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脱拉链及易脱式上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4380发布日期:2018-06-12 18:49阅读:1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脱拉链及易脱式上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装,特别涉及一种易脱拉链及具有该易脱拉链的易脱式上衣。



背景技术:

运动员或是体育爱好者在进行各种体育赛事或各种训练项目时,上场比赛前都会身着训练服,运动员在休息或者上场比赛前,都穿有训练服,等到上场比赛时再快速将训练服脱掉。

赛场上的快节奏以及紧张的气氛要求训练服必须具有便捷、快脱等功能性。常见的训练上衣中装的是普通拉链,上场前需将拉链拉开将衣服脱下,等训练结束再将上衣穿起,将拉链拉好,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易脱拉链及易脱式上衣,能够容易快速脱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易脱拉链,包括左拉链带、右拉链带、左上止组件和能够锁扣链齿的拉头,所述拉头包括有链齿进出口;所述左上止组件的外侧连接所述左拉链带,在位于所述右拉链带上还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拉头脱出的上止扣件;所述右拉链带上的链齿被一止挡部件分隔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止挡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链齿与所述上止扣件之间,所述止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右拉链带上且与所述左上止组件的位置对应;当所述拉头收紧并延所述右拉链带移动至所述上止扣件,所述拉头的链齿出口端部能够与所述上止扣件卡定,所述左上止组件与所述止挡部件相抵但未卡定。

其中,所述止挡部件的长度与所述左上止部件的长度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链齿的长度L为预先设定,L为自然数。

其中,所述L预先设定的条件为:当所述拉头移动至被所述上止扣件阻挡时,所述左上止组件和所述止挡部件完全暴露在所述拉头外。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链齿的长度L为2h+2x;其中,h为链齿宽度,x为两个链齿之间的间距,h、x均为自然数。

其中,所述左拉链带和右拉链带是可以完全分开的开口拉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易脱式上衣,所述上衣包括本体,所述上衣本体对襟两侧为分离未缝合状态,还包括如上所述易脱拉链,所述易脱拉链设在上衣本体的对襟处。

其中,所述左上止组件设置在上衣本体左大襟距离领部预定距离的位置,所述上止扣件设置在上衣本体右大襟的领部位置。

其中,所述预定距离为2cm。

其中,所述易脱拉链还包括左下止组件、右下止组件,所述左下止组件设置在上衣本体左大襟的底部,所述右下止组件设置在上衣本体右大襟的底部。。

以上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易脱拉链,在拉头收紧链齿啮合直至拉头被上止扣件阻挡时,左上止组件与止挡部件相互挤压但不卡定,且上止扣件距离止挡部件预定距离,在拉链锁合的状态下快速向两边拉扯拉链能够使得拉链快速分离,实现快速、便捷打开拉链脱衣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易脱式上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易脱式上衣的易脱拉链上止处的放大结构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易脱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易脱式上衣的易脱拉链上止处的放大结构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易脱式上衣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示出的易脱式上衣10包括上衣本体20以及拉链30,其中,上衣本体20对襟两侧为分离未缝合状态,该拉链30设置在上衣本体20的对襟处。

请同时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易脱拉链的结构示意图。该拉链30包括左拉链带31、右拉链带32、左上止组件33、能够锁扣链齿的拉头34、上止扣件35以及止挡部件36。

其中,左拉链带31和右拉链带32是可以完全分开的开口拉链。

左上止组件33的外侧连接左拉链带31;

上止扣件35设置于右拉链带32上,能够防止拉头34脱出。

进一步地,右拉链带32上的链齿被该止挡部件36分隔成第一部分320和第二部分321。其中,止挡部件36设置在第一部分320与上止扣件35之间;止挡部件36设置在右拉链带32上,且与左上止组件33的位置对应。

当拉头34收紧并延右拉链带移动至上止扣件35,拉头34的链齿出口端部能够与上止扣件35卡定,左上止组件33与止挡部件36相抵但并未卡定。

进一步地,止挡部件36的长度与左上止部件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部分320的链齿长度L为预先设定的,使得拉头34向上滑动至被上止扣件35阻挡时,左上止组件33能够完全从拉头34的齿槽脱离出来完全暴露。其中,L为自然数。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L=2h+2x,其中,h为链齿宽度,x为两个链齿之间的间距,h、x均为自然数。

具体地,拉头34向上拉动时,拉链的链齿从拉头34的两个链齿进出口分别进入拉头34的齿槽(图未视)被锁合后再从链齿出口出来,拉链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加赘述。

当左上止组件33和止挡部件36进入齿槽后也被收紧挤压在一起,如图3所示,左上止组件33和止挡部件36相对的侧边为直线,因此,进入齿槽后被收紧挤压在一起,但不会相互卡定。

上止扣件35的外侧设置呈钩状的凸出部350,因此,当拉头34继续上移时,凸出部350能够拉头34的前端,从而能够阻碍拉头34滑出右拉链带32,形成拉头34上移的上限定位。

此时,拉头34移动到右拉链带32的顶部并与上止扣件35相卡定,由于止挡部件36距离上止扣件35的距离为第一部分320的链齿长度,此时,止挡部件36和左上止组件33从齿槽滑出并暴露出来。

请同时参阅图4,当拉链30的左拉链带31和右拉链带32被向两边拉扯而强制快速分离时,由于左上止组件33和止挡部件36未卡定,因此受到外力撕扯时而分离从而导致已经啮合的链齿也彼此分离,从而快速打开拉链。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上止组件33、拉头34、上止扣件35、止挡部件36以及拉链的链齿是塑料材质并全部通过热熔工艺熔铸在左拉链带31和右拉链带32上。其中,上止扣件35与止挡部件36是相互分离的两个构件。

请再次参阅图1、2,左上止组件33设置在上衣本体20左大襟距离领部预定距离的位置,上止扣件35设置在上衣本体右大襟的领部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预定距离为2cm。

进一步地,该拉链30还包括左下止组件37、右下止组件38,其中,左下止组件37设置在上衣本体20左大襟的底部,右下止组件38设置在上衣本体右大襟的底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