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料的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布料粘合机。
背景技术:
在服装、箱包等的加工制造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布料进行折边和缝纫,在传统方法中通常利用缝纫机设备采用针线来进行缝纫作业,效率较低,需要对布料进行穿孔,会造成对布料造成一定的损伤,并且也会影响产品外形的平整和美观。针对以上缺点,目前出现了一种无缝缝纫的布料加工方法,利用胶液、热熔胶等来将布料粘合以替代传统的缝纫加工方式,该加工方法不会对布料造成破坏,易于加工和拆分,也能够保持产品外形的平整美观,目前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服装等产品的制造中,然而现有的粘合加工作业通常由人工进行,需要工人手动将布料翻折,再手动或利用加热设备对布料进行加热以熔化热熔胶和对布料进行粘合,即便利用加热设备进行加热,对布料的加热粘合依然是分段式进行的,效率较低,也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布料进行连续的加热粘合、生产效率高的布料粘合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布料粘合机,包括一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均可循环转动的一第一带环和一第二带环,和用于驱动第一带环和/或第二带环循环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一带环和第二带环上分别具有一第一夹紧段和一第二夹紧段,所述的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相互贴近并可夹紧布料,当所述第一带环和第二带环循环转动时,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的线速度相等且移动方向相同而可带动布料向后移动,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带环和/或第二带环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一带环和/或第二带环可将加热装置的热量传递至布料上以对布料进行加热粘合。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带环和第二带环均是可导热的,所述加热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紧贴在第一夹紧段上的一第一加热装置和紧贴在第二夹紧段上的一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位于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之间并由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夹紧。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带环和第二带环均为金属带环,且其表面涂覆有防粘涂层。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用于驱动第一带环循环转动的一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第二带环循环转动的一第二驱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带环位于第二带环的上方,第一夹紧段为第一带环底部的一段,第二夹紧段为第二带环顶部的一段。
优选的,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一调节座,第一带环设置在该调节座上,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该调节座整体上下移动的一第一升降机构,和用于驱动调节座的前部上下移动的一第二升降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座上或机架上设置有用于使第一带环维持张紧的一第一张紧机构,机架上设置有用于使第二带环维持张紧的一第二张紧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对布料进行翻折的折边机构,该折边机构位于第一带环和第二带环的前方并可与第一带环和第二带环前后对齐。
优选的,所述的机架上可横向活动的设置有一工作台,工作台上通过至少一弹性件可上下活动的设置有一升降台,所述的折边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均呈横向的一第一折边板和一第二折边板,第一折边板位于所述升降台的上方并可上下移动,第二折边板位于升降台的侧方并可左右移动,该第一折边板可由一第一折边驱动装置推动而压紧在升降台上并推动升降台一起下移至使第一折边板的顶面与第二折边板的底面齐平,此时第二折边板可由一第二折边驱动装置推动而横移至第一折边板的上方并贴近第一折边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在将布料的头部一段放入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之间后,第一带环和第二带环可循环转动而带动布料自前向后移动,同时加热装置可通过第一带环和/或第二带环对布料进行加热以使布料粘合,随着第一带环和第二带环的循环转动,可连续的对布料进行加热粘合,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且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能够夹紧布料,保证粘合的牢固度和粘合处的平整度,从而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除部分外壳后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带环和第二带环部分的背面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带环和第二带环部分正面方向的部分分解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工作台部分的结构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工作台部分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中以布料的移动方向为后方,亦即图1、图2和图3中箭头所指方向),一种布料粘合机,包括一机架10,机架10上设置有均可循环转动的一第一带环20和一第二带环30,和用于驱动第一带环20和/或第二带环30循环转动的驱动装置,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上分别具有一第一夹紧段和一第二夹紧段,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相互贴近并可夹紧布料,当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循环转动时,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的线速度相等且移动方向相同而可带动布料向后移动,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带环20和/或第二带环30加热的加热装置,第一带环20和/或第二带环30可将加热装置的热量传递至布料上以对布料进行加热粘合。