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5233发布日期:2021-06-08 14:3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子雾化产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及电池杆组件,雾化组件包括油杯及加热雾化件,油杯内的烟油通过与油杯连通的用于设置加热雾化件的雾化腔流出,烟油通过重力方式流入加热雾化件上进行加热雾化。为节约运输成本,在运输之前,烟油预先注入油杯内并通过密封保护膜密封运输,以防油杯在运输过程中存在漏油的问题,同时节约运输成本。使用时,只需将密封保护膜刺破即可使烟油漏出至加热雾化件进行加热雾化。
3.然而,油杯及加热雾化件做成一体结构,当雾化组件内的烟油用尽或过期时,将雾化组件拆卸于电池杆组件并整体丢弃,整个雾化组件均报废,需一起丢弃,不能继续使用,使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7.储油组件,包括储油件和吸油件,所述储油件开设有相连通的储油腔和雾化槽,所述吸油件分别设于所述储油腔和所述雾化槽内;
8.电池杆组件,包括电池杆主体、吸嘴盖以及加热件,所述电池杆主体与所述储油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池杆主体分别与所述吸嘴盖和所述加热件连接,所述电池杆主体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吸嘴盖开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加热件用于在所述电池杆主体与所述储油件连接时位于所述雾化槽内并与所述吸油件抵接,所述加热件开设有与所述雾化槽连通的过油孔,所述过油孔与所述出气孔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池杆主体。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电池杆主体滑动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杆主体开设有滑勾定位槽,所述加热件凸设有滑勾件,所述滑勾件滑入所述滑勾定位槽内。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盖和所述加热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池杆主体的两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油件与所述电池杆主体卡扣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油件的外壁上设有滑动凸起,所述电池杆主体开设有滑动卡槽,所述滑动凸起滑入所述滑动卡槽内。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杆主体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滑动卡槽开设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上,所述储油件和所述加热件均位于所述收容槽内。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杆主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错开
所述收容槽设置,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槽开设于所述储油件朝向所述电池杆主体的一侧,所述雾化槽与所述储油腔错位连通;所述储油件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分别与所述雾化槽和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吸油件还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9.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储油组件和电池杆组件为两个组件,且加热件属于电池杆组件的元件,并未集成在储油组件内,使得整个储油组件为单纯的储油结构,使储油组件的结构简单,当储油组件内的烟油使用完毕后直接更换即可,相比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23.图3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24.图4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25.图5为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储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7为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池杆组件的加热件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池杆组件的加热件的导电加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图7所示连接座与图8所示导电加热体组装后的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再一爆炸示意图;
31.图11为图10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储油组件的储油件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
