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弓形弹片回弹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51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弓形弹片回弹拉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拉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弓形弹片的回弹拉头。



背景技术:

拉链广泛的应用于服装领域,不同的衣服对拉链的要求各不一致,如牛仔裤、西裤、运动服等拉链如果不使用具有特殊功能的拉头,将会造成诸多不便。如牛仔裤、西裤拉链会不经意间自动滑开,运动服拉链在运动过程中容易下滑。因此,在上述服装中很有必要用一种拉链,这种拉链的拉头可以在拉链闭合以后自动锁止,且在不操作的情况下不会再滑动。

在目前已公开的拉链用拉头中,存在具有锁止功能的拉头,且多为利用爪体结构来实现锁止效果,但此时又存在新的问题。通过爪体结构实现锁止效果必须满足拉片贴合拉头底座,如拉好以后未将拉片恢复到初始状态则不能实现锁止效果,但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拉好拉链以后忘记将拉片放平的情况,因此很有必要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专利“cn201610325696.4”公开了一种自动回弹拉头,包括拉头底座、拉牌、连接轴和弹簧,其利用在拉起拉牌时弹簧会受到扭转发生变形来实现松开拉牌后拉牌的回弹,通过在上翼片上设置锁定通孔将拉片固定来实现自动锁定拉头的功能。本专利所述拉头需在拉牌自动回弹以后手动将拉牌塞进锁定通孔才能实现锁定拉头的功能,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专利“cn201080070355.8”公开了一种带自动止动装置的拉链用拉头,其利用支承于拉头主体的卡定构件的卡定爪突出在链齿引导通路内实现自动止动功能。本专利所述拉头只解决了锁止功能,未解决将拉片恢复初始状态的问题。

中国专利“zl201080070289.4”公开了一种拉链用拉头,其利用停止爪体的爪孔插入链齿的引导通路实现拉头的自动停止功能。本专利所述拉头只解决了锁止功能,未解决将拉片恢复初始状态的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很有必要设计一种拉头,其在拉好拉链以后便无需另外的操作来防止拉链会自动滑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弓形弹片回弹拉头便应运而生了。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弥补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弓形弹片回弹拉头,在拉链拉好以后即可放手,放手后拉片会自动回到初始状态且同时实现锁止功能,无需担心拉链会自动滑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弓形弹片回弹拉头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且实用性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弓形弹片回弹拉头,包括拉头底座、拉片和弓形弹片,以使链齿列啮合的滑动方向视为前方,以使链齿列分开的滑动方向视为后方,以与上下翼片的正交方向视为上下方向,以前进方向的左右侧视为左右方向;以前后方向的距离为长度,以左右方向的距离为宽度;所述拉头底座包括上翼片、下翼片、连接上翼片和下翼片的连接柱以及上翼片、下翼片和连接柱之间形成的链齿引导通道;上翼片上表面设有两个直立凸起且相互平行的支承耳柄,支承耳柄包括转孔,支承耳柄前端设有左右幅翼和连接左右幅翼的前翼,支承耳柄中间设有凹槽,凹槽沿上翼片表面延伸至左右幅翼和前翼之间,凹槽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有贯穿连接柱上下方向的卡孔,所述凹槽位于卡孔内的表面上设有扣住弓形弹片钩部的左右两个梯形凸起,所述凹槽的后端设有供弓形弹片爪部插入的爪孔;所述弓形弹片自后向前依次包括停止爪部、压部、罩部和钩部;所述拉片包括拉片主体部、自拉片主体部的一端延伸设置的左右臂部、以及连接左右臂部并转动连接于支承耳柄的轴部,轴部包括两个圆轴段和一个位于中部的偏轴段;所述拉片左右臂部的前端上部设有逐渐上升的三角形侧翼,左右臂部的前端的底部设置为圆角过渡部,所述左右臂部圆角过渡部的轴心c与圆轴段的轴心a在同一直线,所述圆角过渡部的半径r3与圆轴段的半径r1相等,所述圆轴段与左右臂部圆角过渡部的对应表面处相互齐平;所述偏轴段的轴心b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始终位于所述圆轴段轴心a的后侧,偏轴段的转动半径r2大于r1;当拉片平行于拉头上翼片时,弓形弹片的停止爪部通过爪孔伸入链齿引导通道;当拉片往上拉时,拉片围绕圆轴段的轴心a转动,拉片轴部的偏轴段推动弓形弹片的压部往上抬起;当拉片转动至垂直于上翼片的位置时,弓形弹片的罩部顶住前翼,弓形弹片的停止爪部离开链齿引导通道至上翼片,拉头可沿链齿列的方向前后滑动;所述支承耳柄的转孔高度大于拉片圆轴段的两倍半径,转孔的顶部与轴部顶端之间设有冲合空隙,当拉片转动越过垂直于上翼片的位置时,拉片及其圆轴段以三角形侧翼的尖端d为轴心转动,圆轴段沿冲合空隙移动至抵住转孔的顶端,以阻止拉片的进一步转动,形成为拉片转动行程的最大限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拉片位于最大限位处时,前翼对弓形弹片有向后的作用力l1,同时弓形弹片对轴部偏轴段有向下的作用力l2;当拉链拉好后松开拉片的瞬间,在l2的作用力下,轴部的圆轴段沿冲合空隙快速移动回落至抵住转孔的底端,由于冲合空隙的存在使得圆轴段的回落速度较快,快速回落的拉片形成转动惯性,在转动惯性的作用下,使得拉片能够迅速地继续转动恢复至与上翼片平行并贴合的位置,此时,弓形弹片的停止爪部通过爪孔伸入链齿引导通道,卡住拉链的链齿。当拉链拉好后松开拉片,拉片能直接自动回弹到与上翼片平行并贴合的状态,实现自动回弹功能;当拉片平行于上翼片时,弓形弹片的停止爪部通过爪孔伸入链齿引导通道,同时实现锁止功能。

