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中棒内塞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781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伞中棒内塞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折伞的配件,尤其是一种伞中棒内塞组件。



背景技术:

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常用品,能够为人们遮挡风雨以及强烈的阳光,常用的伞根据伞的收拢情况可分为折叠伞和直骨伞,其中,折叠伞因其易于携带和收纳的优点,而广受消费者的青睐;现有的折叠伞中,有三折伞、四折伞和五折伞等,折叠伞在收拢后,当未使用伞带捆绑伞布时,人们提着伞时轻微的抖动都会使得收拢的伞中棒会伸出,同时伞的下巢会沿着伞中棒下滑,使得伞处于半收拢的状态,非常的不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在靠近手柄的位置设有扣件,在伞的下巢的下沿设有一圈环形凸起,伞收拢时,所述环形凸起抵靠在所述扣件上,使得伞的下巢被固定住,这样伞的下巢就不容易随着人的走动时的轻微抖动而任意滑动,从而使得收缩后的伞中棒也就不容易出现滑动伸出的现象;但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的这种结构中,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扣件之间的挂力仍然较小,人们走路的时候对伞的抖动稍微剧烈了些,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扣件之间仍会脱离,中棒会滑动伸出,伞的下巢还是会沿中棒滑动,最后还是处于半收拢状态;此外,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扣件之间摩擦大,反复使用数次之后就容易磨损,甚至因磨损而无法将所述环形凸起挂住,因此,使用寿命非常短,而且一旦磨损,也无法更换和维修,中棒就无法使用了,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使得收拢后的伞中棒不容易随意滑动的、伞收拢时伞的下巢能够固定得更加牢固的、使得伞使用更加方便、同时又更加有利于维修的、使用寿命更长的伞中棒内塞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伞中棒内塞组件,包括第一内塞、第二内塞,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塞和第二内塞之间的N个第三内塞,其中,所述N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伞中棒收拢时,相邻的两个内塞的端面之间通过离合结构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离合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内塞的端面的球形连接头和容置孔,所述球形连接头与所述容置孔对应吻合。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容置孔的开口处的直径略小于所述球形连接头的直径,使用时,通过所述球形连接头伸进所述容置孔内使得相邻的两个内塞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离合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内塞的端面的钩耳和钩槽,所述钩耳与所述钩槽对应吻合的,使用时,通过所述钩耳勾在所述钩槽内使得相邻的两个内塞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在所述钩槽的开口处。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离合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内塞的端面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使用时,通过相邻两个所述内塞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吸附使得相邻两个内塞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是磁性钢珠,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在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磁性钢珠可相对于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或第二容置空间活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是柱形磁铁。

本实用新型由于包括第一内塞、第二内塞,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塞和第二内塞之间的N个第三内塞,其中,所述N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伞中棒收拢时,相邻的两个内塞的端面之间通过离合结构连接,即当伞中棒收拢时,相邻的两个内塞的端面之间通过离合结构连接,而当需要将伞中棒伸展开时,对伞中棒施加预定大小的作用力,所述的相邻的两个内塞的端面之间的离合结构才处于分离状态,如此一来收拢的伞中棒就不容易出现滑落伸出的现象;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离合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更加耐磨;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收拢后的伞中棒就不容易随意滑脱伸出的现象,伞的中棒挂得更加牢固,使得伞使用更加方便、同时又更加有利于维修的、使用寿命更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N个第三内塞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第一内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第二内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第三内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第一内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的第二内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的第三内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第一内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的第三内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九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的第一内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8中的第二内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先参见图1至图5,图1至图5揭示的是伞中棒内塞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一种伞中棒内塞组件,包括第一内塞1、第二内塞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塞1和第二内塞2之间的N个第三内塞3,其中,所述N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伞中棒收拢时,相邻的两个内塞的端面之间通过离合结构4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N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本实施例中,所述N取0,所述第三内塞3的个数为0,也就是本实用新型中只含有第一内塞1和第二内塞2(如图1所示),且所述第一内塞1和第二内塞2之间通过离合结构4连接,也就是只有一个离合结构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合结构4包括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内塞的端面的球形连接头5和容置孔6,所述球形连接头5与所述容置孔6对应吻合,本实施例中,是在所述第一内塞1的端面设有球形连接头5,在所述第二内塞2的端面设有容置孔6,当收拢伞中棒时,所述球形连接头5伸进所述容置孔6内,这样便将所述第一内塞1和第二内塞2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所述离合结构4能够更加牢固地将相邻的两个内塞连接起来,而且当伞中棒需要伸展开时,需要对离合结构4施于预定大小的作用力所述离合结构4才会分开,这样就不至于因为轻微的抖动而使伞中棒滑伸展开,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另外,所述离合结构4比较耐磨,更加耐用,使用寿命更长,而且所述离合结构4一旦出现损坏,便可以将内塞更换,因此,就不会出现因离合结构4的损坏而舍弃整个伞中棒的情况了,更加符合环保的理念。