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5.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储油组件和电池杆组件。储油组件包括储油件和吸油件,所述储油件开设有相连通的储油腔和雾化槽,所述吸油件分别设于所述储油腔和所述雾化槽内。电池杆组件包括电池杆主体、吸嘴盖以及加热件,所述电池杆主体与所述储油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池杆主体分别与所述吸嘴盖和所述加热件连接,所述电池杆主体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吸嘴盖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加热件用于在所述电池杆主体与所述储油件连接时位于所述雾化槽内并与所述吸油件抵接,所述加热件开设有与所述雾化槽连通的过油孔,所述过油孔与所述出气孔连通。
36.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由于电池杆主体与储油件可拆卸连接,在运输时,电池杆主体与储油件相互分离,使储油组件和电池杆组件可以各自分装运输,又由于电子雾化装置的加热烟油的元件即加热件连接于电池杆主体上,这与储油组件在运输时二者完全分离,相比于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大大降低了密封处理难度,进而降低了电子雾化装置的运输成本;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储油组件和电池杆组件为两个组件,且加热件属于电池杆组件的元件,并未集成在储油组件内,使得整个储油组件为单纯的储油结构,使储油组件的结构简单,当储油组件内的烟油使用完毕后直接更换即可,相比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成本较低。
37.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10包括储油组件100和电池杆组件300,储油组件100与电池杆组件300可拆卸连接。同时参见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包括储油件110和吸油件120,储油件110开设有相连通的储油腔112和雾化槽114,吸油件120分别设于储油腔112和雾化槽114内。在本实施例中,储油腔112用于容纳烟油,由于吸油件120分别设于储油腔112和雾化槽114内,使烟油能够从储油腔112吸入雾化槽114内进行雾化。
38.进一步地,电池杆组件300包括电池杆主体310、吸嘴盖320以及加热件330,电池杆主体310与储油件110可拆卸连接,使得电池杆组件300与储油组件100可拆卸连接。电池杆主体310分别与吸嘴盖320和加热件330连接,电池杆主体310开设有进气通道312,吸嘴盖320开设有出气孔322,出气孔322与进气通道312连通,使电池杆主体310的外围的空气气流能够通过进气通道312进入出气孔322内。加热件330用于在电池杆主体310与储油件110连接时位于雾化槽114内并与吸油件120抵接,使加热件330的热量传导并作用于吸油件120的烟油,以对吸油件120上的烟油进行加热产生烟油蒸气。
39.加热件330开设有与雾化槽114连通的过油孔332,使烟油能够通过过油孔332进入加热件330内进行加热,提高了加热件330对烟油进行加热的作用面积,同时使加热产生的烟油蒸气通过过油孔332。过油孔332与出气孔322连通,使烟油蒸气能够进入出气孔322,由于电池杆主体310的外围的空气气流能够通过进气通道312进入出气孔322内,烟油蒸气与空气气流混合形成雾化气体,进而使出气孔322排出雾化气体。
40.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10,由于电池杆主体310与储油件110可拆卸连接,在运输时,电池杆主体310与储油件110相互分离,使储油组件100和电池杆组件300可以各自分装运输,又由于电子雾化装置10的加热烟油的元件即加热件330连接于电池杆主体310上,这与储油组件100在运输时二者完全分离,相比于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10的雾化组件,大大降低了密封处理难度,进而降低了电子雾化装置10的运输成本。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10的储油
组件100和电池杆组件300为两个组件,且加热件330属于电池杆组件300的元件,并未集成在储油组件100内,使得整个储油组件100为单纯的储油结构,使储油组件100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当储油组件100内的烟油使用完毕后直接更换即可,相比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10,使电子雾化装置10的使用成本较低。进一步地,储油组件100与电池杆组件300分离设置,且加热件330设于电池杆组件300上。由于电子雾化装置10的油路与发热体分离,使储油组件100可以单独进行封装运输,如通过封塞件对雾化槽114进行封塞,在运输时不易出现漏油的问题,由于储油组件100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使电子雾化装置10的使用成本较低。
41.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对加热件330进行定期的维护清理或更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件330可拆卸连接于电池杆主体310,以便对加热件330进行定期维护清理或更换,同时提高了电子雾化装置10的使用方便性。可以理解,加热件330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表面氧化的情形,这使加热件330的加热效果随着使用周期的增加而减小,加热件330可拆卸连接于电池杆主体310,使加热件330可以定期维护或更换,大大降低了电子雾化装置10的使用成本。
