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胶装置、输胶系统和烟草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0065发布日期:2020-01-03 12:5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储胶装置、输胶系统和烟草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卷烟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胶装置、输胶系统和烟草机械。



背景技术:

在卷烟生产过程中,供胶装置将搭口胶输送至卷烟机的涂胶装置,涂胶装置在包裹烟丝束的卷烟纸的搭口上涂抹均匀的胶液,将搭口进行胶黏闭合,之后加热的烙铁装置将搭口烫干,卷制形成烟支。

相关技术中,供胶装置包括胶桶和供胶驱动装置,胶液直接存放于胶桶中,供胶驱动装置驱动胶桶内的胶液流向涂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胶装置,包括:

胶桶;

胶袋,设置在胶桶中并用于存储胶液,胶袋的袋口用于与涂胶装置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胶装置还包括连接装置,袋口通过连接装置与胶桶的出胶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袋口通过连接装置与出胶口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装置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设置在胶桶上并位于出胶口处,第二连接装置设置在胶袋上并位于袋口处,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套设于第二连接装置的外部,且第一连接装置上设有卡槽,第二连接装置上设有卡接件,卡接件在第二连接装置相对于第一连接装置转动过程中与卡槽卡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槽包括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彼此成角度地连接并彼此连通,在第二连接装置相对于第一连接装置转动过程中,卡接件由第一槽部进入第二槽部并与第二槽部卡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连接呈l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分别压设于袋口的内侧和外侧,且第二压块与第一连接装置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胶装置还包括胶位检测装置,胶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胶袋中胶液的液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位检测装置设置在胶桶上并位于胶袋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胶位检测装置和第二胶位检测装置,第一胶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胶袋中胶液的液位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第二胶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胶袋中胶液的液位是否达到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低于第二预设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胶装置还包括提示装置,提示装置与胶位检测装置耦合,并在胶位检测装置检测到胶袋内的胶液液位低于第一预设值时,发出加胶提示。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输胶系统,其包括供胶驱动装置和本发明的储胶装置,供胶驱动装置与储胶装置连接,用于驱动胶袋中的胶液流向涂胶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胶驱动装置包括气源,且胶桶上设有进气口,气源与进气口连接,并通过向胶桶中供气来驱动胶袋中的胶液流向涂胶装置;或者,供胶驱动装置包括供胶泵,袋口通过供胶泵与涂胶装置连接,供胶泵驱动胶袋中的胶液流向涂胶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胶系统还包括加胶装置,加胶装置用于向胶袋中补充胶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胶装置通过第一快接接头与供胶驱动装置和袋口之间的管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胶装置包括加胶气泵,加胶气泵用于驱动胶液由加胶装置流向胶袋,且加胶气泵通过第二快接接头与气源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胶系统还包括气源控制阀,气源控制阀设置在气源与第二快接接头之间的管路上,并用于控制气源与第二快接接头之间管路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源控制阀与储胶装置的胶位检测装置耦合,并根据胶位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气源与第二快接接头之间管路的通断。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烟草机械,其包括涂胶装置和本发明的输胶系统。

在本发明中,由于胶液存储于胶桶中的胶袋内,胶袋可以起到密封隔离作用,因此,可以有效降低胶液的变质风险,这有利于提高生产过程的顺畅性,降低设备维护的成本,减少不合格品的出现。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发明输胶系统中储胶装置等的示意简图。

图2示出本发明输胶系统中加胶装置等的示意简图。

图3示出连接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第一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图4的纵向剖切视图。

图6示出第二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第二压块的主视图。

图8示出第二压块的俯视图。

图中:

1、胶桶;11、出胶口;12、桶盖;

2、胶袋;21、袋口;

3、胶位检测装置;31、第一胶位检测装置;32、第二胶位检测装置;

4、供胶泵;

5、涂胶装置;51、喷胶嘴;

61、存胶容器;62、加胶气泵;63、气源;64、气路控制阀;65、第一快接接头;651、第一快接部;652、第二快接部;66、第二快接接头;661、第三快接部;662、第四快接部;

