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跑鞋鞋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小风阻的跑鞋鞋面。
背景技术:
根据生物力学的需要,跑鞋可分为提供减震性、提供稳定性、提供运动控制三大类,提供减震性的跑鞋,通常有较柔软的夹层鞋底,辅助足部在运动时均匀受力,帮助足部减震,鞋体通常较轻,稳定性会相对较差,提供稳定性的跑鞋,鞋底通常具有受力均匀的柱子或内侧具有夹层结构,提供运动控制的跑鞋,通常比较坚硬,能减小或控制足部的过度内翻,防止脚踝受伤,这种跑鞋的重量通常要比其他跑鞋重,但是现有的跑鞋减小风阻多为鞋帮或者鞋底上的技术研究较多,鞋面的多为轻量化材料代替,没有一种可以减小风阻,兼顾透气的跑鞋鞋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减小风阻的跑鞋鞋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小风阻的跑鞋鞋面,包括固定在鞋帮上的轻量固定面,所述轻量固定面顶部外壁边缘处缝接有脚踝包裹松紧带,且轻量固定面顶部外壁两侧均粘接有侧倾防磨片,所述轻量固定面外壁中轴线处开有凹槽,且凹槽内壁底部缝接有隐藏式鞋舌,所述凹槽内壁两侧均缝接有脚背包裹松紧带,且凹槽外壁两侧均开有鞋带孔,所述轻量固定面外壁靠近鞋带孔两侧开有导风孔,且轻量固定面底部外壁粘接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表面粘接有导风管,且导风管顶部外壁正对导风孔底部内壁,所述导风板底部外壁粘接有透气层,且透气层底部外壁缝接有固定层,固定层底部内壁缝接有吸水内衬。
优选的,所述导风管为内径两至四毫米的PP软质管,且导风管的数量为十至十五根,十至十五根导风管等距离分布于导风板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导风管顶部外壁靠近轻量固定面一侧开有通孔,且通孔的数量和导风孔数量相同,导风孔呈矩阵式分布于轻量固定面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侧倾防磨片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侧倾防磨片顶部外壁均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固定层为蜂窝状结构,且固定层由聚丙烯酰胺泡沫制成。
优选的,所述轻量固定面内壁与导风板外壁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大小为三至五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导风板上的导风管,可以使气体顺着鞋面中层排出,可以在间隙中形成压力差,减轻风阻,通过设置轻量固定面和隐藏型鞋舌,有效的减小跑鞋自身重量,配合侧倾防磨片,可以使过弯时的鞋面侧向稳定和防磨性质提高,通过设置由竹纤维制成的吸水内衬和透气层,是为了保持跑鞋内的干爽透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减小风阻的跑鞋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减小风阻的跑鞋鞋面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隐藏式鞋舌、2导风管、3导风孔、4侧倾防磨片、5脚踝包裹松紧带、6脚背包裹松紧带、7鞋带孔、8吸水内衬、9固定层、10透气层、11导风板、12轻量固定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减小风阻的跑鞋鞋面,包括固定在鞋帮上的轻量固定面12,轻量固定面12顶部外壁边缘处缝接有脚踝包裹松紧带5,且轻量固定面12顶部外壁两侧均粘接有侧倾防磨片4,轻量固定面12外壁中轴线处开有凹槽,且凹槽内壁底部缝接有隐藏式鞋舌1,凹槽内壁两侧均缝接有脚背包裹松紧带6,且凹槽外壁两侧均开有鞋带孔7,轻量固定面12外壁靠近鞋带孔7两侧开有导风孔3,且轻量固定面12底部外壁粘接有导风板11,导风板11上表面粘接有导风管2,且导风管2顶部外壁正对导风孔3底部内壁,导风板11底部外壁粘接有透气层10,且透气层10底部外壁缝接有固定层9,固定层9底部内壁缝接有吸水内衬8。
本实用新型中,导风管2为内径两至四毫米的PP软质管,且导风管2的数量为十至十五根,十至十五根导风管2等距离分布于导风板11上表面,导风管2顶部外壁靠近轻量固定面12一侧开有通孔,且通孔的数量和导风孔3数量相同,导风孔3呈矩阵式分布于轻量固定面12上表面,侧倾防磨片4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侧倾防磨片4顶部外壁均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加强筋,固定层9为蜂窝状结构,且固定层9由聚丙烯酰胺泡沫制成,轻量固定面12内壁与导风板11外壁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大小为三至五毫米。
工作原理:本鞋面在减小阻力过程中,首先风进入导风板11,顺着导风管2,接着由位于轻量固定面12上的导风孔3排出,在导风板11内壁和轻量固定面12内壁之间形成压力差,从而减小风阻,在侧倾过弯时,侧倾防磨片4会给予鞋面一个横向支撑力,防止斜面的形变,同时也保护鞋面不被磨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