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减震吸震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4112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减震吸震鞋底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减震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减震吸震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使用的都是气垫功能来实现达到减震的功能,气垫鞋其鞋底上部和鞋底下部之间设置有可形成气垫的储气腔,上述储气腔与设置在鞋上的进气孔道和出气孔道组成通气装置,其中进气孔道是竖向设置在鞋子后端,从上而下与储气腔相通,出气孔道是横向设置在鞋底上部,上下分别与鞋内的储气腔相通。

气垫作为减震缺点是会漏气,漏气的气垫鞋会有很明显的咯吱声,也就基本不能穿了。气垫鞋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其实是当长时间使用后气垫变形,无法提供积极有效的合理支撑,因为气体液体的流动完全是高压向低压,发生形变时内部无法提供足够大的阻力。结果就是足部的骨骼、肌腱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支撑、肌肉长期收到非正常的挤压(气囊变形),容易受伤,所以其实气垫鞋理论上的寿命其实是不长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减震吸震鞋底结构,使用在鞋后跟填充部位,加强了鞋的保护功能、减震、防扭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减震吸震鞋底结构,该减震吸震鞋底结构设置在鞋后跟的位置,所述减震吸震鞋底结构包括形变扩散块、承压部和缓冲凸块,形变扩散块和承压部为圆形结构,承压部设置在形变扩散块的两侧,承压部和形变扩散块之间通过缓冲凸块相连接,承压部位于形变扩散块的轴线方向上。

优选的,所述形变扩散块在轴线位置设有吸震块,形变扩散块为圈状结构,吸震块卡在形变扩散块内。

优选的,所述吸震块采用SEBS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缓冲凸块相对于承压部的边部呈发散排列。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种新型减震吸震鞋底结构,采用了特殊结构的减震模块。SEBS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可塑性,高弹性高。比普通用于做气垫的材料(如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热塑性聚氨酯(TPU))更胜一筹。它使用在鞋后跟填充部位,加强了鞋的保护功能、减震、防扭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减震吸震鞋底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减震吸震鞋底结构的侧视图。

其中,1--形变扩散块、2--承压部、3--缓冲凸块、4--吸震块、5--减震吸震鞋底结构、6--鞋后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型减震吸震鞋底结构5,该减震吸震鞋底结构5设置在鞋后跟6的位置,所述减震吸震鞋底结构5包括形变扩散块1、承压部2和缓冲凸块3,形变扩散块1和承压部2为圆形结构,承压部2设置在形变扩散块1的两侧,承压部2和形变扩散块1之间通过缓冲凸块3相连接,承压部2位于形变扩散块1的轴线方向上。

形变扩散块1在轴线位置设有吸震块4,形变扩散块1为圈状结构,吸震块4卡在形变扩散块1内,吸震块4采用SEBS材料制成,缓冲凸块3相对于承压部2的边部呈发散排列。

使用时,使用者穿着采用这种结构的鞋子,当鞋底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冲击力传递到减震模块的承压部,承压部上的缓冲模块发生形变把冲击力削弱传递到吸震块上,吸震块采用SEBS材料制成,进一步吸收能量,把冲击力传递到形变扩散块,形变扩散块发生横向的形变,而不会产生纵向的形变,使冲击力扩散到整个鞋底,从而保护使用者的脚底。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种新型减震吸震鞋底结构,采用了特殊结构的减震模块。SEBS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可塑性,高弹性高。比普通用于做气垫的材料如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热塑性聚氨酯(TPU)更胜一筹。它使用在鞋后跟填充部位,加强了鞋的保护功能、减震、防扭伤。

长时间使用后不会轻易变形,给双脚提供积极有效的合理支撑,受外力发生形变时内部可以提供足够大的阻力。对足部的骨骼、肌腱起到有效的支撑、肌肉长期收到正常的挤压,不容易受伤。使用在鞋后跟填充部位,加强了鞋的保护功能、减震、防扭伤。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