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3319发布日期:2020-08-11 21:4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可开闭插入卷烟的开口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使用具备利用电来加热卷烟的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的情况下,可从气溶胶生成装置分离已通过加热器被加热而产生吸烟用气体的卷烟并将其废弃后,重新将新的卷烟插入气溶胶生成装置中。

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4-0117395号涉及一种通过加热卷烟来产生气溶胶的多边形气溶胶生成装置,对具备插入卷烟的空腔的气溶胶生成装置进行了说明。

在使用者使用这种结构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卷烟的气味渗透在空腔中,即使在吸烟后将卷烟从空腔中分离后,其气味也会扩散到如使用者的口袋之类的保管场所。

另外,由于加热卷烟的热残留在空腔内,使用者有可能被灼伤,因此,需要使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冷却一定时间,所以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者会感到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开闭插入卷烟的开口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如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在不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内部的气味或异物向外流出的。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如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为了冷却气溶胶生成装置,即使在使用后开口被关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使用后残留在内部的被加热的空气向外部排出。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公开了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第一外壳,具备插入卷烟的第一开口;多个遮板,以沿卷烟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外壳,用于开闭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外壳,具备与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相对于第一外壳可旋转地包围第一外壳的外周表面,并与多个遮板可滑动地接触,从而根据使用者的旋转操作旋转多个遮板。

在本实施例中,其特征可在于,第一外壳还包括朝向多个遮板的方向突出形成的第一旋转轴,多个遮板包括容纳第一旋转轴的旋转孔,多个遮板的特征可以是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遮板可相对于第一开口的中心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一外壳的相同的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其特征可在于,多个遮板包括向第一外壳的方向突出形成的导向凸起,第一外壳还包括容纳导向凸起的导向槽,导向凸起,可随着多个遮板的旋转沿着导向槽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其特征可在于,固定槽,当多个遮板封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时,容纳导向凸起,移动槽,当多个遮板开放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时,以使导向凸起可滑动的方式容纳导向凸起;在导向凸起容纳于固定槽的状态下,如果临界值以上的力未施加于多个遮板,则导向凸起固定在固定槽。

在本实施例中,其特征可在于,第一外壳还包括朝向第二外壳的方向突出形成的保持凸起,第二外壳还包括保持槽,保持槽以使保持凸起可滑动的方式容纳保持凸起,保持凸起随着第二外壳相对于第一外壳的旋转,可沿着保持槽滑动,通过使保持凸起容纳于保持槽,来防止第二外壳相对于第一外壳的在卷烟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壳还可包括允许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的气流流动的气流孔。

在本实施例中,其特征可在于,多个遮板包括朝向第二外壳的方向突出形成的凸轮凸起,第二外壳还包括凸轮孔,凸轮孔以使凸轮凸起可滑动的方式容纳凸轮凸起,当使用者对第二外壳进行旋转操作时,第二外壳的旋转运动传递至容纳于凸轮孔的凸轮凸起,凸轮凸起沿着凸轮孔滑动从而使多个遮板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遮板分别可包括朝向其他遮板的其中之一遮板的方向突出的台阶和容纳台阶的台阶槽。

在本实施例中,当多个遮板封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时,形成在多个遮板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可被台阶封闭,形成在多个遮板之间的间隙的另一部分可被开放。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壳还可包括从第二外壳的外周表面向外侧方向突出形成的操作部。

在本实施例中,可具备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连通的第三开口,还可包括与第二外壳结合的外罩。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壳还可包括加压凸起,该加压凸起根据使用者的旋转操作对多个遮板进行加压从而使多个遮板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壳还可包括:安装槽,与朝向多个遮板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陷形成,突出构件,形成在安装槽,朝向多个遮板的方向突出形成,弹性构件,以突出构件为中心且以具有规定的弹力的方式设置于安装槽,并在一侧端部形成有朝向多个遮板的方向突出的弹性凸起,固定凸起,将弹性构件固定在安装槽,容纳孔,以使多个遮板可旋转的方式容纳多个遮板,导向槽,引导多个遮板的旋转;多个遮板可包括:第二旋转轴,朝向第一外壳的方向突出形成并容纳于容纳孔,导向凸起,朝向第一外壳的方向突出形成并容纳于第一外壳的导向槽,引导孔,以使弹性凸起可滑动的方式容纳弹性凸起;弹性凸起随着第二外壳相对于第一外壳的旋转,可沿着引导孔滑动;导向凸起随着第二外壳相对于第一外壳的旋转,可沿着导向槽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多个遮板开放或封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状态下,如果使用者不对第二外壳进行旋转操作,则多个遮板可保持开放或封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其特征可在于,弹性凸起,在引导孔内位于第一点,以使多个遮板封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引导孔内位于第一点的相反侧,即第二点,以使多个遮板开放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弹性凸起位于第一点的状态下,弹性构件的复原力传递至弹性凸起,复原力传递的方向是使弹性凸起从第一点回到第二点的方向。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公开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第一外壳,具备插入卷烟的第一开口;以及多个遮板,以沿卷烟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外壳,用于开闭第一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遮板可相对于第一开口的中心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一外壳的同一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遮板可包括:第三旋转轴,朝向沿卷烟的宽度方向延伸形成,挡止台,定义遮板能够以第三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临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遮板还可包括弹性支撑第一外壳和多个遮板的弹性构件,以使多个遮板在封闭第一开口的第一点与开放第一开口的第二点之间可弹性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其特征可在于,弹性构件安装于形成在第一外壳的设置孔,一侧被第一外壳的内侧面支撑,另一侧被多个遮板的内侧面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在多个遮板封闭第一开口的状态下,临近第一开口的中心的多个遮板的一部分可被进行倒角(chamfering)处理。