进一步地,当拉片平行于拉头上翼片时,偏轴段包括位于下侧的底面,以及沿底面一侧向上延伸至底面另一侧的弧面,底面为平面,该平面与上翼片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弧面由多段圆弧段组成的,其中,位于最后方的一段圆弧段形成为偏轴段的侧面,该圆弧段沿偏轴段的侧面弧形向下延伸并连接至偏轴段的底面边缘,该圆弧段朝向后方的最远端e位于偏轴段底面边缘的后侧,该圆弧段向上延伸一定弧度到达最高处f后另一端以一定坡度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弓形弹片的压部覆盖在拉片偏轴部上方,且压部的宽度小于偏轴部;当拉片往上抬起时,弓形弹片压部与偏轴段弧面的接触点沿弧面向后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压部包括一个倒圆角部,当拉片从平行于上翼片至垂直于上翼片的过程中,弓形弹片压部与轴部偏轴段相切的点沿着圆弧段由f过渡到e;当拉片平行于上翼片时,弓形弹片压部与轴部偏轴段相切的点为f,当拉片垂直于上翼片时,弓形弹片压部与轴部偏轴段相切的点为e。

将e到f段圆弧设置成上升趋势,使得压部倒圆角部与偏轴段具有相对应的弧面,可使得拉片往上拉,轴部的偏轴段能与压部更好的贴合,从而更容易的推动弓形弹片的压部往上抬起。

进一步地,所述左右臂部与轴部为一体成型,轴部的偏轴段由圆轴段冲压形成;所述偏轴段的上表面低于圆轴段的上表面,所述偏轴段的下表面突出于圆轴段,且所述偏轴段下表面突出于圆轴段的高度小于凹槽的深度,所述偏轴段的前端凹陷于圆轴段的前端,偏轴段的后端突出于圆轴部的后端。将拉片轴部设计成包括圆轴段和偏轴段,使得弓形弹片与拉片的作用力在偏后的偏轴段,弓形弹片的力能使拉片回弹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弓形弹片的压部到罩部为弧形过渡,所述弓形弹片压部高于罩部,压部的宽度大于罩部,罩部的长度大于压部的长度;所述罩部与钩部之间设有卡部,所述卡部的宽度小于两个梯形凸起中间的距离,所述弓形弹片停止爪部的长度等于或者大于上翼片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弓形弹片的罩部与前翼之间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留有一定空隙,所述拉片左右臂部的长度可长于、等于或者小于拉头底座上翼片支承耳柄后端到上翼片后端的距离。当弓形弹片的罩部与前翼间相互接触时,拉片往上拉时,拉片偏轴段推动弓形弹片往上提起,前翼与罩部之间的作用力使得弓形弹片弹性增大,放开拉片时,拉片能更加快速的实现回弹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形侧翼尖端d到圆角过渡部的距h1>圆轴段的半径r1=圆角过渡部的半径r3>冲合空隙的高度为h2。

