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液体基质的气溶胶生成器以及雾化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6048发布日期:2022-10-22 02:34阅读:51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液体基质的气溶胶生成器以及雾化单元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液体基质的气溶胶生成器以及雾化单元。


背景技术:

2.气溶胶生成器是通过加热液体基质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的电子产品,其一般具有雾化器和电源组件两个部分,例如合适的液体基质包括尼古丁盐液、药剂、植物提取物溶液等。作为一种现有技术示例,雾化器内部存储有液体基质以及设置有用于加热液体基质的雾化单元,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和电路板。
3.现有一种典型的雾化单元为发热丝与多孔陶瓷一体成型的陶瓷芯结构,电源组件可以给发热丝供电使其发热产生高温对液体基质进行加热。该雾化单元存在的问题是发热效率低,出烟速度慢。并且在一些使用场合下,发热丝通过自身电阻发热所提供的温场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雾化单元的局部温度过高,这对于用户吸食气溶胶的口感体验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液体基质的气溶胶生成器以及雾化单元,旨在解决现有雾化单元存在的发热效率低,出烟速度慢的问题。
5.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液体基质的气溶胶生成器,包括:
6.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
7.磁场发生器,用于在通电时产生变化的磁场;
8.雾化单元,用于将液体基质雾化以生成气溶胶,所述雾化单元包括:
9.多孔体,具有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10.至少一个感受器,埋设于所述多孔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所述感受器被配置为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以雾化液体基质;
11.其中,所述多孔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面吸取液体基质并引导液体基质穿过或避开所述感受器朝向所述第二面传递。
12.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器的雾化单元,包括:
13.多孔体,具有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14.至少一个感受器,埋设于所述多孔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所述感受器被配置为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以雾化液体基质;
15.其中,所述多孔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面吸取液体基质并引导液体基质穿过或避开所述感受器朝向所述第二面传递。
16.以上雾化单元,通过埋设于多孔体内的感受器,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以雾化液体基质;相对于现有雾化单元,发热效率高,出烟速度快。
附图说明
17.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定。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溶胶生成器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雾化单元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雾化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感受器示意图;
22.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雾化单元示意图;
23.图6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雾化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24.图7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感受器示意图;
25.图8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又一雾化单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7.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溶胶生成器示意图。
29.如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器100包括雾化器10和电源组件20。雾化器10与电源组件20可一体形成,也可分体形成,例如:雾化器10 与电源组件20可以是卡扣连接、磁性连接等等。
30.雾化器10包括雾化单元11以及储液腔a。储液腔a用于存储可雾化的液体基质;雾化单元11配置为与磁场发生器21感应耦合,在被变化磁场穿透下发热,进而对液体基质进行加热雾化,以生成供吸食的气溶胶。
31.电源组件20包括磁场发生器21、电芯22和电路23。
32.磁场发生器21在交变电流下产生变化的磁场。在其它示例中,磁场发生器21可以设置在雾化器10中。
33.电芯22提供用于操作气溶胶生成器100的电力。电芯22可以是可反复充电电芯或一次性电芯。
34.电路23可以控制气溶胶生成器100的整体操作。电路23不仅控制电芯22和雾化单元11的操作,而且还控制气溶胶生成器100中其它元件的操作。
35.如图2-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雾化单元11,该雾化单元11包括多孔体111和感受器112。
36.多孔体111包括多孔陶瓷,多孔陶瓷的材质包括氧化铝、氧化锆、高岭土、硅藻土、蒙脱石中的至少一种。多孔陶瓷的孔隙率可以在10%~ 90%范围内调整,平均孔径可以在10μm~150μm范围内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例如可以通过造孔剂添加量和造孔剂粒度选择进行。
37.多孔体111呈中空的圆柱状,其外侧壁界定吸取液体基质的吸液面 111a(第一面),内侧壁界定雾化面111b(第二面);中空部分界定气溶胶通道,雾化后的气溶胶与空气一起可流向气溶胶生成器100的吸嘴。多孔体111的内径d11介于0.2mm~20mm,外径d12介于1mm~30mm,高度h11介于0.5mm~50mm。