通过以下附图、权利要求书和详细说明,上述以外的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会明确。

发明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使用者能够用一只手简单开闭插入卷烟的开口,因此使用方便。

另外,当没有使用者另行的操作时,通过封闭插入卷烟的开口,能够防止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的气味或异物向外流出。

另外,通过即使在关闭开口的状态下也具备连通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与外部的间隙空间,能够将使用后残留在内部的被加热的空气向外部排出,从而冷却气溶胶生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概括示出图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一部分部件的结合关系的分离立体图。

图3是例示性示出图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外壳与遮板的结合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例示性示出图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结合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例示性示出图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关闭状态的透视俯视图。

图6是例示性示出图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被打开的状态的透视俯视图。

图7是概括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一部分部件的结合关系的分离立体图。

图8是例示性示出图7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外壳与遮板的结合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例示性示出图7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被关闭的状态的透视俯视图。

图10是例示性示出图7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被打开的状态的透视俯视图。

图11是概括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一部分部件的结合关系的分离立体图。

图12是例示性示出图1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一部分部件的结合关系的放大剖面图。

图13是示出图1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的立体图。

图14是例示性示出图1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外壳与遮板的结合关系的放大立体图。

图15是例示性示出图1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多个遮板关闭的情况下的模样的放大立体图。

图16是例示性示出图1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被关闭的状态的透视俯视图。

图17是例示性示出图1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被打开的状态的透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公开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第一外壳,具备插入卷烟的第一开口;多个遮板,以向卷烟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外壳,用于开闭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外壳,具备与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相对于第一外壳可旋转地包围第一外壳的外周表面,并与多个遮板可滑动地接触,从而根据使用者的旋转操作旋转多个遮板。

本发明通过参照附图以及详细记载的以下的实施例,会变得明确。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各实施例,可以以不同的多种形式体现,提供本实施例的目的仅在于,使本发明公开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告知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来定义。

另一方面,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旨在说明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在文句中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单数形式还可包括复数形式。在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comprises)”以及/或“包括的(comprising)”是指部件、步骤、操作以及/或元件不排除存在或追加一个以上的其他部件、步骤、操作以及/或元件。

另外,第一、第二等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多种部件,但这些部件不能被术语所限定。术语仅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概括示出图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一部分部件的结合关系的分离立体图。

图1及图2中示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0,具备插入卷烟7的第一开口11;多个遮板20,以沿卷烟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外壳10,用于开闭第一开口11;和第二外壳30,具备与第一开口11连通的第二开口31,相对于第一外壳10可旋转地包围第一外壳10的外周表面,并与多个遮板20可滑动地接触,从而根据使用者的旋转操作旋转多个遮板20。

第一外壳1发挥在内部形成的空间容纳并保护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诸多部件的功能。由于第一外壳10具有内部整体为空的中空圆筒形状,在第一外壳10的内部形成可容纳卷烟7的容纳空间(未标示)。

例如,在容纳空间可设置加热卷烟7的加热器(未图示)和支撑加热器的支撑部件(未图示)。另外,在容纳空间的一侧端部形成有向外部开放从而可插入卷烟7的第一开口11。

第一外壳10可以由热传导率低或不传递热的塑料材料或者由在表面涂覆塑料材料的金属材料制成。第一外壳10的容纳空间提供卷烟7的移动路径,以使从外部插入的卷烟7可以沿着容纳空间移动,并发挥容纳卷烟7的功能。因此,第一外壳10的容纳空间可以形成为对应于卷烟7的形状的圆筒形状。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这种容纳空间的形状,容纳空间也可以形成为截面呈四边形等多边形或椭圆形的形状。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在容纳空间可另设用于固定卷烟的支撑部件(未图示)。

