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随人体体温变化的衣物面料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76541发布日期:2018-06-02 02:15阅读:19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随人体体温变化的衣物面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功能性服装已由科技领域转变为应用领域,例如防辐射服装,现已被医院工作人员、妇女怀孕人员等等视为工作服,夜间发光服已被大大应用舞台演出服。但对于冬天太冷、夏季太热的功能性服装应用是少之又少,冬天由于气温下降,人们穿着都很厚实臃肿,行动不便,而夏天气温过高,导致出行不便。单纱中的纤维或股线中各股纱线的倾斜方向,分S拈(左拈)和Z拈(右拈)。在纺纱过程中,由于细纱接头的习惯,单纱拈向以Z拈居多。股线可以与单纱同向加拈,也可以反向加拈,通常为反向加拈。股线拈向的表示方法是第一字母表示单纱拈向,第二字母表示股线拈向。对于经过二次加拈的股线,第一个字母表示单纱拈向,第二个字母表示合股初拈拈向,第三个字母表示复拈拈向。例如,单纱为Z拈、初拈为S拈、复拈为Z拈的股线,拈向以ZSZ表示。纱线的拈向对织物的外观和手感有很大影响。一般织物经纬纱采用同一拈向。特种织物则可以采用不同拈向。经纬纱采用不同拈向,从织物表面可看出经纬纱纤维倾斜方向相同,使织物表面反光一致,光泽较好。在经纬纱交织点,纤维倾斜方向近乎垂直而不相密贴,因而织物显得松厚柔软;经纬纱采用相同拈向,从织物表面可看出经纬纱纤维倾斜方向垂直,在经纬交织点处纤维倾斜方向近乎一致而相互嵌合,因而织物较薄,身骨较好,组织点清晰,但织物光泽则不及经纬拈向不同的织物。精纺毛织物和化纤中长纤维制成的织物,常用若干根S拈和Z拈纱线相间排列,织物因反光不同而产生隐条隐格效应。细纱加拈后,拈角大小也是表示纱线加拈程度的指标之一。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测量拈角不太方便,常采用与纱线拈角有关的指标拈系数表示纱线的加拈程度。特克斯制拈系数αt的公式为:它表示当纱线的体积重量δ一定时,拈系数αt与拈角β的正切成比例。特克斯制拈度Tt的公式为:它表示拈度Tt、拈系数αt与纱线特克斯(号数)H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制拈系数αm和拈度Tm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其中Nm表示细纱的公制支数。常用的棉型纱线特克斯制拈系数为280-420,纯毛精纺单纱公制拈系数为75-90,纯毛粗纺单纱的公制拈系数为11.5-15.5,绢纺纱公制拈系数为30-85。

对于粗细不同的纱线,在单位长度上施加一个拈回的扭矩是不同的,纱的表层纤维对纱轴的倾角也不同。纱越粗,扭转越大,表层纤维对纱轴的倾角越大,加拈作用对纱线性质的影响程度也越大。不同号数或支数的纱线,虽然具有相同的拈度,但加拈程度不相同,没有可比性。当比较不同号数或支数的纱线加拈程度时宜采取拈系数。

纱线拈系数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原料的性质和纱线的用途。拈系数和纱线强度紧密相关(见纱线强度),为了使细纱获得所需的强度,用细长纤维纺纱时,纱的拈系数可以小些。织物的经纱需要具有较高强度,拈系数应当大些。纬纱和针织用纱一般要求柔软,拈系数应当小些。机织和针织起绒织物用纱,拈系数应当小些,以利于把纤维端从纱中抽出。薄爽织物和针织外衣织物,要求具有滑、挺、爽的特点和防止起毛起球,纱线的拈系数应当大些。此外,纱线号数或支数不同时,拈系数也不同,细号纱或高支纱的拈系数应当大些。

