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821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背景技术:

常见服装的基本拉合元件不外乎使用钮扣或拉链结构。相较于钮扣,使用拉链结构拥有更好的使用性以及较为坚固的结构特性,一般拉链结构具有一拉链头以及一拉链带,拉链头主要配合拉链带做为拉链结构进行往复拉动的连结元件,使得拉链结构应用在服饰以及配件将更为普及。然而,现有技术的拉链结构的拉链头、弹性件与锁钩件不管是个别或是两两在配合上仍然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包括:一滑动组件以及一拉动件。所述滑动组件具有一基底部、一第一侧挡部、一第二侧挡部、一基座部、弹性件以及一锁钩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和所述第二侧挡部分别从所述基底部的两个相反侧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侧挡部和所述第二侧挡部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前端部,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后端部,所述基座部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以弹性顶抵所述锁钩件,所述弹性件具有一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上的固定部、一从所述固定部延伸出的弹性部以及一从所述弹性部延伸出且顶抵所述锁钩件的顶抵部,所述锁钩件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能活动地接触所述弹性件的所述顶抵部,且所述锁钩件的一个末端上具有一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所述拉动件能活动地与所述锁钩件相互配合。其中,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固定部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具有一前固定段、一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后固定段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前固定段与所述后固定段之间的中间固定段,所述后固定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定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定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定段朝向所述后固定段逐渐缩小,其中,所述后固定段具有一连接于所述中间固定段的第一固定段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弹性部之间的第二固定段,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后固定段的所述第一固定段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厚度,且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厚度从所述第一固定段朝向所述弹性部逐渐缩小。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具有一前固定段、一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后固定段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前固定段与所述后固定段之间的中间固定段,所述后固定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定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定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定段朝向所述后固定段逐渐缩小,其中,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前固定段的前固持段、一用于固定所述后固定段的后固持段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前固持段与所述后固持段之间以用于固定所述中间固定段的中间固持段,所述后固持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持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持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持段朝向所述后固持段逐渐缩小,其中,所述基座部的外表面具有向内凹陷的至少一个凹陷空间,所述基座部的内表面具有邻近且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凹陷空间的至少一个凸出体,且至少一个凹陷空间和至少一个所述凸出体都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后固定段上,其中,所述锁钩件的另一个末端上具有一固持部,且所述锁钩件的所述固持部通过所述固持部以限位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其中,所述顶抵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弹性部的宽度,且所述顶抵部的一个末端上具有一能滑动地接触所述锁钩件的斜倾倒角,以用于增加所述顶抵部与所述锁钩件之间的接触面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一滑动组件的一基座部上,以弹性顶抵一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的锁钩件,所述弹性件包括:一固定部、一弹性部以及一顶抵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上。所述弹性部从所述固定部延伸出。所述顶抵部从所述弹性部延伸出且顶抵所述锁钩件。其中,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固定部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具有一前固定段、一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后固定段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前固定段与所述后固定段之间的中间固定段,所述后固定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定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定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定段朝向所述后固定段逐渐缩小,其中,所述后固定段具有一连接于所述中间固定段的第一固定段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弹性部之间的第二固定段,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后固定段的所述第一固定段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厚度,且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厚度从所述第一固定段朝向所述弹性部逐渐缩小。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具有一前固定段、一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后固定段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前固定段与所述后固定段之间的中间固定段,所述后固定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定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定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定段朝向所述后固定段逐渐缩小,其中,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前固定段的前固持段、一用于固定所述后固定段的后固持段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前固持段与所述后固持段之间以用于固定所述中间固定段的中间固持段,所述后固持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持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持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持段朝向所述后固持段逐渐缩小,其中,所述基座部的外表面具有向内凹陷的至少一个凹陷空间,所述基座部的内表面具有邻近且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凹陷空间的至少一个凸出体,且至少一个凹陷空间和至少一个所述凸出体都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后固定段上,其中,所述锁钩件的另一个末端上具有一固持部,且所述锁钩件的所述固持部通过所述固持部以限位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其中,所述顶抵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弹性部的宽度,且所述顶抵部的一个末端上具有一能滑动地接触所述锁钩件的斜倾倒角,以用于增加所述顶抵部与所述锁钩件之间的接触面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包括:一滑动组件以及一拉动件。所述滑动组件具有一基底部、一第一侧挡部、一第二侧挡部、一基座部、弹性件以及一锁钩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和所述第二侧挡部分别从所述基底部的两个相反侧端向上延伸,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所述基座部具有一贯穿式定位开口,所述弹性件具有一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上的固定部、一从所述固定部延伸出的弹性部以及一从所述弹性部延伸出且顶抵所述锁钩件的顶抵部,所述锁钩件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能活动地接触所述弹性件的所述顶抵部,且所述锁钩件的一个末端上具有一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所述拉动件能活动地与所述锁钩件相互配合。其中,所述基座部的外表面具有向内凹陷的至少一个凹陷空间,所述基座部的内表面具有邻近且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凹陷空间的至少一个凸出体,且所述锁钩件的另一个末端上具有一被所述凸出体所限位的固持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固定部的厚度,以用于增加所述弹性部所能提供的弹性系数以及弹性力,其中,所述固定部具有一前固定段、一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后固定段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前固定段与所述后固定段之间的中间固定段,所述后固定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定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定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定段朝向所述后固定段逐渐缩小,其中,所述后固定段具有一连接于所述中间固定段的第一固定段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弹性部之间的第二固定段,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后固定段的所述第一固定段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厚度,且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厚度从所述第一固定段朝向所述弹性部逐渐缩小。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具有一前固定段、一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后固定段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前固定段与所述后固定段之间的中间固定段,所述后固定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定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定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定段朝向所述后固定段逐渐缩小,其中,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前固定段的前固持段、一用于固定所述后固定段的后固持段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前固持段与所述后固持段之间以用于固定所述中间固定段的中间固持段,所述后固持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持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持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持段朝向所述后固持段逐渐缩小,其中,至少一个凹陷空间和至少一个所述凸出体都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后固定段上,且所述固持部被限位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其中,所述顶抵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弹性部的宽度,且所述顶抵部的一个末端上具有一能滑动地接触所述锁钩件的斜倾倒角,以用于增加所述顶抵部与所述锁钩件之间的接触面积。

