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用保暖棉皮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0460阅读:778来源:国知局
警用保暖棉皮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棉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警用保暖棉皮鞋。



背景技术:

现有的警用保暖棉皮鞋大部分是通过鞋带将鞋子固定,如果进行清洗时还需要拆解鞋带,再次穿时还需要将鞋带系好,遇到紧急任务时十分麻烦,浪费时间;另外如果鞋带散落下来,还容易踩到鞋带绊倒自己。

专利保暖棉皮鞋(公告号CN 206182465 U),公开了保暖棉皮鞋,包括鞋底和鞋面,鞋面在鞋背的开口部位设有鞋舌,鞋舌除顶部外的其余各侧边均与鞋面的鞋背开口边沿密封缝制在一起,鞋舌表面采用防水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舌向内褶皱形成第一褶皱部和第二褶皱部,所述鞋面和鞋舌的内表面设有保暖棉毛。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鞋子具有更好的保暖效果且穿脱方便、穿着舒适。但是仍然是使用鞋带进行固定鞋子与脚的,仍然没有解决现有问题。

因此急需在清洗鞋子后,依然能够快速穿上鞋子,同时不会被鞋子绊倒的警用保暖棉皮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免警用保暖棉皮鞋,在清洗鞋子后,依然能够快速穿上鞋子,同时不会被鞋子绊倒。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警用保暖棉皮鞋,警用保暖棉皮鞋,包括鞋底和设于所述鞋底上的带有用于插入脚的开口的鞋帮,所述鞋帮包括位于外层的防水皮料和位于内层的胆布,所述防水皮料和所述胆布之间填充棉花,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帮的侧部设有用于封闭所述鞋帮的拉链,所述开口的边缘径向设有内通孔,所述内通孔内设有用于固定住鞋子与脚踝的系绳,所述内通孔的入口与所述内通孔的出口之间设有所述拉链。设有所述拉链可以直接拉上拉链,然后用所述系绳系上,可以短时快速的穿上鞋子,即使清洗鞋子后,也不需要像传统的鞋子那样穿鞋带。

优选的,所述系绳横穿整个所述内通孔。可以更好的系住鞋子防止松动。

优选的,所述鞋底的与脚接触的面设有第一布料,所述第一布料与所述鞋底之间设有与脚掌匹配的按摩垫。警察长期户外活动,导致脚一直处于压迫状态,使用所述按摩垫可以保证血液的正常循环。

优选的,所述按摩垫由硅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布料表面设有绒毛。增加保暖性。

优选的,所述胆布与脚接触的面设有保暖绒。增加保暖性。

优选的,所述鞋底的底部设有若干凸棱。可以增加鞋子的防滑能力。

优选的,所述鞋底的厚度为3-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清洗鞋子后,依然能够快速穿上鞋子,使用拉链以及系绳代替原先的鞋带既可以快速穿上鞋子保证鞋子固定在脚上,又可以避免鞋带被踩到而绊倒穿鞋者。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布的鞋底与第一布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鞋帮的部分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记为:1、鞋底;11、凸棱;2、鞋帮;3、防水皮料;31、棉花;4、胆料;41、保暖绒;5、拉链;6、内通孔;61、系绳;7、第一布料;71、绒毛;8、按摩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警用保暖棉皮鞋,包括鞋底1和设于鞋底1上的带有用于插入脚的开口的鞋帮2,鞋帮2包括位于外层的防水皮料3和位于内层的胆布4,防水皮料3和胆布4之间填充棉花31,鞋帮2的侧部设有用于封闭鞋帮2的拉链5,所述开口的边缘径向设有内通孔6,内通孔6内设有用于固定住鞋子与脚踝的系绳61,系绳61横穿整个内通孔6,内通孔6的入口与内通孔6的出口之间设有拉链5。设有拉链5可以直接拉上拉链5,然后用系绳61系上,可以短时快速的穿上鞋子,即使清洗鞋子后,也不需要像传统的鞋子那样穿鞋带。

具体的,鞋底1的与脚接触的面设有第一布料7,第一布料7与鞋底1之间设有与脚掌匹配的按摩垫8,按摩垫8由硅胶制成。警察长期户外活动,导致脚一直处于压迫状态,使用按摩垫8可以保证血液的正常循环。第一布料7表面设有绒毛71。增加保暖性。

具体的,鞋底1的底部设有若干凸棱11。可以增加防滑性。鞋底1的厚度为3-5cm。在有水的地方路过时,避免鞋帮2与水直接接触。

具体的,胆布4与脚接触的面设有保暖绒41。进一步增加保暖性。

穿脱该实施例中的警用保暖棉皮鞋的方法:

将脚插入该鞋中,拉上拉链5,用系绳61系上,可以使拉链5上的拉锁位于系绳61的上部,防止拉链5上的拉锁下滑。

本实施例的优点:

1、在清洗鞋子后,依然能够快速穿上鞋子,使用拉链5以及系绳61代替原先的鞋带既可以快速穿上鞋子保证鞋子固定在脚上,又可以防止鞋带被踩到而绊倒穿鞋者;

2、同时设有按摩垫8可以保持血液的正常循环,从而减轻人的劳累感;

3、设有绒毛71和保暖绒41可以增加鞋子的保暖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