42.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件330与电池杆主体310滑动连接,使加热件330与电池杆主体310可拆卸连接,同时实现加热件330与电池杆主体310快速拆装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杆主体310开设有滑勾定位槽311,加热件330凸设有滑勾件333,滑勾件333滑入滑勾定位槽311内,使加热件330与电池杆主体310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滑勾件333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滑勾件333相对设置于加热件330的两侧。滑勾定位槽31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滑勾件333一一对应滑入两个滑勾定位槽311内。
43.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每一滑勾定位槽311的内壁上凸设有限位挡台311a,限位挡台311a邻近电池杆主体310的一侧设置,使限位挡台311a能够防止滑勾件333在滑勾定位槽311内滑动过度的问题,同时避免了滑勾件333因滑入滑勾定位槽311内不到位而存在连接可靠性较差的问题。当滑勾件333滑入滑勾定位槽311内直至滑勾件333与限位挡台311a抵接时,滑勾件333相对于电池杆主体310滑动到位,方便快捷。
44.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嘴盖320和加热件330分别位于电池杆主体310的两侧,使吸嘴盖320和加热件330更好地连接于电池杆主体310,同时使吸嘴盖320与加热件330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避免了吸嘴盖320与加热件330的距离过近而使吸嘴盖320过热的问题。
45.如图3和图4所示,为使储油件110与电池杆主体310快速拆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油件110与电池杆主体310卡扣连接,使储油件110与电池杆主体310快速拆装,同时使储油件110与电池杆主体310可拆卸连接。
46.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油件110的外壁上设有滑动凸起111,电池杆主体310开设有滑动卡槽313,滑动凸起111滑入滑动卡槽313内,使储油件110与电池杆主体310卡扣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储油件110与电池杆主体310滑动卡扣连接。进一步地,滑动卡槽313的延伸方向与加热件330插入雾化槽114的方向相同,这样在滑动凸起111滑入滑动卡槽313时,加热件330能够准确地插入雾化槽114内,使加热件330对雾化槽114内的烟油进行加热。
47.如图4和图5所示,为使储油件110与电池杆主体310可靠地滑动卡扣连接,进一步
地,滑动卡槽313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一限位凸起313a,储油件110的外壁上凸设有第二限位凸起115,第二限位凸起115用于在滑动凸起111滑入滑动卡槽313内时抵接于第一限位凸起313a邻近第二限位凸起115的一侧,当滑动凸起111需滑离滑动卡槽313时,第二限位凸起115滑动经过于第一限位凸起313a,使滑动凸起111需要预定的推力作用才能滑离滑动卡槽313,进而使储油件110与电池杆主体310可靠地滑动卡扣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313a和第二限位凸起115的横截面呈梯形状,使第二限位凸起115较好地滑动经过第一限位凸起313a。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313a和第二限位凸起115的横截面均不仅限于呈梯形状,还可以呈半圆弧形状。
48.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储油件110与电池杆主体310不仅限于滑动卡扣连接,还可以是旋转卡扣连接。
49.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杆主体310开设有收容槽315,滑动卡槽313开设于收容槽315的内壁上,储油件110和加热件330均位于收容槽315内,使储油件110和加热件330均收容于收容槽315内,同时使储油件110可拆卸连接于电池杆主体310,并使加热件330作用于雾化槽114内的吸油件120,同时使电子雾化装置10的结构更加紧凑。
50.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杆主体310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316,进气孔316错开收容槽315设置,且进气孔316与进气通道312连通,使电池杆主体310的外围的空气通过进气孔316更好地进入进气通道312内。由于进气孔316与收容槽315错开设置,使进气孔316完全裸露于电池杆主体310的外围,以免储油件110影响进气孔316的进气通畅性。
51.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电池杆主体310还开设有中间连通孔317,进气通道312通过中间连通孔317与出气孔322连通,使进气通道312与出气孔322连通。进一步地,加热件330开设有雾化气流腔331,中间连通孔317通过雾化气流腔331与出气孔322连通,使中间连通孔317与出气孔322连通。过油孔332通过雾化气流腔331与出气孔322连通,使过油孔332与出气孔322连通,如此外围的空气气流通过进气通道312和中间连通孔317进入雾化气流腔331内,烟油经加热件330加热产生的烟油蒸气也进入雾化气流腔331内,使烟油蒸气与空气气流在雾化气流腔331内充分地混合形成雾化气体。