但是,不管第一外壳10的容纳空间具有何种形状,第一外壳10的外周表面的横切面优选形成为圆形。这是为了利用后述的第二外壳30的内周表面和第一外壳10的外周表面相吻合的结构,实现第二外壳30相对于第一外壳10旋转的操作,对此在下面中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一般来说,由于容纳空间的直径形成为大于卷烟7的直径,当卷烟7容纳于第一外壳10时,容纳空间与卷烟7之间形成规定的空间。这种容纳空间与卷烟7之间的空间通过第一开口11向外部连接,从而可以形成空气可通过的流路。

多个遮板20相对于第一开口11的中心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一外壳10的同一平面上。虽然图2描述为总共三个遮板20相对于第一开口11的中心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一外壳10的同一平面上,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20个数不限定于此。

例如,遮板20可以由两个以上构成。这是为了在多个遮板20之间设置规定的空间,对该结构在后面进行说明,这种结构是即使在多个遮板20关闭的状态下,也使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与外部连通,从而将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的残留热向外部排出的结构。

第二外壳30通过形成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观,发挥在内部形成的空间容纳并保护第一外壳10、多个遮板20以及未在图中示出的其他各种部件的功能。第二外壳30具有内部整体为空的中空的圆筒形状,在第二外壳30的内部形成有可容纳上述的诸多部件的容纳空间(未标示)。

在容纳空间的一侧端部形成向外部开放从而可插入卷烟7的第二开口31,当多个遮板20是打开状态时第二开口31与第一开口11连通,可以提供可插入卷烟7的容纳空间。

第二外壳30与第一外壳10同样,可以由热传导率低或不传递热的塑料材料或者由在表面涂塑料材料的金属材料制成。另外,第二外壳30的容纳空间提供卷烟7的移动路径,以使从外部插入的卷烟7沿着容纳空间移动,并发挥容纳卷烟7的功能。第二外壳30的容纳空间形成为对应于第一外壳10的形状的圆筒形状。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这种第二外壳30的形状,例如,容纳空间的形状可以是对应于第一外壳10的形状的具有四边形等多边形或椭圆形截面的形状。

但是,不管第二外壳30的容纳空间具有何种形状,与第一外壳10的外周表面相接触的第二外壳30的内周表面的横切面优选形成为圆形。这是为了利用第一外壳10的外周表面与第二外壳30的外周表面相吻合的结构,来实现第二外壳30相对于第一外壳10旋转的工作,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

一方面,第二外壳30还包括操作部34,该操作部34在第二外壳30的外周表面朝向外侧的方向突出形成。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操作部34来对第二外壳30进行操作使其相对于第一外壳10旋转。

具体而言,使用者在用手握着如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基座50的状态下,可以通过用手指推动操作部34,使第二外壳30相对于第一外壳10旋转。通过使用者的这种旋转操作,使多个遮板20开放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31,使用者可以用没握着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另一只手,将卷烟7通过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31插入内部的容纳空间。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受附图中所示的操作部34的存在与否和其形状的限制。例如,使用者可以通过推动第二外壳30的外表面而不是操作部34,使第二外壳30相对于第一外壳10旋转。为此,第二外壳30的外表面可以由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可以旋转的、具有充分的摩擦力的材料制成。但是,为了便于说明,以下以在第二外壳3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使用者易于使用的操作部34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另外,气溶胶生成装置可具备与第一开口11及第二开口31连通的第三开口41,还可包括与第二外壳30结合的外罩40。外罩40可以覆盖在第二外壳30的上面显露于外部的凸轮孔33和容纳于凸轮孔33的凸轮凸起23,以提供美丽的外观。

图3是例示性示出图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外壳与遮板的结合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3,第一外壳10还包括向多个遮板20方向突出形成的第一旋转轴12和用于引导遮板20的旋转的导向槽13。第一旋转轴12容纳于遮板20的旋转孔21,遮板20可以以第一旋转轴12为中心旋转。

多个遮板20包括朝向第一外壳10的方向突出形成的导向凸起22。导向凸起22容纳于第一外壳10的导向槽13,可以与遮板20的旋转一起沿着导向槽13滑动。另外,遮板20还包括凸轮凸起23、台阶24以及台阶槽25,对此下面参照图5以及图6详细描述。

导向槽13包括:固定槽13f,当多个遮板20封闭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31时,容纳导向凸起22;移动槽13m,当多个遮板20开放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31时,以使导向凸起22可滑动的方式容纳导向凸起22。由于图3示出多个遮板20打开的状态,图3中示出的遮板20的导向凸起22被描述成容纳于移动槽13m。一方面,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当多个遮板20在关闭状态时,遮板20的导向凸起22容纳于固定槽13f。

具体而言,如果要将暂时容纳于固定槽13f的导向凸起22从固定槽13f拔出,则需要施加临界值以上的力。即,在多个遮板20封闭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31的状态下,除非使用者用临界值以上的力对第二外壳30进行旋转操作,多个遮板20能够持续保持关闭状态。

因此,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由于当没有使用者的操作时,保持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31封闭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平时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空间任意开放从而内部的气味或异物向外流出的情况。