71、小车;72、提示装置;73、球阀;

81、第一胶管;82、第二胶管;83、第三胶管;831、第一胶管段;832、第二胶管段;84、第四胶管;85、气管;851、第一气管段;852、第二气管段;9、连接装置;91、第一连接装置;911、第一连接部;911a、容置孔;912、第二连接部;912a、螺纹;92、第二连接装置;921、第一压块;922、第二压块;9221、凸缘部;9222、主体部;922a、安装孔;93、卡槽;931、第一槽部;932、第二槽部;94、卡接件;9a、过胶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相关技术中,为卷烟机涂胶装置供应搭口胶的供胶装置包括胶桶和供胶驱动装置,胶桶连接供胶驱动装置与卷烟机的喷胶嘴,且胶液直接装在胶桶中。工作过程中,供胶驱动装置驱动胶桶中的胶液流向喷胶嘴,由喷胶嘴对包裹烟丝束的卷烟纸的搭口进行上胶,使得搭口闭合,形成较长的烟条,之后再切割形成较短的烟支。

在上述情况下,胶桶中的胶液直接与胶桶中的空气接触,胶液中水分蒸发较快,容易干涸或结块,发生变质,一方面,变质的胶液容易影响搭口粘接效果,造成烟支暴口及卷烟设备跑条故障等问题,导致严重产品质量问题;另一方面,胶块在流经管路进入喷胶嘴的过程中,容易堵塞管路或喷胶嘴,导致出胶不顺,影响生产过程的顺畅性,且这也容易影响产品质量;再一方面,胶水在胶桶桶壁结块,还导致胶桶需要频繁清洗,不仅经过一段设备生产周期后,需要对胶桶进行清洗,在车间停产,设备长时间停机时,也需要对胶桶进行清洗,这不但造成设备维护成本的增加,同时,由于胶桶清洗过程中必须倒出胶桶中剩余的胶液,再用大量的清水进行清洗,因此,还造成胶液、水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以及胶液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在上述相关技术中,当胶桶中胶液不足、需要加胶时,需要人工将胶水倒入胶桶中,完成加胶任务,且在加胶过程中,通过目测的方式判断胶液是否足量,过程复杂,效率较低。

可见,基于上述相关技术,胶液容易出现干涸或结块等变质问题,不仅影响生产过程的顺畅性,增加设备维护的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影响烟支产品质量,并且,无法实现自动加胶功能,加胶效率较低,操作安全性较差。

基于上述研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胶装置及包括储胶装置的输胶系统和烟草机械,通过对胶液存储装置等进行改进,来降低胶液变质风险,提高加胶效率,增强加胶操作安全性。

图1-8示出了本发明输胶系统的一些实施例。

参照图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输胶系统包括储胶装置、供胶驱动装置、加胶装置和气源63等。储胶装置与供胶驱动装置连接并与卷烟机的涂胶装置5连接,加胶装置与气源63和储胶装置连接,使得输胶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自动为涂胶装置5供胶的自动供胶功能,还能够实现自动为储胶装置加胶的自动加胶功能。

其中,如图1所示,储胶装置包括胶桶1和胶袋2。

胶桶1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桶盖12和桶口。一些实施例中,胶桶1竖向布置,桶盖12和桶口分别设置在胶桶1的上下两端,桶口朝下,用作出胶口11,且桶盖12可开合地设置于胶桶1顶端。其中,胶桶1例如可以滑动设置于基座上,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推拉胶桶1,来使胶桶1脱离基座或复位。

