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92035发布日期:2019-01-14 19:12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烟草价值提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对于采购烟叶,大多是针对烤烟的中部上等烟叶的采购,然而在实际烟叶生产过程中,上部烟叶的产量却占到总产量的35%-40%,中部上等烟叶的供应受生产结构所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单纯依靠中部上等烟叶生产卷烟,限制了基地烟叶的全面利用,因此上部烟的开发利用是一种趋势,也是现今提高卷烟产量面临的一项挑战,长期以来市场上的卷烟产品是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传统生产实践中,根据烟叶使用及质量评价表明,生产的上部烟叶成熟度不足、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从而使得烟气较粗糙、香气质差、刺激性强、烟味不纯,具有明显较重的上部烟叶气息,导致上部烟叶的可用性较低。由于上部烟叶可用性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出现烟叶资源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卷烟品牌发展的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部烟叶可用性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方法,本发明提高了上部烟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致香物质含量,以及上部烟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使得上部烟可用性大大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

一种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判断烤烟上部烟叶的成熟标准;

第二步,达到成熟标准时,推迟采收期;

第三步,采收后分层烘烤,变黄期控制湿球温度及干湿球温差,延长变黄期时间,定色前高速排湿,控制烘烤总时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步中所述判断烤烟上部烟叶的成熟标准具体为:顶叶达到以黄为主,主脉全白发亮、侧脉的大部分面积发白,具体为侧脉发白的面积占比至少有2/3,茎叶角度接近直角,即茎叶夹角不低于82°,叶片弯曲呈弓形,所述弓形角度为135°-165°,叶面皱缩,叶面黄色成熟斑明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叶以黄为主的判断方法为:通过高像素设备拍取烟叶照片,将照片导入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用吸管工具对其取样,用rgb颜色模式确定色值,其中r=225-255,g=190-255,b=0-20表示以黄为主;

所述取样为五点取样法,具体为用光标选择吸管工具后,在烟叶的上下左右中五个区域内分别获取rgb色值,然后计算rgb各个色值的均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时限:当上部烟叶达到采收成熟标准后,采收期相对所述成熟标准再推迟10-15天,防止假熟、逼熟现象;

s2、采收时间点:选择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半之前,以便提高成熟识别度,避免采收后日光暴晒烟叶;

s3、采收选择:当顶1或/和顶2成熟时,采收叶片为顶1-3叶;当顶4或/和顶5成熟时,采收叶片为顶4-6叶;上部烟叶采用一次性采收原则;

s4、采收装运:采收的顶1-3叶和顶4-6叶分开收装,在运输过程中要保障叶片不受压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s1中所述推迟天数的具体值要根据实际气候条件、烟叶营养状况而定,且要记录推迟期每天的日均温和最低温度,以确定最合适的采收时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采收选择当天气干旱时,只采收带露水烟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三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控制湿球温度及干湿球温差:将上部烟叶顶1-3叶和顶4-6叶分别分层装炕,送入烤房后,点火并开启内循环风机,开始烘烤,为保证变黄期保湿变黄,在变黄期尽量保持烟叶水分以促进烟叶内含物转化,至变黄期时将湿球温度控制在37.5-38.8℃,将干湿球温度差保持在1.5-2.0℃,并将相对湿度控制在85.0%-88.0%;

步骤二、延长变黄期时间:在上部烟叶的变黄期后期,以0.6-1℃/h的速率匀升温烘烤方式提升温度至44.5-47.5℃,再转为恒温烘烤,并额外延长烘烤时长12-13h,保证上部烟叶变黄程度达到10成黄,坚持宁糟勿青的原则,确保上部烟叶完全变黄,为后期工艺做铺垫;

步骤三、定色前高速排湿:临近定色前,提高风机风速高速排湿,避免之后升温时发生棕色化反应,同时将干球温度控制为33-35℃,湿球温度控制为31-33℃,高速排湿至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都自动升高至不低于37℃时,将风机调回为常规循环风速,进入定色期;

步骤四、控制烘烤总时间:然后进过定色和干筋得到产品,其中,要将所有步骤的烘烤总时间控制在8-12天,其实际天数经过观察分析根据鲜烟素质而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一中所述干湿球温度差保持在2.0℃,此时的干湿球温度差可以大大增强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致香物质含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技术方案完整全面,从判断上部烟叶成熟度、采收方式、烘烤工艺等一系列流程中提升上部烟叶的可用性,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