进一步地,所述拉头底座可以是尖头也可以是圆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弓形弹片回弹拉头,当拉链拉好后松开拉片,拉片能直接自动回弹到与上翼片平行并贴合的状态;当拉片平行于上翼片时,弓形弹片的停止爪部通过爪孔伸入链齿引导通道,同时实现锁止功能。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拉好拉链后无需担心拉头会滑动,拉链会滑开,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拉头中构成零件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头被组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头底座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头底座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头底座右视图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头底座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片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片的右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片右视图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片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片三角形侧翼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弓形弹片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弓形弹片左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片水平时组合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头组合状态水平状态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片垂直时组合状态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头组合状态垂直状态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1拉头组合状态垂直状态拉片受力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拉头中构成零件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图20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拉头被组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拉头底座;2、拉片;3、弓形弹片;

11、上翼片;11a、第一凸起;11b、上缘凸部;

12、下翼片;12a、第二凸起;12b、第三凸起;12c、下凸缘部;

13、连接柱;13a、支撑柱;

14、链齿引导通道;

15、支承耳柄;15a、椭圆卡口;15b、弧形凸起;15c、转孔;15d、凸起基座;

16、第一凹槽;16a、前段;16b、中段;16c、后段;

17a、第二凹槽;17b、梯形凸起;17c、第三凹槽;

18、爪孔;

19a、左右侧翼;19b、前翼;

10、卡孔;10a、凸起部分;10b、下半部分;

21、拉片主体部;

22、左右臂部;22a、连接基座;

23、轴部;23a、圆轴段;23b、偏轴段;

24、三角形侧翼;

25、圆角过渡部;

26、开口窗部;

31、停止爪部;

32、压部;32a、第一段;32b、第二段;32c、第三段;

33、罩部;33a、第一罩部;33b、第二罩部;

34、钩部;

35、卡部;

36、第一倒圆角;

37、第二倒圆角;

38、第三倒圆角;

39、第四倒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出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以使链齿啮合的滑动方向视为前进方向,以使链齿分开的滑动方向为后退方向,以与上下翼片的正交方向为上下方向,以前进方向的左右侧视为左右方向,以前后方向的距离为长度,以左右方向的距离为宽度。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弓形弹片回弹拉头,包括拉头底座1、拉片2和弓形弹片3;拉片2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拉头底座1上,弓形弹片3覆盖在拉片2和拉头底座1的转动连接处。

如图3至图6所示,拉头底座1包括上翼片11、下翼片12、连接上翼片和下翼片的连接柱13以及在上翼片11、下翼片12和连接柱13之间所形成的链齿引导通道14。上翼片11和下翼片12的形状为中间部分宽,往前方向为以一定弧度平缓变窄,往后方向先变窄,后保持一定宽度。连接柱13在上翼片11下表面中部往后方向延伸设有前宽后窄第一凸起11a,连接柱13后端与第一凸起11a间设有支撑柱13a,在下翼片12上表面中部往后方向延伸设有“y”形第二凸起12a,在下翼片12的下表面设有第三凸起12b。

在上翼片11中间部分往后方向的左右侧部以朝向下翼片12方向形成有上凸缘部11b,在下翼片12中间部分往后方向的的左右侧部以朝向上翼片11方向形成有下凸缘部12c,上凸缘部11b的高度大于下凸缘部12c,上凸缘部11b与下凸缘部12c用于拉链链齿的导向。上翼片11中间部分设有向上直立凸起的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承耳柄15,支承耳柄15由两个四分之一的椭圆卡口15a相对设立,两个椭圆卡口15a之间设有弧形凸起15b,两个四分之一的椭圆卡口15a经铆接后中间形成转孔15c,转孔15c未完全闭合,尚留有间隙,转孔15c宽度大于拉片轴部25,转孔15c供拉片轴部25穿插并可转动地保持在支承耳柄15上,椭圆卡口15a底部往外侧方向设有凸起基座15d。

