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盒和气溶胶生成装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2167发布日期:2022-10-29 03:4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盒和气溶胶生成装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电控制领域,具体涉及充电盒和气溶胶生成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充电盒仅能给气溶胶生成装置电池充电,且气溶胶生成装置系统通常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和充电盒,气溶胶生成装置可插入充电盒内进行充电,具体为:充电盒内设有充电盒电池、气溶胶生成装置腔、主板和按键板,气溶胶生成装置腔供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插入后与所述充电盒电池和所述主板连接进行充电。在使用时往往需要提前检查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装置电池电量,从而保证气溶胶生成装置在使用时电能充足,而一旦出现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电池电量不足时,需要用户中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直接将该气溶胶生成装置放入到充电盒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腔体中进行充电。也就是说,这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系统在使用时难以做到一边保证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雾化装置的正常抽吸使用,一边对气溶胶生成装置进行充电,而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电池充放电同时进行则会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如电池过热而引起爆炸。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盒和气溶胶生成装置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雾化装置工作的同时进行电池充电,即电池一边充电一边放电,造成电池过热而爆炸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充电盒,与气溶胶生成装置相互配合,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装置电池、装置电池充电电路、装置输出电路和雾化装置;所述充电盒包括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和充电盒输出电路;
5.所述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盒输出电路的输入端,充电盒输出电路可连接与所述充电盒配合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雾化装置的输入端;
6.所述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可连接与所述充电盒配合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装置电池充电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装置电池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依次与装置电池、装置输出电路和雾化装置连接。
7.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充电盒上设置充电盒输出电路,能够直接利用充电盒对与其配合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供电,使得用户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电量不足时仍然能够正常抽吸,提高用户体验。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系统,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和充电盒,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能够装填入所述充电盒中;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装置电池、装置电池充电电路、装置输出电路和雾化装置,所述充电盒包括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和充电盒输出电路;
9.所述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盒输出电路的输入端,充电盒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雾化装置的一个输入端;
10.所述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装置电池充电电路的输入端,装置电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装置电池充电电路的输出端,装置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装置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装置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雾化装置的另一个输入端。
11.进一步,所述充电盒还包括充电盒电池,所述充电盒电池的电池容量大于所述装置电池的电池容量。