本实用新型中,在将布料的头部一段放入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之间后,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可循环转动而带动布料自前向后移动,同时加热装置可通过第一带环20和/或第二带环30对布料进行加热以使布料粘合,随着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的循环转动,可连续的对布料进行加热粘合,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且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能够夹紧布料,保证粘合的牢固度和粘合处的平整度,从而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并不是指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上固定的一段,而是指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上处于某个位置的一端,随着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的循环转动,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会是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上不同的部分,本文中将其定义为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仅是为便于描述和理解,不应理解为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上的固定段而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3,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均是可导热的,便于对布料进行加热粘合,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紧贴在第一夹紧段上的一第一加热装置23和紧贴在第二夹紧段上的一第二加热装置33,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位于第一加热装置23和第二加热装置33之间并由第一加热装置23和第二加热装置33夹紧,这样同时能够对布料的两面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保证粘合效果,另外,也使得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能够夹紧布料以保证布料的平整,提高产品质量,当然,实际应用中,加热装置也可对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的其他位置进行加热,利用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自身的导热来将热量传递到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上,或者也可仅对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中的其中一个进行加热,或者加热装置也可采用热辐射、液体传热等其方式来向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传递热量。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装置23和第二加热装置33均采用了电加热块的结构,可具有较大的体积以增大与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的贴合面,提高导热效率,也保证尽可能大面积的夹紧布料,当然,实际应用中,加热装置也可采用其他常用加热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均为金属带环,且其表面涂覆有防粘涂层,强度较大,不易损坏,具有优良的导热效果,防粘涂层也能防止布料粘附在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上而出现卷绕等故障,该防粘涂层通常采用特氟龙涂层,当然,实际应用中,防粘涂层也可采用其他常用的材料制作,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同样可以选用其他适宜的材质,例如橡胶等,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用于驱动第一带环20循环转动的一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第二带环30循环转动的一第二驱动装置,便于安装,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仅用一驱动装置同时驱动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一第一驱动电机21和与第一带环20相适配的若干第一带轮22,第二带环30包括一第二驱动电机31和与第二带环30相适配的若干第二带轮32,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31分别通过皮带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带轮22和第二带轮32中的主动轮转动,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则分别套设在第一带轮22和第二带轮32上,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也可采用其他常用的驱动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由于布料的材质较软,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另第一带环20位于第二带环30的上方,第一夹紧段为第一带环20底部的一段,第二夹紧段为第二带环30顶部的一段,防止在粘合和送料过程中布料下垂变形而影响产品质量,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也可侧向设置或采用其他适宜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机架10上设置有一调节座11,第一带环20设置在该调节座11上,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该调节座11整体上下移动的一第一升降机构,和用于驱动调节座11的前部上下移动的一第二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能够将调节座11整体上移而使第一带环20与第二带环30相脱离,便于对第一带环20、第二带环30以及其他相应部件进行拆装、维修和更换,也便于清楚因故障而残留在第一夹紧段和第二夹紧段之间的布料,同时也能灵活调节第一带环20的高度以保证将第一夹紧段压紧在第二夹紧段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调节座11前部和后部的两个第一升降气缸12,第一升降气缸12的一端枢设在机架10上,另一端则枢设在调节座11上,结构简单可靠,动作快速,易于装配和使用;第二升降机构能够将调节座11的前部抬起,便于上料,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座11前部的一第二升降气缸13,该第二升降气缸13的一端枢设在机架10上,另一端枢设在调节座11上,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和使用,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也可采用由电机驱动的丝杆机构等其他常用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加热装置23也设置在了调节座11上而可与第一带环20同步上下移动。
