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9807发布日期:2022-07-06 01:3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例如可对草本类或膏类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烘烤加热而产生气溶胶的雾化装置,应用于不同领域中,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3.一般地,电子雾化装置通过雾化器来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但是雾化器的进气口设置于底面上,当雾化器内部的气溶胶回流时可能会形成冷凝液,并且冷凝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容易从进气口外溢,进而会对雾化器底部的电芯等电子元气件造成腐蚀损伤。另外,传统的雾化器内部气道较长,气道的内壁为回流的气溶胶提供了较长的承接面,容易形成更多的冷凝液。因此,传统的雾化器容易形成较多外溢的冷凝液。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传统雾化器容易形成较多外溢冷凝液的问题,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5.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
6.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出气通道;及
7.雾化组件,装配于所述壳体内,且包括底座及套设于所述底座内的雾化芯,所述底座具有朝向所述出气通道的顶壁及与所述顶壁相交连接的侧壁;
8.其中,所述侧壁与所述雾化芯之间界定形成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位于所述出气通道的轴向上,且所述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的进气口。
9.上述雾化器中,在底座的侧壁与雾化芯之间界定形成雾化通道,并且雾化通道位于出气通道的轴向上,外界空气从侧壁上的进气口直接进入雾化通道,之后便可沿出气通道的轴向进入出气通道,相当于雾化器内部的气流路径为l型,路径较为简单,且长度较短,可防止气流路径过长而附着较多的气溶胶后形成较多的冷凝液,以减少形成的冷凝液。另外,雾化器的进气口位于底座的侧壁上,而非底座的底壁上,内部气道中形成的冷凝液不会直接通过侧面的进气口流出,进而防止冷凝液外泄。
10.如此,本技术提供的雾化器,不仅可以防止冷凝液从进气口外泄,还可防止产生过多冷凝液,进一步降低冷凝液外泄的风险,减小雾化器外泄的冷凝液。另外,本技术提供的雾化器内部气流路径较短,使外界气流可快速地进入雾化通道携带雾化形成的气溶胶,进而可提高雾化量。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具有与所述出气通道轴向平行的雾化面,所述雾化面与所述侧壁相对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界定形成所述雾化通道。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正对所述雾化面。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电极,所述电极的一端与所述雾化芯上的发热件电连接,所述电极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侧壁上且相对裸露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沿与所述出气通道轴向相交的方向穿设于所述侧壁上。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界定形成有对接腔,所述对接腔用于容置电芯座上的对接凸台。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和支架,所述雾化芯及所述支架均套设于所述座体内,且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雾化芯抵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为所述侧壁且其上开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电极固定穿设于所述支架开设有进气口的一端。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具有背向所述雾化面的吸液面,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储液腔,所述座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进液通道,所述吸液面与所述进液通道流体连通。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包围所述出气通道的外周设置,所述进液通道位于所述雾化芯背向所述进气口的一面,且沿与所述出气通道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磁性件,所述底座具有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所述磁性件装配于所述底壁上。
