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化褐色饮料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56817阅读:来源:国知局
55°C,将脱脂乳粉与食用葡萄糖加入剪切罐中进 行搅拌15min至均匀,关闭搅拌,55°C下静置保温水合30min得到料液; 第②步、将剪切罐内的料液升温到95°C,搅拌保温4小时,促使脱脂乳粉中的牛奶蛋白 与食用葡萄糖高温下进行美拉德反应产生褐色,进行褐变得到褐变料液; 第③步、将经过第②步的褐变料液通过板式热交换器进行116°C、15s的灭菌,出料温 度控制在35°C,经过过滤后进入第一无菌罐得到无菌料液; 第④步、在第一无菌罐内的无菌料液中加入事先经过33°C无菌奶或无菌水活化的副干 酪乳杆菌菌种,搅拌均匀,关闭搅拌,罐内温度为35°C,静置保温发酵72小时得到基料,发 酵后基料的酸度控制在180°T以上; 第⑤步、将第④步发酵罐内发酵好的基料通过板式热交换将其降温冷却至20°C以下, 进入第二无菌罐中,备用; 第⑥步、将小料、白砂糖用软化水在剪切罐中进行配料溶解,即糖液,通过板式热交换 器进行116°C、15s的灭菌,出料温度控制在20°C以下,经过过滤,进入第二无菌罐与发酵好 的基料混合,两者温差控制在2°C以内,搅拌均匀后备用; 第⑦步、混合完毕的料液通过灭菌后并冷却的均质机及管线,均质机压力调至25MPa, 料液通过两次均质; 第⑧步、经过第⑦步均质后的料液使用200目过滤网过滤后进行灌装。
[0024] 第①步中,软化水、脱脂乳粉和食用葡萄糖的例是20:4:1。
[0025] 第④步中,添加的副干酪乳杆菌菌种量是200D⑶/t。
[0026] 第⑥步中,小料、白砂糖、软化水的比例是3:50:250。
[0027] 第⑥步中,糖液与发酵后的基料的比例为:7:4。
[0028] 实施例3 生产工艺: 第①步、将剪切罐内的软化水升温至52°C,将脱脂乳粉与食用葡萄糖加入剪切罐中进 行搅拌12min至均匀,关闭搅拌,52°C下静置保温水合30min得到料液; 第②步、将剪切罐内的料液升温到92°C,搅拌保温3小时,促使脱脂乳粉中的牛奶蛋白 与食用葡萄糖高温下进行美拉德反应产生褐色,进行褐变得到褐变料液; 第③步、将经过第②步的褐变料液通过板式热交换器进行118°C、15s的灭菌,出料温 度控制在37°C,经过过滤后进入第一无菌罐得到无菌料液; 第④步、在第一无菌罐内的无菌料液中加入事先经过35°C无菌奶或无菌水活化的副干 酪乳杆菌菌种,搅拌均匀,关闭搅拌,罐内温度为37°C,静置保温发酵72小时得到基料,发 酵后基料的酸度控制在180°T以上; 第⑤步、将第④步发酵罐内发酵好的基料通过板式热交换将其降温冷却至20°C以下, 进入第二无菌罐中,备用; 第⑥步、将小料、白砂糖用软化水在剪切罐中进行配料溶解,即糖液,通过板式热交换 器进行118°C、15s的灭菌,出料温度控制在20°C以下,经过过滤,进入第二无菌罐与发酵好 的基料混合,两者温差控制在2°C以内,搅拌均匀后备用; 第⑦步、混合完毕的料液通过灭菌后并冷却的均质机及管线,均质机压力调至25MPa, 料液通过两次均质; 第⑧步、经过第⑦步均质后的料液使用200目过滤网过滤后进行灌装。
[0029] 第①步中,软化水、脱脂乳粉和食用葡萄糖的例是18:3:1。
[0030] 第④步中,添加的副干酪乳杆菌菌种量是150D⑶/t。
[0031] 第⑥步中,小料、白砂糖、软化水的比例是2:47:225。
[0032] 第⑥步中,糖液与发酵后的基料的比例为:7:3。
[0033] 对比试验 针对相同产葛? ? f #T艺_ W
#T艺#?〒成.;*:#hk . 将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得到的产品与传统生产工艺进行产品对比:^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根据实际小规模生产量,实现褐变少量,保证褐变温度, 减少小规模生产的成本损失,提高了产出率,减少结块,同时后续多道过滤,降低了最终产 品杂质度,提尚了广品的稳定性。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小型化褐色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①步、将剪切罐内的软化水升温至50-55°C,将脱脂乳粉与食用葡萄糖加入剪切罐中 进行搅拌l〇_15min至均匀,关闭搅拌,50-55°C下静置保温水合30min得到料液; 第②步、将剪切罐内的料液升温到90-95°C,搅拌保温3-4小时,促使脱脂乳粉中的牛 奶蛋白与食用葡萄糖高温下进行美拉德反应产生褐色,进行褐变得到褐变料液; 第③步、将经过第②步的褐变料液通过板式热交换器进行118±2°C、15s的灭菌,出料 温度控制在37±2°C,经过过滤后进入第一无菌罐得到无菌料液; 第④步、在第一无菌罐内的无菌料液中加入事先经过35±2°C无菌奶或无菌水活化的 副干酪乳杆菌菌种,搅拌均匀,关闭搅拌,罐内温度为37±2°C,静置保温发酵72小时得到 基料,发酵后基料的酸度控制在180° T以上; 第⑤步、将第④步发酵罐内发酵好的基料通过板式热交换将其降温冷却至20°C以下, 进入第二无菌罐中,备用; 第⑥步、将小料、白砂糖用软化水在剪切罐中进行配料溶解,即糖液,通过板式热交换 器进行118±2°C、15s的灭菌,出料温度控制在20°C以下,经过过滤,进入第二无菌罐与发 酵好的基料混合,两者温差控制在2°C以内,搅拌均匀后备用; 第⑦步、混合完毕的料液通过灭菌后并冷却的均质机及管线,均质机压力调至25MPa, 料液通过两次均质; 第⑧步、经过第⑦步均质后的料液使用200目过滤网过滤后进行灌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化褐色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①步中,软化 水、脱脂乳粉和食用匍萄糖的例是15-20:2-4:0. 5_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化褐色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④步中,添 加的副干酪乳杆菌菌种量是150_200DCU/t。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化褐色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⑥步中,小 料、白砂糖、软化水的比例是2-3:40-50:200-250。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化褐变饮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⑥步中,糖 液与发酵后的基料的比例为:6-7:3-4。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化褐色饮料的生产工艺,属于饮料生产技术领域,本生产工艺经过化料水合、褐变、杀菌、发酵、冷却、混料、均质和灌装等步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产品杂质,适合小型生产。
【IPC分类】A23C9/13
【公开号】CN105076408
【申请号】CN201510592209
【发明人】史亚丽, 吴晓辉, 张平, 安保森
【申请人】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