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瓣开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5511阅读:1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瓣开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饰品,尤其涉及一种花瓣开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基本的物质生活,大多数人都能够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人转头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装饰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市面上的装饰品更是层出不穷,一款富有新意或者是富有美好寓意的装饰品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追捧。

平静的水面能够让人心神平静,因此,有很多花朵造型的装饰品都是与水配合设置的,但现有的花朵造型的装饰品大多比较呆板,结构固定,没有变化可言;而有些能够发生简单变化的往往都需要人来对其进行直接操作,改变其形态,十分不方便,严重阻碍了人们对精神追求的热情。

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花瓣开合装置,该花瓣开合装置不需要人控制就能改变开合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花瓣开合装置,该花瓣开合装置变化多端且不需要人为控制就能改变开合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花瓣开合装置,包括支撑件、浮板、导向件、第一花瓣和第一连接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导向件贯穿所述限位槽,导向件的一端与浮板连接,导向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花瓣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浮板套设在支撑件上且沿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件和第一花瓣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花瓣和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浮板的同一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述连接结构,浮板沿支撑件滑动即可控制第一花瓣的启闭;将该装置设于有水容器中,支撑件固定在容器底部,浮板会受到水施加的浮力,用户即可利用水面的高低来控制第一花瓣的开合程度,变化多端,且不需要人为操控,有助于用户陶冶情操、平静心神;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连接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花瓣开合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花瓣开合装置中的第一连接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花瓣开合装置的正视图(花瓣未开放时);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花瓣开合装置的左视图(花瓣开放时);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花瓣开合装置中的支撑件、导向件和浮板配合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花瓣开合装置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花瓣开合装置的正视图(花瓣未开放时);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花瓣开合装置的左视图(花瓣开放时)。

标号说明:

1、支撑件;11、支撑杆;12、第一连接部2、浮板;21、开槽;3、导向件;

31、导杆;32、第二连接部;41、第一花瓣;42、第一连接件;5、限位槽;

6、底座;7、花蕊装饰部;8、限位块;91、第二花瓣;92、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置浮板和与浮板连接的导向件,利用水对浮板施加的浮力控制花瓣开合装置的启闭,而且花瓣开合装置的启闭程度可由水位控制,使整个装置变化多端,有助于用户陶冶情操,平静心神。

请参照图1至图8,一种花瓣开合装置,包括支撑件1、浮板2、导向件3、第一花瓣41和第一连接件42;所述支撑件1上设有限位槽5,所述导向件3贯穿所述限位槽5,导向件3的一端与浮板2连接,导向件3的另一端与第一花瓣41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浮板2套设在支撑件1上且沿支撑件1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4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件1和第一花瓣4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花瓣41和第一连接件42位于所述浮板2的同一侧。

花瓣开合装置随水面升降进行启闭的原理简述如下:水面上升,水对浮板2施加的浮力将导致浮板2上升,浮板2上升推动导向件3上升,导向件3带动第一花瓣41的端部上升,而第一连接件42会拉扯并阻止第一花瓣41上升,结果使得第一花瓣41慢慢变得水平(看上去就是第一花瓣41张开);水面下降,由于浮板2和导向件3自身的重量,导向件3下降带动第一花瓣41的端部下降,而第一连接件42会支撑并阻止第一花瓣41下降,结果使得第一花瓣41慢慢变得竖直(看上去就是第一花瓣41合拢)。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述连接结构,浮板沿支撑件滑动即可控制第一花瓣的启闭;将该装置设于有水容器中,支撑件固定在容器底部,浮板会受到水施加的浮力,用户即可利用水面的高低来控制第一花瓣的开合程度,变化多端,且不需要人为操控,有助于用户陶冶情操、平静心神;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连接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花瓣91和第二连接件92;所述第二花瓣91的端部与所述导向件3远离浮板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9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件1和第二花瓣91可转动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与第一花瓣控制原理相同的第二花瓣可以让整个花瓣开合装置更具有层次感、更漂亮,让用户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花朵从含苞待放到完全盛开的过程,让用户得到更深层次的精神享受。当然,并非只能设置两种花瓣,还可以设第三花瓣、第四花瓣等等,其设置方式、设置原理与设置第二花瓣的方式、原理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花瓣91与导向件3的连接处到浮板2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花瓣41与导向件3的连接处到浮板2的距离;所述第二花瓣91与支撑件1的连接处到浮板2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花瓣41与支撑件1的连接处到浮板2的距离。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述设置能够让花瓣开合装置开启时,让第二花瓣与第一花瓣的层次感更强烈,而且,通过将第一花瓣的尺寸设置得小于第二花瓣的尺寸,在花瓣开合装置闭合时,即可让第一花瓣被第二花瓣包裹在内,从而让整个花瓣闭合装置呈现出一种含苞待放的状态,让整个装置看上去更加美丽;更重要的是,这种连接处的层次设计,能方便第一花瓣和第二花瓣的布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4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92长度相等。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构造相同,可以方便批量生产,有利于控制成本,并且,相同长度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有助于保证第一花瓣和第二花瓣开合的一致性;当然,并不是说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一定要相同,长短不同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也是有其优势的,比如说,可以设计成第二花瓣完全张开时,第一花瓣呈现出一种微微张开的姿态,这样可以使花瓣开合装置整体呈现出一种含羞状态,不会太过张扬,也是比较符合某些用户的心意的。

