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移位运动保护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3370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移位运动保护鞋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垫,特别涉及一种快速移位运动保护鞋垫。



背景技术:

鞋垫是应用非常普遍的日常用品,按作用分,鞋垫可分为保健鞋垫、功能鞋垫和常规鞋垫。传统鞋垫的结构是多层布料缝制而成或者是多层皮革压制而成,其具有一定的柔软度和缓冲减震作用,基本符合平常轻运动穿鞋的需求。但是,在足球运动、羽毛球运动、篮球运动、排球运动等需要快速移位及减速的领域,传统鞋垫则不适用,具有如下缺点:其一、传统鞋垫在使用时,脚与鞋垫贴合不稳,快速移位或减速时,脚在鞋内易滑动;其二、传统鞋垫上侧面较平,鞋垫左右两侧无阻挡,快速移位或减速时,脚在鞋内易向鞋子的左右两侧顶出,容易造成足底骨骼、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受伤;其三、减震、护足作用较差,运动时,脚部前掌及后跟底部冲击力大,传统鞋垫难以吸收行走、运动过程中对足部骨骼产生的冲击力,难以保护足底骨骼、踝关节和膝关节;其四、传统鞋垫对足弓部无作用,无法缓解足部疲劳;其五、传统鞋垫排汗排气效果差,鞋内易潮湿变滑变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移位运动保护鞋垫,该鞋垫能使脚与鞋垫贴合稳固、不易滑动,能防止脚在鞋内向鞋子的左右两侧顶出,减震、护足作用强,能缓解运动、行走、站立所产生的受力疲劳,排汗排气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移位运动保护鞋垫,包括鞋垫本体,从鞋垫本体的前端至后端,依次包括鞋垫前掌、鞋垫垫心、鞋垫中腰及鞋垫后跟,所述鞋垫前掌的上侧排列有20~40个顶部具有弧形下凹面的吸盘,吸盘之间纵向和横向分别设置5~9条波浪线形沟槽,所述鞋垫前掌的下侧设有前掌减震垫,所述鞋垫前掌的下侧对应于人体大脚趾的位置还设有脚趾减震泡棉;所述鞋垫垫心的上侧设有心型凸面;所述鞋垫中腰及鞋垫后跟的上侧依次排列有8~16条横向的波浪线形沟槽;所述鞋垫中腰的两侧分别往上翘起,且鞋垫中腰的对应于人体脚掌内侧的下侧设置有垫块泡棉;所述鞋垫后跟的中部上侧设有圆型凸面,所述鞋垫后跟的外沿往上翘起,其翘起高度低于鞋垫中腰两侧的翘起高度,所述鞋垫后跟的中部下侧设有后跟减震垫,后跟减震垫的形状与圆型凸面的形状相对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鞋垫前掌的上侧排列有39~35个顶部具有弧形下凹面的吸盘,吸盘之间纵向设置有6条波浪线形沟槽,横向设置有7条波浪线形沟槽,且纵向的波浪线形沟槽相互平行,横向的波浪线形沟槽也相互平行;所述鞋垫中腰及鞋垫后跟的上侧依次排列有11条横向的波浪线形沟槽,且横向的波浪线形沟槽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鞋垫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竹炭纤维层、第一PU聚氨酯泡棉层及第二PU聚氨酯泡棉层,其中,所述第一PU聚氨酯泡棉层对应于鞋垫前掌的部分缺失;所述竹炭纤维层的厚度为0.4~0.9mm,所述第一PU聚氨酯泡棉层的厚度为4~9mm,所述第二PU聚氨酯泡棉层的厚度为2~8mm。

优选地,从鞋垫本体的前端至后端,所述第二PU聚氨酯泡棉层的下侧依次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第三容置腔及第四容置腔,所述脚趾减震泡棉镶于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前掌减震垫镶于第二容置腔内,所述垫块泡棉镶于第三容置腔内,所述后跟减震垫镶于第四容置腔内。

