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鞋用自动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417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鞋用自动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制鞋用自动上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现在人们在穿鞋的过程中,对鞋的样式要求越来越多,鞋子的品种也层出不穷,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现有的鞋厂一般都需要大量的设备和工人来完成制鞋过程,通过粘鞋底装置、上胶装置、烤箱、烘干装置和自动装卸装置等来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在鞋子的生产中,需要对鞋垫、鞋面、鞋底涂胶水,常见的制鞋用上胶装置大多采用人工上胶,工人的劳动负担比较大,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上胶的效果不太理想,工作效率比较低,导致经济效益变低,给经营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鞋用自动上胶装置,具备能够自动上胶的优点,解决了常见的制鞋用上胶装置需要人工进行上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鞋用自动上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机壳和底座,所述机壳的左右两侧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机壳的左右两侧且位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设置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之间通过上胶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机壳左右两侧对应上胶横板的位置开设有通槽,位于机壳左侧的第三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限位块,位于机壳右侧的第三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限位块,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从右到左依次贯穿第 二转轴限位块、机壳和第一转轴限位块且延伸至第一转轴限位块的外部,所述驱动转轴的表面且位于机壳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靠近机壳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转动杆,所述螺纹转动杆从下到上依次贯穿第二固定块、连接块和第一固定块且延伸至限位块的内部,所述螺纹转动杆与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机壳的背面对应上胶横板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转轴,所述转动转轴远离转动电机的一端贯穿机壳且延伸至其内部,位于机壳内部的转动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绕线轮,所述上胶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杆,两个第一固定杆之间通过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表面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胶连接杆,所述上胶连接杆的表面套接有限位套,两个绕线轮均通过钢绳与限位套固定连接,所述上胶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胶刷头,所述机壳内壁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两个支腿的顶部通过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机壳上。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对应驱动电机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驱动转轴从右到左依次贯穿保护壳、第二转轴限位块、机壳和第一转轴限位块且延伸至第一转轴限位块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对应驱动电机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驱动转轴从右到左依次贯穿保护壳、第二转轴限位块、机壳和第一转轴限位块且延伸至第一转轴限位块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底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支腿之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支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胶横板、第一转轴限位块、第二转轴限位块、驱动电机、驱动转轴、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螺纹转动杆、转动电机、转动转轴、绕线轮、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滑块、上胶连接杆、限位套和上胶刷头相互配合,可以实现自动上胶,无需人工进行上胶,使上胶效果更加理想,不仅减轻了人工的劳动负担,而且省时省力,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使经济效益得到提升,给经营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杆起到了支撑的作用,防止第三固定块由于外力作用而倾斜或断裂,通过设置保护壳起到了保护驱动电机的效果,防止灰尘进入驱动电机内部,影响驱动电机的正常运转,通过设置滚轮固定杆、滚轮转轴和滚轮起到了方便移动的效果,通过设置支撑板起到了固定的效果,使工作台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在机壳内壁的底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机壳、3底座、4第一固定块、5第二固定块、6第三固定块、7限位块、8连接块、9上胶横板、10第一转轴限位块、11第二转轴限位块、12安装块、13驱动电机、14驱动转轴、15第一锥形齿轮、16第二锥形齿轮、17螺纹转动杆、18转动电机、19转动转轴、20绕线轮、21第一固定杆、22第二固定杆、23滑块、24上胶连接杆、25限位套、26钢绳、27上胶刷头、28支腿、29工作台、30支撑杆、31保护壳、32滚轮固定杆、33滚轮、34滚轮转轴、35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制鞋用自动上胶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机壳2和底座3,底板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固定杆32,滚轮固定杆3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转轴33,滚轮转轴3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滚轮34,通过设置滚轮固定杆32、滚轮转轴33和滚轮34起到了方便移动的效果,机壳2的左右两侧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4、第二固定块5和第三固定块6,第三固定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0,支撑杆30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机壳2上,通过设置支撑杆30起到了支撑的作用,防止第三固定块6由于外力作用而倾斜或断裂,第一固定块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7,机壳2的左右两侧且位于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5之间设置有连接块8,两个连接块8之间通过上胶横板9固定连接,机壳2左右两侧对应上胶横板9的位置开设有通槽,位于机壳2左侧的第三固定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限位块10,位于机壳2右侧的第三固定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限位块11,底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2,安装块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3,底座3的顶部对应驱动电机1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保护壳31,驱动转轴14从右到左依次贯穿保护壳31、第二转轴限位块11、机壳2和第一转轴限位块10且延伸至第一转轴限位块10的外部,通过设置保护壳31起到了保护驱动电机13的效果,防止灰尘进入驱动电机13内部,影响驱动电机13的正常运转,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14,驱动转轴14远离驱动电机13的一端从右到左依次贯穿第二转轴限位块11、机壳2和第一转轴限位块10且延伸至第一转轴限位块10的外部,驱动转轴14的表面且位于机壳2两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5,第一锥形齿轮15靠近机壳2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6,第二锥形齿轮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转动杆17,螺纹转动杆17从下到上依 次贯穿第二固定块5、连接块8和第一固定块4且延伸至限位块7的内部,螺纹转动杆17与连接块8螺纹连接,机壳2的背面对应上胶横板9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电机18,转动电机18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转轴19,转动转轴19远离转动电机18的一端贯穿机壳2且延伸至其内部,位于机壳2内部的转动转轴1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绕线轮20,上胶横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杆21,两个第一固定杆21之间通过第二固定杆2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22的表面套接有滑块23,滑块2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胶连接杆24,上胶连接杆24的表面套接有限位套25,两个绕线轮20均通过钢绳26与限位套25固定连接,上胶连接杆2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胶刷头27,机壳2内壁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28,两个支腿28的顶部通过工作台29的底部固定连接,工作台29底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支腿28之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5,支撑板35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支腿28上,通过设置支撑板35起到了固定的效果,使工作台29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在机壳2内壁的底部,通过设置上胶横板9、第一转轴限位块10、第二转轴限位块11、驱动电机13、驱动转轴14、第一锥形齿轮15、第二锥形齿轮16、螺纹转动杆17、转动电机18、转动转轴19、绕线轮20、第一固定杆21、第二固定杆22、滑块23、上胶连接杆24、限位套25和上胶刷头27相互配合,可以实现自动上胶,无需人工进行上胶,使上胶效果更加理想,不仅减轻了人工的劳动负担,而且省时省力,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使经济效益得到提升,给经营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使用时,驱动电机13通过驱动转轴14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5转动,第一锥形齿轮15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6进行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6带动螺纹转动杆17带动上胶横板9向下移动,转动电机18通过转动转轴19带动绕线轮20带动滑块23进行滑动,通过滑块23的滑动对鞋垫进行上胶。

综上所述:该制鞋用自动上胶装置,通过设置上胶横板9、第一转轴限位 块10、第二转轴限位块11、驱动电机13、驱动转轴14、第一锥形齿轮15、第二锥形齿轮16、螺纹转动杆17、转动电机18、转动转轴19、绕线轮20、第一固定杆21、第二固定杆22、滑块23、上胶连接杆24、限位套25和上胶刷头27相互配合,解决了常见的制鞋用上胶装置需要人工进行上胶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