进一步的,所述浮板2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或者,

所述浮板2为碗状结构,所述碗状结构的开口背离所述第一花瓣41,所述碗状结构的开口处设有开槽21;或者,

所述浮板2上设有泡沫板。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浮板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或者浮板上设置浮材都能够实现浮板漂浮水面,其中,浮材的优选材料为泡沫。另外,开口处具有开槽的碗状结构的浮板也能实现漂浮,其漂浮的远离与前述两种方式的原理稍有差别,前述两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密度,而碗状结构的浮板主要是利用压强差,当水面漫过开槽时,碗状结构内部与水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腔,此时可以将浮板看作是个空心腔体,而水对空心腔体施加的浮力会使得空心腔体上升,从而将第一花瓣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1包括支撑杆11和固定在支撑杆11一端的第一连接部12,所述限位槽5沿支撑杆11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件4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2可转动连接;所述导向件3包括导杆31和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二连接部32位于所述导杆31远离所述浮板2的一端,所述第一花瓣41的端部与第二连接部32可转动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连接部可以增加第一连接件与支撑件可连接的区域,即可以设置更多的第一花瓣,从而使得花瓣开合装置盛开时看上去更加繁茂,更符合用户心意;第二连接部可以起到承载花瓣、连接固定多根导杆的作用,让导向件的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1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支撑柱,所述限位槽5设于所述支撑柱的侧壁并与所述中空结构相通,所述导向件3为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套设于所述支撑柱内,所述导向柱的侧壁设有与所述限位槽5相适配的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与所述浮板2固定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此为另一套支撑件和导向件的构造,此构造同样也能够实现导向件与浮板的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6,所述支撑件1远离所述第一花瓣41的一端与所述底座6连接固定,所述底座6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底座可以方便整个花瓣开合装置的固定。当底座密度大于水且体积足够时,整个花瓣开合装置将不需要与所放置的容器连接就能够实现自身的固定,优选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座螺接。

进一步的,导向件3与第一花瓣41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件1和第一花瓣41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42与第一花瓣41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花瓣41的中部区域。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花瓣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花瓣的中部区域可以更方便第一花瓣的开启。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一种花瓣开合装置,包括支撑件1、浮板2、导向件3、第一花瓣41和第一连接件42;所述支撑件1上设有限位槽5,所述导向件3贯穿所述限位槽5,导向件3的一端与浮板2连接,导向件3的另一端与第一花瓣41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浮板2套设在支撑件1上且沿支撑件1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4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件1和第一花瓣4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花瓣41和第一连接件42位于所述浮板2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导向件3与第一花瓣41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件1和第一花瓣41铰接。

花瓣开合装置至少具有两个第一花瓣41,本实施例中,第一花瓣41的数目为五个。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42与第一花瓣41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花瓣41的中部区域。

该花瓣开合装置是放置于可盛水的器皿或设施中的(例如碗、盆和水池等)。其可以通过支撑件1与器皿或设施的底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花瓣开合装置还包括底座6,所述支撑件1远离所述第一花瓣41的一端与所述底座6连接固定,优选可拆卸连接,比如螺接,所述底座6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这样就不需要支撑件1与器皿或设施连接以固定自身了,花瓣开合装置可以随意的从器皿或设施中拿出或放置。