胶袋2设置在胶桶1中,用于存储胶液(即搭口胶),且胶袋2与供胶驱动装置和涂胶装置5均连接,使得在供胶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胶袋2中的胶液可以流向涂胶装置5。其中,胶袋2的袋口21也朝下,并由胶桶1上的出胶口11伸出,与涂胶装置5的喷胶嘴51连接。其中,胶袋2例如由透明pvc塑料等材料制成。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供胶驱动装置包括供胶泵4,供胶泵4连接袋口21与涂胶装置5,使得袋口21通过供胶泵4与涂胶装置5连接。具体地,供胶泵4的入口通过第一胶管81与袋口21连接,同时,供胶泵4的出口通过第二胶管82与喷胶嘴51连接。第一胶管81上例如设有球阀73等控制阀,以控制第一胶管81的通断,从而控制袋口21是否与供胶泵4的入口连通,进而控制袋口21是否与涂胶装置5连通,以控制供胶泵4是否将胶袋2内的胶液泵出至涂胶装置5。

基于上述设置,在供胶过程中,球阀73控制第一胶管81连通,供胶泵4驱动胶袋2中的胶液从袋口21流出,并经由第一胶管81、供胶泵4和第二胶管82流入喷胶嘴51中,被喷胶嘴51喷出至包裹烟丝束的卷烟纸的搭口上,对搭口进行粘接。

由于在上述供胶过程中,胶袋2可以起到密封隔离作用,使得胶液无需与胶桶1中的空气直接接触,即可实现气动供胶功能,同时在非供胶过程中,例如在车间停产等长时间存储过程中,胶袋2也可以起到密封隔离作用,使得胶液不会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因此,可以有效减缓胶液中水分的蒸发,降低胶液发生干涸或结块等变质问题的风险,延长胶液存储时间,从而可以减少管路及喷胶嘴51等的堵塞,并减少暴口或跑条等不合格品的出现,保障生产过程的顺畅性,提升成品质量。

同时,在胶袋2的密封隔离作用下,胶液不再直接与胶桶1接触,且胶液中水分蒸发速度明显放缓,因此,可以防止胶液固结于胶桶1的内壁上,这有利于降低胶桶1的清洗维护频率,尤其有利于在设备长时间停机的情况下,实现胶桶1的免维护免清洗,有效节约水资源、人力资源及胶水资源,减少浪费,节约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胶袋2的密封隔离作用,还有利于防止烟末等杂质落入胶液中,避免因混入烟末而影响涂胶效果。

可见,通过在胶桶1中增设独立的胶袋2来存储胶液,使得储胶装置可以利用胶袋2的密封隔离作用,实现胶液的封闭式存储,避免胶液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减缓胶液的水分蒸发,降低胶液出现干涸或结块问题的风险,延长胶液的存储时间,降低设备的清洗维护频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加胶装置用于在储胶装置中胶液不足时为储胶装置补充胶液,以实现自动加胶过程,节约人力,提高加胶效率,增强加胶过程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加胶装置设置在小车71上,并包括存胶容器61和加胶气泵62等。存胶容器61用于存储胶液。加胶气泵62连接存胶容器61和袋口21,并用于驱动胶液由存胶容器61流向胶袋2。

其中,结合图1和图2可知,加胶气泵62通过第三胶管83与袋口21连接,并通过第四胶管84与存胶容器61连接。第四胶管84上设有球阀73等控制阀,以控制第四胶管84的通断。小车71例如为手推车,或者自动行驶小车。

在胶袋2中胶液不足时,可以利用小车71将加胶装置运至储胶装置附近,并启动加胶气泵62,利用加胶气泵62将存胶容器61内的胶液压入胶袋2内,为胶袋2补充胶液。

可见,在加胶气泵62和存胶容器61的作用下,加胶装置为自动加胶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加胶功能,且在小车71的作用下,加胶装置为可移动式加胶装置,使用灵活性更高。

其中,加胶气泵62用作加胶驱动装置,在加胶过程中起到驱动胶液流动的作用。加胶气泵62为气动泵,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可以输送腐蚀性液体、带颗粒的液体、高粘度、易挥发、易燃或剧毒的液体等各种液体,且具有能量利用率高及泄露风险低等多种优点。

驱动加胶气泵62工作的气体来源于气源63。具体地,如图1-2所示,加胶气泵62通过气管85与气源63连接。这样,在需要加胶时,气源63可以为加胶气泵62供气,顺利实现自动加胶过程。

