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用围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361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用围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儿童用围兜。



背景技术:

儿童在学习进食初期,饭菜容易洒落,也容易弄脏儿童的衣物。目前,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都会在儿童的脖子上围一个围兜。现有的围兜结构简单,只能防止儿童的衣物弄脏,不能防止饭菜的洒落,或者无法保证顺利的兜住剩菜剩饭。还有些采用材质偏硬的塑胶材质并一体成型,这种围兜材质偏硬,无舒适性、无安全性可言,若产品略有毛边,很容易刮伤宝宝的皮肤;还有些只能做到半防水效果,长时间渗水还是会漏水,防水效果一般。此外,现有的围兜由于在使用时残留食渣等,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接触到儿童的稚嫩的皮肤,易感染皮肤病等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舒适、安全、卫生、牢固的儿童用围兜。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用围兜,包括上围兜和下围兜,所述上围兜的上端两者设有固定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兜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采用柔软材质制成,所述中层采用防水薄膜制成,所述外层为灭菌层且粘附于中层上,所述外层采用纳米锌材料制成;所述下围兜外侧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存储腔室,所述存储腔室的开口内侧设有魔术贴,所述下围兜上与魔术贴对应的位置同样设有相互粘附的魔术贴,所述下围兜的内侧面上设有绳带,所述绳带上设有魔术贴,所述下围兜的外侧上位于存储腔室上侧的位置设有与绳带上魔术贴相互粘附以将存储腔室收卷起来的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围兜的下端内侧设有可绕过儿童身体的辅助弹性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绳带的一端与上围兜连为一体,另一端设置有挂钩,所述上围兜上开设有挂钩孔,所述挂钩可适配穿过挂钩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围兜上开设有若干辅助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儿童用围兜,其中上围兜的固定绳带用于挂在儿童脖子上,上围兜采用三层材料制成,其中内层与儿童接触,采用柔软材料制成,可采用舒适柔软的棉织品材料制成,中层用于防水,外层会接触到食物残渣,因此采用灭菌材料纳米锌材料制成;下围兜设置存储腔室主要用于收集掉落的食物残渣,存储腔室的开口内侧和下围兜上对应的位置均设有魔术贴,可方便存储腔室的关闭收纳,绳带和下围兜的外侧上的魔术贴可将存储腔室收卷起来方便存储。整个儿童用围兜穿戴舒适、安全、卫生、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儿童用围兜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围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儿童用围兜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意:1-上围兜;11-内层;12-中层;13-外层;14-辅助固定孔;15-挂钩孔;2-下围兜;3-固定绳带;31-挂钩;4-存储腔室;41-魔术贴;42-魔术贴;43-魔术贴;5-绳带;51-魔术贴;6-辅助弹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儿童用围兜,包括上围兜1和下围兜2,所述上围兜1的上端两者设有固定绳带3,所述上围兜1包括内层11、中层12和外层13,所述内层11采用柔软材质制成,所述中层12采用防水薄膜制成,所述外层13为灭菌层且粘附于中层12上,所述外层13采用纳米锌材料制成;所述下围兜2外侧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存储腔室4,所述存储腔室4的开口内侧设有魔术贴41,所述下围兜4上与魔术贴41对应的位置同样设有相互粘附的魔术贴42,所述下围兜4的内侧面上设有绳带5,所述绳带5上设有魔术贴51,所述下围兜4的外侧上位于存储腔室4上侧的位置设有与绳带5上魔术贴51相互粘附以将存储腔室4收卷起来的魔术贴43。

上述结构中,其中上围兜1的固定绳带3用于挂在儿童脖子上,上围兜1采用三层材料制成,其中内层11与儿童接触,采用柔软材料制成,可采用舒适柔软的棉织品材料制成,中层12用于防水,外层13会接触到食物残渣,因此采用灭菌材料纳米锌材料制成;下围兜2设置存储腔室4主要用于收集掉落的食物残渣,存储腔室4的开口内侧和下围兜2上对应的位置均设有魔术贴,可方便存储腔室4的关闭收纳,绳带5和下围兜2的外侧上的魔术贴43可将存储腔室4收卷起来方便存储。

如图3所示,所述上围兜1的下端内侧设有可绕过儿童身体的辅助弹性带6;辅助弹性带6可方便儿童身体牢固穿戴围兜,不会左右移动影响围兜的使用。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绳带3的一端与上围兜1连为一体,另一端设置有挂钩31,所述上围兜1上开设有挂钩孔15,所述挂钩31可适配穿过挂钩孔15,挂钩31和挂钩孔15相互配合,方便穿戴和解开。所述上围兜1上开设有若干辅助固定孔1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