52.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中间连通孔317包括相连通的中间流道317a和过气孔隙317b,中间流道317a与进气通道312连通,过气间隙分别与出气孔和过油孔332连通,使中间连通孔317分别与进气通道312、出气孔和过油孔332连通。进一步地,过气孔隙317b的横截面呈腰型状,使空气气流通过中间流道317a进入过气孔隙的流速发生变化,进而使空气气流更好地与雾化气流腔331内的烟油蒸气混合形成雾化气体。进一步地,中间流道317a的横截面面积大于过气孔隙317b的横截面面积,使空气气流进入过气孔隙的流速较大,进而使空气气流更好地与雾化气流腔331内的烟油蒸气混合形成雾化气体。
53.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进气通道312包括进气腔312a、通道主体312b、触发通道312c和汇集通道312d,通道主体312b和触发通道312c均与进气腔312a连通,触发通道312c通过汇集通道312d与通道主体312b连通。通道主体312b与中间流道317a连通,使得中间流道317a与进气通道312连通。电池杆组件300还包括咪头件340,咪头件设于触发通道312c,当空气气流通过通道主体312b进入中间流道317a内时,由于通道主体312b和触发通道312c均与进气腔312a连通,触发通道312c通过汇集通道312d与通道主体312b连通,使进气腔
312a依次通过触发通道312c和汇集通道312d与通道主体312b连通,空气气流同时触发咪头件启动加热件330工作,实现电子雾化装置10自动工作。在本实施例中,咪头件与加热件330的控制端电连接,当咪头件受空气气流触发启动时,咪头件控制加热件330导电加热烟油,以产生烟油蒸气。触发通道312c同时与汇集通道312d和进气腔312a连通,使咪头件的两侧均能够与空气气流接触,进而使空气气流更好地触发咪头件。进气腔312a与进气孔316连通。
54.如图3所示,为使空气气流更好地触发咪头件,进一步地,触发通道312c的横截面积大于通道主体312b的横截面积,使空气气流与咪头件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使空气气流更好地触发咪头件。
55.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电池杆主体310包括杆身310a、中心管310b及固定座310c,杆身310a和中心管310b均与固定座310c连接。过气间隙开设于固定座310c,出气孔开设于中心管310b,中间流道317a连通于杆身310a。在本实施例中,杆身310a和中心管310b的外壁均与固定座310c连接,以共同围成进气腔312a。吸嘴盖320盖设于杆身310a,且吸嘴盖320套设于中心管310b并与中心管310b连接。吸嘴盖320的出气孔322与中心管310b连通。加热件330连接于固定座310c,使加热件330与电池杆主体310连接。进一步地,杆身310a、中心管310b及固定座310c一体成型,使电池杆主体310的结构较紧凑,同时使杆身310a和中心管310b均与固定座310c牢固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杆身310a、中心管310b及固定座310c也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胶接连接于一体。
56.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电池杆组件还包括止挡凸缘350,止档凸缘分别连接于固定座310c和中心管310b,以共同围成过流槽352,中间流道317a通过过流槽与过气间隙连通,使空气气流依次通过中间流道317a、过流槽和过气间隙进入出气孔322,由于止挡凸缘分别连接于固定座310c和中心管310b所共同围成的过流槽,进而使空气气流进入过气间隙内的空气气流的窜流情形。
57.如图4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电池杆组件还包括正极柱360和负极柱370,固定座310c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正极柱360穿设于第一安装孔,负极柱370穿设于第二安装孔,使正极柱360和负极柱370均与固定座310c固定连接。正极柱360和负极柱370分别位于中心管310b的两侧,正极柱360和负极柱370均与加热件330电连接,使加热件330导电并产生热量,进而使加热件330对烟油进行加热。进一步地,正极柱360和负极柱370均弹性抵接于加热件330,使正极柱360和负极柱370均与加热件330电连接。
58.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电池杆组件还包括电池380,杆身310a内形成有电池腔311a,电池设于电池腔内,电池分别与正极柱360和负极柱370电连接,使电池分别通过正极柱360和负极柱370与加热件330电连接,进而使加热件330导电加热烟油。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的外接电路分别与正极柱360和负极柱370电连接。咪头件设于电池的外接电路上,以控制外接电路的通断电。
59.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电池杆组件还包括充电插座390,充电插座设于杆身310a,且充电插座与电池电连接,使用时,通过充电插座对电池进行充电。由于充电插座的插接口需裸露于电池杆的外围,为避免充电插座裸露于杆身310a的外围的面积过大,同时避免杆身310a表面过度开孔不利于防水的问题,进一步地,充电插座位于进风腔内并与杆身310a固定连接,且充电插座的插接口与进气孔316对应设置,如此避免了充电插座裸露于杆身
310a的外围的面积过大,同时避免杆身310a表面过度开孔不利于防水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插座为usb插座,使外部电源可以通过usb数据线对电子雾化装置10进行充电。
60.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勾定位槽311开设于杆身310a,滑勾件333与杆身310a滑动连接。
