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体及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3707发布日期:2021-02-09 20:5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热体及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产生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热体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针状发热体基材为同一种材质,基材表面或者中间层设置发热元件及发热线路,发热元件和发热线路只能设置在针状的圆柱形区域,发热元件通电后发兵,发热体基材将发热元件发出的热量由基材导向尖部用于提供尖部所需要的热量。
[0003]
同时,发热体底部固定区域的热量需要尽量小,防止热量从固定区域散发损耗,顶部需要尽快的提供多的热量将介质上部的物质烤出。然而,现有的针状发热体只能满足一种要求,不能同时满足两个要求,因此,用户使用体验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发热体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发热体,包括:基材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上的发热单元;
[0006]
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部连接的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为由第一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一导热部,所述第二导热部为由第二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二导热部,且所述第一导热材料与所述第二导热材料为不同的导热材料;
[0007]
所述发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热部上。
[000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第二导热部过盈配合连接。
[000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部的温度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导热部的温度系数。
[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热部为中空的柱状结构。
[00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部包括插入部和连接部;
[0012]
所述插入部和所述连接部为一体结构;
[0013]
所述插入部为尖端结构,所述连接部为中空的柱状结构,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热部过盈配合连接并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导热部。
[0014]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热部与所述发热单元之间的绝缘层。
[001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单元包括:发热元件本体、与所述发热元件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0016]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供电装置连接、以接收电能;
[0017]
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发热元件本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以连通所述发热元件本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并将所述第二连接件接收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发热元件本体;
[0018]
所述发热元件本体形成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区域,所述第一导热部伸入所述第二导热部的部分与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区域对应。
[001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部由铜、银、金中的任意一种制成。
[002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热体,包括:
[0021]
接收电能并产生热量的发热单元;
[0022]
支撑所述发热单元并对所述发热单元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的基材层;所述发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上;
[0023]
用于在所发热单元通电并发热量,将所述发热单元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向导热区域的导热层;
[0024]
所述基材层为针状结构。
[002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部连接的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第二导热部为一体结构;
[0026]
所述发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热部上。
[002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部为中空的尖端结构,所述第二导热部为中空的柱状结构。
[002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单元包括:发热元件本体、与所述发热元件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0029]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供电装置连接、以接收电能;
[0030]
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发热元件本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以连通所述发热元件本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并将所述第二连接件接收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发热元件本体;
[0031]
所述发热元件本体形成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区域,所述导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上,且所述导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热部上的部分与所述发热元件本体对应。
[003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印刷在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上。
[003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单元包括:发热元件本体、与所述发热元件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0034]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供电装置连接、以接收电能;
[0035]
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发热元件本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以连通所述发热元件本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并将所述第二连接件接收的电能传输至所述发热元件本体;
[0036]
所述发热元件本体形成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区域,所述导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的内部,且所述导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热部内的部分与所述发热区域对应。
[003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填充在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的内部。
[003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的温度系数大于所述基材层的温度系数。
[0039]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与所述发热单元之间的绝缘层。