优选地,所述脚趾减震泡棉为PU聚氨酯减震泡棉,所述垫块泡棉为PU聚氨酯垫块泡棉;所述前掌减震垫及后跟减震垫的厚度分别为1~12.7mm,所述脚趾减震泡棉的厚度为2~8mm;所述垫块泡棉的厚度为5~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由于鞋垫前掌的上侧排列有20~40个顶部具有弧形下凹面的吸盘,因此,脚部前掌能与吸盘紧密贴合,快速移位或减速或停止时,脚掌紧紧抓住鞋垫前掌,不易滑动,适合于足球运动、羽毛球运动、篮球运动、排球运动等需要快速移位及减速的领域;其二、减震、护足,由于鞋垫前掌及鞋垫后跟的下侧分别设有减震垫,因此,鞋垫弹性好,硬度适中,可有效吸收行走、运动过程中对足部骨骼产生的冲击力,保护足底骨骼、踝关节和膝关节;与此同时,在大脚趾处设置脚趾减震泡棉,能够更好地保护大脚趾,在鞋垫中腰设置垫块泡棉,能使鞋垫中腰上侧往上抬起,贴合足弓部,预防扁平足的问题;其三、鞋垫中腰的两侧分别往上翘起,鞋垫后跟的外沿外上翘起,使得鞋垫本体外厚内薄,在快速移位及减速过程中,脚在鞋内不易向鞋子的左右两侧顶出,能够有效预防关节位移,防止发生外翻、崴脚情况,有效降低足关节意外受伤的风险;其四、按摩保健,鞋垫垫心部位设置心型凸面,能按摩脚心穴位,有效促进足底血液循环;其五、鞋垫前掌的上侧纵向和横向设置有多条波浪线形沟槽,所述鞋垫中腰及鞋垫后跟的上侧依次排列有多条横向的波浪线形沟槽,因此,运动时,汗气能从波浪线形沟槽中排出,排汗排气效果非常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散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侧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侧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鞋垫本体;1.鞋垫前掌;11.吸盘;12.波浪线形沟槽;13.前掌减震垫;14.脚趾减震泡棉;2.鞋垫垫心;21.心型凸面;3.鞋垫中腰;31.波浪线形沟槽;4.鞋垫后跟;32.垫块泡棉;41.圆型凸面;42.后跟减震垫;43.外沿;5.竹炭纤维层;6.第一PU聚氨酯泡棉层;7.第二PU聚氨酯泡棉层;71.第一容置腔;72.第二容置腔;73.第三容置腔;74.第四容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快速移位运动保护鞋垫,包括鞋垫本体100,从鞋垫本体100的前端至后端,依次包括鞋垫前掌1、鞋垫垫心2、鞋垫中腰3及鞋垫后跟4,所述鞋垫前掌1的上侧排列有20~40个顶部具有弧形下凹面的吸盘11,吸盘11之间纵向和横向分别设置5~9条波浪线形沟槽12,所述鞋垫前掌1的下侧设有前掌减震垫13,所述鞋垫前掌1的下侧对应于人体大脚趾的位置还设有脚趾减震泡棉14;所述鞋垫垫心2的上侧设有心型凸面21;所述鞋垫中腰3及鞋垫后跟4的上侧依次排列有8~16条横向的波浪线形沟槽31;所述鞋垫中腰3的两侧分别往上翘起,且鞋垫中腰3的对应于人体脚掌内侧的下侧设置有垫块泡棉32;所述鞋垫后跟4的中部上侧设有圆型凸面41,所述鞋垫后跟4的外沿43往上翘起,其翘起高度低于鞋垫中腰3两侧的翘起高度,所述鞋垫后跟4的中部下侧设有后跟减震垫42,后跟减震垫42的形状与圆型凸面41的形状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中所述的“纵向”是指沿鞋垫本体前端至后端的方向,本专利中所述的“横向”是指鞋垫本体上对应于人体脚掌左右方向的方向。

如图1~图4所示,所述鞋垫前掌1的上侧排列有39~35个顶部具有弧形下凹面的吸盘11,吸盘11之间纵向设置有6条波浪线形沟槽12,横向设置有7条波浪线形沟槽12,且纵向的波浪线形沟槽12相互平行,横向的波浪线形沟槽12也相互平行;所述鞋垫中腰3及鞋垫后跟4的上侧依次排列有11条横向的波浪线形沟槽31,且横向的波浪线形沟槽31相互平行。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鞋垫本体100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竹炭纤维层5、第一PU聚氨酯泡棉层6及第二PU聚氨酯泡棉层7,其中,所述第一PU聚氨酯泡棉层6对应于鞋垫前掌的部分缺失;所述竹炭纤维层5的厚度为0.4~0.9mm,优选为0.6~0.7mm;所述第一PU聚氨酯泡棉层6的厚度为4~9mm,优选为6~7mm;所述第二PU聚氨酯泡棉层7的厚度为2~8mm,优选为4~5mm。竹炭纤维层5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的特点;第一PU聚氨酯泡棉层6及第二PU聚氨酯泡棉层7具有环保易降解、透气、除臭、排汗作用。

如图2和图4所示,从鞋垫本体100的前端至后端,所述第二PU聚氨酯泡棉层7的下侧依次设有第一容置腔71、第二容置腔72、第三容置腔73及第四容置腔74,所述脚趾减震泡棉14镶于第一容置腔71内,所述前掌减震垫13镶于第二容置腔72内,所述垫块泡棉32镶于第三容置腔73内,所述后跟减震垫42镶于第四容置腔74内。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脚趾减震泡棉14为PU聚氨酯减震泡棉,所述垫块泡棉32为PU聚氨酯垫块泡棉;所述前掌减震垫13及后跟减震垫42的厚度分别为1~12.7mm,优选为3~6mm;所述脚趾减震泡棉14的厚度为2~8mm,优选为3~5mm;所述垫块泡棉32的厚度为5~12mm,优选为6~7mm。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