61.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加热件330包括连接座330a和导电加热体330b。滑勾件333设于连接座330a,使连接座330a与杆身310a滑动连接。导电加热体330b连接于连接座330a,导电加热体330b用于导电加热烟油,使加热件330在通电后能够加热烟油。在本实施例中,雾化气流腔331开设于连接座330a,导电加热体330b位于雾化气流腔331内并与连接座330a连接。过油孔332开设于导电加热体330b,使烟油能够在导电加热体330b的两侧与导电加热体330b接触,进而使导电加热体330b更好地加热烟油。进一步地,导电加热体330b为导电加热陶瓷体,使导电加热体330b整体均匀产热,进而使导电加热体330b在通电后能够较好地产生热量,同时使导电加热体330b的结构较紧凑。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加热体330b通过注塑成型而成,使导电加热体330b的结构较紧凑。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加热体330b不仅限为导电加热陶瓷体。例如,导电加热体330b包括陶瓷块和印刷于陶瓷块表面的加热电路层,加热电路层用于通电时产热,使导电加热体330b通电时产热,使导电加热体330b通电时加热烟油。
62.如图4和图7所示,进一步地,连接座330a还开设有第一固定孔3302和第二固定孔3304,导电加热体330b分别位于第一固定孔3302和第二固定孔3304内,使得导电加热体330b与连接座330a连接。
63.如图7和图8所示,进一步地,导电加热体330b包括加热件板体331b、第一固定凸耳332b和第二固定凸耳333b,第一固定凸耳332b和第二固定凸耳333b均与加热件板体331b连接。第一固定凸耳332b穿设于第一固定孔3302并与连接座330a连接,第二固定凸耳333b穿设于第二固定孔3304并与连接座330a连接,使导电加热体330b与连接座330a连接。过油孔332开设于加热件板体331b,加热件板体331b盖设于连接座330a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件板体331b位于雾化气流腔331内并与连接座330a连接。
64.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件板体331b、第一固定凸耳332b和第二固定凸耳333b一体成型,使第一固定凸耳332b和第二固定凸耳333b均与加热件板体331b牢固连接,同时使导电加热体330b的结构较紧凑。具体地,加热件板体331b、第一固定凸耳332b和第二固定凸耳333b一体冲压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件板体331b、第一固定凸耳332b和第二固定凸耳333b各自成型,并通过焊接连接于一体。
65.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凸耳332b的远离加热件板体331b的端部凸出于连接座330a的背离加热件板体331b的一侧,使第一固定凸耳332b更好地与连接座330a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凸耳333b的远离加热件板体331b的端部凸出于连接座330a的背离加热件板体331b的一侧,使第二固定凸耳333b更好地与连接座330a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凸耳332b和第二固定凸耳333b均呈弯折状,避免了第一固定凸耳332b和第二固定凸耳333b容易脱离连接座330a的问题,使第一固定凸耳332b和第二固定凸耳333b更好地与连接座330a固定连接。
66.如图7和图9所示,进一步地,连接座330a还开设有第一定位槽3301和第二定位槽3303,第一定位槽3301与第一固定孔3302连通,第二定位槽3303与第二固定孔3304连通。第
一固定凸耳332b的远离加热件板体331b的端部位于第一定位槽3301内并与连接座330a抵接,使第一固定凸耳332b更好地固定定位于连接座330a。第二固定凸耳333b的远离加热件板体331b的端部位于第二定位槽3303内并与连接座330a抵接,使第二固定凸耳333b更好地固定定位于连接座330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凸耳332b的两侧分别抵接于正极柱360和第一定位槽3301的内壁,使第一固定凸耳332b通过正极柱360更好地压紧固定于连接座330a。第二固定凸耳333b的两侧分别抵接于负极柱370和第二定位槽3303的内壁,使第二固定凸耳333b通过负极柱370更好地压紧固定于连接座330a。
67.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槽3301和第二定位槽3303均还与雾化气流腔331连通,使第一定位槽3301和第二定位槽3303的加工难度较低,同时使雾化气流腔331的雾化气流部分进入第一定位槽3301和第二定位槽3303内,以对正极柱360与第一固定凸耳332b的接触部位、负极柱370与第二固定凸耳333b的接触部位进行较好地散热,提高了加热件330的导电接触部位的散热性能。
68.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储油件110包括壳体110a和固定支架110b,储油腔112开设于壳体110a,固定支架110b位于储油腔内并与壳体110a连接。雾化槽114开设于固定支架110b。吸油件120包括相连接的触油部122和导油部124,触油部122延伸于储油腔112内的底部,使触油部122与烟油可靠地接触引出,以免出现干烧的情形。导油部124至少部分位于雾化槽114内,且导油部124与壳体110a开口对应设置,导油部124用于与加热件330抵接,使触油部122接触并引导储油腔112内的烟油至导油部124,导油部124与加热件330抵接,使加热件330对导油部124的烟油进行加热,以产生烟油蒸气。
69.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导油部124位于雾化槽114内的部位抵接于雾化槽114的内周壁上,使导油部124在雾化槽114内裸露的面积较大,进而使导油部124与加热件330的接触面积较大,这样使加热件330更好地对导油部124进行加热。
