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器及其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79167发布日期:2022-06-11 03:0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电子雾化器及其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器即电子烟,电子雾化器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电子雾化器所产生的烟雾不具有焦油,且尼古丁的浓度可控制,因此电子雾化器相对于传统香烟具有较低的危害,有利于改善吸烟者的身体状况。一般电子雾化器包括雾化装置和电源组件即电池杆,雾化装置背离出气通道的一端与电源组件电连接,雾化装置用于储存雾化体,雾化装置还用于对雾化体进行加热,以使雾化体形成烟雾,部分烟雾在雾化装置的雾化腔内遇冷后形成冷凝液。由于雾化装置具有间隙,使得冷凝液会通过该间隙流到电源组件内部的电子元件,比如,灯板、电池或控制板等,进而降低电源组件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性能,进而影响电子雾化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雾化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雾化装置,包括:
6.储油组件,所述储油组件开设有相连通的储油腔、安装孔及出气通道;
7.加热雾化组件,所述加热雾化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储油组件连接,所述加热雾化组件形成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分别与所述出气通道和储油腔连通;以及
8.副油仓组件,所述副油仓组件连接于所述储油组件,所述副油仓组件开设有副油槽,所述副油槽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组件包括:
10.储油壳,所述储油壳开设有储油槽,所述出气通道开设于所述储油壳;以及
11.油腔密封件,所述油腔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储油槽内并与所述储油壳连接,以使所述储油壳和所述油腔密封件共同形成所述储油腔;所述安装孔开设于所述油腔密封件,所述加热雾化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油腔密封件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雾化组件部分位于所述储油腔内,所述加热雾化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出气通道内并与所述储油组件连接,所述加热雾化组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储油组件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雾化组件包括:
14.隔液件,所述隔液件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储油组件滑动连接;所述雾化腔开设于所述隔液件,所述隔液件还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进液孔;以及
15.导液发热件,所述导液发热件位于所述雾化腔内并与所述隔液件连接,且所述导
液发热件与所述进液孔对应设置。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组件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于所述储油腔内并与所述储油组件连接,所述安装架开设有装配孔,所述隔液件还穿设于所述装配孔内并与所述安装架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架在所述隔液件滑动至封堵位置时用于封堵所述进液孔,所述安装架在所述隔液件滑动至使用位置时与所述进液孔错开设置。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油仓组件开设有与所述副油槽连通的进气孔;所述隔液件邻近所述储油组件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储油组件在所述隔液件滑动至所述封堵位置时用于封堵所述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在所述隔液件滑动至所述使用位置时与所述副油槽连通。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的一端凸设有第一抵接凸部;所述隔液件的内壁凸设有第二抵接凸部,所述复位杆的一端活动穿设于所述雾化腔内,且所述第一抵接凸部与所述第二抵接凸部抵接,所述第一抵接凸部用于拉动所述第二抵接凸部,以使隔液件进入封堵位置。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出气通道并与所述储油组件连接,所述推动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储油组件外,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出气通道的一端还与所述隔液件抵接,以使所述推动件用于将所述隔液件推动至所述使用位置。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储油组件外的一端凸设有限位凸部;
21.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接于所述推动件上,且所述限位件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限位凸部及所述储油组件抵接。