调节座11上或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使第一带环20维持张紧的一第一张紧机构,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使第二带环30维持张紧的一第二张紧机构,能够防止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因老化等出现松弛而影响产品质量和导致故障,本实施例中第一张紧机构包括一第一张紧轮24和一第一气弹簧25,该第一气弹簧25的一端枢设在调节座11上,另一端通过一第一摆杆26将第一张紧轮24压紧在第一带环20上一维持第一带环20的张紧,第二张紧机构包括一第二张紧轮34和一第二气弹簧35,该第二气弹簧35的一端枢设在机架10上,另一端通过一第二摆杆36将第二张紧轮34压紧在第二带环30上以维持第二带环30的张紧,该第一张紧机构和第二张紧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易于装配和使用,不易出现故障,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一张紧机构和第二张紧机构也可采用其他常用的粘接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1、图4、图5和图6,机架10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对布料进行翻折的折边机构50,该折边机构50位于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的前方并可与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前后对齐,利用该折边机构50能够自动对布料进行翻折,能够进一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本实施例中,机架10上可横向活动的设置有一工作台41,工作台41上通过至少一弹性件可上下活动的设置有一升降台42,折边机构50包括设置在工作台41上并均呈横向的一第一折边板51和一第二折边板52,第一折边板51位于升降台42的上方并可上下移动,第二折边板52位于升降台42的侧方并可左右移动,该第一折边板51可由一第一折边驱动装置53推动而压紧在升降台42上并推动升降台42一起下移至使第一折边板51的顶面与第二折边板52的底面齐平,此时第二折边板52可由一第二折边驱动装置54推动而横移至第一折边板51的上方并贴近第一折边板51。在进行上料时,可将布料平铺在工作台41上,令布料的主体部位于升降台42上,翻折部位于第二折边板52上,第一折边板51可与升降台42一起夹紧布料以防止布料松动,弹性件可保持第一折边板51和升降台42之间的夹紧力在适宜范围以免损坏布料和影响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对布料的取料,在第一折边板51下移至其顶面与第二折边板52的底面齐平后,第二折边板52可横移至第一折边板51的上方,由此可将布料的翻折部翻折到第一折边板51的顶面,从而完成对布料的翻折,翻折好的布料随后可被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夹紧和拉扯向后移动以进行粘合,第一折边板51和第二折边板52前方的布料随着布料的移动也可连续的被第一折边板51和第二折边板52翻折,由此无需工人手动对布料进行折边操作,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折边驱动装置53和第二折边驱动装置54均采用了气缸,结构简单可靠,动作快速,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一折边驱动装置53和第二折边驱动装置54也可采用电机驱动的丝杆机构等其他常用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采用了弹簧,当然,实际应用中弹性件也可选用弹垫、扭簧等其他常用弹性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由于工作台41可横向活动的设置在机架10上,因此可以先将工作台41移动到较为方便的位置进行上料,在上料和折边完成后在将工作台41横移至使布料的翻折部与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的贴合处对齐,便于操作和使用,也能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伤害,保证生产安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41通过一滑轨机构45可左右滑动的设置在了机架10上,并由一伺服电机44通过同步带(图中未示出)和同步轮43驱动来左右移动,便于对工作台41准确定位以保证布料的翻折部与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的贴合处对齐,防止布料出现偏移,保证产品质量,当然,实际应用中,工作台41也可前后活动的安装在机架10上或采用其他适宜的横移方向,也可通过手动的方式来推动工作台41移动,或者也可通过气缸等其他驱动结构来驱动工作台41移动,并不局限于此。
另外,本实施例中,工作台41呈台阶状,升降台42设置在了工作台41的较低段,第二折边板52则设置在了工作台41的较高段,这样,这对布料的自动粘合过程中,随着布料的移动,工作台41的阶梯处可对布料进行导向和一定角度的预翻折,保证折边机构50的正常工作,减少故障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控制器61,利用该控制器61可以设定加热装置的温度、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的转动速度、调节座11的升降、折边机构50的动作、工作台41的位置等等,由此来实现本布料粘合机的自动运行,另外还可设置传感器来配合控制器61监控本布料粘合机的运行状况,这些都是本领域内的常用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实施,在此不另作详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在各第一带轮22和第二带轮32的转轴上设置了可调式的轴座63,方便调节第一带轮22和第二带轮32的位置和倾斜角度,保证第一带环20和第二带环30的平整运动,这种可调式轴座63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和结构,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在此不另作详述。机架10上还设置有一万向照明灯62,便于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