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633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头戴显示器设备,有VR眼镜、VR头盔等称呼,虚拟现实VR头戴显示器设备是利用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集合的产品,是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

目前,常用的一种虚拟现实眼镜盒需要与具备放映片源的显示电子设备配合使用,虚拟现实眼镜盒包括一体式镜片结构,一体式镜片结构第一侧具用于安放显示电子设备,一体式镜片结构第二侧用于为用户呈现虚拟图像,在用户观看虚拟图像时,将显示电子设备安放在一体式镜片结构第一侧,在不管看虚拟图像时候,需要使用盖板可拆卸的将一体式镜片结构第一侧封盖,以保护一体式镜片结构内的镜片。

其中盖板与一体式镜片结构第一侧可拆卸安装,在观看虚拟图像时,需要将盖板拆卸单独放置,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主要目的在于使电子设备收纳装置便于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与显示电子设备配合使用,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的第一侧开口,所述框架的第二侧开口;

在所述框架内设置有用于观测虚拟成像的镜片,所述镜片包括相对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镜片的第一面面向所述框架第一侧的开口,所述镜片的第二面面向所述框架第二侧的开口;

容纳结构,用于容纳所述显示电子设备;

翻盖部件,可转动的封盖于所述框架的第二侧开口,盖板部件当转动所述翻盖部件,所述翻盖部件从第二侧开口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收纳装置,其中所述容纳结构为盖板部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第一侧开口。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收纳装置,其中所述翻盖部件包括第一翻板与第二翻板,所述第一翻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开口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翻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开口上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翻板与所述第二翻板相对扣合在所述第二侧开口上。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收纳装置,其中所述盖板部件的第一面侧具有卡持所述显示电子设备的第一卡持结构;

所述翻盖部件上具有用于卡持所述盖板部件的第二卡持结构,当所述翻盖部件从第二侧开口打开,所述盖板部件能够卡持在所述所述第二卡持结构上,使所述盖板部件的第一面侧面向所述镜片的第二面。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收纳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卡持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翻板的两侧和所述第二翻板的两侧;

所述盖板部件的一侧两端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翻板两侧的第二卡持结构卡持的配合卡持结构;

所述盖板部件的另一侧两端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二翻板两侧的第二卡持结构卡持的配合卡持结构。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收纳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卡持结构为卡勾,所述配合卡持结构为卡槽;或

所述第二卡持结构为卡槽,所述配合卡持结构为卡勾。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收纳装置,其中还包括:

滑动连接在所述框架上的挡光板;

所述挡光板可从所述框架的第二侧开口一侧滑动伸出,使得所述挡光板与打开的翻盖部件形成包围所述盖板部件的环形挡光壁。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收纳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侧盖部包括第一翻板与第二翻板,所述第一翻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开口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翻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开口上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翻板与所述第二翻板相对扣合在所述第二侧开口上,当打开所述第一翻板和所述第二翻板,所述第一侧盖部可被卡持在所述第一翻板上的第二卡结构和所述第二翻板上的第二卡持结构上;所述挡光板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框架上的第一挡板与滑动连接在所述框架上的第二挡板,滑动伸出的第一挡板、打开的第一翻板、滑动伸出的第二挡板、打开的第二翻板围成环形挡光壁。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收纳装置,其中所述挡光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框架的内壁或外壁上。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收纳装置,其中还包括:

头戴带组件,连接在所述框架的第一侧,用于佩戴在用户的头部上,以维持用户的头部和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所述框架的第一侧内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头戴带组件的容纳空间,所述头戴带组件的全部或部分被所述盖板部件盖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收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卡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板部件第一面侧的弹性卡勾和挡勾,其中弹性卡勾用于卡在所述显示电子设备的一侧,挡勾用于卡在所述显示电子设备的另一侧。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使用中,打开翻盖部件,显示电子设备可通过容纳结构置于框架的第二侧,相对于现有技术,在不使用的时候,可将翻盖部件闭合转动封盖在框架第二侧开口,无需现有技术中需要将盖板单独放置,从而使用起来更加便捷。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携带状态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携带状态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打开至观看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打开至观看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打开至观看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打开至观看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打开至观看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观看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A的结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收纳至携带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收纳至携带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携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收纳装置,与显示电子设备x100配合使用,电子设备收纳装置包括:

框架10,所述框架10的第一侧开口,所述框架10的第二侧开口;

在所述框架10内设置有用于观测虚拟成像的镜片20,所述镜片20包括相对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镜片20的第一面面向所述框架10第一侧的开口,所述镜片20的第二面面向所述框架10第二侧的开口;

容纳结构30,用于容纳所述显示电子设备;

翻盖部件40,可转动的封盖于所述框架10的第二侧开口;

当转动所述翻盖部件40,所述翻盖部件40从第二侧开口打开。

框架可采用椭圆形的外壳,位于外壳内的镜片有2个,显示电子设备可采用手机。

使用中,打开翻盖部件,显示电子设备置于容纳结构内,使显示电子设备面向镜片的第二面,显示电子设备呈现的图像经过镜片后,向位于框架第一侧开口的用户呈现虚拟画面。其中,显示电子设备呈现的图像可是预先存储的或在线下载的影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使用中,打开翻盖部件,显示电子设备可通过容纳结构置于框架的第二侧,相对于现有技术,在不使用的时候,可将翻盖部件闭合转动封盖在框架第二侧开口,无需现有技术中需要将盖板单独放置,从而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具体的,容纳结构可以是设置在框架第二侧开口内的支撑部件,具体的,支撑部件可采用4个支件,分别支撑显示电子设备的4个边角,支件的支撑端可采用弹性结构制备而成;进一步的,支撑部件还可采用可伸缩结构,从而在将显示电子设备支撑在可伸缩结构上之后,可通过调节可伸缩结构的长短,来调节显示电子设备与镜片之间的焦距。或者,支撑部件还可采用转动连接在框架第二侧开口内,将支撑部件竖直起来,可用于支撑显示电子设备,不使用的时候,将支撑部件转动收纳在框架第二侧开口内。