22.一种电子雾化器,包括电源组件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源组件,且所述加热雾化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4.上述的雾化装置,由于副油仓组件连接于储油组件,且副油仓组件的副油槽与雾化腔连通,使得雾化腔内的冷凝液流至副油槽,以使副油槽用于存储冷凝液,进而避免了冷凝液流动至电源组件内部,进而避免了冷凝液腐蚀电源组件即电池杆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情况,即避免了冷凝液降低电源组件内部的电子元件性能的问题,进而保障了电子雾化器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6.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器的剖视图;
27.图2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器的另一剖视图;
29.图4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器的又一剖视图;
30.图5为图4所示电子雾化器的a处放大示意图。
120加热雾化液所形成的烟雾从出气通道1103排出,以供吸食者吸食。副油仓组件130的副油槽1301与雾化腔1201连通,以使雾化腔1201内的冷凝液流至副油槽1301内存储。
38.上述的雾化装置100,由于副油仓组件130连接于储油组件110,且副油仓组件130的副油槽1301与雾化腔1201连通,使得雾化腔1201内的冷凝液流至副油槽1301,以使副油槽1301用于存储冷凝液,进而避免了冷凝液流动至电源组件200内部,进而避免了冷凝液腐蚀供电组件200200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情况,即避免了冷凝液降低电源组件200内部的电子元件性能的问题,进而保障了电子雾化器10的正常工作。
39.可以理解,雾化腔1201内的冷凝液容易通过加热雾化组件120的电连接端泄漏。为此,请继续参照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油仓组件130连接于所述储油组件110的外侧,且所述副油槽1301与所述加热雾化组件120的电连接端对应设置,以使所述副油槽1301通过所述加热雾化组件120的电连接端的间隙与所述雾化腔1201连通,进而使得从电连接端泄漏的冷凝液流至副油槽 1301存储,以避免冷凝液流动至供电组件200的问题。
40.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组件110包括储油壳111和油腔密封件112,所述储油壳111开设有储油槽1111,所述出气通道1103开设于所述储油壳111,所述油腔密封件112设置于所述储油槽1111内并与所述储油壳111连接,以使所述储油壳111和所述油腔密封件112共同形成所述储油腔 1101。所述安装孔1102开设于所述油腔密封件112,所述加热雾化组件120位于所述安装孔1102并与所述油腔密封件11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油腔密封件 112设置于储油槽1111内并与储油壳111连接,以使储油壳111与油腔密封件 112共同形成储油腔1101,即储油槽1111的槽壁和油腔密封件112邻近储油槽 1111的一侧共同围成储油腔1101。油腔密封件112的外侧与储油槽1111的槽壁弹性抵接,以使油腔密封件112抑制储油腔1101内的雾化液泄漏,减小雾化液的浪费,同时抑制了雾化液对电源组件200的侵蚀,进而提高了电子雾化器10 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油腔密封件112可以是硅胶垫、硅胶垫或者现有的其他密封件。
41.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雾化组件120部分位于所述储油腔1101内,所述加热雾化组件120的一端位于所述出气通道1103内并与所述储油组件110连接,所述加热雾化组件12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孔1102 内并与所述储油组件1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加热雾化组件120安装于储油组件110。具体地,加热雾化组件120部分位于储油腔1101内,以使雾化腔1201 与储油腔1101连通,加热雾化组件120的一端位于出气通道1103内并与储油组件110套接,以使加热雾化组件120的雾化腔1201与出气通道1103连通,加热雾化组件120的另一端位于安装孔1102内并与储油组件110套接,进而使得加热雾化组件120安装于储油组件110。由于加热雾化组件120的两端均与储油组件110套接,提高了加热雾化组件120的位置稳定性,避免了加热雾化组件120在使用者吸食烟雾时出现晃动的问题。
42.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雾化组件120包括隔液件121 和导液发热件122,述隔液件121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1102内并与所述储油组件110滑动连接。所述雾化腔1201开设于所述隔液件121,所述隔液件121还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1201连通的进液孔1211。所述导液发热件122位于所述雾化腔1201内并与所述隔液件121连接,且所述导液发热件122与所述进液孔1211 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加热雾化组件120滑动连接于储油组件110,具体地,隔液件121部分位于安装孔1102内并与储油组件110滑动套接。隔液件121
