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饭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4712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饭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饭盒,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一次性饭盒。



背景技术:

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饭盒塑料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快餐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次性饭盒由于其轻便易携带,往往是盛装快餐的首选,但目前的一次性饭盒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对于密封性要求不严格,仅仅使用类似于舌头的卡扣来实现饭盒的密封。此类一次性饭盒在盛装食物时,常常因为密封不牢导致食物冷却,抑或是菜肴内的汤汁流出;还有就是现有的大多数一次性塑料饭盒,底部都是光滑的塑料材料,如果吃饭时桌面未清理干净,有少许油渍或者是很多人一起吃饭时由于食物中的油渍、汤汁溅出到桌面,可能会导致饭盒滑落,进而浪费食物,给就餐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需要对上述一次性饭盒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严实、保温效果好、并能防滑防烫和沥油的一次性饭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次性饭盒,包括盒体、盒盖以及连接所述盒体与盒盖的粘接片,所述盒体开口边沿上设有凸形翻边,所述盒盖开口边沿上围有与所述盒体的翻边形状相匹配的抱边;所述翻边和抱边均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有粘胶;所述粘胶上设有离型纸;所述盒体上设有一个盛饭仓和多个盛菜仓;所述盛菜仓内底部和内侧壁设有多个沥油槽;所述盒体的外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盒体的底部还设置有防滑条。

优选地,所述盒体的一侧边沿还设有可容纳一次性筷子的凹槽,方便在饭盒内装筷子,避免筷子与饭盒分离,单独携带筷子和饭盒不便。

优选地,所述防滑条均匀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四周,上下左右各三条;盒体 底部加入防滑条,增大饭盒底部与桌面的摩擦,防止由于食物中的油渍、汤汁溅到桌面而导致饭盒滑落的情况发生,使人们就餐时更加方便、省心。且加入的防滑条还可以起到防止饭盒烫手的风险,就餐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防滑条截面为三棱柱形。

优选地,所述盒体侧壁上分布有多条加强筋,可以起到防滑和防烫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沥油槽由多个隔条隔组成;所述隔条由所述盒体口部延伸至底部,这样多余油水可以顺着沥油槽进入盒体底部,避免油水外漏和菜中油水过多影响食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盒体开口边沿上设有凸形翻边,盒盖开口边沿上围有与盒体的翻边形状相匹配的抱边,翻边和报边配合使用严密性好;再通过粘胶粘接后,提供更好的密封和保温效果;2、盒体上设有一个盛饭仓和多个盛菜仓;盛菜仓内底部和内侧壁设有多个沥油槽;装菜饭时候,可以将饭和菜分开装,避免窜味;并且沥油槽可以将多余油水可以顺着沥油槽进入盒体底部,避免油水外漏和菜中油水过多影响食欲;3、在盒体的外底部设置有凹槽,盒体的底部还设置有防滑条;增加饭盒与手或者桌子之间的摩擦;并提高饭盒强度和防止饭盒烫手的风险,就餐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次性饭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饭盒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饭盒的盒体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饭盒,它包括盒体1、盒盖2以及连接盒体1与盒盖2的粘接片3,粘接片3用于将盒体1和盒盖2粘接在一起; 如图2所示,盒体1开口边沿上设有凸形翻边11,盒盖2开口边沿上围有与盒体1的翻边11形状相匹配的抱边21;翻边11和抱边21均设有延伸部4;延伸部4上设有粘胶41;粘胶41上设有离型纸;盒体1上设有一个盛饭仓5和多个盛菜仓6;盛菜仓6内底部和内侧壁设有多个沥油槽7;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沥油槽7由多个隔条71间隔组成;隔条71由盒体1口部延伸至底部;盒体1的外底部12设置有凹槽8,盒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防滑条9;该防滑条9均匀设置在凹槽8的四周,上下左右各三条;防滑条9截面为三棱柱形。

为了便于携带筷子,在盒体1的一侧边沿还设有可容纳一次性筷子的凹槽;方便在饭盒内装筷子,避免筷子与饭盒分离,单独携带筷子和饭盒不便。

进一步地,为增加饭盒防滑和防烫的作用;在盒体1侧壁上分布有多条加强筋10,该一次性饭盒可以采用PP塑料聚丙烯材料,在环境中降解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没有危害,消除白色污染。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