12.进一步,所述充电盒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装置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13.进一步,所述充电盒还包括充电盒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的一个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盒充电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盒充电电路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盒电池连接,所述充电盒充电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盒输出电路连接。
14.进一步,所述装置电池充电电路包括第一触发器和第一充电芯片,所述第一触发器的输入端与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装置电池,所述第一触发器为con6*1-2.54,所述第一充电芯片为eta6098。
15.进一步,所述充电盒输出电路包括第二mos管和第二稳压电路,所述第二mos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第二mos管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装置输出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mos管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雾化装置的输入端。
16.进一步,所述装置输出电路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一稳压电路,所述第一稳压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装置电池,所述第一mos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盒输出电路的输出端。
17.进一步,所述充电盒还包括充电盒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盒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盒电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盒充电电路包括第二触发器和充电盒充电控制芯片,所述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盒充电控制芯片,所述充电盒充电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盒电池,所述充电盒充电控制芯片为ip5306,所述第二触发器为usb-typec-16。
18.本方案中,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雾化装置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其一是直接由装置输出电路将装置电池中的电能输送给雾化装置供雾化装置正常工作,其二是由充电盒中的充电盒输出电路将自身接收到的电能输送给雾化装置,供雾化装置正常工作。并且,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装置电池是能够通过装置电池充电电路在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下,通过充电盒输出电路接收源自充电盒电池的电能。因此,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一边抽吸(雾化装置正常工作)和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充电(装置电池充电)是可以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电路走向,不会共用同一个装置电池。满足用户一边抽吸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雾化装置,一边给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电池安全充电,避免出现电池寿命和安全性能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装置系统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装置电池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21.图3为图1中装置电池充电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22.图4为图1中装置电池输出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23.图5为图1中充电盒输出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24.图6为图1中充电盒充电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1、装置电池10、装置电池充电电路11、装置输出电路12、雾化装置13、充电盒2、充电盒电池20、充电盒充电电路21、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充电盒输出电路23。
27.实施例一:
2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充电盒2,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相互配合,如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1包括装置电池10、装置电池充电电路11、装置输出电路12和雾化装置13;充电盒2包括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和充电盒输出电路23;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充电盒输出电路23的输入端,充电盒输出电路23可与充电盒配合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中雾化装置13的输入端连接;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的另一个输出端可连接与充电盒配合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中装置电池充电电路11的输入端,装置电池充电电路11的输出端依次与装置电池10、装置输出电路12和雾化装置13连接。