(2)通过推迟采收时间和选择合适时间段进行采收,配合恰当的采收方式、采收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提高了上部烟叶的物质积累和整体品质。

(3)在变黄期,通过设置湿球温度为37.5-38.8℃的低温变黄处理,有利于烟叶内部香气前体物质的生成和积累,使烤后烟叶致香物质种类增多,含量提高;同时,还可以充分降解淀粉、蛋白质以及促进不溶性氮分解,提高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降低上部烟叶的总氮和烟碱含量。

(4)控制变黄期额外延长烘烤时长12-13小时,能够使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维持较长期活性,从而充分降解、转化上部烟叶中的有机物质,有利于促进烟叶致香成分的形成。

(5)对比传统技术的变黄期,高温条件下或者干湿球温差过大,造成烟叶脱水速率过快,易产生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产生挂灰烟,降低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品质。因此,为避免挂灰,本发明在变黄期通过控制低温长时间烘烤,保持较小的干湿球温差,在确保全部变黄前提下,同时提高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

(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烘烤变黄期将干湿球差控制在2.0℃,可以显著增强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致香物质含量,从而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图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内容,实施例仅用以更加清晰描述本发明,并非限制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判断烤烟上部烟叶的成熟标准,即顶1和/或2叶达到以黄为主,主脉全白发亮、侧脉的大部分面积发白,具体为侧脉发白的面积占比至少有2/3,茎叶角度接近直角,即茎叶夹角不低于82°,叶片弯曲呈弓形,所述弓形角度为135°-165°,叶面皱缩,叶面黄色成熟斑明显;

其中以黄为主的判断方法为:通过高像素设备拍取烟叶照片,所述高像素设备指的是像素不低于2千万像素的手机或相机等,将照片导入adobephotoshopcc2018图像处理软件,用吸管工具对叶片进行取样,用rgb颜色模式确定色值,其中r=225-255,g=190-255,b=0-20表示以黄为主;

所述取样为五点取样法,具体为用光标选择吸管工具后,在烟叶的上下左右中五个区域内分别获取rgb色值,然后计算rgb各个色值的均值。

第二步,达到成熟标准时,推迟采收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时限:当上部烟叶达到采收成熟标准后,采收期相对所述成熟标准再推迟10-15天;所述推迟天数的具体值要根据实际气候条件、烟叶营养状况而定,天气条件好,晴天多云天气多,推迟天数可以短至10天,否则延长至15天采收;且要记录推迟期每天的日均温和最低温度,以确定最合适的采收时间,用测温计多次测量温度,计算均值用表格的一栏记录,并用表格的另一栏记录每天的最低温度;

s2、采收时间点:选择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半之前,避免采收后日光暴晒烟叶;

s3、采收选择:当顶1或/和顶2成熟时,采收叶片为顶1-3叶;当顶4或/和顶5成熟时,采收叶片为顶4-6叶;上部烟叶采用一次性采收原则,采收选择当天气干旱时,只采收带露水烟叶;

s4、采收装运:采收的顶1-3叶和顶4-6叶分开收装,在运输过程中要保障叶片不受压伤。

第三步,采收后分层烘烤,变黄期控制湿球温度及干湿球温差,延长变黄期时间,定色前高速排湿,控制烘烤总时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控制湿球温度及干湿球温差:将上部烟叶顶1-3叶和顶4-6叶分别分层装炕,送入烤房后,点火并开启内循环风机,开始烘烤,至变黄期时将湿球温度控制在37.5-38.8℃,将干湿球温度差保持在1.5-2.0℃,并将相对湿度控制在85.0%-88.0%;

步骤二、延长变黄期时间:在上部烟叶的变黄期后期,以0.6-1℃/h的速率匀升温烘烤方式提升温度至44.5℃,再转为恒温烘烤,并额外延长烘烤时长12-13h,保证上部烟叶变黄程度达到10成黄;

步骤三、定色前高速排湿:临近定色前,提高风机风速高速排湿,同时将干球温度控制为33℃,湿球温度控制为31℃,高速排湿至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都自动升高至不低于37℃时,将风机调回为常规循环风速,进入定色期;

