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伞具下巢。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伞具是由上下巢结构嵌合的结构,利用上下之间的嵌合完成开收伞的动作,使下巢固定在伞中棒处的上弓上,由于上弓卡制住下巢的下端而使下巢固定在接近伞上端位置的伞中棒处。在收伞时,使用者利用手指按压位于伞中棒中设置的上弓,使该上弓向伞中棒内收缩,于是下巢失去上弓的卡制,则下巢会因伞布收缩的弹力沿着伞中棒向下迅速移动收合。问题是在下巢回到伞中棒底部并嵌入把手内用于固定时,如图1、图2所示,传统的下巢在把手按钮所在方位和把手按钮另一侧设置卡条以固定。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会造成使用过程中伞体不稳定易晃动的情况,且伞骨尾端的扣件在伞具收拢时集中在下巢柱体周边,传统的涉及考虑美观而设计成圆弧形,造成伞骨尾端伞布固定件翘起,不利于雨具的保存和收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对伞具下巢进行改进,以保证伞下巢固定时稳定,从而也保证伞不会由于松动而自动打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改进的伞具下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改进的伞具下巢,包括中空结构的下巢本体、枢接巢和把手固定件,所述枢接巢用于铰接伞骨,安装在下巢本体上方的周边,所述下巢本体的中空结构内设置金属伞中棒,保证下巢能在伞中棒上上下滑动,所述把手固定件固定于下巢本体的下端,所述把手固定件上设有两个并列的固定卡条,固定卡条下方为凹槽。
所述凹槽与把手按钮的环体相嵌合,所述把手按钮包括凸出于把手外壁的圆形按钮和环体,所述圆形按钮和环体一体成型,由于伞具下巢整体中空,凹槽内设弹簧件,弹簧透过凹槽顶住环体,弹簧作用下使得圆形按钮凸出,使用时按下按钮,把手固定件得到释放,伞骨打开。
所述固定卡条与把手上的卡条凹槽相配合,大小尺寸相同。
所述下巢本体下方的下巢柱体为中空圆柱,相比传统圆弧面更利于伞骨的收纳和保存。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伞具下巢具有以下优点:改变传统固定卡条的分布,增强把手和下巢之间的稳定性,改善下巢本体的形状,更加利于伞具收拢时伞骨的堆放,避免伞骨翻折而导致尾端伞布固定件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传统的伞具下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伞具下巢配合的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伞具下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伞具下巢配合的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把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下巢本体、11.下巢柱体、2.枢接巢、3.把手固定件、4.固定卡条、5.凹槽、6.伞中棒、7.把手按钮、71.圆形按钮、72.环体、8.卡条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改进的伞具下巢,包括中空结构的下巢本体(1)、枢接巢(2)和把手固定件(3),所述枢接巢(2)用于铰接伞骨,安装在下巢本体(1)上方的周边,所述下巢本体(1)的中空结构内设置金属伞中棒(6),保证下巢能在伞中棒(6)上上下滑动,所述把手固定件(3)固定于下巢本体(1)的下端,所述把手固定件(3)上设有两个并列的固定卡条(4),固定卡条(4)下方为凹槽(5)。
所述凹槽(5)与把手按钮(7)的环体(72)相嵌合,所述把手按钮(7)包括凸出于把手外壁的圆形按钮(71)和环体(72),所述圆形按钮(71)和环体(72)一体成型,由于伞具下巢整体中空,凹槽(5)内设弹簧件,弹簧透过凹槽(5)顶住环体(72),弹簧作用下使得圆形按钮(71)凸出,使用时按下按钮,把手固定件(3)得到释放,伞骨打开。
所述固定卡条(4)与把手上的卡条凹槽(8)相配合,大小尺寸相同。
所述下巢本体(1)下方的下巢柱体(11)为中空圆柱,相比传统圆弧面更利于伞骨的收纳和保存。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伞具下巢具有以下优点:改变传统固定卡条(4)的分布,增强把手和下巢之间的稳定性,改善下巢本体(1)的形状,更加利于伞具收拢时伞骨的堆放,避免伞骨翻折而导致尾端伞布固定件脱落。
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