为了控制气源63仅在储胶装置中胶液不足时才为加胶装置供气,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输胶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胶袋2中胶液液位的胶位检测装置3、用于提示加胶的提示装置72、以及用于控制气管85通断的气路控制阀64。

其中,由图1可知,胶位检测装置3设置在胶桶1中并位于胶袋2的外部。此时,胶位检测装置3通过检测胶袋2的充盈程度来检测胶袋2中胶液的液位。胶袋2中胶液越多,则胶袋2充盈程度越高,胶袋2顶端的高度也越高,可见,胶袋2顶端的高度,能够表征胶袋2的充盈程度,进而能够表征胶袋2中胶液液位的高低。

由于胶位检测装置3能够实时检测胶袋2中胶液的液位,因此,无需人工探察储胶装置内的胶液剩余情况,便于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胶液余留情况,同时,也便于与提示装置72及气路控制阀64配合,更及时地启动和停止自动加胶工作。

并且,由于胶位检测装置3无需伸入胶袋2中即可实现胶位检测功能,因此,无需破坏胶袋2的结构,可以保持胶袋2的完整性和密封性,有利于胶袋2更好地发挥密封隔离作用,更有效地减少胶液的干涸或结块。

具体地,如图1所示,胶位检测装置3包括第一胶位检测装置31和第二胶位检测装置32,第一胶位检测装置31用于检测胶袋2中胶液的液位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第二胶位检测装置32用于检测胶袋2中胶液的液位是否达到第二预设值。其中,第一预设值低于第二预设值。第一胶位检测装置31和第二胶位检测装置32例如均设置在桶盖12上。

基于所设置的第一胶位检测装置31和第二胶位检测装置32,有利于方便准确地将胶袋2中的胶位控制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的安全范围内,防止胶袋2中的胶液过多或多少。

其中,与第一胶位检测装置31对应的第一预设值用作胶位下限值,用于作为是否启动加胶工作的依据。当第一胶位检测装置31检测到胶袋2中的胶液液位低于该第一预设值时,则启动加胶工作,为胶袋2加胶。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位检测装置31与提示装置72耦合,当第一胶位检测装置31检测到胶袋2中胶位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提示装置72发出加胶提示,提醒工作人员启动加胶工作。其中,第一胶位检测装置31和提示装置72例如均与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电连接。在胶位低于第一预设值时,第一胶位检测装置31向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控制装置则控制提示装置72发出加胶提示。提示装置72例如通过发出声音和/或光信号等,来提示加胶。

与第二胶位检测装置32对应的第二预设值用作胶位上限值,用于作为是否停止加胶的依据。当第二胶位检测装置32检测到胶袋2中的胶位达到第二预设值时,则停止加胶,阻止胶袋2内的胶位继续上升。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胶位检测装置32与气路控制阀64耦合,在加胶过程中,当第二胶位检测装置32检测到胶袋2中的胶位上升至第二预设值时,气路控制阀64控制气管85断开,以停止加胶。

气路控制阀64设置在气管85上,例如为二位三通电磁阀,与第二胶位检测装置32电连接。图1中的虚线表示第二胶位检测装置32与气路控制阀64之间的电连接关系。

基于上述设置,当第一胶位检测装置31检测到胶袋2内的胶液液位低于第一预设值时,说明储胶装置内的胶液过少,需要为胶袋2补充胶液,此时,提示装置72发出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启动加胶工作,加胶过程中,气路控制阀64控制气管85连通,使气源63为加胶气泵62供气,由加胶气泵62驱动存胶容器61中的胶液流入胶袋2中,为胶袋2补充胶液;同时,加胶过程中,第二胶位检测装置32实时监测胶袋2中的胶位,当胶位升高至第二预设值时,则通知气路控制阀64控制气管85断开,切断气源63与加胶气泵62的连通,使气源63停止为加胶气泵62供气,控制加胶工作停止,以免过度加胶。