本实用新型中,图2所示的是N个第三内塞3时的结构示意图,即在所述第一塞1和第二内塞2之间设有N个第三内塞3,如此,此种结构中便有N+1个离合结构4,标号分别为第一离合结构41、第二离合结构42······第N离合结构4N,以及第N+1离合结构4N+1,具体地,所述第一离合结构41包括设置在第一内塞1的端面的第一球形连接头5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个第三内塞31的与所述第一球形连接头51相邻的端面的第一容置孔61,所述的第二离合结构42包括设置在第一个第三内塞31的另一端面的第二球形连接头52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个第三内塞32的与所述第二球形连接头52相邻的端面的第二容置孔62,以此类推,所述第N离合结构4N包括设置在所述第N-1个第三内塞3N-1的另一端面的第N球形连接头5N和设置在所述第N个第三内塞3N的与所述第N球形连接头5N相邻的端面的第N容置孔6N,所述第N+1离合结构4N+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N个第三内塞3N的另一端面的第N+1球形连接头5N+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塞2的与所述第N+1球形连接头5N+1的相邻的端面的第N+1容置孔6N+1。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地,所述容置孔6的开口处的直径d2略小于所述球形连接头5的直径d1(请参见图3至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图3和图4只是示意图,并不以图中所示的d1和d2的尺寸为准(由于视觉误差可能观察到d2大于d1),而应以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为准,使用时,通过所述球形连接头5伸进所述容置孔6内使得相邻的两个内塞连接;而又因为所述容置孔6的开口处的直径d2略小于所述球形连接头5的直径d1,因此当伞中棒收拢时,需要施加预定大小的作用力才可以将所述球形连接头5置于所述容置孔6内,同样地,当需要将伞中棒伸展开时,也需要预定大小的作用力才可以将所述球形连接头5从所述容置孔6内脱离,因此,收拢后的伞中棒就不至于因消费者的轻微的抖动而滑落并伸展开,消费者更加容易控制伞中棒的状态,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为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大体上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N等于1,也就是有一个第三内塞3,这样本实施例中就有两个离合结构,分别是第一离合结构41和第二离合结构42;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塞1、第二内塞2和第三内塞的外形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也不同,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内塞的径向切面是圆形,本实施例中的内塞的径向切面是跑道型。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为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第三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大体上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N等于2,也就是有两个第三内塞3,同时有三个离合结构4,分别是第一离合结构41、第二离合结构42和第三离合结构43;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塞1、第二内塞2和第三内塞3的外形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不同,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内塞的径向切面是圆形,本实施例中的内塞的径向切面是四叶花瓣型。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为第四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第四种实施方式与第三种实施方式大体上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N等于3,也就是有三个第三内塞3,有四个离合结构4,分别是第一离合结构41、第二离合结构42、第三离合结构43和第四离合结构44,所述第一离合结构41包括第一球形连接头51和第一容置孔61,所述第二离合结构42包括第二球形连接头52和第二容置孔62,所述第三离合结构43包括第三球形连接头53和第三容置孔63,所述第四离合结构44包括第四球形连接头54和第四容置孔6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塞1、第二内塞2和第三内塞3的外形结构与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内塞的外表面还设有缺口60。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为第五种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第五种实施方式与第四种实施方式大体上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塞1、第二内塞2和第三内塞3的外形结构与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内塞的径向切面是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为第六种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第六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大体上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外形结构的内塞配合使用,本实施例中的N等于3,本实施例是四种不同外形结构的内塞配合使用,同样地,只需要保证所述离合结构4能够正常的工作,就可以将不同的外形结构的内塞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为第七种实施方式(如图11至14所示),第七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大体上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合结构4包括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内塞的端面的钩耳7和钩槽8,所述钩耳7与所述钩槽8对应吻合的,使用时,通过所述钩耳7勾在所述钩槽8内使得相邻的两个内塞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N是3,也就是所述第一内塞1和第二内塞2之间有三个第三内塞3,有四个离合结构4,分别是第一离合结构41、第二离合结构42、第三离合结构43和第四离合结构44,所述第一离合结构41包括第一钩耳71和第一钩槽81,所述第二离合结构42包括第二钩耳72和第二钩槽82,所述第三离合结构43包括第三钩耳73和第三钩槽83,所述第四离合结构44包括第四钩耳74和第四钩槽84。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部80,所述导向部80设置在所述钩槽8的开口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使得所述钩耳7更加容易地滑入所述钩槽内8内。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为第八种实施方式(如图15至17所示),第八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大体上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合结构4包括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内塞的端面的第一磁性件91和第二磁性件92,使用时,通过相邻两个所述内塞的第一磁性件91和第二磁性件92的吸附使得相邻两个内塞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91和第二磁性件92是磁性钢珠,所述第一磁性件91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910内,所述第二磁性件92设置在第二容置空间(图中不可见)内,所述磁性钢珠可相对于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910或第二容置空间活动;本实施例中的N等于3,也就是在所述第一内塞1和第二内塞2之间有三个第三内塞3,有四个离合结构4,分别是第一离合结构41、第二离合结构42、第三离合结构43和第四离合结构44,所述第一离合结构41包括第一离合结构的第一磁性件911和第一离合结构的第二磁性件(图中不可见),所述第二离合结构42包括第二离合结构的第一磁性件912和第二离合结构的第二磁性件(图中不可见),所述第三离合结构43包括第三离合结构的第一磁性件913和第三离合结构的第二磁性件(图中不可见),所述第四离合结构44包括第四离合结构的第一磁性件914和第四离合结构的第二磁性件(图中不可见);所述第一离合结构的第一磁性件911设置在第一离合结构的第一容置空间9101内,所述第一离合结构的第二磁性件设置在第一离合结构的第二容置空间(图中不可见)内,所述第二离合结构的第一磁性件912设置在第二离合结构的第一容置空间9102内,所述第二离合结构的第二磁性件设置在第二离合结构的第二容置空间(图中不可见)内,所述第三离合结构的第一磁性件913设置在第三离合结构的第一容置空间9103内,所述第三离合结构的第二磁性件设置在第三离合结构的第二容置空间(图中不可见)内,所述第四离合结构的第一磁性件914设置在第四离合结构的第一容置空间9104内,所述第四离合结构的第二磁性件设置在第四离合结构的第二容置空间(图中不可见)内。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为第九种实施方式(如图18至20所示),第九种实施方式与第八种实施方式大体上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91和第二磁性件92是柱形磁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