纱线拈度对纱线性质有直接影响。加拈使纱线中的纤维产生向心压力,增加纤维间的摩擦力,使纱线断裂时滑脱纤维根数减少。同时,纱线的细度不匀会导致纱线在较细处拈度分布较多,较粗处拈度较少。纱线的强度不匀率因加拈作用而得到改善,使纱线强度随拈度增加而增加。另一方面,纱线的加拈使纱线中纤维产生预应力,同时使纱中各层纤维与纱轴形成不同倾角,使纤维强度的轴向分力减小,纱线的强度随拈度的增加而下降。在拈度较小的条件下,短纤维纺的纱线强度随拈度增加而增大。当拈度达到某一数值时,强度开始随拈度的增加而下降。使纱线强度达到最大值的拈度叫临界拈度,相应的拈系数叫临界拈系数。在生产上采用的细纱拈系数,一般小于临界拈系数。化纤复合长丝的拈度虽然可使组成复合长丝的各根纤维间抱合紧密,但随着拈度的增加长丝预应力也增加,而强度在轴向的分力减小,很快便会达到临界拈度。有些纺纱半制品(如粗纱)为了在加工中不致断头,也加以适当拈度。纱线拈度大小也影响纱线的伸长能力,在实际使用的拈系数范围内,纱线的断裂伸长一般随拈系数的增加而增大。此外,纱线拈度对纱线的体积重量和直径也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纱线的体积重量随拈系数的增加而增大,纱的直径随拈系数的增加而减小。拈系数超过一定范围之后,纱的直径变化很小,有时因拈缩的增加,纱的直径反而会增大。

纱线拈度大小影响着织物的厚度、强度和耐磨性等。特别是毛织物,纱线拈度影响织物的手感和风格,因此,纱线拈度是工艺设计中的重要指标。但是现有技术中在纱线拈度方面并没有一种好的方法去改善防护服的变温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随人体体温变化的衣物面料的生产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随人体体温变化的衣物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所述面料由弹力丝构成面料基体,在所述面料基体的外面包覆一层锦纶,由一对罗拉相互压紧握持面料的纤维条,且在加拈器上设置有换拈度牙来控制纱线的物理性质。

可选的,在所述由弹力丝构成面料基体上加入有宇航材料。

可选的,所述宇航材料为在弹力丝中间夹杂一层排列的聚氯乙烯细管,在所述聚氯乙烯细管中填充有冷却液体,通过液体的流动可以调节面料的温度。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能随人体体温变化的衣物面料的生产方法,使人体躯干得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和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能随人体体温变化的衣物面料的罗拉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罗拉;2-加拈器;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随人体体温变化的衣物面料的生产方法,面料由弹力丝构成面料基体,在面料基体的外面包覆一层锦纶,由一对罗拉相互压紧握持面料的纤维条,如图1所示,中A处有一对罗拉1相互压紧握持纤维条,当罗拉1如图示方向转动时,纤维条不断喂入AB区,B处有加拈器使纱条回转,C为加拈后纱条的卷绕点,加拈器2两侧纱条产生截面相对转动的区域称为加拈区,如AB区和BC区。在一般加拈过程中,加拈器2既对罗拉1输送的纤维条进行加拈,又将加拈后的纱条卷绕起来,因此必有A、B、C三点,也就是有两个加拈区。纱条在通过AB和BC时都受到加拈作用,形成整个加拈过程,且在设置于底座3上的加拈器2上设置有换拈度牙来控制纱线的物理性质。在由弹力丝构成面料基体上加入有宇航材料,宇航材料为在弹力丝中间夹杂一层排列的聚氯乙烯细管,在聚氯乙烯细管中填充有冷却液体,通过液体的流动可以调节面料的温度。

调温层,用的是新技术“热管液体调温”,在这一层排列有大量聚氯乙烯细管,管中流有一种液体,通过液体的流动可以调节面料的温度,同时,按不同调温方式分为电热式调温服、液体调温服和通气调温服。电热式调温服的调温垫由弹性导电材料组成,使用机上固定电源或小型蓄电池保持一定温度,通气调温服垫层内装置壁上有带孔的弹性管,管内充空气或混合气体,温度由恒温器保持。还有一种通过电动泵使冷却物质在循环回路中流动,循环构成制冷回路,使人体躯干得到良好的散热效果的液冷服。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