可见,在胶位检测装置3、提示装置72和气路控制阀64的配合作用下,输胶系统可以实现胶袋2内胶位的自动检测、加胶装置气体供给与否的自动控制以及加胶过程启停的自动控制。由于无需再由人工判断是否需要加胶以及是否需要停止加胶,也无需再由人工向储胶装置中倾倒胶液,因此,能够实现更加及时、高效且安全的加胶过程。

此外,结合图1和图2可知,在一些实施例中,加胶装置和气源63以及储胶装置之间被设置为可拆卸的,这样,加胶装置只需在需要加胶时才连接至气源63和储胶装置,使用灵活性更高。

其中,为了实现加胶装置与储胶装置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加胶装置通过第一快接接头65与第一胶管81(即用作供胶驱动装置的供胶泵4和袋口21之间的管路)连接。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胶管83包括第一胶管段831和第二胶管段832,第一胶管段831与第一胶管81(具体为第一胶管81的位于球阀73与袋口21之间的部分)连接,第二胶管段832与加胶气泵62连接,且第一胶管段831和第二胶管段832通过第一快接接头65连接。更具体地,第一快接接头65包括第一快接部651和第二快接部652,第一快接部651和第二快接部652分别设置在第一胶管段831和第二胶管段832上,二者分别为第一快接接头65的子母配对接口中的一个和另一个。基于此,通过插拔第一快接部651和第二快接部652,即可方便地连接或断开第一胶管段831和第二胶管段832,实现加胶气泵62与胶袋2的迅速拆装。其中,当第一快接部651和第二快接部652连接时,加胶气泵62连接至胶袋2,存胶容器61中的胶液可以在加胶气泵62的驱动作用下流入胶袋2,而当第一快接部651和第二快接部652断开时,存胶容器61中的胶液无法再流入胶袋2,并在第一快接部651和第二快接部652的作用下自锁。第一快接部651和第二快接部652例如在各自弹簧的作用实现自锁。

为了实现加胶装置与气源6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加胶气泵62通过第二快接接头66与气源63连接。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气管85包括第一气管段851和第二气管段852,第一气管段851与气源63连接,第二气管段852与加胶气泵62连接,且第一气管段851和第二气管段852之间通过第二快接接头66连接。具体地,第二快接接头66包括第三快接部661和第四快接部662,第三快接部661和第四快接部662分别设置在第一气管段851和第二气管段852上,二者分别为第二快接接头66的子母配对接口中的一个和另一个。基于此,通过插拔第三快接部661和第四快接部662,即可方便地连接或断开第一气管段851和第二气管段852,实现加胶气泵62与气源63的迅速拆装。其中,当第三快接部661和第四快接部662连接时,加胶气泵62连接至气源63,气源63所提供的气体可以经由气管85流入加胶气泵62中,为加胶气泵62供气,而当第三快接部661和第四快接部662断开时,气源63被切断,不再为加胶气泵62供气,并在第三快接部661和第四快接部662的作用下自锁。第三快接部661和第四快接部662例如在各自弹簧的作用实现自锁。此时,气路控制阀64可以设置在第一气管段851上,即设置在在气源63与第二快接接头66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控制气源63与第二快接接头66之间管路的通断。

通过设置第一快接接头65和第二快接接头66,能够实现加胶装置与储胶装置和气源63之间的快速得可拆卸连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加胶效率。

基于前述设置,在供胶过程中,气路控制阀64控制气管85断开,且供胶泵4驱动胶袋2中的胶液流至喷胶嘴51处,在该过程中,胶位检测装置3实时检测胶袋2中胶液的液位,并在胶袋2中胶液液位低于第一预设值、需要加胶时,由气路控制阀64控制气管85连通,并由提示装置72提示工作人员将小车71移动至储胶装置处,分别连接第一快接接头65和第二快接接头66,并打开第四胶管84上的球阀73,由加胶气泵62将存胶容器61内的胶液注入胶袋2中,为储胶装置补充胶液;待胶位检测装置3检测到胶袋2中的胶液液位上升至第二预设值时,再由气路控制阀64切断气源63与加胶气泵62,使加胶气泵62停止动作,之后断开第一快接接头65和第二快接接头66,结束整个加胶过程。