29.通过在充电盒2中设置充电盒输出电路23,充电盒输出电路23的输出端与雾化装置13连接,能够实现充电盒2直接供电给雾化装置13,使得雾化装置13正常工作,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30.实施例二:
3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1和充电盒2,气溶胶生成装置1能够装填入所述充电盒2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包括装置电池10、装置电池充电电路11、装置输出电路12和雾化装置13。充电盒2包括充电盒电池20、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充电盒输出电路23和充电盒充电电路21。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充电盒输出电路23的输入端,充电盒输出电路2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雾化装置13的一个输入端;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装置电池充电电路11的输入端,装置电池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装置电池充电电路11的输出端,装置电池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装置输出电路12的输入端,装置输出电路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雾化装置13的另一个输入端。
32.在使用时气溶胶生成装置1中的雾化装置13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其一是直接由装置输出电路12将装置电池10中的电能输送给雾化装置13,供雾化装置13正常工作,其二是由充电盒20中的充电盒输出电路23将自身接收到的电能输送给雾化装置13,供雾化装置13正常工作,雾化装置13工作时的电能来源依赖于装置电池10和充电盒输出电路23的输出,雾化装置13的多种供电方式保证了雾化装置13的工作。
33.同时装置电池10在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的控制下,将装置电池充电电路11与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连接,从而实现给装置电池10的充电。而在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控制雾化装置13与装置电池输出电路12之间连接断开,雾化装置13完全通过充电盒输出电路23进行供电,同时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通过装置电池充电电路11为装置电池10供电。实现雾化装置13的正常工作与装置电池10的充电同时进行,在运行时也
避免了装置电池10一边充电一边放电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电池的工作寿命和安全性能。
34.进一步,气溶胶生成装置1还包括装置电池控制电路14,所述装置电池控制电路14的输入端与所述装置电池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装置电池控制电路14的输出端与所述装置输出电路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装置电池控制电路14包括控制芯片。
35.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充电盒2还包括充电盒电池20,充电盒电池20的电池容量大于所述装置电池10的电池容量。
36.具体而言,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的输入端与充电盒电池20的输出端连接,通过充电盒电池20、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装置电池充电电路11为装置电池10进行充电。
37.进一步的,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还包括供电接口,该供电接口优选为usb接口,供电接口用于连接外界的电源适配器,用以将家用交流电等其他电能供给装置中的电能转化为能够通过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直接给气溶胶生成装置1中的装置电池充电电路11和装置电池10供电。
38.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充电盒输出电路23的输出端还与所述装置输出电路12的输入端连接。
39.具体而言,充电盒输出电路23有两个输出端,第一个输出端与装置电池输出电路12连接,通过间接的方式为雾化装置13的正常工作进行供电,另一个输出端直接与雾化装置13连接,直接为雾化装置13的正常工作进行供电。充电盒输出电路23的这两种输出端的启闭是由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来进行控制的,即,充电盒输出电路23可以是一种方式为雾化装置13进行供电,即充电盒输出电路23通过装置输出电路12间接为装置13供电,或者,充电盒输出电路23直接与雾化装置13连接进行直接供电,也可以是两种方式为雾化装置13进行供电。在使用时提高雾化装置13的供电容错,保证雾化装置13的安全运行。
40.在一些示例中,充电盒2中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的一个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盒充电电路21连接,所述充电盒充电电路21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盒电池20连接,所述充电盒充电电路21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盒输出电路23连接。
41.具体而言,充电盒充电电路21具有两个输出功能,一方面能够与充电盒电池20连接并为充电盒电池20充电,另一方面能够与充电盒输出电路23连接,直接将外界的电源输送给充电盒输出电路23,供充电盒输出电路23直接或间接的给气溶胶生成装置1中的雾化装置13供电。
42.实施例三:
