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击打式酸枣果肉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4208发布日期:2022-10-22 09:4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击打式酸枣果肉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击打式酸枣果肉分离机。


背景技术:

2.酸枣仁皂苷来源于为鼠李科植物酸枣成熟果实的种子,又名枣仁、酸枣核,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的功效,主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酸枣采摘后,需要脱去酸枣核表面的皮和果肉获得酸枣核,后序再破开酸枣核的硬壳取出酸枣仁,因此涉及到酸枣核与果肉的分离与处理。由于鼠李科酸枣果实小、肉薄、不容易脱皮,每年造成大量果实霉烂,降低利用率。对于酸枣的土法脱皮是采用晾晒蹂踩然后清洗过滤再干燥的过程,方法比较繁琐,但是一般是采用人工揉踩,劳动强度大;且人工蹂踩后果皮和果肉是混合在一起,须用水清洗分离,分离后的果仁含水量增加,需要干燥,无形中增加劳动量且容易造成浪费和损害损失。
3.目前市场上的酸枣处理机一般采用挤压式进行果肉与核的分离,这种方式存在易挤碎核,果肉不易脱落,已脱落果肉易粘附到机器侧壁上,需经常停机使用大量水冲洗处理,既浪费水又效率低。另外,有些酸枣加工设备,采用钢丝网滤掉果肉的方式,或者采用钢刷刷除的方式,这些方式仍然存在清除不干净、加工过程中需要配合水清洗等问题,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击打式酸枣果肉分离机,能够节能高效的将酸枣果肉与酸枣核分离。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击打式酸枣果肉分离机,包括变频控制系统、变频电机、筒体、支架以及万向轮,其中:筒体通过支架固定在万向轮上方;筒体内部的中心设置有转轴,转轴连接有击打杆,环绕筒体的内壁设置有粗糙摩擦面,粗糙摩擦面上均布有浅盲孔;变频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与转轴连接;变频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变频电机的转速,并驱动转轴进行转动。
6.进一步的,击打杆为多个,多个击打杆沿转轴的不同高度分层设置。
7.进一步的,传动装置包括大皮带轮、传动皮带以及小皮带轮,大皮带轮设置在转轴上,小皮带轮设置在变频电机的的驱动轴上,传动皮带设置在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之间。
8.进一步的,筒体顶部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料槽。
9.进一步的,在筒体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刮板,刮板与转轴连接,包括上刮板和下刮板。
10.进一步的,靠近上刮板的下方设置有筛网,筛网的四周与内壁粗糙摩擦面连接,筛网的中心设置有转轴通孔。
11.进一步的,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果核出口,果核出口与上刮板位于同一水平面。
12.进一步的,筛网与筒体的下底板之间为果肉收集仓,下刮板设置在果肉收集仓内。
13.进一步的,筒体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果肉出口,果肉出口设置在果肉收集仓处。
14.进一步的,传动装置的上方设置有护罩,护罩与筒体连接。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击打式酸枣果肉分离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击打的方式对酸枣果肉与酸枣核进行完整的机械式分离,分离速度快,分离效果好,保证了酸枣核的完好以及后续利用。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击打式酸枣果肉分离机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击打式酸枣果肉分离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筒体、2-变频控制系统、3-支架、4-万向轮、5-进料槽、6-转轴、7-击打杆、8-摩擦面、9-筛网、10-上刮板、11-果核出口、12-果肉收集仓、13-果肉出口、14-护罩、15-变频电机、16-传动皮带、17-小皮带轮、18-大皮带轮、19-下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3.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4.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7.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击打式酸枣果肉分离机,包括变频控制系统2、变