可见,加胶时,工作人员只需将小车71推至储胶装置附近,连接第一快接接头65和第二快接接头66,打开第四胶管84上球阀73,即可进行自动加胶,人工操作步骤较少,简单快捷,安全高效。

在前述各实施例中,供胶驱动装置通过供胶泵4来驱动胶袋2中的胶液流向涂胶装置5,但这并非供胶驱动装置的唯一实现方式。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供胶驱动装置可以通过气源63来驱动胶袋2中的胶液流向涂胶装置5。此时,胶桶1上设有进气口,气源63与进气口连接,并通过向胶桶1中供气来驱动胶袋2中的胶液流向涂胶装置5。其中,为供胶泵4供气的气源63和为加胶气泵62供气的气源63例如为同一气源,或者,分别为两个不同的气源。当二者为同一气源时,气源63与储胶装置之间可以进一步设置为可通断连接的,以在供胶过程中,利用气源63为储胶装置供气,并在加胶过程中,切断气源63与储胶装置,使气源63转而为加胶装置供气。

另外,如图1以及图3-8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储胶装置还包括连接装置9,袋口21通过连接装置9与出胶口11连接。设置连接装置9来连接袋口21和出胶口11,能够更有效地对胶桶1中的胶袋2进行限位,以免胶袋2在胶桶1中意外移位,影响供胶过程的正常进行。

为了方便胶袋2在胶桶1中的拆装,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装置9可拆卸地连接袋口21和出胶口11,使得袋口21通过连接装置9与出胶口11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更换胶袋2,方便维护。

其中,如图3所示,连接装置9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装置91和第二连接装置92,第一连接装置91设置在胶桶1上并位于出胶口11处,第二连接装置92设置在胶袋2上并位于袋口21处,第一连接装置91与第二连接装置92可拆卸地连接。基于此,可以预先将第一连接装置91和第二连接装置92分别安装于加胶口11和袋口21上,在将胶袋2安装至胶桶1中时,只需连接第一连接装置92和第二连接装置92即可,简单方便,组装效率较高。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91与第二连接装置92卡接,以实现二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简化二者之间的连接过程。

具体地,如图3-8所示,第一连接装置91套设于第二连接装置92的外部,且第一连接装置91上设有卡槽93,第二连接装置92上设有卡接件94,卡接件94在第二连接装置92相对于第一连接装置91转动过程中与卡槽93卡紧。基于此,卡槽93为旋转卡槽,在连接胶袋2与胶桶1的过程中,只需将第二连接装置92插入第一连接装置91中,使卡接件94位于卡槽93中,然后旋转第二连接装置92,使卡接件94与卡槽93卡紧,即可实现袋口21与出胶口11的连接固定,方便高效,且对第一连接装置91、第二连接装置92、卡槽93及卡接件94等结构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以及配合精度要求都较低,有利于节约成本。

其中,如图4所示,卡槽93包括第一槽部931和第二槽部932,第一槽部931和第二槽部932彼此成角度地连接并彼此连通,在第二连接装置92相对于第一连接装置91转动过程中,卡接件94由第一槽部931进入第二槽部932并与第二槽部932卡紧。例如,第一槽部931和第二槽部932之间彼此垂直,连接呈l型。基于此,第一槽部931和第二槽部932分别用作引导槽和卡止槽,在连接第二连接装置92与第一连接装置91的过程中,卡接件94先进入第一槽部931中,然后随着第二连接装置92相对于第一连接装置91的转动,卡接件94再由第一槽部931滑入第二槽部932中,并最终卡止于第二槽部932中,实现第一连接装置31与第二连接装置32的旋转卡接。

接下来结合图3-8对第一连接装置91和第二连接装置92的结构予以进一步地说明。

首先结合图3-5对第一连接装置91予以说明。

如图3-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91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911和第二连接部912,第一连接部911和第二连接部912均呈圆柱形,且第一连接部911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部912的直径,第一连接部911与第二连接装置92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连接部912则与出胶口11连接。这样,第一连接装置91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911和第二连接部912与第二连接装置92和出胶口11连接。