优选地,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设置在一具有相互配合的一第一拉链齿条和一第二拉链齿条的拉链齿结构上,所述第一拉链齿条包括一第一拉链齿承载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拉链齿承载件上的多个第一拉链齿,所述第二拉链齿条包括一第二拉链齿承载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拉链齿承载件上的多个第二拉链齿,并且其中一所述第一拉链齿卡固于两个所述第二拉链齿之间,以在所述第一拉链齿与两个所述第二拉链齿之间形成一供所述锁钩件的所述定位部插入的间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其可通过“所述弹性件具有一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上的固定部、一从所述固定部延伸而出的弹性部以及一从所述弹性部延伸而出且顶抵所述锁钩件的顶抵部”以及“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固定部的厚度”的技术特征,以用于增加所述弹性部所能提供的弹性系数以及弹性力,借此以避免所述弹性部产生弹性疲乏或者塑性形变,而能有效提升所述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再者,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其可通过“所述基座部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向内凹陷的凹陷空间,且所述基座部的内表面具有至少一邻近且对应至少一所述凹陷空间的凸出体”以及“所述锁钩件的另外一个末端上具有一被所述凸出体所限位的固持部”的技术特征,以使得所述锁钩件的所述固持部会因着所述凸出体的卡固而持续容置在一容置凹槽内,所以所述锁钩件就将所述固持部做为一转轴来进行向上移动或者向下移动。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滑动组件(弹性件尚未被基座部的顶部所卡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滑动组件的上视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滑动组件的弹性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滑动组件的弹性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滑动组件的弹性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滑动组件(弹性件已经被基座部的顶部所卡固)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7为图6的vii-vii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6的viii-viii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滑动组件的前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锁钩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锁钩件被向上拉动前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锁钩件被向上拉动后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在拉链齿结构上进行滑动时的上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定位部插入于间隙内时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予以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下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每一段落的内容,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5所示。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组件1(或称拉头组件、拉链头组件),其包括:一基底部10、一第一侧挡部11、一第二侧挡部12、一基座部13、一锁钩件14以及一弹性件15,其中基底部10、第一侧挡部11、第二侧挡部12以及基座部13构成一滑动件。