2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雾化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雾化器中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2所示雾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00、雾化器;10、壳体;11、出气通道;12、外壳;13、储液腔;14、内壳;30、雾化组件;32、底座;321、顶壁;323、侧壁;324、底壁;325、座体;326、过气口;327、支架;33、进气口;34、雾化芯;35、雾化通道;341、雾化面;343、吸液面;36、电极;37、进液通道;40、对接腔;50、磁性件;200、电子雾化装置;210、电芯座;211、对接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雾化器100,用于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形成为用户递送的气溶胶。
33.雾化器100包括壳体10和雾化组件30,壳体10内形成有出气通道11,雾化组件30装配于壳体10内,且包括底座32及套设于底座32内的雾化芯34。底座32具有朝向出气通道11的顶壁321及与顶壁321相交连接的侧壁323。其中,底座32上的侧壁323与雾化芯34之间界定形成与出气通道11连通的雾化通道35,雾化通道35位于出气通道11的轴向上,且侧壁323上开设有与雾化通道35连通的进气口33。雾化器100工作时,雾化芯34内吸附有气溶胶生成基质,且雾化芯34被加热后气溶胶生成基质被雾化为气溶胶并进入雾化通道35,之后由进气口33流经雾化通道35的气流,携带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出气通道11流出,为用户递送雾化后的气溶胶。
34.并且,在底座32的侧壁323与雾化芯34之间界定形成雾化通道35,并且雾化通道35位于出气通道11的轴向上,外界空气从侧壁323上的进气口33直接进入雾化通道35,之后便可沿出气通道11的轴向进入出气通道11,相当于雾化器100内部的气流路径为l型,路径较为简单,且长度较短,可防止气流路径过长而附着较多的气溶胶后形成较多的冷凝液,以减少形成的冷凝液。另外,雾化器100的进气口33位于底座32的侧壁323上,而非底座32的底壁324上,内部气道中形成的冷凝液不会直接通过侧面的进气口33流出,进而防止冷凝液外泄。
35.如此,本技术提供的雾化器100,不仅可以防止冷凝液从进气口33外泄,还可防止产生过多冷凝液,进一步降低冷凝液外泄的风险,减小雾化器100外泄的冷凝液。另外,本技术提供的雾化器100内部气流路径较短,使外界气流可快速地进入雾化通道35携带雾化形成的气溶胶,进而可提高雾化量。
36.进一步地,雾化芯34具有与出气通道11轴向平行的雾化面341,即将雾化芯34侧置,另外雾化面341与侧壁323相对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界定形成雾化通道35,如此形成的雾化通道35呈直线型,结构简单,路径较短,可以提高雾化量,同时减少冷凝液的产生。
37.具体地,侧壁323上开设的进气口33正对雾化面341,使进气口33与侧壁323和雾化面341之间的雾化通道35直接连通,沿进气口33轴向流动的空气可直接进入雾化通道35,进入雾化通道35之前不需要转弯,缩短气流路径。
38.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30还包括电极36,电极36的一端与雾化芯34上的发热件电连接,电极36的另一端穿设于侧壁323上且相对裸露于侧壁323的外表面。相当于,不仅在底座32的侧壁323上开设进气口33,还将电极36穿设于侧壁323上,以通过侧壁323固定安装电极36。并且,电极36相对裸露于侧壁323的外表面,以作为雾化芯34上的发热件与电芯座210电连接的对接端,如此对接点有一定的面积,即使雾化器100与电芯座210在安装方向上发生轻微的相对位移,也可以保证侧壁323上的电极36与电芯座210之间电接触,提高供电稳定性。
39.进一步地,电极36沿与出气通道11轴向相交的方向穿设于侧壁323上,即将电极36横向设置,当上下安装对接雾化器100与电芯座210后,若电芯座210与雾化器100在安装方向上有轻微错位,横向设置的电极36在侧壁323外表面上任然可以与电芯座210之间电接触。
40.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与侧壁323的外表面之间界定形成有对接腔40,对接腔40用于容置电芯座210上的对接凸台211。在组装雾化器100与电芯座210时,将电芯座210上的对接凸台211插入容置腔内,便可使相对侧壁323外表面裸露的电极36通过对接腔40与对接凸台211上的对接端子电接触,实现雾化芯34中发热件与电芯座210之间的电连接。并且,通过对接腔40容置对接凸台211,以对对接凸台211进行限位,防止对接凸台211与侧壁323分离,进而保证对接凸台211与侧壁323之间接触后有效电连接电极36与电芯座210,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41.具体地,沿与出气通道11垂直的第一方向、及与出气通道11及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对接腔40对所述对接凸台211进行限位,以防止对接凸台211在雾化器100的厚度及宽度方向上发生位移,提高对接凸台211与侧壁323接触的可靠性,提高用户体验。
42.图2为图1所示雾化器中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雾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43.参阅图2-图3,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2包括座体325和支架327,雾化芯34及支架327均套设于座体325内,且支架327的一端与雾化芯34抵接,支架327的另一端为侧壁323且其上开设有进气口33,电极36固定穿设于支架327开设有进气口33的一端。为了便于装配雾化芯34及形成雾化通道35,将底座32分为座体325和支架327,雾化芯34套设于座体325内,支架327也套设于座体325上且与雾化芯34抵接,以固定雾化芯34。同时支架327远离雾化芯34的一端被构造为上述侧壁323,其上开设有进气口33,以在支架327与雾化芯34之间形成雾
