凋板上的茶叶充分接触,充分利用了自然风。在萎凋间本体的内部设有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控萎凋间内的温度和湿度状况,并随时调节萎凋间的温湿度,进而控制生化反应。萎凋板的上下间距为18-22cm,萎凋板之间的间隔根据实际萎凋周期合理设置,更有利于茶叶的萎凋过程。
24.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4包括第一输送机构41和第二输送机构42,所述第一输送机构41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42相连通,所述第一输送机构41上设有小孔8。
25.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输送机构可在转动机构的带动下360度转动,第二输送机构固定不动,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相连接,如此一来可形成循环系统,可形成循环风。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机构42上设有湿度调节器6和加氧泵12。
27.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二输送机构上设置了加氧器和湿度调节器,可以根据茶叶种类及其需要萎凋环境的需要,更精准地调节萎凋间本体内的氧气含量和湿度含量。
28.进一步地,所述萎凋间本体3的底部设有热吹风器10。
29.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二输送机构上还设有热吹风,当萎凋间本体内的湿度太低时候,可以辅助湿度调节器,更快速地吸收萎凋间本体内的水分,同时可提升萎凋间本体内的温度。
30.进一步地,所述萎凋板9为传送带。
31.从上述描述可知,萎凋板为传送带,萎凋过程中传送带静止,经萎凋后的茶叶传送带运行,随着传送带的传送,茶叶从其上落下,使得传送带可将萎凋后的茶叶自动转移至萎凋间本体的底部,其底部可设置收纳槽,实现自动化收集茶叶,减少人工作业。
32.进一步地,所述萎凋间本体3内的底部设有收纳槽13。
33.从上述描述可知,萎凋间本体内的底部设有收纳槽,结合萎凋板上的传送带,可以自动地将萎凋板上的茶叶转移至收纳槽中,同时也可集中收集在上料或萎凋过程中从萎凋板上落下的茶叶。
34.进一步地,所述收纳槽13的底部设有出茶口14。
35.从上述描述可知,出茶口的设置有利于将收纳槽中的茶叶一次性转移至萎凋间本体外,方便收集,减少人工作业。
36.应用场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化恒温恒湿萎凋间用于白茶的萎凋过程。
37.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38.一种智能化恒温恒湿萎凋间,其总高度为2.7米,该智能化恒温恒湿萎凋间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在底板1上的电机2、萎凋间本体3和转动机构5;电机2与转动机构5传动连接;萎凋间本体3的内部和外部设有输送机构4;萎凋间本体3的内部设有湿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和萎凋板9;萎凋板9的上下间距为20cm。
39.输送机构4包括第一输送机构41和第二输送机构42,第一输送机构41与第二输送机构42相连通,第一输送机构41上设有小孔8。第二输送机构42上设有湿度调节器6和加氧泵12。萎凋间本体3的底部设有热吹风器10。第一输送机构41与转动机构5传动连接。转动机构5带动第一输送机构41转动。萎凋板9为传送带。萎凋间本体3内的底部设有收纳槽13。收纳槽13的底部设有出茶口14。
40.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为:一名工人将白茶均匀地摆放在萎凋板上,关闭萎凋间本体的舱门,打开电机,开始工作。根据萎凋生化环境所需要的风速与风量,打开加氧泵,使含有一定湿度和一定氧气浓度的自然风,由萎凋间本体外部的第二输送机构进入萎凋间本体内部的第一输送机构,部分气体可通过小孔从第二输送机构出风,并再次进入第一输送机构,由此形成循环风。同时,第一输送机构与转动机构连接,使得第一输送机构可以360度转动,配合小孔8更均匀地将风输送给萎凋中的白茶。
41.萎凋间本体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控萎凋间本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的情况。当检测到萎凋间本体内的温度太低时,打开热吹风器,并加大热吹风器的功率,当检测到萎凋间本体内的温度太高时,减小热吹风器的功率或者关闭热吹风器,由此来调节萎凋间本体内部的温度。
42.萎凋间本体上方的第二输送机构上还设有湿度调节器。当检测到萎凋间本体内的湿度太低时,调节湿度调节器,必要时可以在加氧泵中补充少量水分,以提高萎凋间本体的湿度;当检测到萎凋间本体内的湿度太高时,调节湿度调节器,必要时可以打开热吹风器或加大热吹风器的功率,以降低萎凋间本体的湿度。
43.当白茶的萎凋过程结束时,打开传送带,使得传送带(萎凋板)上的茶叶掉入收纳槽,在出茶口下方放置一容器,打开出茶口,萎凋后的茶叶落入容器中,工人收集后进行下一批茶叶的萎凋。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