配合图1、图6以及图7所示,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分别从基底部10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并且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前端部101。另外,基座部13设置在基底部10上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后端部102,并且基座部13具有一位于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130。此外,弹性件15设置在基座部13上以弹性顶抵锁钩件14,并且弹性件15具有一固定在基座部13上的固定部151、一从固定部151延伸而出的弹性部152以及一从弹性部152延伸而出且顶抵锁钩件14的顶抵部153。再者,锁钩件14可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且可活动地接触弹性件15的顶抵部153,并且锁钩件14的其中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定位部140。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3所示,弹性部152的厚度h2会小于固定部151的厚度h1,以用于增加弹性部152所能提供的弹性系数以及弹性力,借此以避免弹性部152产生弹性疲乏或者塑性形变,而能有效提升弹性件15的使用寿命。另外,配合图3、图5以及图7所示,顶抵部153的一末端上具有一能滑动地接触锁钩件14的斜倾倒角1530,以用于增加顶抵部153与锁钩件14之间的接触面积。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图4以及图5所示,固定部151具有一前固定段1511、一连接于弹性部152的后固定段1512以及一连接于前固定段1511以及后固定段1512之间的中间固定段1513。关于弹性件15的宽度,如图4所示,后固定段1512的宽度w12会小于前固定段1511的宽度w11,并且中间固定段1513的宽度w13会从前固定段1511朝向后固定段1512逐渐缩小。如图5所示,弹性部152的宽度w2会远小于后固定段1512的宽度w12,以用于增加弹性部152所能提供的弹性系数以及弹性力,借此以避免弹性部152产生弹性疲乏或者塑性形变,而能有效提升弹性件15的使用寿命。另外,顶抵部153的宽度w3会大于弹性部152的宽度w2,以用于增加弹性件15与锁钩件14之间的接触面积。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以及图3所示,后固定段1512具有一连接于中间固定段1513的第一固定段15121以及一连接于第一固定段15121与弹性部152之间的第二固定段15122。关于弹性件15的厚度,如图3所示,弹性部152的厚度h2会小于后固定段1512的第一固定段15121的厚度h11以及第二固定段15122的厚度h12,并且第二固定段15122的厚度h12会从第一固定段15121朝向弹性部152逐渐缩小。另外,弹性部152的厚度h2与顶抵部153的厚度h3会大致上相同。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以及图2所示,基座部13具有一用于固定前固定段1511的前固持段1301、一用于固定后固定段1512的后固持段1302以及一连接于前固持段1301与后固持段1302之间以用于固定中间固定段1513的中间固持段1303。另外,如图2所示,后固持段1302的宽度w2’会小于前固持段1301的宽度w1’,并且中间固持段1303的宽度w3’会从前固持段1301朝向后固持段1302逐渐缩小。由于中间固持段1303的宽度w3’与后固持段1302的宽度w2’都会比前固持段1301的宽度w1’小,所以可以有效降低基座部13与衣物之间的摩擦力,借此以增加滑动组件1与衣物之间在滑动配合上的顺滑度。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6以及图7所示,基座部13的外表面13001具有至少一向内凹陷的凹陷空间15123,并且基座部13的内表面13002具有至少一邻近且对应至少一凹陷空间15123的凸出体15124。另外,至少一凹陷空间15123与至少一凸出体15124都设置在固定部151的后固定段1512上,并且锁钩件14的另外一末端上具有一被凸出体15124所限位的固持部141。值得注意的是,如图7所示,锁钩件14的固持部141会因着凸出体15124的卡固而持续容置在一容置凹槽131内,所以锁钩件14就将固持部141做为一转轴来进行向上移动(如图13所示)或者向下移动(如图12所示)。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8以及图9所示,第一侧挡部11具有一第一内表面111以及一与第一内表面111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一外表面112,并且第二侧挡部12具有一与第一内表面111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表面121以及一与第二内表面121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122。另外,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内表面111与第一外表面112之间的一第一厚度h1会小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内表面121与第二外表面122之间的一第二厚度h2。举例来说,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内表面111区分成一第一主要内表面1111以及一第一次要内表面1112,并且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内表面121区分成一面向第一主要内表面1111的第二主要内表面1211以及一面向第一次要内表面1112的第二次要内表面1212。另外,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主要内表面1111与第一外表面112之间的一第一主要厚度h11会小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主要内表面1211与第二外表面122之间的一第二主要厚度h21,并且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次要内表面1112与第一外表面112之间的一第一次要厚度h12会小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次要内表面1212与第二外表面122之间的一第二次要厚度h22。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8以及图9所示,基底部10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l1,并且基座部13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l2。第一对称中心线l1会经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一几何中心点p(如图8所示),并且基座部13的第二对称中心线l2以相对于第一对称中心线l1的方式,沿着一从第二侧挡部12朝向第一侧挡部11的水平方向,以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s。举例来说,基座部13的第二对称中心线l2相对于第一对称中心线l1的预定水平偏移量s可以符合下列方程:s=(h2-h1)/2,其中s为预定水平偏移量,h1为第一厚度,h2为第二厚度。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8或图9所示,以第一对称中心线l1做为对称基准线的话,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外表面112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外表面122会对称设置在第一对称中心线l1的两相对端。另外,以第二对称中心线l2做为对称基准线的话,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内表面111的第一主要内表面1111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内表面121的第二主要内表面1211会对称设置在第二对称中心线l2的两相对端,或者是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内表面111的第一次要内表面1112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内表面121的第二次要内表面1212会对称设置在第二对称中心线l2的两相对端。再者,配合图8、图9以及图10所示,锁钩件14的定位部140的其中一侧面具有一沿着相反于水平方向的相反方向产生凹陷的闪避切边1400,使得定位部140会偏离第二对称中心线l2而靠近第一对称中心线l1(如图9所示)。