一方面,使用者通过用临界值以上的力对第二外壳30进行旋转操作来将导向凸起22从固定槽13f拔出后,导向凸起22能够沿着移动槽13m滑动。图3示出导向凸起22位于离固定槽13f最远的移动槽13m的情况,这意味着多个遮板20处于最大限度打开的状态。

图4是例示性示出图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结合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2及图4,第一外壳10还包括朝向第二外壳30的方向突出形成的保持凸起14,第二外壳30还包括以使保持凸起14可滑动的方式容纳保持凸起14的保持槽32。保持凸起14可以与第二外壳30相对于第一外壳10的旋转一起沿着保持槽32滑动。

虽然未在附图中具体示出,在卷烟插入的第一外壳10的前部的相反侧,即第一外壳10的后部,连接有用于容纳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板(未图示)与电池(未图示)的基座50。第一外壳10固定在基座50,当使用者要插入卷烟7时,一般在用手固定基座50的状态下旋转第二外壳30,因此能够实现第二外壳30相对于第一外壳10可旋转的结构。

如此,通过形成在第一外壳10的外周表面并向外侧突出形成的保持凸起14和以容纳保持凸起14的方式凹陷形成在第二外壳30的内周表面的保持槽32的结合结构,第二外壳30能够以第一开口11的中心轴(未标示)为中心相对于第一外壳10旋转。

另外,保持槽32能够允许保持凸起14向卷烟7的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的移动,但防止保持凸起14向卷烟7的长度方向的移动。根据这种结构,第二外壳30能够以第一开口11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第一外壳10旋转,但防止其在卷烟7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即,图中的上下侧方向上的移动。也就是说,第二外壳30相对于第一外壳10在卷烟7的长度方向上固定的状态下,能够沿着第一外壳10的外侧表面以第一开口11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

一方面,第一外壳10还包括允许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30之间的气流流动的气流孔15。由于气流孔15与第一外壳10的内部容纳空间连通,从外部流入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空气可以通过形成在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30之间的间隙传递至第一外壳10的内部容纳空间。

图5是例示性示出图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被关闭的状态的透视俯视图。

参照图5,多个遮板20包括朝向第二外壳30的方向突出形成的凸轮凸起23,第二外壳30还包括以使凸轮凸起23可滑动的方式容纳凸轮凸起23的凸轮孔33。当使用者对第二外壳30进行旋转操作时,第二外壳30的旋转运动传递至容纳于凸轮孔33的凸轮凸起23,凸轮凸起23沿着凸轮孔33滑动,从而能够旋转多个遮板20。

图5示出多个遮板20封闭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31的图。即,各遮板20以第一旋转轴12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与其他遮板20接触,图5示出了三个遮板20聚集在一起封闭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31的结构。

如上所述,这样多个遮板20封闭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31的状态示出了使用者未对第二外壳30施加旋转操作的平时的状态。这种情况下,虽然未在图5中示出,遮板20的导向凸起22(参照图3)能够容纳于导向槽13的固定槽13f。

另外,通过使多个遮板20以第一旋转轴12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能够使凸轮凸起23可以设置成与第一开口11的中心临近。将在下文中参考图6进行说明,当多个遮板2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凸轮凸起23能够随着遮板20的旋转向从第一开口11的中心远离的方向移动。这是因为,当通过使用者的旋转操作使第二外壳30向逆时针方向移动时,形成在第二外壳30的凸轮孔33也向逆时针方向移动,而容纳于凸轮孔33的凸轮凸起23沿着凸轮孔33允许的路径一起移动。

另外,多个遮板20还包括朝向各不相同的任一个遮板20的方向突出的台阶24和容纳台阶24的台阶槽25(参照图3)。如图5所示,当多个遮板20封闭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31时,形成在多个遮板20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能够被台阶24封闭,同时,形成在多个遮板20之间的间隙的另一部分能够被开放。

如上所述,通过使多个遮板20彼此贴紧来封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容纳空间,一方面,能够防止使用后残留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的卷烟7的气味向外部急速扩散,同时,通过适用开放多个遮板20之间规定空间的结构,能够将使用后残留在内部的热向外部排出,从而冷却气溶胶生成装置。

图6是例示性示出图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被打开的状态的透视俯视图。

图6示出当使用者操作操作部34来使第二外壳3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结果多个遮板20开放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31的状态。当第二外壳3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形成在第二外壳30的凸轮孔33的位置也向逆时针方向移动,随着凸轮孔33向逆时针方向移动,容纳于凸轮孔33的遮板20的凸轮凸起23的位置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

凸轮凸起23沿着凸轮孔33滑动,从而向远离第一开口11的中心的方向移动,结果,凸轮凸起23也以第一旋转轴12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移动,并移动至与图5中示出的凸轮孔33内的凸轮凸起23位置的相反侧。