频电机15、筒体1、支架3以及万向轮4,其中:筒体1通过支架3固定在万向轮4上方;筒体1内部的中心设置有转轴6,转轴6连接有击打杆7,环绕筒体1的内壁设置有粗糙摩擦面8,粗糙摩擦面上均布有浅盲孔;变频电机15通过传动装置与转轴6连接;变频控制系统2能够控制变频电机15的转速,并驱动转轴6进行转动。
28.具体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击打式酸枣果肉分离机主要采用击打的方式对酸枣果肉与酸枣核进行机械式分离,从而使酸枣果肉和酸枣核更好的进行后续的利用。筒体1内部主要用于酸枣的分离,筒体1的整体通过支架3固定在万向轮4上,通过设置的万向轮4可以实现筒体1沿各个方向的移动,方便分离机整体的移动。筒体1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转轴6,转轴6上面连接有击打杆7,通过击打杆7快速击打进入筒体1的酸枣,被击打的酸枣会与筒体1内壁的粗糙摩擦面8的浅盲孔进行多次碰撞,在击打杆7的离心力和内壁粗糙摩擦面8的向心力作用下使酸枣果肉彻底脱离。变频电机15主要通过传动装置为转轴6提供旋转的动力,变频控制系统2设置在筒体1的外部,根据实际击打的效果可以随时对变频电机15的转速进行调整。工作时,在现场采用机旁的变频控制系统2对变频电机15进行变频控制。
29.进一步的,击打杆7为多个,多个击打杆7沿转轴6的不同高度分层设置。转轴6主要通过轴承以及固定板固定在筒体1的内部中央,通过联结盘与击打杆7连接,击打杆7设置多个,按照螺旋排列的方式焊接在转轴6上,击打杆7采用螺旋排列的方式主要能够克服酸枣的粘连,并起到边击打边向下方推送酸枣的作用,实现酸枣持续的击打,并且能够快速下落的功能。
30.进一步的,传动装置包括大皮带轮18、传动皮带16以及小皮带轮17,大皮带轮18设置在转轴6上,小皮带轮17设置在变频电机15的的驱动轴上,传动皮带16设置在大皮带轮18和小皮带轮17之间。传动装置一端与转轴6连接,另一端与变频电机15连接,传动方式主要采用带传动。变频电机15挂扣在筒体1的外壁上,变频电机15的驱动轴通过小皮带轮17、传动皮带16以及大皮带轮18带动转轴6进行旋转,通过控制变频电机15的转速,能够控制转轴6的转速,根据实际击打的情况,可以对转轴6的转速进行实时调整,保证击打效果最佳,并且通过变频控制,耗电量小,能够节能增效。
31.进一步的,筒体1顶部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料槽5。酸枣从筒体1顶部的进料槽5进入筒体1,进料槽5与筒体1之间优选设置成20
°
夹角,方便酸枣滚落进入筒体1。
32.进一步的,在筒体1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刮板,刮板与转轴6连接,包括上刮板10和下刮板19。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刮板,通过转轴6的转动,能够带动刮板同时进行转动,其中上刮板10主要用于聚集分离后的枣核,下刮板19主要用于聚集分离后的果肉。
33.进一步的,靠近上刮板10的下方设置有筛网9,筛网9的四周与内壁粗糙摩擦面8连接,筛网9的中心设置有转轴通孔。筒体1内部位于击打杆7下方的位置设置有筛网9,筛网9主要用于分离打散后的枣核和果肉,根据待分离酸枣的大小设置筛网9的网孔孔径,孔径要小于最小果核的直径,打散后的枣核会聚集在筛网9的上方,而果肉则会通过筛网9进入下方的果肉收集仓12。筛网9网孔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筛选情况进行选择,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者是长条形。
34.进一步的,筒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果核出口11,果核出口11与上刮板10位于同一水平面。果核出口11与上刮板10同一水平位置处,先通过上刮板10对分离后枣核进行旋转刮动聚集,然后打开果核出口11,聚集在筛网9上的枣核就会通过果核出口11排出,在果核出
口11处设置收集装置就可以进行酸枣核的收集,方便后续利用。
35.进一步的,筛网9与筒体1的下底板之间为果肉收集仓12,下刮板19设置在果肉收集仓12内。通过筛网9分离后的果肉会落在筒体1的下底板上,通过下刮板19的旋转刮动会聚集在一起。
36.进一步的,筒体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果肉出口13,果肉出口13设置在果肉收集仓12处。果肉收集仓12内聚集的果肉,在下刮板19的旋转刮动下,可以通过果肉出口13直接排出筒体1。
37.进一步的,传动装置的上方设置有护罩14,护罩14与筒体1连接。筒体1的顶端还设置有护罩14,护罩14主要包裹覆盖在传动装置的上方,防止有杂物进入,造成传动装置的损坏,延长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