请参阅图11至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z,拉链头组合结构z设置在一具有相互配合的一第一拉链齿条31以及一第二拉链齿条32的拉链齿结构3(或称拉链带)上,拉链头组合结构z包括:一滑动组件1以及一拉动件2(或称拉片)。

配合图1、图11以及图14所示,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分别从基底部10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并且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前端部101。另外,基座部13设置在基底部10上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后端部102,并且基座部13具有一位于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130。此外,弹性件15设置在基座部13上以弹性顶抵锁钩件14,并且弹性件15具有一固定在基座部13上的固定部151、一从固定部151延伸而出的弹性部152以及一从弹性部152延伸而出且顶抵锁钩件14的顶抵部153。再者,锁钩件14可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且可活动地接触弹性件15的顶抵部153,并且锁钩件14的其中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定位部140。另外,拉动件2可活动地与锁钩件14相互配合。举例来说,拉动件2的其中一末端部20具有一可活动地与锁钩件14相互配合的可活动件21。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4以及图15所示,第一拉链齿条31包括一第一拉链齿承载件310以及多个固定在第一拉链齿承载件310上的第一拉链齿311,并且第二拉链齿条32包括一第二拉链齿承载件320以及多个固定在第二拉链齿承载件320上的第二拉链齿321。另外,如图15所示,每一个第一拉链齿311会卡固于两个相邻的第二拉链齿321之间。当其中一第一拉链齿311卡固于其中两个第二拉链齿321之间以在第一拉链齿311与两个第二拉链齿321之间形成一间隙g时,间隙g可供定位部140插入,所以拉链头组合结构z可通过定位部140与间隙g的配合而准确被定位在拉链齿结构3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z及其弹性件1,其可通过“设置在基座部13上”以及“弹性件15设置在基座部13内且位于与锁钩件14之间”的设计,以使得锁钩件14可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且可活动地接触弹性件15。

再者,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z及其弹性件1,其可通过“弹性件15具有一直接接触锁钩件14的151以及一相对于151的152”以及“具有一直接接触弹性件15的152的161以及一相对于161且与锁钩件14彼此分离的162”的设计,以使得弹性件15能够稳固地设置在基座部13内且位于与锁钩件14之间,而不容易从与锁钩件14之间脱离。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z及其弹性件15,其可通过“弹性件15具有一固定在基座部13上的固定部151、一从固定部151延伸而出的弹性部152以及一从弹性部152延伸而出且顶抵锁钩件14的顶抵部153”以及“弹性部152的厚度h2会小于固定部151的厚度h1”的技术特征,以用于增加弹性部152所能提供的弹性系数以及弹性力,借此以避免弹性部152产生弹性疲乏或者塑性形变,而能有效提升弹性件15的使用寿命。

再者,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z及其弹性件15,其可通过“基座部13的外表面13001具有至少一向内凹陷的凹陷空间15123,并且基座部13的内表面13002具有至少一邻近且对应至少一凹陷空间15123的凸出体15124”以及“锁钩件14的另外一末端上具有一被凸出体15124所限位的固持部141”的技术特征,以使得锁钩件14的固持部141会因着凸出体15124的卡固而持续容置在一容置凹槽131内,所以锁钩件14就将固持部141做为一转轴来进行向上移动或者向下移动。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