即,当使用者将第二外壳3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结果,凸轮凸起23也以第一旋转轴12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结果,多个遮板20也以第一旋转轴12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开放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31。

在这样的多个遮板20开放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31的状态下,使用者可以用没握住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手将卷烟7插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容纳空间。

即,使用者能够用一只手方便地开放或封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容纳空间,进而,不需要另行保管用于开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容纳空间的组件,从而可以减少丢失组件的顾虑。

图7是概括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一部分部件的结合关系的分离立体图,图8是例示性示出图7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外壳与遮板的结合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7中示出的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当没有使用者的旋转操作时,多个遮板120能够保持开放的状态或者持续保持封闭的状态,并通过使用者的旋转操作能够发挥开放或封闭多个遮板120的功能。

参照图7及图8,第一外壳110还包括:安装槽112,与朝向多个遮板12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陷形成;突出构件113,形成在安装槽112,朝向多个遮板120的方向突出形成;弹性构件114,以突出构件113为中心且以具有规定的弹力的方式设置于安装槽112,并在一侧端部形成有朝向多个遮板120的方向突出的弹性凸起114p;固定凸起115,将弹性构件114固定在安装槽112;容纳孔116,以多个遮板120可旋转的方式容纳多个遮板120;导向槽117,引导多个遮板120的旋转。

多个遮板120包括:第二旋转轴121,朝向第一外壳110的方向突出形成并可旋转地容纳于容纳孔116;导向凸起122,朝向第一外壳110的方向突出形成并容纳于第一外壳110的导向槽117;引导孔123,以使弹性凸起114p可滑动的方式容纳弹性凸起114p。

另外,第二外壳130还包括加压凸起133,该加压凸起133根据使用者的旋转操作对多个遮板120进行加压从而使多个遮板120旋转,或者使多个遮板120保持关闭状态。

另外,第一外壳110还包括朝向第二外壳130的方向突出形成的保持凸起118,第二外壳130还包括以使保持凸起118可滑动的方式容纳保持凸起118的保持槽132。保持凸起118能够随着第二外壳130相对于第一外壳110的旋转沿着保持槽132滑动。

虽然未在附图中具体示出,在卷烟插入的第一外壳110的前部的相反侧,即第一外壳110的后部,连接有用于容纳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路板(未图示)与电池(未图示)的基座(参照图1的50)。第一外壳110固定在基座50,当使用者要插入卷烟7时,一般在用手固定基座50的状态下旋转第二外壳130,因此能够实现第二外壳130相对于第一外壳110可旋转的结构。

如此,通过形成在第一外壳110的外周表面并向外侧突出形成的保持凸起118和以容纳保持凸起118的方式凹陷形成在第二外壳130的内周表面的保持槽132的结合结构,第二外壳130能够以第一开口111的中心轴(未标示)为中心相对于第一外壳110旋转。

另外,保持槽132能够允许保持凸起118向卷烟7的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的移动,但防止保持凸起118向卷烟7的长度方向的移动。根据这种结构,第二外壳130能够以第一开口111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第一外壳110旋转,但防止卷烟7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即,图中的上下侧方向上的移动。也就是说,第二外壳130相对于第一外壳110在卷烟7的长度方向上固定的状态下,能够沿着第一外壳110的外侧表面以第一开口111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

一方面,第一外壳110还包括允许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30之间的气流流动的气流孔119。由于气流孔119与第一外壳110的内部容纳空间连通,从外部流入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空气也可以通过形成在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30之间的间隙传递至第一外壳110的内部容纳空间。一方面,弹性凸起114p能够随着第二外壳130相对于第一外壳110的旋转沿着引导孔123滑动,当多个遮板120封闭时,弹性凸起114p在引导孔123内位于第一点p1(参照图9),当多个遮板120开放时,弹性凸起114p在引导孔123内位于第二点p2(参照图10)。如果弹性凸起114p位于第一点p1,则弹性凸起114p的复原力传递至弹性凸起114p,该复原力传递的方向是使弹性凸起114p从第一点p1回到第二点p2的方向。

另外,导向凸起122容纳于第一外壳110的导向槽117,导向凸起122能够随着遮板120的旋转沿着导向槽117滑动。另外,遮板120还包括台阶124和台阶槽125,对此下面参照图9和图10进行详细说明。

导向槽117包括:固定槽117f,当多个遮板120封闭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时,容纳导向凸起122;移动槽117m,当多个遮板120开放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时,以使导向凸起122可滑动的方式容纳导向凸起122。由于图7和图9示出多个遮板120关闭的状态,图7和图9中示出的遮板120的导向凸起122能够容纳于固定槽117f。一方面,图8和图10示出多个遮板120打开的状态,图8和图10中示出的遮板120的导向凸起122能够容纳于移动槽117m。

