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受鞋垫以及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2870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本体感受鞋垫以及鞋。



背景技术: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本体感觉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二级: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三级:大脑皮质综合运动感觉。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缺失,运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二级缺失;神经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三级缺失。

儿童本体感受器对身体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它无时无刻都在无意识的调整身体姿势。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鞋垫在使用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传统的鞋垫只能够起到增加鞋子厚度的作用,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体感受鞋垫,以改善传统的鞋垫功能单一不能够有效预防儿童扁平足、高弓足、槌状趾、x型腿以及o型腿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以改善传统的鞋垫功能单一不能够有效预防儿童扁平足、高弓足、槌状趾、x型腿以及o型腿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本体感受鞋垫,包括:

鞋垫主体,所述鞋垫主体包括与人体脚掌接触的接触面以及与该接触面相对的支撑面,所述接触面上设置有足趾感受器、跖趾感受器、足跟内侧感受器以及足跟外侧感受器,所述足趾感受器凸出所述接触面,所述跖趾感受器凸出所述接触面,所述足跟内侧感受器凸出所述接触面,所述足跟外侧感受器凸出所述接触面。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足趾感受器位于所述支撑面的与人体的第二跖骨至第五跖骨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足趾感受器凸出所述支撑面的高度为5mm-30mm,所述足趾感受器用于支撑人体的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以及第五跖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足趾感受器的材料硬度为邵氏a10°-邵氏a60°。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跖趾感受器位于所述支撑面的与人体的跖趾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跖趾感受器凸出所述支撑面的高度为5mm-30mm,所述跖趾感受器用于支撑人体的跖趾。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跖趾感受器的材料硬度为邵氏a10°-邵氏a60°。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足跟内侧感受器包括与足跟底部接触的第一凸出部以及与足跟内侧接触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平滑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足跟内侧感受器的材料硬度为邵氏a10°-邵氏a60°。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足跟外侧感受器包括与足跟底部接触的第三凸出部以及与足跟外侧接触的第四凸出部,所述第三凸出部与所述第四凸出部平滑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感受鞋垫还包括足跟包容部,所述足跟包容部位于所述接触面的靠近足跟的位置,所述足跟包容部凸出所述接触面设置,所述足跟包容部的底面设置为内凹的弧面。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鞋,包括所述的本体感受鞋垫。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体感受鞋垫,其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加工,同时,本体感受鞋垫上设置有多个感受器,多个本体感受器的位置按照儿童足底本体感受器集中分布区域分布,对足底肌肉中的肌梭和腱梭深层刺激,再通过运动神经传输到大脑前庭区域,实现对身体稳定和肌肉活性的在调整,为儿童下肢正常发育提供了持续保证。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提供的本体感受鞋垫,包括有鞋垫主体,鞋垫主体的支撑面上设置有多个本体感受器,人体足部接触支撑面,依靠多个本体感受器作用在足部对应位置,多个本体感受器各自在不同的解剖生理位置支配着相关肌肉均衡发育,并且对足部跟骨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在支撑面上布设有足趾感受器、跖趾感受器、足跟内侧感受器以及足跟外侧感受器,足趾感受器具有助伸趾作用,同时与跖趾感受器共同作用,具有调整前足内旋作用;跖趾感受器具有刺激足底足内在肌,改善肌肉活性,同时具有降低足跖屈肌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的作用;足跟内侧感受器刺激(简称跟内侧支持点)位置在距骨突出处,具有保证足跟处于正常位置的作用,同时,通过足跟内侧支撑传入输送本体感受刺激、调整胫骨肌群活性;足跟外侧感受器机械支撑本体感受刺激点,与内侧刺激点维持后跟稳定,同时,通过足跟外侧支撑传入输送本体感受刺激、调整腓骨肌及拇收肌活性。通过在鞋垫主体上合理布置多个本体感受器,在人体穿戴过程中,能够增强肌肉感知力,有效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幼儿内翻扁平足、高弓足、槌状趾、x、o型腿的发生。

本实施例提供的鞋包括上述的本体感受鞋垫,具有本体感受鞋垫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本体感受鞋垫的示意图。

图标:鞋垫主体100;接触面110;支撑面120;足趾感受器200;跖趾感受器300;足跟内侧感受器400;足跟外侧感受器500;足跟包容部600。

具体实施方式

鞋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频繁,能够起到增加舒适性的作用,而传统的鞋垫由于其功能单一,不能够有效预防儿童足部发育过程中易出现的缺陷。

鉴于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本体感受鞋垫以及鞋,通过在本体感受鞋垫上设置有多个感受器,多个本体感受器的位置按照儿童足底本体感受器集中分布区域分布,对足底肌肉中的肌梭和腱梭深层刺激,再通过运动神经传输到大脑前庭区域,实现对身体稳定和肌肉活性的在调整,为儿童下肢正常发育提供了持续保证。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体感受鞋垫,本体感受鞋垫可以与对应的鞋子相配合使用,为儿童下肢正常发育提供了持续保证。

本体感受鞋垫设置有接触面110和支撑面120,接触面110为穿戴过程中与人体的脚掌接触的面,支撑面120为与鞋子接触的面。在接触面110上设置有多个本体感受器。多个本体感受器的位置按照儿童足底本体感受器集中分布区域分布,对足底肌肉中的肌梭和腱梭深层刺激,再通过运动神经传输到大脑前庭区域,实现对身体稳定和肌肉活性的在调整。