开设有相连通的雾化腔1201和进液孔1211,雾化腔1201为雾化液雾化所在的空间,雾化腔1201还用于容纳导液发热件122,导液发热件122设置于雾化腔1201 内,导液发热件122与隔液件121固定套接,并且导液发热件122与进液孔1211 对应设置,即导液发热件122在雾化腔1201内覆盖进液孔1211,以使储油腔 1101内的雾化液能够通过进液孔1211流动至导液发热件122,进而使导液发热件122能够对雾化液进行加热。
43.需要说明的是,导液发热件122包括导液体和发热体,导液体包覆于发热体,其中导液体可以是棉体或微孔陶瓷体或现有的其他导液体,由于导液发热件122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详述。
44.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组件110还包括安装架113,所述安装架113设置于所述储油腔1101内并与所述储油组件110连接,所述安装架113开设有装配孔113a,所述隔液件121还穿设于所述装配孔113a内并与所述安装架113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架113在所述隔液件121滑动至封堵位置时用于封堵所述进液孔1211,所述安装架113在所述隔液件121滑动至使用位置时与所述进液孔1211错开设置。
45.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13设置于储油腔1101内,且安装架113与储油组件110固定套接。具体地,安装架113设置在储油腔1101内,且安装架113与储油组件110为过盈配合。安装架113开设有与隔液件121适配的装配孔113a,隔液件121穿设于装配孔113a并与安装架113滑动连接,以使安装架113对隔液件121进行限位,进而抑制了隔液件121的晃动,进而提高了加热雾化组件120的位置稳定性。请继续参照图1,当停止使用雾化装置100或者运输雾化装置100时,隔液件121位于封堵位置,即安装架113与进液孔1211对位,使得安装架113还用于封堵进液孔1211,进而避免了雾化腔1201内的雾化液通过进液孔1211泄漏的问题,减少了雾化液的浪费。如图3所示,当使用或测试雾化装置100时,隔液件121位于使用位置,即安装架113与进液孔1211错开设置,进而使得雾化腔1201内的雾化液通过进液孔1211与导液发热件122接触,进而使得导液发热件122能够对雾化液进行加热。
46.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113包括固定部1131 和弹性封堵部1132,所述固定部1131设置于所述雾化腔1201内并与所述储油组件110连接,所述装配孔113a开设于所述固定部1131。所述弹性封堵部1132 连接于所述装配孔113a的孔壁,所述隔液件121滑动穿设于所述装配孔113a 内并与所述弹性封堵部1132弹性连接,所述弹性封堵部1132在所述隔液件121 滑动至所述封堵位置时用于封堵所述进液孔1211,所述弹性封堵部1132在所述隔液件121滑动至所述使用位置时与所述副油槽1301连通。
47.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31设置于储油腔1101内并与储油组件110过盈配合,以使固定部1131固定于储油腔1101内,固定部1131开设有装配孔113a,弹性封堵部1132连接于装配孔113a的孔壁,隔液件121滑动穿设于所述装配孔 113a并与弹性封堵部1132弹性连接。当停止使用雾化装置100或者运输雾化装置100时,弹性封堵部1132位于封堵位置,即弹性封堵部1132与进液孔1211 对位,使得弹性封堵部1132还用于封堵进液孔1211,进而避免了雾化腔1201 内的雾化液通过进液孔1211泄漏的问题,减少了雾化液的浪费。当使用或测试雾化装置100时,隔液件121位于使用位置,即弹性封堵部1132与进液孔1211 错开设置,进而使得雾化腔1201内的雾化液通过进液孔1211与导液发热件122 接触,进而使得导液发热件122能够对雾化液进行加热。由于弹性封堵部1132 封堵进液孔1211时与隔液件121弹性连接,提高了弹性封堵部1132与隔液件 121连接的紧密性,进而提高了安装架113对进液
孔1211的封堵效果。可以理解,弹性封堵部1132为硅胶垫、硅胶垫或者现有的其他弹性密封件。
48.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油仓组件130开设有与所述副油槽1301连通的进气孔1302。所述隔液件121邻近所述储油组件110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1201连通的连通孔1104,所述储油组件110在所述隔液件121滑动至所述封堵位置时用于封堵所述连通孔1104,所述连通孔1104在所述隔液件121滑动至所述使用位置时与所述副油槽1301连通。
49.在本实施例中,隔液件121邻近储油组件110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孔1104,连通孔1104贯穿隔液件121,即连通孔1104与雾化腔1201相连通。副油仓组件130开设有进气孔1302,进气孔1302与副油槽1301相连通,进气孔1302还用于与外部连通。当停止使用或测试雾化装置100时,将隔液件121滑动至封堵位置,即连通孔1104位于隔液件121与储油组件110的连接处,进而使得储油组件110用于封堵连通孔1104,进而避免了雾化腔1201通过连通孔1104与副油槽1301连通的情况,进而避免了雾化腔1201通过连通进气的情况,进而避免导液发热对雾化液进行雾化的情况。当使用或测试雾化装置100时,将隔液件121滑动至使用位置,即隔液件121的一端伸出至副油槽1301,以使连通孔1104与副油槽1301连通,进而使得外部气体通过副油槽1301及连通孔1104 与雾化腔1201连通,进而使得加热雾化组件120能够对雾化液进行雾化。
