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组装中碟的伞骨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5615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自动组装中碟的伞骨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伞骨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的是自动组装中碟的伞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雨具的伞骨中部一般安装中碟,中碟是伞骨和支撑骨的连接件。现有制伞技术,非金属材料伞骨中部的连接件一般采用注塑而成,伞骨与中碟直接注塑为一体结构,结构稳固而牢靠。金属伞骨则采用的中碟与伞骨是相互独立的,一般要后期机械或人工加工组装在一起。具体如下:先在伞骨中部开一定位槽,再由人工将中碟夹装于定位槽,最后由人工或机械夹紧中碟的两侧翼;此处的定位槽是为提高中碟与伞骨的结构稳定性。上述金属伞骨中碟的组装工序多而杂,工作效率低下,造成劳动力成本的严重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一次性完成伞骨开槽、中碟组装,具有高工作效率的自动组装中碟的伞骨加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自动组装中碟的伞骨加工装置,包括机架、进料仓、进料通道、振动盘;机架设有送料装置,以及压扁装置、钻孔装置、开槽装置和中碟夹合装置;

进料仓连接送料装置进料端;中碟夹合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冲头和夹板;第一底座开有相互垂直的定位条槽和中碟沟槽;冲头呈L型,由前侧的定位部和后侧的按压部构成;夹板中部铰接于机架,头部悬空于中碟沟槽后侧的正上方且位于按压部的下方,尾部经第一弹簧连接于机架,夹板呈下厚上薄;进料通道呈倾斜设置,其进料口与振动盘的出料口连接,出料口位于第一底座的正上方,进料通道由上板和下板构成,上板和下板之间留有供中碟通过的间隙;

伞骨被送料装置根根错开输送至压扁装置、钻孔装置和开槽装置实施压扁、钻孔和开槽后,进入中碟夹合装置;

中碟则由振动盘进入进料通道,倒扣于上板并沿上板滑行至第一底座上方,再自由掉落倒扣于伞骨的槽口部,紧接着冲头下压,定位部先挡于中碟的前方,随后按压部将夹板压下,中碟的两个侧翼在定位部和夹板的双面夹击下贴合;最后冲头上升,送料装置将伞骨推出,夹板在第一弹簧作用下自动上升复位。

优选的,还包括夹紧装置;夹紧装置由固定于机架的顶板、压板、若干连接柱、套装于连接柱的第二弹簧、以及底板构成,压板通过连接柱可上下位移地连接于顶板下方,底板位于压板的下方;外力作用,伞骨于底板和压板的间隙穿行,常态下,第二弹簧施力于压板夹紧伞骨。

优选的,送料装置包括前后位移的滑板;滑板均匀分布有若干上部只前绕转的推板;推板中部铰接于滑板,下部经第三弹簧连接于滑板,顶部后端呈弧形倒角;滑板低于底板,推板则高于底板;推板每次只推动一根伞骨于夹紧装置穿行。

优选的,进料仓由相互平行的上夹板和下夹板构成,上夹板和下夹板的间隙只容一根伞骨穿行。

优选的,下夹板固定有安装座板,安装座板的顶面螺纹安装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底端与下夹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机架还安装有电机、转盘、转轴和连杆;电机与转盘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转轴套装有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连杆的一端与转盘的偏心件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摆杆铰接;第一摆杆与滑板的后端部连接;机架还安装有阻导轨,滑板滑动安装于导轨。优选的,压扁装置包括上下位移的压块和第二底座,钻孔装置包括上下位移的钻头和第三底座,切槽装置包括上下位移的槽刀和第四底座。

优选的,转轴轴接于一中心轴,中心轴套装有多个凸轮,多个凸轮用于控制冲头、压块、钻头或槽刀的下位移;还包括若干控制冲头、压块、钻头或槽刀上位移的第四弹簧。

优选的,包括位于伞骨两侧的两组压扁装置和钻孔装置,同侧的压块和钻头由同一凸轮和同一第四弹簧控制上下位移;槽刀和冲头也由同一凸轮和同一第四弹簧控制上下位移。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送料装置将伞骨根根错开分别输送至压扁装置、钻孔装置和开槽装置实施压扁、钻孔和开槽,最后输送至中碟夹合装置实施组装中碟再由中碟夹合装置夹合中碟的两侧翼,中碟的组装采用的是振动盘使中碟以倒扣方式整齐排列沿进料通道滑行并倒扣于伞骨;该装置实现了自动化中碟组装和夹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的部分结构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的部分结构分布图;

图4为送料仓和送料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开槽装置和中碟夹合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中碟夹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开槽装置和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进料仓;21、上夹板;22、下夹板;23、安装座板;24、调节螺栓;3、进料通道;31、上板32、下板;4、振动盘;5、伞骨;61、压扁装置;611、压块;612、第二底座;62、钻孔装置;621、钻头;622、第三底座;63、开槽装置;631、槽刀;632、第四底座;64中碟夹合装置;641、第一底座;6411、定位条槽;6412、中碟沟槽;642、冲头;6421、定位部;6422、按压部;643、夹块;6431、第一弹簧;65、夹紧装置;651、顶板;653、连接柱;654、第二弹簧;655、底板;66、送料装置;661、滑板;662、推板;663、第三弹簧;71、电机;72、转盘;721、偏心件;73、传送带;74、转轴;741、第一摆杆;742、第二摆杆;75、连杆;76、导轨;77、中心轴;78、凸轮;79、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到的方向用语仅是针对说明书附图1位置状态而言,具体“前”指说明书附图1和4的右侧,因此这里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如图1-3所示,自动组装中碟的伞骨加工装置,包括机架1、进料仓2、压扁装置61、钻孔装置62、开槽装置64、中碟夹合装置64、送料装置66、夹紧装置65、振动盘4、和进料通道3。进料仓2固定于机架1的后侧;压扁装置61、钻孔装置62、开槽装置64、中碟夹合装置64、送料装置66和夹紧装置65安装于机架1;振动盘4设置于机架1前侧;进料通道3的进料端与振动盘4的出料端连接;进料通道3的出料端设于中碟夹合装置64。本结构的具体工作方式:进料仓2的伞骨5由送料装置66根根错开分多次输送至压扁装置61、钻孔装置62、开槽装置64、中碟夹合装置64实施压扁、钻孔、开槽,上述三种加工处理工序中钻孔必须在压扁之后,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随意组合(例如由压扁装置61对伞骨5的两端同时实施压扁处理,再由开槽装置64对伞骨5的中部实施开槽处理,最后由钻孔装置62对伞骨5两端的压扁部位实施钻孔处理);伞骨5最后会被输送至中碟夹合装置64,先是中碟倒扣于伞骨5,再对中碟实施夹合处理。