本实施例中,本体感受器包括有足趾感受器200、跖趾感受器300、足跟内侧感受器400以及足跟外侧感受器500。

足趾感受器200设计在本体感受鞋垫的对应于人体足趾的位置,可选的,足趾感受器200对应人体的第二跖骨至第五跖骨设置,在穿戴鞋垫主体100的过程中,足趾感受器200支撑在人体的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以及第五跖骨处,刺激足部相关的本体感受器,并将刺激传递给脑部,脑部能够做出相应反应,具有助伸趾和调整内旋的作用。足趾感受器200为凸出接触面110的凸出部,足趾感受器200可以与鞋垫主体100一体成型,足趾感受器200为弧形凸起,足趾感受器200的凸出接触面110的高度为5mm-30mm,需要说明的是,足趾感受器200的凸出接触面110的高度是指足趾感受器200的最高点的凸出高度,足趾感受器200的高度由其最高点向四周逐渐降低。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足趾感受器200的最高点距离支撑面120的高度为20mm,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足趾感受器200的最高点距离支撑面120的高度可以为5mm,或者可以设计为30mm,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足趾感受器200用于支撑在人体第二跖骨至第五跖骨处,本实施例中,足趾感受器200的材料硬度设计为邵氏a10°-邵氏a60°,在足趾感受器200使用过程中,实现对足部的有效支撑。本实施例中,足趾感受器200的材料硬度为邵氏a30°,在其他实施例中,足趾感受器200的材料硬度为邵氏a10°或者邵氏a60°,按需设置即可,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跖趾感受器300设计在人体的足部对应于跖趾的位置处,与足趾感受器200间隔设置,起到支撑和刺激跖趾位置处人体感受器的作用,具有刺激足底足内在肌,改善肌肉活性,同时具有降低足跖屈肌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的作用。

跖趾感受器300为弧形凸起,跖趾感受器300的凸出接触面110的高度为5mm-30mm,需要说明的是,跖趾感受器300的凸出高度是指跖趾感受器300的最高点距离支撑面120的高度。本实施例中,跖趾感受器300的凸出接触面110的高度可以设计为18mm,显然,根据不同情况可以相应调整跖趾感受器300的凸出高度,跖趾感受器300的凸出高度可以设计为5mm,或者30mm等,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跖趾感受器300的材料硬度为邵氏a10°-邵氏a60°,本实施例中,跖趾感受器300的材料硬度为邵氏a30°。在其他实施例中,跖趾感受器300的材料硬度为邵氏10°或者邵氏30°,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足跟内侧感受器400刺激位置在距骨突出处,具有保证足跟处于正常位置的作用。同时,通过跟后内侧支撑传入输送本体感受刺激、调整胫骨肌群活性。足跟内侧感受器400包括与足跟底部接触的第一凸出部以及与足跟内侧接触的第二凸出部,第一凸出部高于第二凸出部,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平滑连接,足跟内侧感受器400凸出接触面110的高度为5mm-30mm,本实施例中,足跟内侧感受器400凸出接触面110的高度为20mm,在其他实施例中,足跟内侧感受器400的凸出接触面110的高度还可以是5mm或者30mm,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足跟内侧感受器400的材料硬度为邵氏a10°-邵氏a60°,本实施例中,足跟内侧感受器400的材料硬度为邵氏a30°,在其他实施例中,足跟内侧感受器400的材料硬度为邵氏a10°或者邵氏a60°,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足跟外侧感受器500反作用机械支撑本体感受刺激点与内侧刺激点维持后跟稳定。同时,通过跟后外侧支撑传入输送本体感受刺激、调整腓骨肌及拇收肌活性。足跟外侧感受器500包括有第三凸出部和第四凸出部,第三凸出部和第四凸出部平滑连接,第三凸出部高于第四凸出部设计,第一凸出部和第三凸出部沿鞋垫主体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足跟的底部接触到第二凸出部和第四凸出部,足跟的两侧通过第一凸出部和第三凸出部定位。

足跟外侧感受器500的材料硬度为邵氏a10°-邵氏a60°,本实施例中,足跟外侧感受器500的材料硬度为邵氏a30°,在其他实施例中,足跟外侧感受器500的材料硬度为邵氏a10°或者邵氏a60°,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足跟外侧感受器500凸出接触面110的高度为5mm-30mm,本实施例中,足跟外侧感受器500的凸出接触面110的高度为18mm,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足跟外侧感受器500凸出接触面110的高度还可以是5mm或者30mm等,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可选的,本体感受鞋垫还包括足跟包容部600,足跟包容部600位于接触面110的靠近足跟的位置,足跟包容部600凸出接触面110设置,足跟包容部600的底面设计为内凹的弧面,足跟依靠第一凸出部、第三凸出部和足跟包容部600实现定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本体感受鞋垫,通过在鞋垫主体100上设置足跟内侧感受器400、足跟外侧感受器500、跖趾感受器300以及足趾感受器200,四个感受器分别按照儿童足底本体感受器集中分布区域分布,四个感受器共同作用,对足底肌肉中的肌梭和腱梭深层刺激,再通过运动神经传输到大脑前庭区域,实现对身体稳定和肌肉活性的在调整,为儿童下肢正常发育提供了持续保证。通过在本体感受鞋垫上设置多个本体感受器,在穿戴鞋垫主体100后可以增强肌肉感知力,有效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幼儿内翻扁平足、高弓足、槌状趾、x、o型腿的发生。同时,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大约80%的功能性平足可以在学步阶段通过本体感受鞋垫有效预防。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鞋,包括鞋主体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本体感受鞋垫,鞋垫主体100设置在鞋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