其中,第二连接部912的直径较小,与出胶口11的内径适配,使得第二连接部912能够插入出胶口11中;第一连接部911的直径较大,大于出胶口11的直径,抵接于出胶口11的上端面上,使得出胶口11的上端面能够限制第一连接装置91向下的位移。

如图4-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911上设有容置孔911a,用于容置第二连接装置92,供第二连接装置92插入,实现第一连接装置91与第二连接装置92的套接,方便第二连接装置92相对于第一连接装置91转动。且卡槽93设置在该第一连接部91上,具体位于容置孔911a的侧壁上。更具体地,由图4可知,第一连接部91上设有两个卡槽93,这两个卡槽93相对地设置于容置孔911a侧壁的位于中心轴线两侧的部分上,且这两个卡槽93的第二槽部932的延伸方向相反,以方便实现第一连接装置91和第二连接装置92的旋转卡接。

而为了实现第二连接部92与出胶口11的连接,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912的外表面设有螺纹912a,且第二连接部912伸出至出胶口11外部,并被螺母等(图中未示出)锁紧。这种情况下,无需改变出胶口11的现有结构,结构相对简单。

接下来结合图3以及图6-8对第二连接装置92予以说明。

如图3以及图6-8所示,第二连接装置92包括第一压块921和第二压块922,第一压块921和第二压块922分别压设于袋口21的内侧和外侧,且第二压块922与第一连接装置91连接。利用位于袋口21内外两侧的第一压块921和第二压块922来连接袋口21和第一连接装置91,更适应胶袋2材质较软的特点。第一压块921和第二压块922,例如通过熔融袋口21,而连接在一起。

其中,如图6-8所示,第二压块922包括主体部9222和连接于主体部9222顶端的凸缘部9221,凸缘部9221的直径大于主体部9222的直径,且凸缘部9221与第一压块921抵接,主体部9222则插入容置孔911a中,用于与第一连接装置91旋转卡接。具体地,结合图6和图7可知,主体部9222上设有安装孔922a,卡接件94穿设于该安装孔922a中。更具体地,卡接件94例如包括螺栓,螺栓与安装孔922a螺纹配合,且螺栓通过其螺帽与第二槽部932卡紧,实现主体部9222与第一连接部911的卡接。

基于上述连接装置9,在需要将胶袋2安装至胶桶1中时,只需将桶盖12打开,将胶袋2放入胶桶1中,并将第二压块922插入第一连接部911中,然后旋转第二压块922,即可将第二连接装置92卡接于第一连接装置91上,实现袋口21与出胶口11的连接,完成胶袋2在胶桶1中的安装。

当然,除了卡接方式,第一连接装置91与第二连接装置92通过螺纹连接、钩挂连接或键连接等其他方式,也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另外,结合图3-8可知,第一连接装置91与第二连接装置92上均设有通胶孔9a,使得连接装置91同时还连通胶袋2内部与出胶口11外部,方便胶液顺利流出。具体地,第二连接部912、第一压块921和第二压块922上均设有通胶孔9a,另外,第一连接部911上的容置孔911a同时也用作通胶孔,并且这些通胶孔9a彼此连通,从而连通胶袋2的内部与出胶口11的外部。图3中的虚线的箭头方向,表示胶液在连接装置9中的流动方向,也即胶液由胶袋2流向胶桶1外部的方向。

上可知,本发明的输胶系统,既能有效防止储胶装置中的胶液变质,又能实现储胶装置胶位的自动检测和对储胶装置的自动加胶功能,使用简单快捷,灵活高效,且维护方便,节约资源。

将本发明的输胶系统应用于烟草机械中,可以有效改善产品质量,并降低生产及设备维护成本。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烟草机械,其包括涂胶装置5和本发明的输胶系统。卷烟机例如可以为zj118型卷烟机,此时,供胶驱动装置例如包括气源63。或者,卷烟机例如为zj17型卷烟机,此时,供胶驱动装置例如包括供胶泵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