两个支承耳柄15中间通道设有二分之一上翼片厚度的第一凹槽16,第一凹槽16供弓形弹片3插入,第一凹槽16分为前段16a、中段16b和后段16c,第一凹槽前段16a、中段16b和后段16c的长度大致相同,第一凹槽后段16c的宽度大于中段16b,第一凹槽前段16a为插入凹槽中段16b水平往下45°延伸的斜坡,在第一凹槽前段16a前端设有第一凹槽17a,第一凹槽16沿上翼片11表面延伸至左右幅翼19a和前翼19b之间,第一凹槽16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有贯穿连接柱13上下方向的卡孔10,卡孔10呈倒“凸”字形,倒“凸”字形卡孔10中凸起部分10a固定弓形弹片3的钩部34,倒“凸”字形卡孔10的下半部分10b的宽度为弓形弹片3向上并向前弯曲时向前能移动的距离。第一凹槽16位于卡孔10内的表面上设有扣住弓形弹片钩部34的左右两个梯形凸起17b,第二凹槽17a的左右侧向前分别设有梯形凸起17b,左右侧梯形凸起17b从上往下慢慢变宽,左右侧的梯形凸起17b未达到下翼片下表面第三凸起12b处。第一凹槽16后端的左侧设有第三凹槽17c,第三凹槽17c相对于第二凹槽17a低四分之一上翼片11的厚度,第一凹槽16过渡到第三凹槽17c为弧形平滑过渡,第三凹槽17c的右侧设有爪孔18,爪孔18供弓形弹片3的停止爪部31伸入链齿引导通道14。

在两个支承耳柄15的前端处上翼片11向前并向上延伸,形成左右两个凸起的侧翼19a,左右侧翼19a的前端进行连接,形成前翼19b,左右侧翼19a往前延伸时高度呈弧度下降趋势,前翼19b的高于上翼片11,前翼19b为水平;左右侧翼19a和前翼19b围绕在第一凹槽前段16a及左右两个梯形凸起17b的外侧,左右侧翼19a的长度大于第一凹槽前段16a及两个梯形凸起17b的长度。左右侧翼19a的作用在于控制拉片2拉起时弓形弹片3往前移动时向左右方向移动,前翼19b的作用在于控制弓形弹片3向上并向前弯曲时向前移动的距离,对左右侧翼19a及前翼19b进行加厚处理,可缩短弓形弹片3向上并向前弯曲时向前移动的距离,从而增强弓形弹片3的弹性。

如图7至图10所示的拉片2,拉片2包括拉片主体部21、自拉片主体部21的前端向前延伸设置的左右臂部22、以及连接左右臂部的轴部23,在拉片主体部21的中央部分设有开口窗部26,拉片主体部21与左右臂部22为一体成型,左右臂部22与轴部23连接处设有连接基座22a。轴部23包括位于两侧的圆轴段23a和中间的偏轴段23b,轴部23的圆轴段23a与偏轴段23b为一体成型,圆轴段23a为圆柱体,轴心为a,半径为r1,偏轴段23b由轴部23冲压成型,偏轴段23b凹陷于轴部23,偏轴段23b的底为平面,偏轴段23b的表面为弧面,偏轴段23b的轴心为b,转动半径为r2(r2>r1);拉片2水平状态时,b点低于并后于a点,拉片2垂直状态时,b点高于并后于a点,偏轴段23b的宽度大于圆轴段23a;偏轴段23b的上表面比圆轴段23a的上表面低约四分之三r1,偏轴段23b的下表面比圆轴段23a的下表面突出约二分之一r1,偏轴段23b下表面突出于圆轴段23a的厚度小于插入凹槽16的深度;偏轴段23b的前端略后于圆轴段23a的前端,偏轴段23b的后端后于圆轴部23a的后端。

如图11所示,在左右臂部22前端的上部设置有逐渐上升的三角形侧翼24,三角形侧翼24尖端为d,左右臂部22前端的底部设置有圆角过渡部25,圆周过渡段的轴心为c,半径为r3,过渡部圆周25的轴心c与轴部圆轴段23a的轴心a在同一直线,过渡部圆周25的半径r3与轴部圆轴段23a的半径r1相等,圆轴段23a与圆角过渡部25的对应表面处相互齐平。圆周过渡段轴心c到左右臂部尖端端点d的距离为h1,轴部圆轴段23a顶点到转孔15c顶端有冲合空隙,冲合空隙的高度为h2,且h1>r1=r3>h2。

