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放物品的拉杆箱侧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432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放物品的拉杆箱侧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杆箱,特别涉及一种可放物品的拉杆箱侧围。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发展,人们外出的机率大大增加。拉杆箱因方便携带,便于外出深受人们喜爱,并且日益普及起来。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出行总是会随身携带一些小物品,如水杯、雨伞等可能随时需要用到的物品,如把这些放置在拉杆箱内部,当想要喝水或拿伞时,需要开箱取物,非常不便。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拉杆箱侧围,在拉杆箱外部提供一个可放置物品的空间,有效解决了随身小物品不方便开箱取出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了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放物品的拉杆箱侧围,缝于拉杆箱后幅和拉杆箱前幅之间,包括侧围主体,缝合拉链用的橡胶圈,拉链,所述侧围主体缝于橡胶圈上,盖住了拉链,且所述侧围主体由扁宽松紧带、侧围上部、侧围下部组成,所述侧围主体的扁宽松紧带具有良好的收缩能力,缝于侧围上部的顶端,可束缚住水杯、雨伞等物品,防止掉落,所述侧围上部由富有弹性的材料制作,可改变侧围上部的大小,可拉开放入水杯、雨伞等物品,于侧围下部连接成一体。

鉴于现今出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出行所带物品也比较多,一些必要的随身物品如水杯、雨伞等放入拉杆箱里面不方便随时取出,所以常被随手携带或者放入随身包中,然而进行上述活动时主人必须有一只手来拿着水杯或雨伞等物品这样双手容易疲劳也比较麻烦,或者放在随身包中会增加随身包的重量,易使人疲劳,有鉴于此,上述的拉杆箱侧围,缝于拉杆箱后幅和拉杆箱前幅之间,包括侧围主体,缝合拉链用的橡胶圈,拉链,所述侧围主体缝于橡胶圈上,盖住了拉链,且所述侧围主体由扁宽松紧带、侧围上部、侧围下部组成,所述侧围主体的扁宽松紧带具有良好的收缩能力,缝于侧围上部的顶端,可束缚住水杯、雨伞等物品,防止掉落,所述侧围上部由富有弹性的材料制作,可改变侧围上部的大小,可拉开放入水杯、雨伞等物品,于侧围下部连接成一体,使用时将拉杆箱侧围上部拉开,如此,侧围上部就有了一定的储物空间,水杯、雨伞等小物品可置于其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侧围可放置物品,给随身水杯、雨伞等小物品提供了放置的空间,有效解决小件物品无处安放的问题,使取物放物变得简单快捷;

2、扁宽松紧带和具有弹性的侧围上部的设置使操作便捷快速;

3、弹性侧围上部可自由拉伸,拉出一定的储物空间,待取出物品时,自动回缩,不会留有多余的布料,保证外表平整,简洁大方;

4、扁宽松紧带可收紧侧围顶端,随物品的大小改变宽度,松弛有度,防止物品掉落。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可放物品的拉杆箱侧围的正视图。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可放物品的拉杆箱侧围的侧视图。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可放物品的拉杆箱侧围的立体透视图。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侧围放置物品时的使用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拉杆箱后幅;2、侧围上部;3、侧围下部;4、缝合拉链用的橡胶圈;5、扁宽松紧带;6、拉杆箱前幅;7、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放物品的拉杆箱侧围,所述侧围缝于拉杆箱后幅1和拉杆箱前幅6之间,包括侧围主体(5,2,3组成),缝合拉链用的橡胶圈4,拉链7,所述侧围主体缝于橡胶圈4上,盖住了拉链7,且所述侧围主体由扁宽松紧带 5 、侧围上部 2和侧围下部 3 组成,所述侧围上部 2 由富有弹性的材料制作,可改变侧围上部 2 的大小,可拉开放入物品,可拉开放入水杯、雨伞等物品,于侧围下部3连接成一体,所述侧围主体的扁宽松紧带 5 可束缚住物品,防止掉落。

如图3和4所示,使用时将富有弹性的拉杆箱侧围上部2用手拉开,如此,侧围上部2就有了一定的储物空间,水杯、雨伞等小物品可置于其中,便于主人随时放置和拿取水杯、雨伞等小物品,当需要拿取小物品时,只需用手直接拿取物品,取完物品,拉杆箱的侧围上部2会自动弹回和侧围下部3一样大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箱侧围,侧围可放置物品,给随身物品提供了放置的空间,有效解决小件物品无处安放的问题,使取物放物变得简单快捷。扁宽松紧带 5 和侧围上部 2 的设置使操作便捷快速;侧围上部 2 由弹性材料制作,可自由拉伸,拉出一定的储物空间,待取出物品时,自动回缩,不会留有多余的布料,保证外表平整,简洁大方;扁宽松紧带 5 可收紧侧围上部顶端,随物品的大小改变宽度,松弛有度,防止物品掉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