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织物支撑的气垫鞋底及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2268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具有织物支撑的气垫鞋底及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用气垫鞋底的结构,具体说是一种具有织物支撑的气垫鞋底及鞋。



背景技术:

气垫鞋底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鞋工业中,鞋后跟处设置气垫的气垫鞋底尤为常见,在运动过程中气垫结构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但是单一的气囊结构刚性不足,容易在极端的受力状态下产生较大形变,导致脚面外翻的崴脚事故,在气囊中设置支撑结构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方式,现有技术在气囊内设置橡胶支柱来控制气垫的形变,但橡胶支柱的设置会减少气囊的容量,降低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织物支撑的气垫鞋底及鞋,一种具有织物支撑的气垫鞋底及鞋,能够提高气垫鞋底的缓冲性能,避免运动伤害的产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织物支撑的气垫鞋底,包括:鞋外底组件、鞋底中底组件、气囊结构,鞋底外底组件脚掌位置与鞋底中底组件脚掌位置接合,鞋底外底组件脚跟位置与气囊结构接合;所述鞋底中底组件脚跟位置与气囊结构接合;气囊结构内部设有立体织物支撑结构。

优选地,立体织物支撑结构由至少一个立体织物层构成。

优选地,立体织物层包括面层、底层和中间支撑层,面层、底层通过编织相连接,编织产生空间形成所述中间支撑层。

优选地,立体织物层由聚丙烯纤维或聚酯纤维编织生成。

优选地,气囊结构包括盖体、气囊壁、底座;所述底座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以上固定凹槽,底座周边位置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立体织物支撑结构设置于固定凹槽中,其下底面与底座接合;所述气囊壁下端嵌入第一卡槽与底座接合,气囊壁上端设置有第二卡槽,盖体嵌入第二卡槽与气囊壁及立体织物支撑结构上表面接合,形成密闭的气囊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立体织物支撑结构包括第一立体织物层、第二立体织物层以及双层织物支撑结构;所述第一立体织物层堆叠设置在所述第二立体织物层上,所述双层织物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立体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立体织物层之间。

优选地,立体织物支撑结构包括第一立体织物层、第二立体织物层以及双层织物支撑结构;第一立体织物层堆叠设置在所述第二立体织物层上,所述双层织物支撑结构设置在第一立体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立体织物层之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再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织物支撑的气垫鞋,包括:鞋面以上所述的鞋底,所述鞋面与鞋底固定接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立体织物结构替代现有的橡胶结构作为鞋底气垫气囊内支撑物,织物的支撑层为编织产生的空间,具有较大的储气空间。在支撑面大小一致的情况下,织物可以使这个气垫鞋底的总质量更轻,使气囊有更大的储气空间,提升气囊在运动过程中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囊结构的剖面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织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气囊结构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1-气垫鞋;11-鞋面;10-气垫鞋底;21-鞋底鞋外底组件;23-鞋底中底组件;22-气囊结构;210-盖体;211-气囊壁;212-底座;213-固定凹槽;214-第一卡槽;215-第二卡槽;30-立体织物层;31-双层织物支撑结构;301-面层;302-中间支撑层;303-底层;42-气囊结构;43-第一立体织物层;44-第二立体织物层;312-底座;313-固定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一种具有织物支撑的气垫鞋1,包括鞋面11以及气垫鞋底10,鞋面11与气垫鞋底10固定接合。

请同时参照图2,该气垫鞋底10包括鞋外底组21、鞋底中底组件23、气囊结构22,鞋底外底组件21脚掌位置与鞋底中底组件23脚掌位置接合,鞋底外底组件21脚跟位置与气囊结构22接合,鞋底中底组件23脚跟位置与气囊结构22接合,气囊结构22内部设有立体织物支撑结构20,立体织物支撑结构20由至少一个立体织物层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立体织物支撑结构20包括一立体织物层30。

进一步地,气囊结构22包括盖体210、气囊壁211、底座212;底座212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以上固定凹槽213,底座212周边位置设置有第一卡槽214;其中,立体织物层30设置于固定凹槽213中,其下底面与底座212接合。气囊壁211下端嵌入第一卡槽213并与底座212接合。气囊壁211上端设置有第二卡槽215,盖体210嵌入第二卡槽215并与气囊壁211及立体织物层30上表面接合,形成密闭的气囊结构22。

请参照图3,为立体织物层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立体织物层30包括面层301、底层303和中间支撑层302,面层301、底层303通过编织相连接,编织产生空间以形成中间支撑层302。

进一步地,立体织物层30由聚丙烯纤维或聚酯纤维编织生成。

请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气囊结构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中的气囊结构相较于图2所示的气囊结构,设置在气囊结构42中的立体织物支撑结构40包括第一立体织物层43、第二立体织物层44以及双层织物支撑结构31。其中,第一立体织物层43堆叠设置在第二立体织物层44上,第二立体织物层44设置在固定凹槽313中,且下底面与底座312结合。双层织物支撑结构31设置在第一立体织物层43和第二立体织物层44之间,用于支撑堆叠设置的第一立体织物层43和第二立体织物层44。

以上方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立体织物结构替代现有的橡胶结构作为鞋底气垫气囊内支撑物,织物的支撑层为编织产生的空间,具有较大的储气空间。受限于单层织物的厚度,可以通过织物层的叠加组合形成理想的支撑结构。在支撑面大小一致的情况下,织物可以使这个气垫鞋底的总质量更轻,使气囊有更大的储气空间,提升气囊在运动过程中的缓冲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