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0268阅读:1050来源:国知局
防静电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静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鞋。



背景技术:

在电子行业,随着产品的精密度逐渐提高,产品对防静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作为生产中最难控制的因素通常被作为防静电作业的重点控制对象,如何有效地消除人身上的静电成为电子行业的一个难题。

目前,电子行业通常通过配置防静电鞋来消除人身上的静电,防静电鞋采用耗散性材料作鞋底,同时也考虑到工业安全,鞋子对地电阻通常在105欧姆~109欧姆这个区间。但是在实际的场景中,人员是移动的,存在接触电阻,人体走动的过程中电荷可能瞬间增大,人体对地的电压可能瞬间达到几百伏或者更大,很显然,这对产品的品质形成极大的威胁,此种情况下,仅仅穿防静电鞋无法达到防静电目的。为此,目前的人员在穿防静电鞋的前提下,还需要佩戴接地的手腕带或者脚腕带。手腕带和脚腕带均由环形腕带、导线和一个接驳端子组成,导线连接环形腕带和接驳端子。环形腕带戴在手腕或脚腕上,接驳端子接在台面的接地端口上,手腕带的电阻通常是1M欧姆。在具体的防静电过程中,耗散性材料做成的鞋底会减少人与地面摩擦产生的电荷,手腕带或脚腕带会及时将人身上的电荷导走,两者配套使用,能够确保较低的人体对地面的电压和可控的人体对地面的电阻。

但是,人员佩戴手腕带或脚腕带的过程中,手腕带或脚腕带经常被扭或拉扯,导致导线的损坏率较高,一般3个月就需要更换新的导线,另外,手腕带或脚腕带的环形腕带也存在断扣、扣不紧等状况。

根据上述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手腕带或脚腕带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连接在接地端口上,这就会导致人员每到一个操作岗位都需要拔掉前一个岗位的接地端子,再插上后一个岗位的接地端子。很显然,人员的行动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且还需要频繁的接地操作,很显然,这会对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目前人员在穿防静电鞋时需要佩戴手腕带或脚腕带存在手腕带或脚腕带容易损坏及人员佩戴手腕带或脚腕带导致工作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静电鞋,包括鞋底及设置在所述鞋底上的鞋面,所述鞋底包括叠置相连的大底和中底,所述鞋面与所述中底的边缘固定连接,且与所述中底构成所述防静电鞋的鞋腔;所述大底的电阻小于105欧姆;所述中底的电阻为106欧姆~108欧姆,所述中底由静电耗散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静电鞋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底面贴附在所述中底的表面,所述隔离层的顶面作为所述鞋腔的底面,所述隔离层的电阻不大于109欧姆。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层为EVA隔离层;所述大底由PU或PVC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鞋面通过线缝合的方式与所述中底的边缘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中底的边缘为凸起边缘,所述凸起边缘高于其所包围的所述中底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鞋面通过胶水与所述中底的边缘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大底与所述中底通过胶水粘结,且所述中底在所述鞋底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与所述大底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大底为闭合带状结构,所述中底的底面边缘具有卡接凹台,所述大底套接在所述卡接凹台上,所述大底的底面与所述中底的底面共面或外凸于所述中底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中底具有凹槽,所述大底固定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大底的底面与所述中底的底面共面或外凸于所述中底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中底的底面的脚跟部位和脚掌部位;所述大底包括第一子底部和第二子底部,所述第一子底部和所述第二子底部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经过检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静电鞋能够实现人体对地电阻在106欧姆~108欧姆,人体对地电压小于20V,能较好地满足防静电要求,人员穿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防静电鞋则无需佩戴手腕带或脚腕带,也就不存在佩戴手腕带或脚腕带所存在的导线、环形腕带较容易损坏及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人员可以从一个岗位自由换到另外一个岗位,而不再需要额外的操作动作,还可以省去手腕带或脚腕带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防静电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静电鞋的鞋底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沿长度方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静电鞋的鞋底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沿长度方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静电鞋的鞋底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沿长度方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10分别是三位人员分别穿三双本实施例公开的防静电鞋15天所测试出的人体电阻数据;

