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点烟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5911发布日期:2018-11-27 21:0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点烟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点烟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吸烟人群众多,人们发明了各种不同的点烟装置,尤其是自动点烟器,通常是为驾驶员设计在车内使用,或者是用于一些特殊的接待场合,但这些自动点烟器的出烟结构在设计和结构上都比较复杂,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各个机构相互动作的衔接紧凑都对自动点烟器的性能优异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整体的控制系统至关重要,需要具备很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点烟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点烟控制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控制系统及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的电机、储烟盒、风扇、点烟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芯片U2及与所述控制芯片U2连接的

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获得所述储烟盒未运动至出烟位置的第一位置信息或

所述储烟盒运动至出烟位置的第二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芯片U2;

电机模块,所述电机模块具有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储烟盒运动至出烟位置以及将烟送出盒体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

在控制芯片U2接收到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电机使储烟盒复位的第二工作状态;

点火模块,所述点火模块受所述控制芯片U2根据收到的位置信息控制其工作状态。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风扇的通风模块,所述通风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U2连接,受所述控制芯片U2根据收到的位置信息控制其工作状态。

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电机正、反转电路,控制芯片U2通过电阻R16接入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9集电极通过电阻R27接入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集电极和基极之间接偏置电阻R24,电池电源BAT+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机J7的脚3连接,电机J7的脚1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8发射极接地,控制芯片MA2脚通过电阻R21与三极管Q8集电极相连,构成电机正转电路;

控制芯片U2通过电阻R17接入三极管Q10的基极,三极管Q10集电极通过电阻R26接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集电极和基极之间接偏置电阻R25,电池电源BAT+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三级管Q6的集电极与电机J7的脚1连接,电机J7的脚3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三级管Q7发射极接地、控制芯片MB2脚通过电阻R20与三级管Q7集电极相连,构成电机反转电路。

所述感应模块包括传感器J6,电源VCC通过电阻直接接入控制芯片U2作为第一信号、与传感器电源端3连接并通过传感器J6输出端接入控制芯片作为第二信号。

所述通风模块包括通风装置J2,控制芯片U2接入三极管Q2基极,通风装置U2的电源端3与电池电源BAT+连接,接地端1通过三极管Q2接地。

所述点火模块包括加热装置J1,控制芯片U2通过电阻R1接入三极管Q1,加热装置J1正极与电池电源BAT+连接、负极通过三极管Q1接地。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J5、充电芯片U1,充电接口J4输出端1与充电芯片U1的输入端4相连,充电芯片U1的输出端3与电池J5正极1连接,电池J5负极3接地形成充电回路;电池J5通过开关J3、稳压器U1输出5V电压。

所述充电接口J4通过电压切换开关直接输出12V电压。

所诉控制系统还包括启动电路,所述启动电路由一个上拉电阻R9和启动开关SW1组成,控制芯片的KEY脚接入上拉电阻R9和启动开关SW1之间,电源VCC通过电阻R9、启动开关SW1接地。

所诉控制系统还包括语音提示电路,控制芯片U2通过电阻R8接入三极管Q4的基极,电源VCC通过蜂鸣器LS1与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控制装置可实现将烟从盒体内的储烟盒中分出,并在盒体内点燃后送出盒体,实现全自动分烟、点烟、送烟功能,使用者仅需要按一次开关即可拿到已点燃的香烟,控制系统时序性好、全自动化设计,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芯片引脚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模块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模块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模块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量指示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状态指示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语音提示电路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启动电路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火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自动点烟控制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控制系统及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的电机、储烟盒、风扇、点烟装置,所述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芯片U2、电机模块、通风模块、点火模块以及感应模块,所述电机模块控制所述电机转动以带动所述储烟盒运动及将烟送出盒体;所述感应模块获得所述储烟盒的位置状态,当所述储烟盒运动至出烟位置,控制芯片控制通风模块和点火模块工作,经延时后电机模块控制所述电机反转使储烟盒复位。