如图12至图13所示的弓形弹片3,弓形弹片3包括停止爪部31、压部32、罩部33和钩部34,压部32包括三段,第一段32a为垂直向下的平面,第三段32c为水平的平面,第二段32b为从第一段32a过渡到第三段32c形成的第一倒圆角36;罩部33包括第一罩部33a和第二罩部33b,第一罩部33a为水平的平面,第二罩部33b为斜向下的平面,第一罩部33a和第二罩部33b间形成第二倒圆角37,第二倒圆角36小于90°;压部第三段32c过渡到第一罩部33a形成一个往前向下约为60°的斜坡,过渡部分形成第三倒圆角38和第四倒圆角39。弓形弹片3的停止爪体31为从压部32尾端的右半侧开始两边逐渐收紧形成的尖角,停止爪体31的长度与压部第一段32a相等,停止爪体31通过爪孔18伸入链齿引导通道14。第二罩部33b的下端逐渐缩小,形成与钩部34相连的卡部35,卡部35的宽度为第二罩部33b的一半,压部32的宽度大于罩部33,罩部33的长度为压部32的两倍。卡部35位于钩部34的上侧的中央,钩部34的宽度等于卡部35的两倍;弓形弹片3的卡部35卡在插入凹槽16的两个梯形凸起17b中间,钩部34位于两个梯形凸起17b下侧。钩部34下侧与下翼片12下表面的第三凸起12b持平。

如图14至图15所示,当拉片2未操作,贴合并平行于上翼片11时,当拉片2平行于上翼片11时,弓形弹片3的停止爪部31伸入爪孔,并突出于链齿引导通道14,拉片2的偏轴部23b的最外端与弓形弹片压部的第一段32a接触,弓形弹片的钩部34被插入槽的两个梯形凸起17b卡住。此时如不操作拉片2,由于停止爪部31卡住链齿中,拉链将实现锁止功能。

当拉片2往上的过程中,拉片2是以a为圆心,以拉片长度为半径做圆周运动;拉片的偏轴部23b慢慢与弓形弹片的接触面从压部的第一段32a到压部的第二段32b;当拉片2提至与上翼片11呈45°时,拉片的偏轴部23b与弓形弹片的接触面位于弓形弹片压部的第二段的第一倒圆角36中央,当拉片2从45°提至与上翼片11垂直的过程中,拉片的偏轴部23b与弓形弹片的接触面从弓形弹片第二段32b过渡到第三段32c。在此过程中,弓形弹片3随着轴部的偏轴段23b向上并向前移动,此时,弓形弹片的第二倒圆角37的外侧顶住前翼19b。

如图16至图17所示,当拉片2拉起至垂直于上翼片11时,拉片2的偏轴段23a与弓形弹片3的接触面位于弓形弹片压部第三段32c的中央,此时弓形弹片3的停止爪部31离开链齿引导通道14至与第二凹槽17c水平位置,拉头可以往前后正常滑行。

将垂直于上翼片11的拉片2继续往前拉至大于90°时,由于拉片2垂直状态时拉片左右臂部22的尾端平行于上翼片11,拉片2不能继续围绕圆轴段轴心a转动,由于轴部圆轴段23a顶点到转孔15c顶端仍有冲击空隙,拉片2继续往前拉时,拉片及其圆轴段将以三角形侧翼尖端d为为轴心转动,圆轴段23a沿冲合空隙移动至抵住转孔15c的顶端,以阻止拉片2的进一步转动,形成为拉片转动行程的最大限位。

如图18所示,在拉片位于最大限位处时,放开拉片2,由于前翼19b处于顶住弓形弹片3的状态,因此前翼19b对弓形弹片3有一个向后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延伸至弓形弹片压部32对轴部偏轴段23b,由前翼19b对轴部偏轴段23b的力为l1,l1的方向为水平向后;由于弓形弹片的压部32紧扣住偏轴段23b,弓形弹片3自身对轴部偏轴段23b有垂直于受力面的作用力为l2。水平向后的力l1和垂直于受力面的力l2分别作用于拉片轴部偏轴段23b,两个分力合成一个对斜向下方的合力l,(如图所示),由于拉片轴部偏轴段23b不再受其他方向的力的作用,合力l使得拉片2往下并往后运动。

放手的瞬间弓形弹片3对轴部圆轴段23a有一个瞬间往下的冲力,由于冲合空隙和瞬间冲力的存在,使得圆轴段23a的回落速度加快,快速回落的拉片2形成转动惯性,在转动惯性的作用下,使得拉片2能够迅速地继续转动恢复至与上翼片11平行并贴合的位置,实现拉头的自动回弹功能。同时整个过程中,弓形弹片3的停止爪部31从与第二凹槽17c持平慢慢往下,当拉片2恢复到平行并贴合于上翼片11时,停止爪部31通过爪孔18伸入链齿引导通道14,卡住拉链链齿,实现锁止功能。

如图19至20所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将拉头底座的形状设计成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其它形状。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