步骤四、控制烘烤总时间:然后进过定色和干筋得到产品,其中,要将所有步骤的烘烤总时间控制在12天。

所述定色前期时控制干球温度为44-45℃,湿球温度为38.5-39.5℃烘烤20-22h;进入定色后期,再以0.4-0.6℃/h的升温方式烘烤6h,结束定色。

所述干筋前期时控制干球温度为72-75℃,湿球温度为46-50℃烘烤3.5-4.5h;进入干筋中期,再以1-2℃/h的升温方式烘烤4-4.5h;进入干筋后期,最后以5-6℃/h的降温方式烘烤1-1.5h,结束干筋。

实施例2

一种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判断烤烟上部烟叶的成熟标准,即顶1和/或2叶达到以黄为主,主脉全白发亮、侧脉的大部分面积发白,具体为侧脉发白的面积占比至少有2/3,茎叶角度接近直角,即茎叶夹角不低于82°,叶片弯曲呈弓形,所述弓形角度为135°-165°,叶面皱缩,叶面黄色成熟斑明显;

其中所述顶叶以黄为主的判断方法为:通过高像素设备拍取烟叶照片,将照片导入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用吸管工具对其取样,用rgb颜色模式确定色值,其中r=225-255,g=190-255,b=0-20表示以黄为主;

所述取样为五点取样法,具体为用光标选择吸管工具后,在烟叶的上下左右中五个区域内分别获取rgb色值,然后计算rgb各个色值的均值。

第二步,达到成熟标准时,推迟采收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时限:当上部烟叶达到采收成熟标准后,采收期相对所述成熟标准再推迟10-15天;所述推迟天数的具体值要根据实际气候条件、烟叶营养状况而定,天气条件好,晴天多云天气多,推迟天数可以短至10天,否则延长至15天采收;且要记录推迟期每天的日均温和最低温度,以确定最合适的采收时间,用测温计多次测量温度,计算均值用表格的一栏记录,并用表格的另一栏记录每天的最低温度;

s2、采收时间点:选择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半之前,避免采收后日光暴晒烟叶;

s3、采收选择:当顶1或/和顶2成熟时,采收叶片为顶1-3叶;当顶4或/和顶5成熟时,采收叶片为顶4-6叶;上部烟叶采用一次性采收原则,采收选择当天气干旱时,只采收带露水烟叶;

s4、采收装运:采收的顶1-3叶和顶4-6叶分开收装,在运输过程中要保障叶片不受压伤。

第三步,采收后分层烘烤,变黄期控制湿球温度及干湿球温差,延长变黄期时间,定色前高速排湿,控制烘烤总时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控制湿球温度及干湿球温差:将上部烟叶顶1-3叶和顶4-6叶分别分层装炕,送入烤房后,点火并开启内循环风机,开始烘烤,至变黄期时将湿球温度控制在37.5-38.8℃,将干湿球温度差保持在1.5-2.0℃,并将相对湿度控制在85.0%-88.0%;

步骤二、延长变黄期时间:在上部烟叶的变黄期后期,以0.6-1℃/h的速率匀升温烘烤方式提升温度至45℃,再转为恒温烘烤,并额外延长烘烤时长12-13h,保证上部烟叶变黄程度达到10成黄;

步骤三、定色前高速排湿:临近定色前,提高风机风速高速排湿,同时将干球温度控制为34℃,湿球温度控制为32℃,高速排湿至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都自动升高至不低于37℃时,将风机调回为常规循环风速,进入定色期;

步骤四、控制烘烤总时间:然后进过定色和干筋得到产品,其中,要将所有步骤的烘烤总时间控制在10天,具体天数是经过观察分析根据鲜烟素质而定。

实施例3

一种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判断烤烟上部烟叶的成熟标准,即顶1和/或2叶达到以黄为主,主脉全白发亮、侧脉的大部分面积发白,具体为侧脉发白的面积占比至少有2/3,茎叶角度接近直角,即茎叶夹角不低于82°,叶片弯曲呈弓形,所述弓形角度为135°-165°,叶面皱缩,叶面黄色成熟斑明显;

其中所述顶叶以黄为主的判断方法为:通过高像素设备拍取烟叶照片,将照片导入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用吸管工具对其取样,用rgb颜色模式确定色值,其中r=225-255,g=190-255,b=0-20表示以黄为主;