具体而言,如果要将暂时容纳于固定槽117f的导向凸起122从固定槽117f拔出,则需要施加临界值以上的力。即,在多个遮板120封闭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的状态下,除非使用者用临界值以上的力对第二外壳130进行旋转操作并不向多个遮板120打开的方向施加旋转力,多个遮板120能够持续保持关闭状态。

另外,如图9所示,在多个遮板120关闭的状态下,第二外壳130的加压凸起133通过对远离第二旋转轴121的多个遮板120的端部加压来能够限制遮板120的旋转,以使多个遮板120保持关闭状态。

一方面,当使用者操作操作部134来使第二外壳13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从图10的134a到134b),加压凸起133通过弹性构件114的复原力能够允许多个遮板120的旋转,以使多个遮板120通过旋转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参照图9和图10,可知是逆时针方向)。

即,加压凸起133通过使用者的操作,从对远离第二旋转轴121的遮板120端部加压的位置(参照图9的133a)移动至对临近第二旋转轴121的遮板120的一部分加压的位置(参照图10的133b),由此,多个遮板120能够通过旋转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在多个遮板120关闭的状态下如果没有使用者的操作,则保持封闭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平时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空间任意开放从而内部的气味或异物向外流出的情况。

一方面,使用者用临界值以上的力对第二外壳130进行旋转操作来将导向凸起122从固定槽117f拔出后,导向凸起122能够沿着移动槽117m滑动。图8和图10示出导向凸起122位于离固定槽117f最远的移动槽117m的情况,这意味着多个遮板120处于最大限度打开的状态。

另外,气溶胶生成装置可具备与第一开口111及第二开口131连通的第三开口141,还可包括与第二外壳130结合的外罩140。外罩140可以通过覆盖第二外壳130的上表面来提供美丽的外观。

图9是例示性示出图7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被关闭的状态的透视俯视图。

图9示出多个遮板120一起抵接从而封闭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的模样。即,各遮板120以第一旋转轴121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与其他遮板120接触,图9也示出了三个遮板120聚集在一起来封闭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的结构。

如上所述,这样多个遮板120封闭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的状态表示使用者不对第二外壳130进行旋转操作的平时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弹性构件114安装于扇形的安装槽112的两边,能够以收缩成图10中示出的弹性构件114的形状的方式将规定的复原力通过弹性凸起114p传递至多个遮板120。此时,弹性凸起114p在遮板120的引导孔122内能够位于第一点p1。

然而,尽管受到这种复原力,但多个遮板120保持关闭状态,这是因为,如上所述那样,加压凸起133固定遮板120以使其保持关闭状态,加之,起因于遮板120的导向凸起122容纳于固定槽117f的结构。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当使用者不对第二外壳130进行旋转操作时,多个遮板120能够保持封闭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的状态。因此,图7至图10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即使没有使用者的操作,也你能够防止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空间任意开放从而内部的气味或异物向外流出的情况。

另外,多个遮板120分别还包括朝向其他遮板120的其中之一遮板120的方向突出的台阶124和用于容纳台阶124的台阶槽125。如图9所示,当多个遮板120封闭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时,形成在多个遮板120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可以被台阶124封闭,同时,形成在多个遮板120之间的间隙的另一部分可以被开放。

如上所述,通过使多个遮板20彼此贴紧来封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容纳空间,一方面,能够防止使用后残留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的卷烟7的气味向外部急速扩散,同时,通过适用开放多个遮板20之间规定空间的结构,能够将使用后残留在内部的热向外部排出,从而冷却气溶胶生成装置。

图10是例示性示出图7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被打开的状态的透视俯视图。

与图9相比较,图10示出了使用者通过操作操作部134来将第二外壳13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结果(从134a到134b),多个遮板120开放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的状态。

当第二外壳13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形成在第二外壳130的加压凸起133的位置也随着第二外壳130的旋转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图9的133a到图10的133b),由此允许遮板120的旋转,使遮板12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如上所述,遮板120的旋转力起因于,弹性构件114的复原力通过弹性凸起114p传递至遮板120的结构,该弹性凸起114p能够沿着遮板120的引导孔123移动。

具体而言,当第二外壳130根据使用者的旋转操作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弹性凸起114p沿着引导孔123向远离第一旋转轴121的方向移动。由此,以搭在安装槽112的两边的状态最大限度地膨胀的弹性构件114的两边中包括弹性凸起114p的一边随着弹性凸起114p的移动一起移动,以突出构件113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结果,多个遮板120也以第一旋转轴121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开放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

即,当使用者将第二外壳13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操作时,弹性凸起114p在引导孔123内移动至第一点p1的相反侧,即第二点p2,以使多个遮板120开放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

如此,在弹性凸起114p位于第一点p1的状态下,弹性构件114的复原力能够传递至弹性凸起114p,该复原力的方向是使弹性凸起114p从第一点p1回到第二点p2的方向。这意味着,在使用者再次将第二外壳130向顺时针方向操作来封闭多个遮板120之前,多个遮板120能够保持如图10中所示的开放状态。