38.感受器112被配置为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感受器112与多孔体111一体成型且埋设于多孔体111内。例如,感受器112可以与多孔体111共烧形成雾化单元11。这样,液体基质不用传导至感受器112表面接触时才进行雾化,而是在靠近感受器112部位即开始受热雾化;一方面使在感受器112与多孔体111存在导热接触不会产生干烧,另一方面大多数的液体基质雾化时不与感受器112直接接触,能避免感受器112 产生的金属污染。
39.感受器112的材质可选取金属材质;优选的,可选取导磁良好的含有铁、钴、镍中至少一种的金属材质。
40.感受器112与多孔体111的形状相匹配,大致呈闭环的管状。具体地,感受器112呈中空的圆柱状,其内径d21介于1mm~20mm,壁厚 d22介于0.1mm~2mm,高度h21介于0.5mm~50mm。感受器112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112a。通孔的孔径为0.1mm~0.5mm。通过通孔112a,液体基质可穿过或者避开感受器112朝向雾化面传递;通孔112a同时可增加共烧后多孔陶瓷的内外侧壁的结合力,提高雾化单元11的整体强度。通孔112a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其它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
41.优选的实施中,沿着感受器112的纵向延伸方向,通孔112a的密度不均匀地分布,或者位于不同区域的通孔112a的孔径是不一致的。这种不均匀分布的通孔位置或者不一致的孔径分布使得感受器112在磁场中,产生的热量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一般的,通孔112a密度较小区域的热量较大,反之较小。例如作为可实施的示例:感受器的上半部分通孔112a 的密度较小,而下半部分通孔112a的密度较大。作为另一示例,感受器在纵向上靠近两端区域的通孔112a的密度较小或者通孔112a的孔径较小,而在纵向上位于中间区域的通孔112a的密度较大或者通孔112a的孔径较大,这样通过通孔的位置或尺寸的调整能够使雾化单元在纵向上的温场分布趋于均衡。
42.参考图3所示,感受器112的纵向延伸长度与多孔体111的纵向延伸长度大致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纵向延伸方向为图3中所示的参考方向;纵向延伸方向也可以为多孔体111或者感受器112的轴向方向。在另一些示例中,感受器的纵向延伸长度小于多孔体的纵向长度,例如多孔材料完全覆盖感受器的表面,感受器在纵向上未完全延伸到多孔体的端部,这样对于感受器在承受高温时减少金属溢出到气溶胶中是有利的。
43.优选的实施中,感受器112与吸液面111a之间的距离d13大于感受器112与雾化面11b之间的距离d14,即感受器112相对吸液面111a更加靠近雾化面11b布置。优选的实施中,感受器112与吸液面111a之间的距离d13至少为感受器112与雾化面11b之间的距离d14的2~5倍;或者,至少为感受器112与雾化面11b之间的距离d14的3~5倍;或者,至少为感受器112与雾化面11b之间的距离d14的4~5倍。优选的实施中,感受器112与雾化面11b之间的距
离d14介于0.1mm~0.4mm;优选的介于0.1mm~0.3mm。
44.这样,多孔体111可以直接通过吸液面111a与液体基质接触并将液体基质导入多孔体111内部,液体基质经过吸液面111a后被引导通过通孔112a到达雾化面111b(图中的r1所示);当磁场发生器21通入交变的电流时,雾化单元11内部的感受器112便处于交变的磁场中,从而释放大量的焦耳热,可以迅速使雾化面111b的液体基质雾化,生成供人吸食的气溶胶。在一些可选的示例中,吸液面111a上被覆盖或包裹有传导介质层(例如纤维棉),多孔体111的吸液面111a通过传导介质层间接地与液体基质接触。
45.如图5-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雾化单元110,与图2-图4示例不同的是:
46.雾化单元包括多个构造成闭环的管状的感受器1120,每个感受器 1120的纵向(或者轴向)延伸长度小于多孔体1110的纵向延伸长度,多个感受器1120沿多孔体1110的纵向(或者轴向)方向间隔布置在多孔体1110内部。优选的实施中,相邻感受器1120之间的间隔距离保持一致。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节相邻感受器1120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可以改变雾化单元110沿纵向(或者轴向)方向的温度分布。
47.优选的实施中,通过调整多个感受器1120的纵向延伸长度尺寸或者多个感受器1120的厚度尺寸,同样可改变雾化单元110沿纵向(或者轴向)方向的温度分布。例如在一些示例中,雾化单元包括三个纵向分布的环形的感受器,靠近多孔体端部的两个感受器的纵向长度设置为大于位于多孔体中间位置的感受器的纵向长度,这样当雾化单元处于同一磁场区域内时,中间位置的感受器产生的热量较少,以此来调节多孔体的雾化面在纵向上的热量分布,从而实现雾化单元在纵向上的温场分布区域均衡。
48.在图5-图7的示例中,多孔体1110还具有工艺孔1110c,工艺孔1110c 是在共烧过程中用于支撑感受器1120;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工艺及其模具的差异,多孔体不具有工艺孔1110c也是可行的。感受器1120的内径 d31介于1mm~20mm,壁厚d32介于0.1mm~2mm,高度h31介于 0.1mm~30mm。
49.这样,吸液面1110a可以直接或通过包棉结构间接与液体基质接触并导入吸液面1110a,经过吸液面1110a后通过相邻感受器1120之间的间隙到达雾化面1110b(图中的r2所示),进而将雾化面1110b完全浸润;当磁场发生器21通入交变的电流时,雾化单元110内部的感受器 1120便处于交变的磁场中,从而释放大量的焦耳热,可以迅速使雾化面 1110b的液体基质雾化,生成供人吸食的气溶胶。
50.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受器11200可以是呈薄片状,其平坦地延伸于多孔体11100的吸液面和雾化面之间,并且与吸液面和雾化面大致是平行的。从吸液面进入多孔体的液体基质通过感受器上的通孔或者避空部分传递到雾化面(图中的r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感受器11200包括多层纵向或者横向间隔布置在多孔体内的金属薄片。
51.需要说明的是,磁场发生器包括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可以是构造成能够环绕在多孔体外围的螺线管,感受器与感应线圈基本同轴布置;感应线圈也可以是构造成扁平线圈且与感受器基本平行布置。在一些示例中,感受器和多孔体均是呈环形从而在中心位置构造成可供气流流经的通孔。
5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
不作为对本技术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技术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