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鞋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2448阅读:20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鞋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鞋带。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常可见到一些服饰或日常用品具有其他特殊功能的设计,举例来说,一些衣服、鞋子或其他饰品结合导光纤维的发光装置使其图案设计发亮,不仅可达到美化、增添设计感的功能,同时亦可提醒行人或驾驶者注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现有的发光鞋带在具体的构造、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之处:

如申请号CN201220160287.0 所述的一种新型橄榄球型发光鞋带,由壳体、钮扣电池、发光体、发光按钮和光纤鞋带构成,所述壳体分为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外部轮廓成橄榄球型结构,下壳底部设置有带旋转式电池盖的电池更换结构,并在下壳底部两端设置有两对带孔的底脚;光 纤鞋带3’从壳体两端的发光孔10’联接延伸出来,并围绕穿进下壳2’上带孔的底脚4’,其使用时不方便,不能满足像传统鞋带一样,自由穿绑于鞋子上。

再比如,申请号CN201220164522.1所述的发光鞋带,包括椭圆形下盖和椭圆形上盖,以及超亮光纤和位于椭圆形下盖和椭圆形上盖内的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包括:电池、电路板和发光光源,发光光源通过所述电路板来控制开闭;超亮光纤穿设在椭圆形下盖和椭圆形上盖上,且端部安装到发光光源上。使用椭圆形下盖与鞋面贴合的表面为弧形,目的是能够更好的与鞋面贴合,提高了穿着的舒适度;其结构相对复杂,造价成本高;且光装置体积大,使用不便。

综上可知,现有的发光鞋带存在着发光装置体积大导致的使用不便,结构复杂或者造价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发光鞋带,它不仅成本低廉,并且可以自由穿绑于鞋子上,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照明光纤和发光装置,照明光纤一端插入发光装置固定连接,发光装置包括中空柱体、发光二极体、控制板、微型电池和后盖,中空柱体和后盖设有匹配连接;发光二极体、控制板和微型电池在中空柱体内,发光二极体固定在控制板上,控制板与微型电池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二极体、控制板和微型电池在中空柱体内,发光二极体固定在控制板上,控制板与微型电池连接,微型电池的使用及相应匹配的组件,从而使得整个结构变得很小,不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还能保证整体的鞋带可以像传统鞋带一样自由穿绑于鞋子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且其整体大小可以自由穿绑于鞋子上,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纤台灯一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纤台灯一种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纤台灯连接装置与灯头的一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光纤台灯连接装置与头灯连接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中:1.照明光纤;2.发光装置;3.中空柱体;4.发光二极管;5.控制板;6.微型电池;7.后盖;9.螺纹;10.正极导通片;11.负极导通片;12.电池正极端;13.凹槽;14.胶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光纤台灯包括照明光纤1和发光装置2,照明光纤1一端插入发光装置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发光装置2包括中空柱体3、发光二极体4、控制板5、微型电池6和后盖7,中空柱体3和后盖7设有匹配连接;发光二极体4、控制板5和微型电池6在中空柱体3内,发光二极体4固定在控制板5上,控制板5与微型电池6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二极体4、控制板5和微型电池6在中空柱体内,发光二极体4固定在控制板5上,控制板5与微型电池6连接,微型电池6的使用及相应匹配的组件,从而使得整个结构变得很小,不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还能保证整体的鞋带可以像传统鞋带一样自由穿绑于鞋子上。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板5与微型电池6连接,控制板5将微型电池6产生的电流和电压转变成发光二极体4所需的电流和电压,控制发光的亮度、颜色等参数。

进一步的,微型电池6为浮漂电池。

进一步的,浮漂电池型号为CR322或CR311。也可以是CR310、CR316,还可以是CR319、CR425,还可以是其他型号。可以根据鞋带孔大小来选择电池的需求。

如图2所示,为了连接的牢固性和微型电池6的方便拆换,中空柱体3和后盖7通过螺纹9匹配连接。当不需要发光装置2发光时,可以旋转后盖7使得中空柱体3与后盖7分离,取出微型电池6,可以将微型电池6反方向放入中空柱体3后将后盖7旋转在中空柱体3上,这样保证微型电池6不会因为体积过小而丢失;也可以将微型电池6另外放于其他地方;同时,方便电池的更换。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保证照明光纤1与中空柱体3的稳固性和照明光纤1插入发光装置2与发光二极体4位置的对应,用胶水14固定在中空柱体3上。

如图1所示,控制板5上设有正极导通片10和负极导通片11;正极导通片10与电池正极端12连接,负极导通片11与电池体凹槽13连接。微型电池6有正极端12和作为负极的凹槽13,控制板5上设有的正极导通片10和负极导通片11分别与之连接来为控制板5提供电能。

如图3所示,发光装置2可在照明光纤1的一端安装;如图4所示,发光装置2可在照明光纤1的两端同时安装。可根据需要来设置照明光纤1的两端同时或者某一端设有发光装置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