[004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包括铜层、银层、金层中的任意一种。
[004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发热体;
[0042]
或者,包括以上所述的发热体。
[0043]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包括:基材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上的发热单元;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部连接的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为由第一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一导热部,所述第二导热部为
由第二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二导热部,且所述第一导热材料与所述第二导热材料为不同的导热材料;所述发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热部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导热材料作为基材层,可以同时满足顶部快速升温,固定端低温两个要求,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0044]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45]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热体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热体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热体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9]
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体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50]
本实施例中,该发热体可应用于电子烟中,使用该发热体可以对电子烟中的烟支或者烟液进行烘烤,使其产生相应的气溶胶,供使用者抽吸,且该发热体在通电发热时,导热效率更高,温场分布更加均匀,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0051]
具体的,如图1所示,该发热体包括:基材层11以及设置在基材层11上的发热单元13。
[0052]
本实施例中,基材层11包括:第一导热部111、与第一导热部111连接的第二导热部112;第一导热部111为由第一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一导热部111,第二导热部112为由第二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二导热部112,且第一导热材料与第二导热材料为不同的导热材料。其中,发热单元13设置在第二导热部112上。
[0053]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部111与第二导热部112过盈配合连接。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部111与第二导热部112还可以采用焊接、铆接等可靠的连接方式进行装配连接。
[0054]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部111的温度系数大于第二导热部112的温度系数。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导热部111的导热效果明显好于第二导热部112。具体的,在发热单元13通电发热时,由于第一导热部111的温度系数大于第二导热部112的温度系数,因此,当发热单元13通电发热,第一导热部111中的第一导热材料可将热量快速导向第一导热部111的顶部,为顶部快速的提供热量,进而改善发热体上半部分的温场分布。
[0055]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导热部112为中空的柱状结构。
[0056]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部111包括插入部1101和连接部1102;其中,插入部1101和连接部1102为一体结构。
[0057]
插入部1101为尖端结构,连接部1102为中空的柱状结构,且连接部1102与第二导热部112过盈配合连接并部分伸入第二导热部112。可以理解地,在垂直方向上,插入部1101位于第二导热部112的上方、且露出第二导热部112,而连接部1102则伸入第二导热部112中。
[0058]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材料可以为高导热材料,具体的,可以为铜、银、金中的任意
一种,即第一导热部111可以由铜、银、金中的任意一种制成。当然,可以理解地,该第一导热材料还可以采用其他高导热材料,只要达到高导热性能即可。
[0059]
本实施例中,基材层11主要起到支撑和导热的作用。可采用金属制作,但为了保证发热体的整体效果,基材可采用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氧化铝、氧化锆等材质制作。
[006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基材层11为针状结构。其中,第一导热部111的尖端结构中,其顶部为圆锥状,可利于用户插入烟支,降低阻力,使烟支顺利插入。
[006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该发热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导热部112与发热单元13之间的绝缘层12。通过在第二导热部112与发热单元13之间设置绝缘层12,可以达到将第二导热部112与发热单元13电绝缘的作用,进而,使发热单元13可以正常通电使用。可选的,该绝缘层12可以选用耐高温材质,优选耐高温的玻璃铀。
[0062]
本实施例中,发热单元13包括:发热元件本体131、与发热元件本体131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32、与第一连接件132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33。
[0063]
具体的,发热元件本体131、第一连接件132、第二连接件133可以通过印刷的方式直接印刷在绝缘层12上。其中,第一连接件132与发热元件本体131导电连接。
[0064]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133与供电装置连接、以接收电能;第一连接件132连接发热元件本体131和第二连接件133、以连通发热元件本体131与第二连接件133,并将第二连接件133接收的电能传输至发热元件本体131。
[0065]
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本体131形成发热单元13的发热区域,第一导热部111伸入第二导热部112的部分与发热单元13的发热区域对应。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部111伸入第二导热部112的部分与发热单元13的发热区域对应是指连接部1102在垂直方向上最少到达发热元件本体131所在位置,即前述的与发热单元13的发热区域对应。
[0066]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32包括与发热元件本体131连接且间隔分开设置的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其中,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可以通过印刷的方式印刷在绝缘层12表面。可以理解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可采用相同的导电材料,且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的长度和宽度可以相同。
[0067]
进一步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件133导电连接,通过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实现发热元件本体131与第二连接件133的连通。
[0068]
进一步地,两个第二连接件133分开设置在绝缘层12上,且两个第二连接件133相互绝缘。
[0069]
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连接件133可以为焊盘位。通过这两个焊盘位可以实现发热体与供电装置的连接。例如,供电电路可以设置pcb板上,通过该两个焊盘位将该发热体焊接在pcb板,以发热组件与供电装置的连接。
[0070]
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71]
同样地,该实施例的发热体也可以应用于电子烟中,使用该发热体可以对电子烟中的烟支或者烟液进行烘烤,使其产生相应的气溶胶,供使用者抽吸,且该发热体在通电发热时,导热效率更高,温场分布更加均匀,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0072]
具体的,如图2所示,该发热体包括:接收电能并产生热量的发热单元13;
[0073]