所述取样为五点取样法,具体为用光标选择吸管工具后,在烟叶的上下左右中五个区域内分别获取rgb色值,然后计算rgb各个色值的均值。

第二步,达到成熟标准时,推迟采收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时限:当上部烟叶达到采收成熟标准后,采收期相对所述成熟标准再推迟10-15天;所述推迟天数的具体值要根据实际气候条件、烟叶营养状况而定,天气条件好,晴天多云天气多,推迟天数可以短至10天,否则延长至15天采收;且要记录推迟期每天的日均温和最低温度,以确定最合适的采收时间,用测温计多次测量温度,计算均值用表格的一栏记录,并用表格的另一栏记录每天的最低温度;

s2、采收时间点:选择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半之前,避免采收后日光暴晒烟叶;

s3、采收选择:当顶1或/和顶2成熟时,采收叶片为顶1-3叶;当顶4或/和顶5成熟时,采收叶片为顶4-6叶;上部烟叶采用一次性采收原则,采收选择当天气干旱时,只采收带露水烟叶;

s4、采收装运:采收的顶1-3叶和顶4-6叶分开收装,在运输过程中要保障叶片不受压伤。

第三步,采收后分层烘烤,变黄期控制湿球温度及干湿球温差,延长变黄期时间,定色前高速排湿,控制烘烤总时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控制湿球温度及干湿球温差:将上部烟叶顶1-3叶和顶4-6叶分别分层装炕,送入烤房后,点火并开启内循环风机,开始烘烤,至变黄期时将湿球温度控制在37.5-38.8℃,将干湿球温度差保持在1.5-2.0℃,并将相对湿度控制在85.0%-88.0%;

步骤二、延长变黄期时间:在上部烟叶的变黄期后期,以0.6-1℃/h的速率匀升温烘烤方式提升温度至47.5℃,再转为恒温烘烤,并额外延长烘烤时长12-13h,保证上部烟叶变黄程度达到10成黄;

步骤三、定色前高速排湿:临近定色前,提高风机风速高速排湿,同时将干球温度控制为35℃,湿球温度控制为33℃,高速排湿至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都自动升高至不低于37℃时,将风机调回为常规循环风速,进入定色期;

步骤四、控制烘烤总时间:然后进过定色和干筋得到产品,其中,要将所有步骤的烘烤总时间控制在8天,具体天数是经过观察分析根据鲜烟素质而定。

分析1:接下来通过检测,对传统常规方式处理和通过上述实施例方式处理的上部烟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用表1表示:

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含量

表1

由上表1数据分析,易知,三组实施例中的还原性、总糖的含量均高于传统常规对照组,三组实施例中的烟碱、总氮含量均低于传统常规对照组,三组实施例中的蛋白质、淀粉的含量均低于传统常规对照组。可得出结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较传统方式能更好促进降解上部烟中的淀粉、蛋白质以及促进不溶性氮分解,从而提高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降低上部烟叶的总氮和烟碱含量,最终有利于烟叶内部香气前体物质的生成和积累,使烤后烟叶致香物质种类增多,含量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显著提高。

分析2:接下来通过检测计算,对传统常规方式处理和通过上述实施例方式处理的上部烟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进行比较,用表2表示:

烤烟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

表2

由上表2数据分析,易知,三组实施例中糖碱比、施木克值显著高于传统方式对照组,所有组中两糖比和糖碱比基本近似,差别较小。可得出结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较传统方式能大大提高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从而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

分析3:接下来通过外观判断,对传统常规方式处理和通过上述实施例方式处理的上部烟烟叶的外观质量进行比较,用表3表示:

烤烟上部叶外观质量

表3(“+”表示同等级表现更好)

由上表3可见,三组实施例的上部烟外观质量均优于传统方式对照组。

分析4:接下来通过感官评判,对传统常规方式处理和通过上述实施例方式处理的上部烟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进行比较,用表3表示:

烤烟上部叶感官质量

表4

由上表4数据分析,易知,三组实施例中香气质、香气量明显高于传统方式对照组,三组实施例中浓度、余味稍高于传统方式对照组,三组实施例中杂气明显低于传统方式对照组。可得结论: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获得产品,其感官评吸质量得到提升。

结合上述数据,可进一步说明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到的产品,其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比例、化学成分协调性、外观质量以及感官评吸质量均优于传统常规方式得到的产品,综合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