50.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100还包括推动件140,所述推动件140的一端位于所述出气通道1103并与所述储油组件110连接,所述推动件14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储油组件110外,所述推动件140位于所述出气通道1103的一端还与所述隔液件121抵接,以使所述推动件140用于将所述隔液件121推动至所述使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推动用于封堵出气通道1103,以避免外部污渍进入出气通道1103,提高了出气通道1103的卫生情况。推动件 140还用于推动隔液件121,以使隔液件121从封堵位置滑动至使用位置,即推动件140先将隔液件121推动至使用位置,然后拔出于出气通道1103,进而使得导液发热件122能够对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
51.进一步地,所述推动件140位于所述储油组件110外的一端凸设有限位凸部141。所述雾化装置100还包括限位件150,所述限位件150套接于所述推动件140上,且所述限位件150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限位凸部141及所述储油组件110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推动件140位于储油组件110外部的一端凸设有限位凸部141,以方便使用者握持推动件140。限位件150相对的两侧与限位凸部141及储油组件110抵接,进而避免推动件140向副油仓组件130方向移动,进而避免了非人为因素导致隔液件121滑动至使用位置的问题,进而避免了雾化液通过进液孔1211泄漏的问题。进一步地,当需要使用或测试雾化装置 100时,首先将限位件140与推动件140分离,然后推动件140将隔液件121推动至使用位置,最后拔出于出气通道1103,进而使得导液发热件122能够对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
52.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100还包括复位杆160,所述复位杆160的一端凸设有第一抵接凸部161。所述隔液件121的内壁凸设有第二抵接凸部1212,所述复位杆160的一端活动穿设于所述隔液件121的雾化腔1201内,且所述第一抵接凸部161与所述第二抵接凸部1212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抵接凸部161用于拉动所述第二抵接凸部1212,进而使得所述隔液件121 往背离副油仓组件130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隔液件121进
入封堵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当停止使用或测试雾化装置100或者结束雾化装置100的测试时,将复位杆160插入雾化腔1201内并使第一抵接凸部161和第二抵接凸部1212 抵接,然后拉动复位杆160,以使隔液件121往背离副油仓组件130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隔液件121进入封堵位置,然后将复位杆160从雾化腔1201拔出,进而避免雾化液通过进液孔1211与导液发热件122接触,进而避免了雾化液泄漏的问题。
53.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200包括电池壳210、底盖220和气量调节件230,所述电池壳210开设有电池腔2101,所述电池腔2101 与所述副油仓组件130的进气孔1302连通,所述底盖220盖合于所述电池壳210,所述底盖220开设有与所述电池腔2101连通的通气孔2201。所述气量调节件 230转动连接于所述底盖220背离所述电池壳210的一侧,所述气量调节件230 开设有调气孔2301,所述调气孔2301在所述气量调节件230转动至预设位置时与所述通气孔220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调气孔2301与电子雾化器10外部连通。当停止使用电子雾化器10时,转动气量调节件230,以使调气孔2301与通气孔2201错开设置,即调节孔与通气孔2201无法连通,进而避免电子雾化器10外部气体依次通过调气孔2301、通气孔2201、电池腔2101、进气孔1302、副油槽1301和连通孔1104进入雾化腔1201,进而避免了导液发热件122对雾化液进行雾化的情况。当使用电子雾化器10时,转动气量调节件230,以使调节孔与通气孔2201连通,进而使得电子雾化器10外部气体进入雾化腔1201,进而使得导液发热件122具备进雾化体进行雾化的条件。这样,通过转动气量调节件230,以使调气孔2301与通气孔2201连通,进而使得导液加热件具备进雾化体进行雾化的条件,通过转动气量调节件230,以使调气孔2301与通气孔 2201断开,进而避免了导液发热件122对雾化液进行雾化的情况。
54.进一步地,调气孔2301的数目为多个,多个调气孔2301沿着气量调节件 230的周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气量调节件230来调节与通气孔2201 连通的调气孔2301的数目,进而调节通气孔2201的进气量,进而调节了导液加热件的雾化浓度。如此,通过转动气量调节气即可实现雾化浓度的调节,使得电子雾化器10能够使用不同喜好的人群。
5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56.上述的雾化装置100,由于副油仓组件130连接于储油组件110,且副油仓组件130的副油槽1301与雾化腔1201连通,使得雾化腔1201内的冷凝液流至副油槽1301,以使副油槽1301用于存储冷凝液,进而避免了冷凝液流动至电源组件200内部,进而避免了冷凝液腐蚀供电组件200200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情况,即避免了冷凝液降低电源组件200内部的电子元件性能的问题,进而保障了电子雾化器10的正常工作。
5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