图11-图13分别是三位人员分别穿三双本实施例公开的防静电鞋15天所测试出的人体电压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静电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并且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精神和范围的基础上对本文所述内容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名词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防静电鞋,所公开的防静电鞋包括鞋底及设置在鞋底上的鞋面1,鞋底与鞋面1固定连接形成防静电鞋的鞋腔。

本实施例中,鞋底包括叠置相连的大底2和中底3,具体的,鞋面1与中底3的边缘固定连接,且与中底3构成防静电鞋的鞋腔。

本实施例中,大底2可以选用PU或PVC材料制成,大底2的电阻小于105欧姆。中底3采用静电耗散材料制成,中底3的电阻为106欧姆~108欧姆。

请参考图8-10和图11-13,经过检测,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静电鞋能够实现人体对地电阻在106欧姆~108欧姆,人体对地电压小于20V,能较好地满足防静电要求,人员穿上本实施例所公开的防静电鞋则无需佩戴手腕带或脚腕带,也就不存在佩戴手腕带或脚腕带所导致的导线、环形腕带较容易损坏及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人员可以从一个岗位自由换到另外一个岗位,而不再需要额外的操作动作,还可以省去手腕带或脚腕带的费用。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防静电鞋还可以包括隔离层4,隔离层4的底面贴附在中底3的表面,隔离层4的顶面作为鞋腔的底面,隔离层4的电阻不大于109欧姆。隔离层4的作用在于增加防静电鞋穿着的舒适性,隔离层4通常由EVA材料制成。具体的,隔离层4可以通过胶水粘结的方式固定在中底3上。

鞋面1可以通过线缝合的方式与中底3的边缘固定相连,也可以通过胶水粘结的方式与中底3的边缘固定相连。优选的,鞋面1通过胶水与中底3的边缘固定相连,然后再通过线缝合的方式实现进一步的固定,以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同样道理,大底2与中底3也可以通过胶水粘结。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中底3的边缘为凸起边缘301,凸起边缘301高于其所包围的中底3的顶面,此种情况下,中底3的形状为船型结构,四周的边缘翘起,凸起边缘301用于与鞋面1缝合,中底3的上述形状,能够防止中底3与鞋面1的缝合线与大底2或者地面接触,进而当人员不慎误将防静电鞋弄湿时,能避免人体与地面通过缝合线导通,所导致的人体对地面接触电阻变小的问题。具体的,凸起边缘301的高度可以为10mm。

如上文所述,大底2与中底3可以通过胶水粘结。大底2的作用在于控制人体对地电压在20V以下,因此,大底2可以采用任意形状和厚度,需要确保大底2与地面能够接触。大底2最好设置为整个鞋底区域,进而能够更好地接触地面,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基于此,请再次参考图1,中底3在鞋底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与大底2重合,以确保大底2覆盖整个鞋底区域。

请参考图2和3,图2和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静电鞋的鞋底的一种结构,具体的,大底11为闭合带状结构,中底12的底面边缘具有卡接凹台,大底11套接在卡接凹台上,大底11的底面与中底12的底面共面或外凸于中底12的底面,确保大底11能接触到地面。上述结构确保大底11接触底面的前提下,能够便于大底11的组装与更换。

具体的,中底可以具有凹槽,大底固定在凹槽中,大底的底面与中底的底面共面或外凸于中底的底面。

请参考图4和5,图4和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静电鞋的鞋底的另一种结构。中底22具有一个凹槽221,大底21固定在凹槽中,大底21的底面与中底22的底面共面或外凸于中底22的底面。

请参考图6和7,图6和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静电鞋的鞋底的再一种结构。中底32具有两个凹槽321,两个凹槽321分别位于中底32的底面的脚跟部位和脚掌部位,大底31包括第一子底部311和第二子底部312,第一子底部311和第二子底部312分别固定在两个凹槽321中。具体的,上述固定方式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固定,也可以通过粘结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