化通道35。同时,支架327还将电芯固定装配于底座32上。
44.进一步地,座体325上开设有连通于雾化通道35与出气通道11之间的过气口326,允许气流从雾化通道35流向出气通道11。并且,支架327上形成有连通于雾化通道35与过气口326之间的通槽,以通过支架327装配电极36的同时,不会影响支架327与雾化芯34之间的雾化通道35与出气通道11连通。
45.参阅图1,具体地,雾化芯34具有背向雾化面341的吸液面343,壳体10内部形成有有储液腔13,座体325上开设有与储液腔13连通的进液通道37,吸液面343与进液通道37流体连通。相当于,在座体325上开设进液通道37,储液腔1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引导至雾化芯34的吸液面343上,使雾化芯34内部吸附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
46.可选地,储液腔13包围出气通道11的外周设置,进液通道37位于雾化芯34背向进气口33的一面,且沿与出气通道11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相当于,底座32的一侧设置进气口33,另一侧设置进液通道37,以通过远离进气口33一侧的进液通道37将环形储液腔1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引导至雾化芯34处。并且,在正常握持使用雾化芯34时,进液通道37沿竖直方向延伸,允许储液腔1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向进液通道37后与雾化芯34的吸液面343接触。
47.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外壳12和套设于外壳12内的内壳14,内壳14具有出气通道11,内壳14与蜗壳之间界定形成储液腔13,外壳12内部还具有位于储液腔13及出气通道11同一侧的容置腔,雾化组件30设于容置腔内,且密封储液腔13。将雾化组件30套设于外壳12内,雾化组件30的出气口与内壳14上的出气通道11连通,同时雾化组件30封堵储液腔13的开口,完成雾化组件30与壳体10的装配。
48.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0还包括磁性件50,底座32具有与顶壁321相对设置的底壁324,磁性件50装配于底壁324上,以通过磁性件50将雾化器100吸附固定于电芯座210上,进一步提高雾化器100与电芯座210之间的安装可靠性。
4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200,包括上述雾化器100。雾化器100包括壳体10和雾化组件30,壳体10内形成有出气通道11,雾化组件30装配于壳体10内,且包括底座32及套设于底座32内的雾化芯34。底座32具有朝向出气通道11的顶壁321及与顶壁321相交连接的侧壁323。其中,底座32上的侧壁323与雾化芯34之间界定形成与出气通道11连通的雾化通道35,雾化通道35位于出气通道11的轴向上,且侧壁323上开设有与雾化通道35连通的进气口33。如此,在底座32的侧壁323与雾化芯34之间界定形成雾化通道35,并且雾化通道35位于出气通道11的轴向上,外界空气从侧壁323上的进气口33直接进入雾化通道35,之后便可沿出气通道11的轴向进入出气通道11,相当于雾化器100内部的气流路径为l型,路径较为简单,且长度较短,可防止气流路径过长而附着较多的气溶胶后形成较多的冷凝液,以减少形成的冷凝液。
50.另外,雾化器100的进气口33位于底座32的侧壁323上,而非底座32的底壁324上,内部气道中形成的冷凝液不会直接通过侧面的进气口33流出,进而防止冷凝液外泄。因此,本技术提供的雾化器100,不仅可以防止冷凝液从进气口33外泄,还可防止产生过多冷凝液,进一步降低冷凝液外泄的风险,减小雾化器100外泄的冷凝液。另外,本技术提供的雾化器100内部气流路径较短,使外界气流可快速地进入雾化通道35携带雾化形成的气溶胶,进
而可提高雾化量。
51.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200还包括电芯座210,电芯座210包括主体及相对主体凸出设置的对接凸台211,对接凸台211内具有对接端子,当对接凸台211与侧壁323对接时,允许对接端子和电极36电接触,实现雾化器100与电芯座210的电连接。
52.进一步地,雾化器100内形成有对接腔40,对接凸台211套设于对接腔40内。如此,以通过对接腔40容置对接凸台211,来限位固定对接凸台211,防止对接凸台211与侧壁323分离,进而保证对接凸台211与侧壁323之间接触后有效电连接电极36与电芯座210,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53.具体地,沿与出气通道11垂直的第一方向、及与出气通道11及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对接腔40对所述对接凸台211进行限位,以防止对接凸台211在雾化器100的厚度及宽度方向上发生位移,提高对接凸台211与侧壁323接触的可靠性,提高用户体验。
54.一些实施例中,对接凸台211内部形成有连通于外界与进气口33之间的进气通道,外界气流经过对接凸台211上的进气通道后进入侧壁323上的进气口33,最后在雾化器100内部流动。如此,通过对接凸台211向进气口33供气,以实现雾化器100侧方进气的目的。并且,对接凸台211中的进气通道位于进气口33的侧方,并非位于进气口33的底部。当雾化器100内的部分气溶胶回流在形成冷凝液时,冷凝液不容易通过进气口33进入侧方的对接凸台211内,可有效防止电芯座21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被冷凝液腐蚀损伤,提高电子雾化装置200的使用寿命。
5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