控制芯片采用型号为PIC16C57的低功耗单片机,电机模块电路如图2所示,控制芯片MA1脚通过电阻R16接入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R27接入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集电极和基极之间接偏置电阻R24,电池电源BAT+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机J7的输入脚3连接,电机J7的输入脚1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8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R21与控制芯片MA2脚相连,构成电机正转电路;控制芯片MB1脚通过电阻R17接入三极管Q10的基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R26接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集电极和基极之间接偏置电阻R25,电池电源BAT+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三级管Q6的集电极与电机J7的输入脚1连接,电机J7的输入脚3脚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三级管Q7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电阻R20与控制芯片MB2脚相连,构成电机反转电路;三级管Q5和三级管Q6的集电极之间连接一个滤波电容C6。

感应模块包括一个霍尔传感器,电源VCC通过电阻R11、电阻R14、电阻R15直接接入控制芯片的HALL端作为第一位置信号,电源VCC通过电阻R11霍尔传感器电源端3连接,通过传感器输出端、电阻R15接入控制芯片的HALL端作为第二位置信号,电阻R15与控制芯片之间通过滤波电容C4接地。

储烟盒未转至出烟位置时,感应模块输出第一位置信号,所述第一位置信号输入控制芯片,通风模块和点火模块不工作,储烟盒转至出烟位置后,感应模块输出第二位置信号,所述第二位置信号输入控制芯片,所诉控制芯片控制通风模块和点火模块工作。

通风模块包括一个风扇J2,控制芯片的FAN端通过电阻R3接入三极管Q2基极,风扇的电源端与电池电源BAT+连接,接地端通过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接地,接地端与电源端接入稳压管D1,风扇J2可在正压下向内吹风或在负压下向外吸,起到辅助点烟的作用。

点火电路包括一个加热丝J1,控制芯片HOT端通过电阻R1接入三极管Q1,加热装置正极与电池电源BAT+连接、负极通过三极管接地。

控制芯片接收到感应模块的所述第二信号后,通风电路和点火电路分别通过控制芯片的FAN端和HOT端接收到信号并开始工作。

所述控制系统受启动电路控制,所述启动电路由一个上拉电阻R9和启动开关SW1组成,控制芯片的KEY脚接入上拉电阻R9和启动开关SW1之间,电源VCC通过电阻R9、启动开关SW1接地。

控制系统控制的点烟过程如下:按下启动开关SW1,电机模块的电机正转电路工作,电机正转带动储烟盒转至出烟位置,同时感应模块通过霍尔传感器输出第二信号,控制芯片控制通风模块和点火模块工作,电热丝为烟加热、风扇启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烟点燃后经电机带动送出盒体,经点烟、送烟所需的五秒至十秒的时间延时后,电机反转电路工作,电机反转带动储烟盒复位,同时感应模块输出第一信号,控制芯片控制通风模块和点火模块停止工作。

优选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电源模块、电量指示电路、语音提示电路和状态指示电路。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充电芯片U1,充电芯片U1采用LTC4054型号,充电接口J4输出端1与充电芯片U1的输入端4相连,充电芯片U1的输出端3与待充电池正极1连接,待充电池负极3接地形成充电回路;电源模块可有两种输出电压:电池输出端通过开关J3、稳压器U1输出5V电压;充电接口J4通过电压切换开关、开关J3输出12V电压。

电量指示电路由四条包含发光二极管的支路构成,电源VCC通过发光二极管D5(D6、D7、D8)、电阻R18(R19、R22、R23)与控制芯片的LED1端(LED2端、LED3端、LED4端)连接,电量指示电路将电池的剩余电量分成四个阶段(100%,75%,50%,25%),提示用户及时充电。

语音电路包括一个蜂鸣器LS1,控制芯片的BEEP端通过电阻R8接入三极管Q4的基极,电源VCC通过蜂鸣器LS1与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点烟、送烟过程完成后,语音电路发出提示音,提醒使用者拿烟。

状态指示电路包括两个发光二极管,电源VCC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集电极通过电阻R7、发光二极管D3接地,电池电源BAT+通过发光二极管D4、电阻R10接地,控制芯片的IR-FS端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IR-JS端接入发光二极管D4和电阻R10之间,状态指示电路指示电机的正转状态或反转状态。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