即,如图10所示,在多个遮板120开放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的状态下,使用者不需要持续操作第二外壳130,能够保持多个遮板120打开的状态,因此,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将卷烟7插入容纳空间。

即,使用者能够用一只手方便地开放或封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容纳空间,进而,不需要另行保管用于开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容纳空间的组件,从而可以减少丢失组件的顾虑。

图11是概括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一部分部件的结合关系的分离立体图。

在图11中示出的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即使使用者不另行操作第一外壳210或第二外壳230,通过将卷烟7插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空间并从容纳空间拔出卷烟7的动作,实现多个遮板220自动开闭的功能。

参照图11,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第一外壳210,具备插入卷烟7的第一开口211;多个遮板220,以向卷烟7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外壳210从而开闭第一开口211。

多个遮板220可以相对于第一开口211的中心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一外壳210的同一平面上。

具体而言,多个遮板220包括:第三旋转轴221,向卷烟7的宽度方向延伸形成;和挡止台221s,定义遮板220能够以第三旋转轴221为中心旋转的临界位置。另外,第一外壳210包括容纳部212,以使第三旋转轴221可旋转的方式容纳第三旋转轴221。

另外,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弹性支撑第一外壳210和多个遮板220的弹性构件213,以使在多个遮板220能够在封闭第一开口211的第一点(参照图12的d1)和开放第一开口211的第二点(参照图12的d2)之间弹性移动。

另外,第一外壳210还包括朝向第二外壳230的方向突出形成的保持凸起215,第二外壳230还包括用于容纳保持凸起215的保持槽232。当第一外壳210与第二外壳230结合时,保持凸起215可以通过插入配合与保持槽232结合,为此,保持凸起215的上侧面可包括倾斜面。

根据这种结构,第一外壳210插入第二外壳230向上侧滑动时,保持凸起215能够最小化与第二外壳230的摩擦,并在简单地通过插入配合结合于保持槽232后,能够将第一外壳210固定在第二外壳230,以使第一外壳210相对于第二外壳230不向下侧分离。

另外,气溶胶生成装置具备与第一开口211及第二开口231连通的第三开口241,还可包括与第二外壳230结合的外罩240。外罩240可以通过覆盖第二外壳230的上表面从而提供美丽的外观。

图12是例示性示出图1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一部分部件的结合关系的放大剖面图。

参照图12,弹性构件213安装于形成在第一外壳210的设置孔214,一侧213a可以被支撑在第一外壳210的内侧面,另一侧213b可以被支撑在多个遮板220的内侧面。另外,在与多个遮板220的内侧面滑动接触的弹性构件213的另一侧213b的一端部可形成有弯曲部213c。弯曲部213c优选由弧形状形成,以使弹性构件213能够与多个遮板220的内侧面平滑地滑动。

具体而言,弯曲部213c是当多个遮板220的开闭时与遮板220的内侧面直接接触的部分,如果存在锐利的切面而不是弧形状,则多个遮板220的内侧面由于滑动接触而被刮擦,从而残留物有可能渗透到容纳空间内。然而,在图12中示出的实施例,由于遮板220的内侧面能够与弯曲部213c平滑地滑动,因此能够防止多个遮板220的内侧面被刮擦而残留物渗透到容纳空间内的情况。

具体而言,弹性构件213的一侧213a与遮板220的开闭无关地,能够固定在图11中示出的位置,弹性构件213的另一侧213b能够随着遮板220的开闭在第一点d1和第二点d2之间弹性移动。即,当遮板220封闭时,弹性构件213的另一侧213b能够位于第一点d1,当遮板220开放时,弹性构件213的另一侧213b能够位于第二点d2。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如图11所示,当卷烟7不插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空间时,多个遮板220保持封闭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31的位置,即使卷烟7插入容纳空间从而多个遮板220暂时开放,当使用后卷烟7从容纳空间分离时,能够发挥使多个遮板220复位到封闭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31的位置的功能。

图13是示出图1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的立体图,图14是例示性示出图1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外壳与遮板的结合关系的放大立体图。

参照图13及图14,遮板220包括:第三旋转轴221,可旋转地容纳于第一外壳210的容纳部212;挡止台221s,当多个遮板220封闭第一开口211时,与第一外壳210接触从而防止第三旋转轴221向封闭第一开口211的方向旋转,当多个遮板220开放第一开口211时,与第一外壳210接触从而防止第三旋转轴221向开放第一开口211的方向旋转。

图14示出当遮板220封闭时,挡止台221s的一侧面221s_a接触于第一外壳210的状态。当挡止台221s的一侧面221s_a抵接于第一外壳210时,能够防止图14中示出的第三旋转轴221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

