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病员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9435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婴儿病员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医疗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婴儿住院治疗期间穿着的病员服。



背景技术:

病人在住院期间,都需要换上舒心、整洁的病员服,方便在住院期间对病患进行各项医疗检查或施行相关护理工作。然而,目前大部分医院都没有专门为婴儿设计的统一规范的病员服,一般是各自采购环保纯棉婴儿连体服作为婴儿病员服使用。但普通的婴儿连体服完全没有考虑疾病的治疗需求。首先,婴儿由于尚无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需要在手脚部位进行约束防止婴儿手脚挥动打乱管线发生危险,但普通连体服无法满足该需求。其次,当婴儿身体上需要留置管线,如胃管、引流管、输液管道时,普通连体服上没有预留的管线通道,通常需要将衣服完全打开,这也就丧失了病员服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专为住院婴儿设计的病员服,充分考虑婴儿手脚约束需求,并在衣服上增加了管线通道,能够对婴儿身体起到良好的保暖作用,方便管线的引出和固定,有效约束婴儿手脚移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婴儿病员服,包括一体结构的衣身、衣袖和裤腿,在袖口和裤脚口处均连接有保护套,保护套口一部分与袖口、裤脚口反面连接,套口另一部分为自由边,每个保护套旁设有系带,在衣身两侧各纵向设置有若干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魔术贴用于封闭固定,开口处还设有系带用于固定管线。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套口边缘设有松紧带。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套内设有缓冲层。

进一步的,所述衣身两侧各设有三个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处魔术贴中的圆毛面设于衣身内表面,刺毛面设于衣身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袖口和裤脚口还设置有扣环。

进一步的,所述衣身前片纵向设有两条拉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病员服袖口裤脚处设计的保护套及系带能够令婴儿手脚不会自袖口裤脚口露出,起到良好保暖作用的同时,对手脚起到稳定的约束作用;衣身两侧的开口设计方便管线引出和整理,开口处的魔术贴便于快速打开操作和封闭保暖,开口处设计的系带能够有效固定管线;袖口和裤脚口的扣环设计利于约束婴儿手脚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病员服正面结构示意图,其中袖口和裤腿口的保护套自由边均未包裹住袖口和裤腿口。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病员服正面结构示意图,其中袖口和裤腿口的保护套自由边均已包裹住袖口和裤腿口。

附图标记说明:

1-衣身,2-衣袖,拉链3,4-保护套,4-1-固定边,4-2-自由边,4-3-松紧带,5-系带,6-开口,7-圆毛面,8-刺毛面,9-扣环,10-裤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图2所示的婴儿病员服,采用连体设计,衣身1衣袖2裤腿10均为一体结构,在衣身前片设有两条拉链3,方便快速开闭衣服穿脱、布置管线、更换尿不湿。病员服整体可采用单、双层纯棉布料或更为保暖的面料制成。在病员服袖口和裤脚口处均设有保护套4,保护套口一部分与袖口或裤脚口反面(以图1中所见的衣服前片为正面,与之相对的面为反面)连接作为固定边,套口另一部分为自由边,该部分边缘应设有松紧带4-3,对袖口和裤脚口起到束缚作用。保护套内可设有缓冲层,令婴儿感觉更为舒适。在每个袖口和裤脚口处的保护套旁分别设有两根系带5,用于对保护套4进行进一步固定。在衣身两侧各纵向设置有若干开口6,本例中,衣身每侧各纵向设置有三个开口6,一直从衣身腋下延伸至大腿处。从开口处可以方便地将管线引出,开口处设有魔术贴用于封闭固定,此外,开口处还设有系带6,用于固定管线。具体的说,开口处容易和身体直接接触的部位(衣身内表面)采用魔术贴中的圆毛面7,不易和身体直接接触的部位(衣身外表面)采用魔术贴中的刺毛面8。

使用本婴儿病员服时,打开拉链,将病员服穿在患病婴儿身上后拉上拉链,将袖口裤脚口处的保护套自由边翻过袖口和裤脚口正面,令保护套包裹住袖口和裤脚口防止婴儿手脚露出,并将袖口和裤脚口的系带扎上进行辅助固定,进一步防止保护套脱开。在需要时,可以通过病员服两侧的开口穿过管线,黏贴开口处的魔术贴封闭开口进行保暖,并通过系带固定穿过开口的管线。

作为改进,在袖口和裤脚口还设置有扣环9,可以将约束带一端穿过扣环另一端系在床边围栏上进行婴儿手脚的约束,防止婴儿有大幅度动作时打乱管线甚至令管线脱落造成危险。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