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586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李箱。



背景技术:

普通的行李箱的国际容积尺寸标准分别由16、18、20、22、24、26、28、30、32英寸等多个尺寸大小标准组成,按公分计算,也就是行李箱的三边(长、宽、高)总和约为90-160公分之间自由组合,从而达到人们出行时所携带衣物的不同数量和重量的要求,也是为了适应人们出行时所乘坐飞机、动车、火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所规定的携带行李体积、容积和重量要求标准。因此,之前的普通行李箱的尺寸基本是固定的,扩展也很小和有限。人们出行或回程时经常是拉一个箱,箱上搭一个袋,身上还背一个包,路上增添了诸多的忙乱和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箱,使用时展开,不用时折叠,使用方便,不占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李箱,包括包袋,包袋的后部设有伸缩拉杆,包袋的前部设有带拉链的开口,包袋的底部设有轮子,所述包袋内至少具有底板,包袋的底板为可朝上翻折收起和朝下翻折展开的折叠式结构,轮子安装在底板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袋内设有用于支撑展开后的底板的内撑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撑结构为可折叠的直撑板或可折叠的斜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包袋内还具有顶板和背板,顶板为可朝下翻折收起和朝上翻折展开的折叠式结构,顶板和底板均通过合页或织带与背板连接;直撑板与背板铰接并在底板和顶板展开后垂直支撑在底板和顶板之间、在底板和顶板收起后与背板贴合,顶板和底板收起后叠置在直撑板上;斜撑位于背板和底板的两侧并且斜撑的两端分别铰接底板和背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直撑板的高度与背板的高度一致,直撑板的后侧通过铆钉与织带结构安装在背板上,或者直撑板的后侧通过合页安装在背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顶部的包袋设有外拉手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背板为PE板或木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直撑板为木板、胶板、PCV发泡板中的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包袋的两侧设有背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包袋两侧还设有可在包袋前侧扣合连接的插扣带一,所述包袋的前侧还在带拉链的开口的上下侧固定有可相互连接的绑带或插扣带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使用时可展开,不用时可折叠,不占空间,而且能拉,能背,能拎,使用方便,空间大,成本低。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行李箱的展开示意图一。

图2为行李箱的展开示意图二。

图3为行李箱用直撑板的内部示意图。

图4为行李箱的折叠示意图。

图5为行李箱用二段式连杆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考图1-5,所述的行李箱包括包袋1,包袋1的后部设有伸缩拉杆2,伸缩拉杆2可以内置也可以外置,包袋1的前部设有带拉链的开口3,包袋1的底部设有轮子4,所述包袋1内具有底板5,包袋1的底板5为可朝上翻折收起和朝下翻折展开的折叠式结构,轮子4安装在底板的底部。轮子4为万向轮,可灵活转动行李箱的角度,方便推动行李箱。所述包袋1内设有用于支撑展开后的底板的内撑结构7。所述内撑结构7为可折叠的直撑板(如图3)或可折叠的斜撑(如图5)。

所述包袋1内还具有顶板8和背板9,顶板8为可朝下翻折收起和朝上翻折展开的折叠式结构,顶板8和底板5均通过合页或织带或其他连接件与背板9连接,实现折叠。直撑板与背板铰接并在底板5和顶板8展开后垂直支撑在底板5和顶板6之间、在底板5和顶板6收起后与背板9贴合,紧靠背板9。顶板6和底板5收起后叠置在直撑板上,不占空间。斜撑位于背板9和底板5的两侧并且斜撑的两端分别铰接底板5和背板9上,斜撑可以是二段式连杆结构(如图5),也可是一根斜撑杆结构。所述直撑板的高度与背板9的高度一致,直撑板的后侧通过铆钉与织带结构安装在背板9上,或者直撑板的后侧通过合页安装在背板9上,也可以是通过其他铰接结构安装在背板9上,只要能够实现直撑板折叠即可。所述顶板8顶部的包袋设有外拉手带10。所述背板8为PE板或木板。所述直撑板为木板、胶板、PCV发泡板中的一种,成本低。所述包袋1的两侧设有背带11,可以在包袋前侧将行李箱背起。所述包袋1两侧还设有可在包袋1前侧扣合连接的插扣带一12,插扣带一12相互连接后,可以防止包袋1的拉链涨开。插扣带一12与背带11通过车缝固定在包袋1上,并且插扣带一12车缝的部位和背带11车缝的部位重叠。包袋1两侧的背带11的车缝固定部分分别有两段,每段车缝固定部分上固定有一条插扣带一12,因此在包袋1前侧有上下两个位置通过插扣带一12保护,能够很好的防止拉链涨开。所述包袋1的前侧还在带拉链的开口3的上下侧固定有可相互连接的绑带13或插扣带二,在顶板8、底板5和内撑结构7折叠后,开口3的上下侧的绑带13或插扣带二相互连接,从而可以固定好顶板8、底板5和内撑结构7,方便放置在室内角落,不凌乱,美观,且不占空间。开口3的上下侧的绑带13或插扣带二分别通过车缝固定在包袋的顶部和前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包袋1可以只有底板5,而没有顶板8和背板9,可以作为普通拉包使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背板9可以是半块板,也可以是全块板。半块板时直撑板的高度高于背板9。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