这里,第三旋转轴22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是使遮板220封闭第一开口211的方向,但如果遮板220向比图13中示出的位置更上侧旋转,则第一开口211能够再次开放。因此,遮板220以第三旋转轴221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优选地旋转至封闭第一开口211的位置,即,如图14所示,遮板220向水平方向设置的位置。为此,第三旋转轴221可以具备挡止台221s,使挡止台221s的一侧面221s_a旋转直到与第一外壳210抵接为止。

另外,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当挡止台221s的另一侧面221s_b抵接于第一外壳210时,能够防止图14中示出的第三旋转轴22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这里,由于第三旋转轴22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是开放第一开口211的方向,遮板220以第三旋转轴221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开放第一开口211,并能够旋转至挡止台221s的另一侧面221s_b抵接于第一外壳210的位置。

图15是例示性示出图1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多个遮板关闭的情况下的模样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15所示,在多个遮板220封闭第一开口211的状态下,临近第一开口211的中心的多个遮板220的一部分220m可以被进行倒角(chamfering)处理。

这里,经过倒角处理的遮板220的边角部分220m是从气溶胶生成装置分离卷烟7时最后与卷烟7接触的部分,如果这部分被处理成锐利的形状,当分离卷烟7时,可能刮擦卷烟7的外表面从而损坏卷烟7。如果卷烟7被遮板220的边角损坏,构成卷烟7的各种材料流入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额外清扫容纳空间的不方便。

然而,如图15所示,如果将遮板220的边角部分220m进行倒角处理,则能够在不损坏卷烟7的情况下安全地将卷烟7从气溶胶生成装置分离,因此能够防止使用后卷烟7的残留物流入到容纳空间的情况。

另外,遮板220分别包括朝向其他遮板220的其中之一遮板220的方向突出的台阶224和用于容纳台阶224的台阶槽225。如图15的下侧示出,当多个遮板220封闭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31时,形成在多个遮板220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可以被台阶224封闭,同时,形成在多个遮板220之间的间隙的另一部分可以被开放。

根据所述的结构,通过使多个遮板220彼此贴紧来封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容纳空间,一方面,能够防止使用后残留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的卷烟7的气味向外部急速扩散,同时,通过适用开放多个遮板220之间规定空间的结构,能够将使用后残留在内部的热向外部排出,从而冷却气溶胶生成装置。

图16是例示性示出图1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被关闭的状态的透视俯视图。

图16是示出多个遮板220聚集在一起封闭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31。即,各遮板220以第三旋转轴221为中心旋转从而分别与不同的遮板220接触,图15中描述了三个遮板220聚集在一起封闭第一开口211和第三开口231的结构。

如上所述,这样多个遮板220封闭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31的状态表示卷烟7未插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空间的平时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所示,弹性构件213的另一侧213b位于第一点d1,从而能够保持最大限度膨胀的状态。

根据所述的结构,当使用者未将卷烟7插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空间时,多个遮板220能够保持封闭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31的状态。因此,图11至图17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即使没有使用者的操作,也能够防止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空间任意开放从而内部的气味或异物向外部流出的情况。

图17是例示性示出图11中示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遮板被打开的状态的透视俯视图。

图17是示出使用者通过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开口211和第三开口231将卷烟7插入内部的容纳空间的结果,多个遮板220开放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31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所示,弹性构件213的另一侧213b能够位于第二点d2,弹性构件213的另一侧213b能够以使其从第二点d2回到第一点d1的方式用规定的复原力对遮板220的下侧面加压。

在卷烟7插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空间的状态下,即使向弹性构件213的另一侧213b向遮板220的下侧面施加复原力,遮板220也能够保持开放的状态。

然而,当使用者将卷烟7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空间分离时,遮板220通过弹性构件213的另一侧213b向遮板220的下侧面施加的复原力,能够再次以第三旋转轴221为中心旋转,从而复原到封闭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31的位置。

因此,图11至图17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即使使用者不对第一外壳210或第二外壳230进行另行操作,也能够通过将卷烟7插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空间,并在使用后再次从容纳空间拔出卷烟7的操作,来实现多个遮板220自动开闭的功能。

因此,根据所述的构成,使用者能够在用一只手握住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状态下,简单进行用另一只手将卷烟7插入气溶胶生成装置或从气溶胶生成装置分离的操作,加之,即使没有使用者的操作,也能够防止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空间任意开放从而内部的气味或异物向外流出的情况。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使多个遮板220彼此贴紧来封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容纳空间,一方面,能够防止使用后残留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的卷烟7的气味向外部急速扩散,同时,通过适用开放多个遮板220之间规定空间的结构,能够将使用后残留在内部的热向外部排出,从而冷却气溶胶生成装置。

对各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和效果的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只要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应理解,基于这些实施例的各种变形及等同的其他实施例是可实现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保护范围,应该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