所述浮板2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板2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可让浮板2在水面上漂浮,再结合花瓣开合装置的整体结构,水面的上升引起浮板2的上升进而使得第一花瓣41开启;水面下降,由于浮板2和导向件3自身的重量又会使得第一花瓣41闭合。当然,在浮板2上加设泡沫板也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而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另外一种能够漂浮于水面的浮板2结构,具体为,所述浮板2为碗状结构,所述碗状结构的开口背离所述第一花瓣41,所述碗状结构的开口处设有开槽21,碗状结构的浮板2主要是利用压强差,当水面漫过开槽21时,碗状结构内部与水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腔,此时可以将浮板2看作是个空心腔体,而水对空心腔体施加的浮力会使得空心腔体上升,从而将第一花瓣41打开。优选的,碗状结构的内壁上设有浮材,例如泡沫。

详细的,所述支撑件1包括支撑杆11和固定在支撑杆11一端的第一连接部12,所述限位槽5沿支撑杆11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件4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2可转动连接;所述导向件3包括导杆31和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二连接部32位于所述导杆31远离所述浮板2的一端,所述第一花瓣41的端部与第二连接部32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部12可以增加第一连接件42与支撑件1可连接的区域,即可以设置更多的第一花瓣41,从而使得花瓣开合装置盛开时看上去更加繁茂,更符合用户心意;第二连接部32可以起到承载花瓣、连接固定多根导杆31的作用,让导向件3的结构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套设在支撑杆11上且沿支撑杆11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设置。第二连接部32远离第一连接部12的一端设有花蕊装饰部7,导杆31的数目最好有两个以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32分别为球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花瓣开合装置随水面升降进行启闭的原理简述如下:水面上升,漫过碗状浮板2的开槽21时,碗状结构内部与水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腔,此时可以将浮板2看作是个空心腔体,而水对空心腔体施加的浮力会使得空心腔体上升,浮板2推动导向件3上升,导向件3带动第一花瓣41的端部上升,而第一连接件42会拉扯并阻止第一花瓣41的中部区域上升,使得第一花瓣41张开;水面下降,由于浮板2和导向件3自身的重量,导向件3下降带动第一花瓣41的端部下降,而第一连接件42会支撑并阻止第一花瓣41的中部区域下降,使得第一花瓣41合拢。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对实施例中支撑件1、导向件3和浮板2三者的配合关系提出的另一种方案,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支撑件1和导向件3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种的支撑件1和导向件3的结构不同,具体为:所述支撑件1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支撑柱,所述限位槽5设于所述支撑柱的侧壁并与所述中空结构相通,所述导向件3为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套设于所述支撑柱内,所述导向柱的侧壁设有与所述限位槽5相适配的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与所述浮板2固定连接。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6至图8,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二花瓣91和第二连接件92;所述第二花瓣91的端部与所述导向件3远离浮板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9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件1和第二花瓣91可转动连接。具体到本实施例,第二连接件92与支撑件1上的第一连接部12铰接,第二花瓣91的端部与导向件3上的第二连接部32铰接。

优选的,第二花瓣91与导向件3的连接处和第一花瓣41与导向件3的连接处在导向件3不同的径向截面上。具体来讲,所述第二花瓣91与导向件3的连接处到浮板2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花瓣41与导向件3的连接处到浮板2的距离;所述第二花瓣91与支撑件1的连接处到浮板2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花瓣41与支撑件1的连接处到浮板2的距离。

导向件3长度方向进行投影,第一连接件42和第二连接件92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件42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接件92的长度不同,但优选,第一连接件42的长度与第二连接件92的长度相等。最好是第一连接件42与第二连接件92构造相同,以方便加工生产,降低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花瓣开合装置,通过浮板的滑动即可控制第一花瓣的启闭;将该装置设于有水容器中,支撑件固定在容器底部,用户即可利用水面的高低来控制第一花瓣的开合程度,变化多端,且不需要人为操控,有助于用户陶冶情操、平静心神;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连接稳定、可靠;设置第一花瓣和第二花瓣,层次感强,美丽大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