43.本实施例涉及无线接收端保护检测电路,本实施例是实施例二的模块示意图的具体例子,实施例二实现的具体细节在本实施例中依然有效,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涉及的无线接收端保护检测电路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
44.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所示,所述充电盒装置电池控制电路14包括控制芯片u1,控制芯片u1为n76e003aq20,装置电池10为u4,控制芯片u1通过u1的20号引脚nic_in连接安全电阻r9的左端,安全电阻r9的右端同时连接装置电池u4的g端1号引脚和连接接地电阻r10的上端,接地电阻r10的下端接地,装置电池u4的v端3号引脚连接vcc_bat,装置电池u4的
‑‑
端2号引脚接地。控制芯片u1的5号引脚vdd端输出mcu_vdd电路信号,随后通过c3和c4两个电容的过滤后,连接安全电阻r2,随后输出vcc_bat信号。也就是说,控制芯片u1通过5号引脚输出和调节vcc_bat信号,从而通过u4的v端控制u4的输出功率。
45.其中,安全电阻r9的阻值为4k7ω,接地电阻r10的阻值为1mω,电容c3的电容为22uf,电容c4的电容为1uf,安全电阻r2的采用2r3/r0603型号的电阻。
46.在一个例子中,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电池充电电路11包括第一触发器j3和第一充电芯片u21,所述第一触发器j3的输入端与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触发器j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充电芯片u2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芯片u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装置电池10,所述第一触发器j3为con6*1-2.54,所述第一充电芯片u21为eta6098。
47.结合图2和图3可知,第一触发器j3的1号引脚接地;第一触发器j3的2号引脚与第一充电芯片u21的1号引脚相连,并且均传输5v_in信号;第一触发器j3的3号引脚与装置电池控制电路14中的控制芯片u1的1号引脚连接,并且连接线上传输的是sttxd_n76rxd;第一触发器j3的4号引脚同样的与控制芯片u1的1号引脚连接,并且连接线上传输的是sttxd_n76rxd;第一触发器j3的5号引脚输出vout信号与控制芯片u1中的9号引脚vout_en连接,第一触发器j3旨在通过sttxd_n76rxd、vout控制控制芯片u1与第一充电芯片u21的连接。其中,第一充电芯片u21的1号vin引脚与第一触发器j3的2号引脚之间传输的5v_in信号,是通过控制芯片u1的13号引脚输出的usb_in通过阻值为4k7ω的固定电阻r6得到。
48.第一充电芯片u21的pmid端2号引脚与pgnd端3号引脚均接地,第一充电芯片u21的sw端5号引脚连接线圈l2后与vcc_bat连接(即,控制芯片u1的vcc端输出的vcc_bat)。第一充电芯片u21的bats端6号引脚与l2的右端连接从而直接与vcc_bat连接,第一充电芯片u21的stat端9号引脚传输chg_det信号是通过固定电阻r58与vcc_bat连接得到,固定电阻r58的阻值为47kω。
49.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输出电路12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一稳压电路,所述第一稳压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装置电池,所述第一mos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盒输出电路的输出端。
50.第一mos管包括芯片u7和u8,芯片u7和芯片u8均采用dtq3205芯片,u7芯片和u8芯片的5号引脚、6号引脚、7号引脚和8号引脚均相互连接。芯片u7的1-3号引脚与vcc_bat连接,4号引脚与两个相互并联的r13和r16一端连接,相互并联的r13和r16的另一端连接vcc_bat,r13和r16的阻值相同且均为200ω,r13和r16与u7的4号引脚连接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3号引脚。三极管q1的1号引脚通过固定电阻r21与装置电池输出的vout_en连接,三极管q1的2号引脚通过固定电阻r27与装置电池输出的vout_en连接,其中,固定电阻r21的阻值为1kω,固定电阻r27的阻值为10kω。
51.芯片u8的1-3号引脚通过r31与vcc_bat连接,其中固定电阻r31的阻值为3mω,芯片u8的4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4的3号引脚,三极管q4的1号引脚通过固定电阻r28与装置电池输出的vout_en连接,三极管q4的2号引脚接地,其中,固定电阻r28的阻值为1kω。芯片u8的另一端还与装置电池输出的vout端连接,vout端通过并联的r18和r19连接三极管q4的3号引脚和u8的4号引脚,其中r18、r19的阻值与r13和r16相同均为200ω。装置电池输出的vout端通过固定电阻r26连接控制芯片u1的16号引脚以传输rll_adc信号;装置电池输出的vout端还通过固定电阻r25输出vout1信号,再通过固定电阻r20连接控制芯片u1的17号引脚以传输rlh_adc信号,其中固定电阻r26的阻值为2kω,固定电阻r25为2r/r1206电阻,固定电阻r20的阻值为2kω。
52.第一稳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和q3,q2和q3均为ao3401型号,场效应管q3中s端2号引脚连接所述vout1,g段1号引脚通过阻值为4k7ω的r29连接vout1,g端的1号引脚还连接型号为3904的三极管q6的3号引脚,q6的2号引脚接地,q6的1号引脚通过阻值为10kω的固定电阻r32连接控制芯片u1的15号引脚以传输rld_en信号。场效应管q2的d端3号引脚与场效应管q3的d端3号引脚连接,场效应管q2的s端2号引脚连接vcc_bat,g端1号引脚通过阻值为4k7的固定电阻与vcc_bat连接,场效应管q2的g端1号引脚还连接型号为3904的三极管q5的3号引脚,q5的2号引脚接地,q5的1号引脚通过阻值为10kω的固定电阻r30与控制芯片u1中的15号引脚连接,以传输rld_en信号。