中碟倒扣于伞骨的过程如下:振动盘4在其底部脉冲电磁铁(未示出)作用下,料斗座垂直方向振动,中碟受这种振动而言螺旋轨道上升,经过一段的筛选或姿态变化,中碟将以侧翼向下的倒扣方式整齐排列地进入进料通道3的下板32,并沿下板32滑行至中碟夹合装置64的第一底座641的正上方,最后自由落体倒扣于伞骨5的槽口部,在中碟下滑过程中由进料通道3的上板31抵住中碟,避免其脱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中碟夹合装置64的具体结构,如图6和7所示,包括第一底座641、冲头642和夹块643。第一底座641开有避免伞骨晃动的定位条槽6411和供中碟侧翼伸入的中碟沟槽6412;冲头642则前侧的定位部6421和后侧的按压部6422构成,定位部6421低于按压部6422且两者组成一倒L型冲头。夹块643则采用可转动铰接于机架1;其头部悬空于中碟沟槽6412后侧的正上方,且位于按压部6422的下方;尾部经第一弹簧6431连接于机架1。中碟夹合装置64实施夹合中碟时,冲头642下压,定位部6421先进入中碟沟槽6412挡于中碟的前方,紧接着按压部6422将夹块643的头部压入中碟沟槽6412的后侧,中碟的两个侧翼在定位部6421和夹块643的双面夹击下贴合;冲头642上升后,送料装置66将伞骨向前推出,夹块643在第一弹簧6431作用自动上升复位,本结构中夹块643要设计呈下厚上薄的结构。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冲头642和夹块643的上下位移,减小设备的磨损,避免冲头642卡死。

本发明中,机架1的压扁装置61、钻孔装置62、开槽装置64、中碟夹合装置64、送料装置66的结构可以多种,例如各个装置由电机、气缸或液压缸驱动动作,并且由一工业控制中心统一协调,采用这些方式必须要配合大量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智能化装置,制作成本高昂。为节约生产成本,降低企业负担,这里介绍由一电机驱动上述装置和谐动作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机架1安装有一电机71、传送带73、中心轴77。电机71通过传送带73驱动中心轴77转动,中心轴77轴接有一转盘72和三个凸轮78。其中转盘72是用于控制送料装置66,三个凸轮78则用于压扁装置61、钻孔装置62、开槽装置64或中碟夹合装置64。

如图4和5所示,夹紧装置65用于支撑并夹紧伞骨5,由固定于机架1的顶板651、上下位移连接于顶板651的压板652、连接压板652和顶板651的连接柱653、套装于连接柱653的第二弹簧654、支撑伞骨5的底板655构成。送料装置66包括滑板661、推板662、第三弹簧663和导轨76。滑板661滑动安装于倒L型导轨76的下方,其的后端部固定有第一摆杆741;第一摆杆741的下部则轴接于一转轴74,转轴74还轴接有第二摆杆742;而第二摆杆742经连杆75连接至转盘72的偏心件721;推板662中部铰接于滑板661,底部经第三弹簧663连接于滑板661,顶部后端呈弧形倒角;其中滑板661需低于底板655;而推板662则要高于底板655,高出的距离为伞骨半径和直径之间。进料仓2由上夹板21和下夹板22构成,下夹板22固定有L型安装座板23,安装座板23与上夹板21平行的顶面螺纹安装有调节螺栓24,调节螺栓24的底端与下夹板22固定连接,旋转调节螺栓24实现改变上下夹板(21、22)的间隙,以适应各种直径的伞骨5。多根伞骨5沿上下夹板(21、22)间隙叠加在一起(每层只有一根伞骨),最底的一根伞骨5被下夹板22限制后退但未被上夹板21限制前进,在推板662的推动下才进入夹紧装置65并分多次于夹紧装置65穿行,伞骨5每次前进距离等于推板662的间隔。而滑板661后位移过程中,推板662顶部弧形倒角使其在碰撞伞骨后立刻自动向前绕转,越过该伞骨之后,推板662在第三弹簧663作用下马上复位呈竖直状态。

如图6和8所示,同侧压扁装置61的压块611和钻孔装置62的钻头621的下位移由同一凸轮78控制并由该凸轮78下方的第四弹簧79使它们自动上升复位;开槽装置63的槽刀631和中碟夹合装置64的冲头的下位移也采用同一凸轮78控制,且由该凸轮78下方的第四弹簧79使它们自动上升复位。第四弹簧79的自动复位结构可以参考现有钻孔机、切割机等的结构,在此不重复赘述。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