70.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吸油件120还包括连接部126,储油部通过连接部126与导油部124连接。壳体110a还开设有安装孔116,雾化槽114通过安装孔116与储油腔112连通,连接部126穿设于安装孔116内并与壳体110a连接,使吸油件120更好地固定连接于壳体110a。进一步地,连接部126呈弯折状,使连接部126更好地穿设安装固定于安装孔116内。
71.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触油部122、连接部126和导油部124一体成型,使储油部通过连接部126与导油部124可靠地连接,同时使吸油件120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油部122、连接部126和导油部124也可以各自成型。进一步地,吸油件120为吸油棉件,使吸油件120具有较好的吸油性能,相比于传统的重力引油的方式,吸油件120采用吸油张力引油的方式,可以较好地避免防漏油的情形。进一步地,吸油件120呈l型,使吸油件120可靠地安装于壳体110a。
72.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吸油件120还包括吸油盖板128,吸油盖板128位于雾化槽114内,且吸油盖板128盖设于导油部124位于雾化槽114内的部位,使导油部124通过吸油盖板128与加热件330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吸油盖板128为吸油棉板,使吸油盖板128对烟油具有较好的吸油性能。在加热件330与导油部124抵接处设置吸油盖板128,使吸油盖板128对加热件330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73.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固定支架110b包括支架1102和封堵座1104。储油腔112开设于壳体110a,壳体110a还开设有与储油腔112连通的壳体110a开口,壳体110a开口朝向杆
身310a开设,使加热件330通过壳体110a开口装配入壳体110a内。支架1102和封堵座1104均位于储油腔112内,支架1102用于连接并支撑于封堵座1104,封堵座1104与壳体110a连接,雾化槽114开设于封堵座1104的朝向壳体110a开口的一侧,使加热件330能够直接装配入雾化槽114内并加热烟油,大大降低了电子雾化装置10的装配难度。进一步地,支架1102与封堵座1104一体成型,使壳体110a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使支架1102可靠地支撑并连接于封堵座1104。
74.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封堵座1104与壳体110a密封连接,使封堵座1104与壳体110a紧密连接,同时避免封堵座1104与壳体110a之间的连接处出现漏油的情形。在运输时,由于储油组件100和电池杆组件300可拆卸连接,使储油组件100和电池杆组件300可以各自打包运输。对于储油组件100运输时,在封堵座1104的雾化槽114处封塞密封胶塞即可,实现储油组件100可靠地密封,大大降低了储油组件100的运输难度。进一步地,封堵座1104为硅胶座,使封堵座1104弹性连接于壳体110a,同时在运输时使密封胶塞更好地对封堵座1104进行密封。
75.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支架1102沿平行于储油腔112的深度方向开设有过油避位孔1103,支架1102还开设有定位槽1101,过油避位孔1103与定位槽连通,触油部122位于定位槽内并与支架1102连接,使触油部122与烟油接触的面积较大,进而使触油部122更好地与烟油进行接触并引导。
76.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壳体110a与加热件330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缓冲槽1105,导油部124延伸至与缓冲槽对应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槽开设于封堵座1104邻近加热件330的部位,导油部124位于缓冲槽与雾化槽114之间。当导油部124吸附的烟油过饱时,多余烟油可以储备在缓冲槽内。当导油部124吸附的烟油不饱时,缓冲槽内储备的烟油可以起到辅助添加的作用,缩短了导油部124的导油路径及时间。另一方面,在加热件330加热烟油过程中容易产生冷凝液,冷凝液可以滴落储存于缓冲槽内,以防高温的冷凝液与壳体110a内的储油腔112的烟油直接混合引发烟油乳化分层变质的问题。
77.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雾化槽114开设于储油件110朝向电池杆主体310的一侧,雾化槽114与储油腔112错位连通。所谓的错位连通即非直接连通,雾化槽114的延伸方向与储油腔112的延伸方向存在夹角,而非相互平行的关系。在本实施例中,雾化槽114与加热件330对应设置,由于雾化槽114与储油腔112错位连通,避免了雾化槽114内加热烟油产生的冷凝液直接流入储油腔112内与烟油接触混合引发烟油乳化分层变质的问题。安装孔116分别与雾化槽114和储油腔连通,使吸油件120更好地安装固定于储油件110,同时使雾化槽114与储油腔112错位设置。
7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79.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10的储油组件100和电池杆组件300为两个组件,且加热件330属于电池杆组件300的元件,并未集成在储油组件100内,使得整个储油组件100为单纯的储油结构,使储油组件100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当储油组件100内的烟油使用完毕后直接更换即可,相比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10,使电子雾化装置10的使用成本较低。
8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