53.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充电盒输出电路包括第二mos管和第二稳压电路,所述第二mos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第二mos管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装置输出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mos管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雾化装置的输入端。
54.第二mos管包括u6和u8,u6和u8均为dtq3205型号的芯片。u6芯片和u8芯片的5号引脚、6号引脚、7号引脚和8号引脚均相互连接。芯片u6的1-3号引脚与vcc_bar连接,4号引脚与两个相互并联的r27和r28一端连接,相互并联的r27和r28的另一端连接vcc_bar,r27和r28的阻值相同且均为200ω,r27和r28与u6的4号引脚连接的一端还连接三极管q1的3号引脚。三极管q1的1号引脚通过固定电阻r30与装置电池输出的vout_en_b4连接,三极管q1的2号引脚通过固定电阻r31与装置电池输出的vout_en_b4连接,三极管q1的2号引脚还接地,其中,固定电阻30的阻值为1kω,固定电阻r31的阻值为10kω。
55.芯片u8的1-3号引脚与vout连接,芯片u8的4号引脚连接型号为3904的三极管q2的3号引脚,三极管q2的1号引脚通过固定电阻r34与装置电池输出的vout_en_b4连接,三极管q2的2号引脚接地,其中,固定电阻r34的阻值为1kω。vout端通过并联的r32和r33连接三极管q2的3号引脚和u8的4号引脚,其中r32、r33的阻值均为200ω。
56.装置电池输出的vout端通过阻值为2kω的固定电阻r8,传输rll_adcin_a7信号;装置电池输出的vout端还通过固定电阻r44输出vout1信号,再通过固定电阻r10,以传输rlh_adcin_b0信号,其中固定电阻r8的阻值为2kω,固定电阻r44为2r/r1206电阻,固定电阻r10的阻值为2kω。
57.固定电阻r8的与rll_adcin_a7连接的一端通过固定电阻r35连接q10的3号端口,q10的2号端口接地,q10的1号端口通过固定电阻r37连接adcgnd_en_b3,固定电阻r10的与rlh_adcin_b0连接的一端通过固定电阻r36连接q10的3号端口。其中r35的阻值为2kω,q10为ao3400芯片,r37的阻值为1kω,r36的阻值为2kω。该部分电路形成气溶胶生成装置插入检测电路,即当气溶胶生成装置插入充电盒时,通过adcgnd_en_b3端口发送一信号给到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22,该信号可以是高电平信号或者低电平信号,从而利用充电盒电池控制电路对装置电池充电电路进行输出控制。
58.第二稳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7和q3,q7和q3均为ao3401型号,场效应管q7中s端2号引脚连接所述vout1,场效应管q7中g端1号引脚通过阻值为4k7ω的r39连接vout1,g段端的1号引脚还连接型号为3904的三极管q8的3号引脚,q8的2号引脚接地,q8的1号引脚通过阻值为10kω的固定电阻r40以传输rld_en_b5信号。
59.场效应管q3的d端3号引脚与场效应管q7的d端3号引脚连接,场效应管q3的s端2号
引脚连接vcc_bar,g端1号引脚通过阻值为4k7的固定电阻r38与vcc_bar连接,g端1号引脚还连接型号为3904的三极管q4的3号引脚,q4的2号引脚接地,q4的1号引脚连接阻值为10kω的固定电阻r19以传输rld_en_b5信号。
60.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充电盒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盒电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盒充电电路包括第二触发器j1和充电盒充电控制芯片u3,所述第二触发器j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盒充电控制芯片u3,所述充电盒充电控制芯片u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盒电池,充电盒充电控制芯片u3为ip5306,所述第二触发器j1为usb-typec-16。
61.具体如图6所示,第二触发器j1的b1引脚为gnd3端口接地,j1的a12引脚为gnd2端口接地,b3引脚为vbus3端口输出usb_5v信号,b5引脚为cc2端口且通过阻值为5k1ω的固定电阻r12接地,b6引脚为dp2端口连接up_txd信号,b7引脚为dm2端口输出up_rxd信号,b9引脚为vbus4端口输出usb_5v信号,b12引脚为gnd4端口,c4引脚为sheild4端口,c3引脚为sheild3端口,c6引脚为sheild6端口,c5引脚为shield5端口,c2引脚为shield2端口,c1引脚为shield1端口,a1引脚为gnd1端口,a1、c1-c6、b12引脚均接地;a4引脚为vbus1端口输出usb_5v信号,a5为cc1端口通过阻值为5k1ω的固定电阻r11接地,a6引脚为up1端口,且输出up_txd信号,该up_txd信号通过阻值为33ω的固定电阻r20向外输出up_txd_a2信号;a7引脚为dm1端口,且输出up_rxd信号,该up_rxd信号通过阻值为33ω的固定电阻r18向外输出up_rxd_a3信号;a9引脚为vbus2端口向外输出usb_5v信号,该usb_5v信号通过型号为f0603fa2500v032tm的f2输出5v1信号,且该5v1信号连接充电盒型号为eta7014的过压保护芯片u2的4号引脚的in端;a12引脚为gnd2端口且接地。
62.芯片u2的4号引脚in端与5号引脚vcc端并联后通过阻值为10kω的固定电阻r17连接u2的2号引脚en端,芯片u2的6号引脚gnd端接地;芯片u2的3号引脚out端连接v_5v信号,且与型号为ip5306型号的芯片中的1号引脚vin端口连接。芯片u3的2号引脚led1端口通过阻值为10kω的r45与chg_det_a4信号拦截,芯片u3的3号引脚led2端口通过1kω的r43电阻与vcc_bar信号连接,芯片u3的4号引脚led3端口与3号引脚led2端口并联,芯片u3的5号引脚key端口通过10kω的固定电阻r42与ip5306_en_c14信号连接;u3的6号引脚bat端口通过型号为0.5r/r0603的电阻r41连接vcc_bar信号,u3的7号引脚sw端通过型号为1r0/l7*7*4的l1连接vcc_bar信号,u3的8号引脚vout端连接5v_out信号,u3的9号引脚gnd端接地。
6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