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提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288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提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提手。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塑料袋提拎重物,或者用手直接拉绳子,手指极易被塑料袋或绳子勒出痕迹,导致手指部位血液流通不畅,不仅具有强烈的不适感,而且也不能提拉太重的物体。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比较简易的提手工具用于提拎日常重物,有的不美观、有的有安全隐患,有的不适宜携带,且普遍不适应商业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携带方便,能避免在使用塑料袋和绳子提重物时勒住手指的便携式提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提手,包括U型的提手下部和倒U型的提手上部,所述提手上部U型结构的两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提手下部U型结构的两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滑动卡接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滑动卡接使得所述提手上部和所述提手下部连接形成环状柱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装有重物的塑料袋的提物把手或绳子挂在U型的提手下部上,然后将提手下部与提手上部进行滑动卡接,握提时,手指握持提手下部的底端即可,使用方便,避免在使用塑料袋和绳子提重物时勒住手指,避免了提握重物时对手部造成伤害,结构简单,不使用时可以将提手上部和提手下部拆分后携带,携带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提手下部的底面上设有多个便于手指握持的握槽,所述握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提手上部和所述提手下部连接形成环状柱体结构的中轴线垂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握槽的设置能方便手指的握持,避免手指在提手下部的底端上滑动。

进一步,所述提手下部U型结构的上表面的两侧边上设有圆弧形倒角。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弧形倒角的设置可以避免袋体的提物把手磨坏。

进一步,所述提手下部U型结构的上表面的中部设有用于挂持袋体的提物把手的中间凹槽,所述中间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提手上部和所述提手下部连接形成环状柱体结构的中心线平行,所述圆弧形倒角设在所述中间凹槽的两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中间凹槽的设置方便了袋体的提物把手的挂持,避免袋体的提物把手在提手下部的上表面上滑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接部为水平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二卡接部为水平设置的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设在所述滑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卡接部为水平设置的滑槽,第二卡接部采用滑轨,两个连接拆卸方便。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接部为水平设置的滑轨,所述第二卡接部为水平设置的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轨滑动设在所述滑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卡接部为水平设置的滑轨,第二卡接部采用滑槽,两个连接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提手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提手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A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提手上部,2、提手下部,3、第一卡接部,4、第二卡接部,5、握槽,6、圆弧形倒角,7、中间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U型的提手下部2和倒U型的提手上部1,如图3所示,所述提手上部1U型结构的两端设有第一卡接部3,如图4所示,所述提手下部2U型结构的两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3滑动卡接的第二卡接部4,所述第一卡接部3和所述第二卡接部4滑动卡接使得所述提手上部1和所述提手下部2连接形成环状柱体结构。采用滑动卡接的提手下部2和提手上部1,将装有重物的塑料袋的提物把手或绳子挂在U型的提手下部2上,通过握持提手下部2从而提起重物,不会对手部造成伤害,并且拆卸方便。所述提手下部2的底端设有多个便于手指握持的握槽5,握槽5的设置能方便手指的握持,避免手指在提手下部2的底端上滑动。

如图3所示,所述提手上部1U型结构的两端为附图中的两个底部,如图4所示,所述提手下部3U型结构的两端为附图中的两个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3为水平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二卡接部4为水平设置的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设在所述滑槽内。或者所述第一卡接部3为水平设置的滑轨,所述第二卡接部4为水平设置的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轨滑动设在所述滑槽内。使得提手下部2和提手上部1的连接和拆卸更加方便,只需要将滑轨滑动连接到滑槽内即可实现两者的连接。

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提手下部2的上表面的中部设有用于挂持袋体的提物把手的中间凹槽7,所述中间凹槽7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提手上部1和所述提手下部2连接形成环状柱体结构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圆弧形倒角设在所述中间凹槽7的两端,中间凹槽7的设置避免袋体的提物把手在提手下部2的上表面上滑动,中间凹槽7的两端设置圆弧形倒角6,避免袋体的提物把手挂持在中间凹槽7时出现磨损。

优选的,为了避免手部在握持时出现不适,在提手下部2的表面采用圆弧形过渡,特别是在握槽5的部位,握槽5采用圆弧形凹槽,且相邻的两个握槽5之间均采用圆弧形过渡,由于握槽5为手指的受力处,采用圆弧形凹槽以及圆弧形过渡能避免棱角对手指造成伤害,进一步提高握持时的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部3和第二卡接部4的棱边均采用抛圆处理,避免提手上部1和提手下部2在拆卸后携带时对手部造成划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装有重物的塑料袋的提物把手或绳子挂在U型的提手下部2上,然后将提手下部2与提手上部1进行滑动卡接,握提时,手指握持提手下部2的底端即可,使用方便,避免在使用塑料袋和绳子提重物时勒住手指,避免了提握重物时对手部造成伤害,结构简单,不使用时可以将提手上部1和提手下部2安装在一起或拆分后携带,携带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提手下部2上无挂钩,边角圆润,美观无安全隐患,手指接触部分为圆弧形的硬质材料才能真正做到不勒手。个别情况下还可以将提手分成两部分使用,进行拉拽绳索,简洁、美观、便于携带、外观可塑性强和适应商业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