支撑发热单元13并对发热单元13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的基材层11;发热单元13设置在基材层11上;用于在所发热单元13通电并发热量,将发热单元13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向
导热区域的导热层14;基材层11为针状结构。
[0074]
本实施例中,基材层11包括:第一导热部111、与第一导热部111连接的第二导热部112,第一导热部111与第二导热部112为一体结构;其中,发热单元13设置在第二导热部112上。
[0075]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部111为中空的尖端结构,第二导热部112为中空的柱状结构。
[0076]
本实施例中,导热层14印刷在第一导热部111和第二导热部112上。
[0077]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导热层14的温度系数大于基材层11的温度系数。具体的,在发热单元13通电发热时,由于导热层14的温度系数大于基材层11的温度系数,因此,当发热单元13通电发热,导热层14可将热量快速导向其顶部,为顶部快速的提供热量,进而改善发热体上半部分的温场分布。
[0078]
本实施例中,导热层14可以采用高导热材料制作,具体的,可以为铜、银、金中的任意一种。当然,可以理解地,导热层14还可以采用其他高导热材料,只要达到高导热性能即可。
[0079]
本实施例中,基材层11主要起到支撑和导热的作用。可采用金属制作,但为了保证发热体的整体效果,基材可采用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氧化铝、氧化锆等材质制作。
[008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基材层11的针状结构可利于用户插入烟支,降低阻力,使烟支顺利插入。
[008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该发热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导热部112与发热单元13之间的绝缘层12。通过在第二导热部112与发热单元13之间设置绝缘层12,可以达到将第二导热部112与发热单元13电绝缘的作用,进而,使发热单元13可以正常通电使用。可选的,该绝缘层12可以选用耐高温材质,优选耐高温的玻璃铀。
[0082]
本实施例中,发热单元13包括:发热元件本体131、与发热元件本体131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32、与第一连接件132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33。
[0083]
具体的,发热元件本体131、第一连接件132、第二连接件133可以通过印刷的方式直接印刷在绝缘层12上。其中,第一连接件132与发热元件本体131导电连接。
[0084]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133与供电装置连接、以接收电能;第一连接件132连接发热元件本体131和第二连接件133、以连通发热元件本体131与第二连接件133,并将第二连接件133接收的电能传输至发热元件本体131。
[0085]
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本体131形成发热单元13的发热区域,导热层14设置在第一导热部111和第二导热部112上,且导热层14设置在第二导热部112上的部分与发热元件本体131对应。本实施例中,导热层14在垂直方向上最少到达发热元件本体131所在位置。
[0086]
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连接件133可以为焊盘位。通过这两个焊盘位可以实现发热体与供电装置的连接。例如,供电电路可以设置pcb板上,通过该两个焊盘位将该发热体焊接在pcb板,以发热组件与供电装置的连接。
[0087]
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体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88]
同样地,该实施例的发热体也可以应用于电子烟中,使用该发热体可以对电子烟中的烟支或者烟液进行烘烤,使其产生相应的气溶胶,供使用者抽吸,且该发热体在通电发热时,导热效率更高,温场分布更加均匀,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0089]
具体的,如图3所示,该发热体包括:接收电能并产生热量的发热单元13;
[0090]
支撑发热单元13并对发热单元13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的基材层11;发热单元13设置在基材层11上;用于在所发热单元13通电并发热量,将发热单元13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向导热区域的导热层14;基材层11为针状结构。
[0091]
本实施例中,基材层11包括:第一导热部111、与第一导热部111连接的第二导热部112,第一导热部111与第二导热部112为一体结构;其中,发热单元13设置在第二导热部112上。
[0092]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部111为中空的尖端结构,第二导热部112为中空的柱状结构。
[0093]
本实施例中,导热层14设置在基材层11内部。
[0094]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导热层14的温度系数大于基材层11的温度系数。具体的,在发热单元13通电发热时,由于导热层14的温度系数大于基材层11的温度系数,因此,当发热单元13通电发热,导热层14可将热量快速导向其顶部,为顶部快速的提供热量,进而改善发热体上半部分的温场分布。
[0095]
本实施例中,导热层14可以采用高导热材料制作,具体的,可以为铜、银、金中的任意一种。当然,可以理解地,导热层14还可以采用其他高导热材料,只要达到高导热性能即可。
[0096]
本实施例中,基材层11主要起到支撑和导热的作用。可采用金属制作,但为了保证发热体的整体效果,基材可采用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氧化铝、氧化锆等材质制作。
[0097]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基材层11的针状结构可利于用户插入烟支,降低阻力,使烟支顺利插入。
[0098]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该发热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导热部112与发热单元13之间的绝缘层12。通过在第二导热部112与发热单元13之间设置绝缘层12,可以达到将第二导热部112与发热单元13电绝缘的作用,进而,使发热单元13可以正常通电使用。可选的,该绝缘层12可以选用耐高温材质,优选耐高温的玻璃铀。
[0099]
本实施例中,发热单元13包括:发热元件本体131、与发热元件本体131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32、与第一连接件132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33。
[0100]
具体的,发热元件本体131、第一连接件132、第二连接件133可以通过印刷的方式直接印刷在绝缘层12上。其中,第一连接件132与发热元件本体131导电连接。
[0101]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133与供电装置连接、以接收电能;第一连接件132连接发热元件本体131和第二连接件133、以连通发热元件本体131与第二连接件133,并将第二连接件133接收的电能传输至发热元件本体131。
[0102]
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本体131形成发热单元13的发热区域,导热层14设置在第一导热部111和第二导热部112的内部,且导热层14设置在第二导热部112内的部分与发热区域对应。
[0103]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导热层14填充在第一导热部111和第二导热部112的内部。
[0104]
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连接件133可以为焊盘位。通过这两个焊盘位可以实现发热体与供电装置的连接。例如,供电电路可以设置pcb板上,通过该两个焊盘位将该发热体焊接在pcb板,以发热组件与供电装置的连接。
[0105]
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满足顶部快速升温,固定端低温两个要求,用户体验好。其中,固定端即为将发热体与供电装置固定的一端。
[010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发热体。该气溶胶产生装置为可以与气溶胶形成制品(如香烟、烟液等)相互作用以产生气溶胶的装置。其中,气溶胶形成制品可以根据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烘烤作用产生相应量的气溶胶,以供使用者抽吸。
[0107]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以为低温不燃烧香烟(或者烟液)的加热器具,该发热体可以根据低温不燃烧香烟(或者烟液)加热器具的具体结构,以不同的方式安装在低温不燃烧香烟(或者烟液)的加热器具上。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发热体作为低温不燃烧香烟的加热器具的加热元件,可以防止发热体局部温度过高,且导热效率更高,并能改善温场分布。
[0108]
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