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运动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5897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运动鞋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滑运动鞋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鞋底,一般包括有鞋底本体,为了防止打滑,在鞋底本体底部横向设有若干条防滑纹,横向设置的防滑纹虽然可以防止其沿前后方向打滑,但是,人们在使用时,经常还会向其它方向打滑,因此,这种结构的鞋底,其结构过于简单,从而使得其防滑性能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滑运动鞋底,能够提供前掌底面全方位各方向上的防滑作用,防滑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滑运动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鞋底底面,所述鞋底底面具有与前脚掌位置对应的前掌底面,所述前掌底面上设有一个十字型凸条及四个防滑凸块;

所述十字型凸条的交点位置处设有上窄下宽的梯形台凹槽,且所述十字型凸条由沿鞋底底面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凸条及沿鞋底底面内外方向延伸的横向凸条组成;

四个所述防滑凸块分别设置在十字型凸条的前内象限区、前外象限区、后外象限区和后内象限区,每个防滑凸块朝向地面的下端面上还分别设有向上弯曲的圆弧槽,且每个所述防滑凸块分别具有平行于横向凸条的第一直边、平行于纵向凸条的第二直边以及连接第一直边和第二直边的圆弧边,四个所述圆弧边均呈向上且远离纵向凸条的倾斜面。

优选地,所述圆弧槽内还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的防滑凸柱。

优选地,所述防滑凸柱由一个三角凸柱及三个防滑凸条组成,所述三角凸柱的上端一体连接圆弧槽,下端朝向地面设置,三个防滑凸条分别设置在三角凸柱下端的三个顶点位置处且分别朝向三角凸柱下端的中心设置。

优选地,所述纵向凸条在垂直于鞋底底面前后方向的纵截面形状为顶点朝向地面的三角形,所述横向凸条在平行于鞋底底面前后方向的纵截面形状为顶点朝向地面的三角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十字型凸条的前内象限区是指位于横向凸条的前方且在纵向凸条以内的前掌底面区域;所述十字型凸条的前外象限区是指位于横向凸条的前方且在纵向凸条以外的前掌底面区域;所述十字型凸条的后内象限区是指位于横向凸条的后方且在纵向凸条以内的前掌底面区域;所述十字型凸条的后外象限区是指位于横向凸条的后方且在纵向凸条以外的前掌底面区域。所述的内外方向是相对双足中心而言的,即靠近双足中心的鞋底一侧为内,远离双足中心的鞋底一侧为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在前掌底面设置有十字型凸条,而十字型凸条由横向凸条和纵向凸条组成,如此使得前掌底面具有前后及内外方向上的防滑作用;又由于在十字型凸条的四个象限区内分别设置有一个防滑凸块,而每个防滑凸块包括平行于横向凸条的第一直边、平行于纵向凸条的第二直边及连接第一直边和第二直边的圆弧边,且四个圆弧边均呈向上且远离纵向凸条的倾斜面,如此不仅增强前掌底面在前后及内外方向上的防滑作用,而且赋予前掌底面在其他方向上的防滑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前掌底面具有各个方向上的防滑作用,防滑效果显著。另外,在十字型凸条的交点位置处设有上窄下宽的梯形台凹槽,防滑凸块的下端面上还分别设有圆弧槽,如此在触地受力后易发生压缩变形而产生类似吸盘的强而有力的抓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掌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位于十字型凸条前外象限区内的防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所示的A-A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滑凸柱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十字型凸条;11、纵向凸条;12、横向凸条;100、梯形台凹槽;20、防滑凸块;21、第一直边;22、第二直边;23、圆弧边;200、圆弧槽;30、防滑凸柱;31、三角凸柱;32、防滑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滑运动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鞋底底面,所述鞋底底面具有与前脚掌位置对应的前掌底面,所述前掌底面上设有一个十字型凸条10及四个防滑凸块20。

所述十字型凸条10的交点位置处设有上窄下宽的梯形台凹槽100,且所述十字型凸条10由沿鞋底底面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凸条11及沿鞋底底面内外方向延伸的横向凸条12组成。在本实施例中,为增强横向凸条12和纵向凸条11的防滑作用,同时也使得本实施例鞋底尤其适用于土路或野外上行走,所述纵向凸条11在垂直于鞋底底面前后方向的纵截面形状优选为顶点朝向地面的三角形,所述横向凸条12在平行于鞋底底面前后方向的纵截面形状优选为顶点朝向地面的三角形。

四个所述防滑凸块20分别设置在十字型凸条10的前内象限区、前外象限区、后外象限区和后内象限区,每个防滑凸块20朝向地面的下端面上还分别设有向上弯曲的圆弧槽200,且每个所述防滑凸块20分别具有平行于横向凸条12的第一直边21、平行于纵向凸条11的第二直边22以及连接第一直边21和第二直边22的圆弧边23,四个所述圆弧边23均呈向上且远离纵向凸条11的倾斜面,利用该倾斜面使得四个所述圆弧边23在行进移动过程更易与地面压力接触,从而产生相应方向上的防滑作用力,大大增强前掌底面的防滑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弧槽200内还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的防滑凸柱30,每个所述防滑凸柱30由一个三角凸柱31及三个防滑凸条32组成,所述三角凸柱31的上端一体连接圆弧槽200,下端朝向地面设置,三个防滑凸条32分别设置在三角凸柱31下端的三个顶点位置处且分别朝向三角凸柱31下端的中心设置。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