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0845发布日期:2018-06-19 19:3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人脚,尤其是鞋底的作用最为突出,当人在行走或奔跑时,鞋子保护脚免受伤害;其中鞋子的防滑作用是鞋底制作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时在机械车间内,地面上有许多污渍,鞋子粘上油污后特别容易打滑,导致工作人员摔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鞋底,通过在鞋底的足前区、足弓区及足跟区设置不同形状的防滑结构,使得鞋底的防滑功能增强;同时各个防滑块之间形成排污槽,能够及时排出鞋底粘上的油污,有效防止了鞋底打滑,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在鞋底夹层设置有排气洞,使得鞋内的空气更加畅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鞋底,包括:夹层及外包层,所述夹层位于所述外包层内部,所述夹层高度低于所述外包层高度;所述外包层底部设置有鞋跟;所述外包层顶部设置有防水台及胶粘层。

进一步,所述夹层包括自前向后设置的第一足前区、第一足弓区及第一足跟区,所述第一足前区设置有外层透气洞及内层透气洞,所述第一足弓区设置 有第一缓冲台,所述第一缓冲台同时与所述第一足前区及第一足跟区连接;所述第一足跟区设置有多个防震格,每两个所述防震格的连接处设置有减压台。

进一步,所述外层透气洞包括多个规则的长方体透气洞,所述内层透气洞包括多个不规则的透气洞;所述第一缓冲台内设置有多个缓冲格。

进一步,所述外包层包括自前向后设置的第二足前区、第二足弓区及第二足跟区,所述鞋跟设于所述第二足跟区的底部;所述第二足弓区设置有第二缓冲台,所述第二缓冲台同时与所述第二足前区及鞋跟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足前区包括足前内区及足前外区,所述足前外区包覆于所述足前内区外部,所述足前外区与所述足前内区之间设置有U形槽;所述足前外区设置有多个防滑横块,所述防滑横块之间形成第一排污槽;所述足前内区设置有多个防滑斜块,所述防滑斜块之间形成第二排污槽;所述第一排污槽与第二排污槽通过所述U形槽连通。

进一步,所述鞋跟顶面设置有外层防滑块、耐磨块及内层防滑块,所述外层防滑块及内层防滑块均设有多个,所述多个外层防滑块之间或外层防滑块与耐磨块之间形成多个第三排污槽,所述内层防滑块之间形成多个第四排污槽,所述第三排污槽与第四排污槽之间通过第二U形槽连通。

进一步,所述多个防滑斜块形成多层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两两相互垂直。

进一步,所述胶粘层斜设于所述外包层的顶部,所述防水台位于所述胶粘层的下方并与所述胶粘层相邻设置

更进一步,所述防水台上设置有多个压线凸起。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鞋底的足前区、足弓区及足跟区设置不同形状的防滑结构,使得鞋底的防滑功能增强;同时各个防滑块之间形成排污槽,能够及时排出鞋底粘上的油污,有效防止了鞋底打滑,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在鞋底夹层设置有排气洞,使得鞋内的空气更加畅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一种鞋底的顶面朝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鞋底的底面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一种鞋底,包括:夹层1及外包层2,所述夹层1位于所述外包层2内部,所述夹层1的高度低于所述外包层2高度;所述外包层2底部设置有鞋跟23;所述外包层2顶部设置有防水台22及胶粘层21,所述胶粘层21斜设于所述外包层2的顶部,所述防水台22位 于所述胶粘层21的下方并与所述胶粘层21相邻设置,所述防水台22上设置有多个压线凸起221。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所述夹层1包括自前向后设置的第一足前区11、第一足弓区12及第一足跟区13,所述第一足前区11设置有外层透气洞111及内层透气洞112,所述第一足弓区12设置有第一缓冲台121,所述第一缓冲台121同时与所述第一足前区11及第一足跟区13连接;所述第一足跟区13设置有多个防震格131,所述每两个防震格131的连接处设置有减压台132;设置的防震格31及第一缓冲台121均能有效减缓震动,缓解脚部疲劳。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所述外层透气洞111包括多个规则的长方体透气洞,所述内层透气洞112包括多个不规则的透气洞;所述第一缓冲台121内设置有多个缓冲格122;设置多个透气洞,保证鞋子内的空气的清新度,保证人脚的舒适性;设置多个缓冲格122有效缓冲运动压力,缓解脚部疲劳。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所述外包层2包括自前向后设置的第二足前区25、第二足弓区24及第二足跟区26,所述鞋跟23设于所述第二足跟区26的底部;所述第二足弓区24设置有第二缓冲台241,所述第二缓冲台241同时与所述第二足前区25及鞋跟23连接,第二缓冲台241上设置有商标打印区242。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所述第二足前区25包括足前内区28及足前外区27,所述足前外区27包覆于所述足前内区28外部,所述足前外区27与所述足前内区28之间设置有U形槽29;所述足前外区27设置有多个防滑横块272及第一耐磨块271,所述防滑横块272之间及防滑块272与第 一耐磨块271之间形成第一排污槽273;所述足前内区28设置有多个防滑斜块281,所述防滑斜块281之间形成第二排污槽282;所述第一排污槽273与第二排污槽282通过所述U形槽29连通;在车间中工作时,地面上有许多污水及油污会沾到鞋底上容易打滑,存在安全隐患,设置第一排污槽273、U形槽29及第二排污槽282后,进入鞋底的水或油污能够通过第一排污槽273、U形槽29及第二排污槽282后排出,防止鞋底打滑,保证穿鞋者的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所述多个防滑斜块281形成多层防滑结构283,所述防滑结构283两两相互垂直;防滑斜块281的设置增大了鞋底底部的摩擦力,有效提高了鞋底的防滑性能,提高了安全保障。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所述鞋跟23顶面设置有外层防滑块231、第二耐磨块236及内层防滑块233,所述外层防滑块231及内层防滑块233均设有多个,所述多个外层防滑块231之间或外层防滑块231与第二耐磨块236之间形成多个第三排污槽232,所述内层防滑块233之间形成多个第四排污槽234,所述第三排污槽232与第四排污槽234之间通过第二U形槽235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在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鞋跟进行调整,同时根据鞋跟的高度对足跟区及足弓区的面积比例进行调整,以更加适合人脚,提高鞋底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