进一步的,为了同时便于对框架第一侧开口的封盖,所述容纳结构30为盖板部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框架10的第一侧开口。携带状态中,将容纳结构设置在框架第一侧开口,观看状态中,将容纳结构从框架第一侧开口拆卸下来。盖板部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第一侧开口,可设置方式可为卡持、插销锁定、磁铁吸合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所述翻盖部件包括第一翻板与第二翻板,所述第一翻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开口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翻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开口上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翻板与所述第二翻板相对扣合在所述第二侧开口上。

具体的,所述盖板部件的第一面侧具有卡持所述显示电子设备的第一卡持结构;所述翻盖部件40上具有用于卡持所述盖板部件的第二卡持结构41,当所述翻盖部件40从第二侧开口打开,所述盖板部件能够卡持在所述所述第二卡持结构41上,使所述盖板部件的第一面侧面向所述镜片的第二面。

所述第二卡持结构4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翻板的两侧和所述第二翻板的两侧;所述盖板部件的一侧两端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翻板两侧的第二卡持结构卡持的配合卡持结构;所述盖板部件的另一侧两端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二翻板两侧的第二卡持结构卡持的配合卡持结构。

所述第二卡持结构为卡勾,所述配合卡持结构为卡槽;或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卡持结构41为卡槽,所述配合卡持结构31为卡勾。

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收纳装置时候,所处的光线环境不一,在打开的翻盖部件侧部会漏光,影响显示电子设备向镜片投射图像的质量,为了提高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观看效果,上述的电子设备收纳装置,如图7和图8所示,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框架10上的挡光板50;所述挡光板50可从所述框架10的第二侧开口一侧滑动伸出,使得所述挡光板50与打开的翻盖部件40形成包围所述盖板部件30的环形挡光壁。在框架上可具有导轨,挡光板上具有滑槽,滑槽在导轨上滑动中,可在框架上伸缩运动。

挡光板的个数不仅局限于1个,具体可与翻盖部件配合,形成密封的环形挡光壁。

具体的,上述的电子设备收纳装置,所述翻盖部件包括第一翻板与第二翻板,所述第一翻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开口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翻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开口上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翻板与所述第二翻板相对扣合在所述第二侧开口上,当打开所述第一翻板和所述第二翻板,所述盖板部件可被卡持在所述第一翻板上的第二卡结构和所述第二翻板上的第二卡持结构上;所述挡光板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框架上的第一挡板与滑动连接在所述框架上的第二挡板,滑动伸出的第一挡板、打开的第一翻板、滑动伸出的第二挡板、打开的第二翻板围成环形挡光壁。

其中,所述挡光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框架的内壁或外壁上。挡光板的部分滑动连接在所述虚拟成像框架内,剩余的部分用来作为把手。当然,挡光板的全部滑动连接在所述虚拟成像框架内,同样可以。

在具体使用当中,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框架需要佩戴在用户头部上,一般可采用外挂绳带的方式,但是绳带一直处于外挂,不便于携带。具体的,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还包括:头戴带组件60,连接在所述框架10的第一侧,用于佩戴在用户的头部上,以维持用户的头部和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所述框架10的第一侧内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头戴带组件60的容纳空间,所述头戴带组件60的全部或部分被所述盖板部件盖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头戴带组件60的剩余部分61外露在框架外,可作为提拿的把手,便于提拿携带状态的电子设备收纳装置。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卡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板部件第一面侧的弹性卡勾32和挡勾33,其中弹性卡勾31用于卡在所述显示电子设备x100的一侧,挡勾32用于卡在所述显示电子设备x100的另一侧。

电子设备收纳装置包括有两种使用状态:

如图1和图2所示,是第一种状态,为携带状态:盖板部件30,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框架10的第一侧开口,翻盖部件40,可转动的封盖于所述框架10的第二侧开口;

如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是第二种状态,为观看状态:将盖板部件30从所述框架10的第一侧开口拆卸下,转动打开翻盖部件40,通过第二卡持结构41,将卡持有显示电子设备的盖板部件30卡持在打开的翻盖部件40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不使用电子设备收纳装置时候,盖板部件设置在框架第一侧开口上,翻盖部件封盖在框架第二侧开口上;在需要使用电子设备收纳装置时候,将盖板部件从框架的第一侧开口上拆卸,通过第一卡持结构将显示电子设备卡持在盖板部件第一面上;再转动打开翻盖部件,之后将卡持有显示电子设备的盖板部件卡持在翻盖部件的第二卡持结构上,使显示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面向框架内镜片的第二面,用户可通过框架第一侧从镜片的第一面进行观看。相对于现有技术,在不使用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时候,翻盖部件可转动的封盖与框架第二侧开口,降低了电子设备收纳装置与显示电子设备显示屏之间所需的固定间距距离,从而可降低电子设备收纳装置的厚度,使其便于携带。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