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鞋跟的更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换跟高跟鞋。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5923104U公开了一种隐藏按钮型可换跟式高跟鞋,其通过在鞋跟上设置插接块,在鞋底上设置的插槽,插接块与插槽匹配连接,使鞋底与鞋跟方便地实现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变换或调整鞋的高度和鞋跟的款式及颜色;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但是,该专利设计目前只是从理论上论证了设计的方案,现实中却很难落到实处,比如可换跟的鞋底采用前部使用什么工艺制作?怎样解决硬度、翘度、舒适度的问题?怎样解决鞋底、鞋跟和鞋面如何有效的构成一个整体,真正成为一双鞋子的方法和设计;动力部分的构件如何安置在鞋子内部,如何确保动力部分的构件不易磨损及安全,最后既不影响使用效果,又不失美观;或者如何实现使用价值都未阐述详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可换跟高跟鞋,该可换跟高跟鞋可以解决了鞋底的硬度、翘度、舒适度的问题。
一种可换跟高跟鞋,包括鞋内中底板、鞋托组件、鞋跟组件、鞋底前掌底片,鞋内中底板与鞋托组件的上表面粘接,鞋托组件的下表面前部与鞋底前掌底片上表面的后部粘接,鞋底前掌底片上表面的前部与鞋内中底板粘接,鞋托组件与鞋跟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通过将鞋托组件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与鞋内中底板和鞋底前掌底片粘合,且鞋内中底板和鞋底前掌底片粘合,从而保证鞋托组件、鞋内中底板、鞋底前掌底片三者的可靠连接,解决了鞋底的硬度、翘度、舒适度的问题。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鞋跟组件的上表面与鞋托组件的下表面相配合。
通过鞋跟组件的上表面与鞋托组件下表面相配合,可以使得鞋跟组件的上表面与鞋托组件稳定连接,侧向力产生的力矩可以传递到鞋托组件上,从而提高使用者穿鞋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鞋跟组件的上表面设有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鞋托组件的底面设有鞋跟契合扇形导位槽,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与鞋跟契合扇形导位槽配合以将鞋托组件与鞋跟组件在鞋托组件的侧向方向上定位。
当鞋跟契合扇形导位槽与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配合时,可以在侧向和前后方向是进行定位,从而能够提高鞋跟组件与鞋托组件的连接的可靠性。而且,采用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可以将鞋跟组件和鞋托组件在高度方向上可靠定位,从而提高了穿着的舒适性。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鞋托组件包括鞋托本体,鞋托本体上设有上卡接装置,上卡接装置包括可转动连接在鞋托本体上的杠杆件,杠杆件具有一钩部,杠杆件还与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连接在鞋托本体上,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上设置有下卡接装置,下卡接装置包括一用于被杠杆件的钩部选择性的钩住的定位件。
通过在鞋托本体上设置杠杆件,以及驱动杠杆件钩住定位件的第一弹性部件,可以使得杠杆在自发状态下,始终保持能够钩住定位件,避免鞋托组件与鞋跟组件脱开。而且,在需要更换鞋跟组件时,还可以将杠杆件按下,使得钩部与定位件解锁,从而将鞋托组件与鞋跟组件分离,更换成自己所需的鞋底类型。
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的中部设有鞋跟钩连定位槽,定位件为设置在鞋跟钩连定位槽中的定位杆。
通过设置鞋跟钩连定位槽,可以容纳杠杆件的钩部,同时将定位杆设置在鞋跟钩连定位槽中,还可以降低鞋跟组件的上表面突出物的高度,从而使得鞋跟组件能够方便的无阻碍的插入到鞋托组件中,也可以降低鞋的无用部分的高度。
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杠杆件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鞋托本体上,转轴位于杠杆件的中部,转轴被固定锁销卡接,固定锁销以可拆卸的方式插在鞋托本体上,固定锁销为倒置的U形,U形的两臂以可拔出的方式插在鞋托本体的固定孔位中,杠杆件的一端的上表面具有按钮部,按钮部的下表面与第一弹性部件连接,第一弹性部件为第一螺旋压缩弹簧,第一螺旋压缩弹簧,第一螺旋压缩弹簧的局部套装在弹簧定位柱上。
通过设置固定锁销以将转轴压在鞋托本体上,可以在转轴或杠杆件这种容易发生磨损的部件需要更换时,方便的将转轴或杠杆件拆下。而且,设置第一螺旋压缩弹簧,也可以确保在较小的空间内有较大的作用力能够使得杠杆件钩住定位杆,从而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杠杆件滑动安装在转轴上,转轴上还套装有第二螺旋压缩弹簧,鞋托本体上设有杠杆伸出槽,杠杆伸出槽用于被杠杆件的钩部穿过并将定位杆钩住,第二螺旋压缩弹簧用于将杠杆件沿转轴的轴向顶出且使得杠杆件的钩部压在杠杆伸出槽旁的鞋托本体上。
当需要将鞋底组件装在鞋托组件上时,由于杠杆件在第一螺旋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其钩部会探出鞋托组件的下表面,虽然也可以在装配鞋底组件时,用一只手将按钮按下或者鞋跟组件也可以在进入到鞋托组件内时,将钩部向上顶起,但是这都会增加将鞋底组件装在总成的难度。所以,通过设置第二螺旋压缩弹簧,可以将杠杆件沿转轴的轴向顶出,杠杆件的钩部压在杠杆伸出槽旁的鞋托本体上,不再伸出杠杆伸出槽,从而使得鞋底组件能够顺利的插入到鞋托组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可换跟高跟鞋的立体拆解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鞋底前掌底片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的鞋托组件未安装固定锁销时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的鞋托组件安装固定锁销后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例1中的卡接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实施例1中的鞋托组件的仰视图;
图7是实施例1中的鞋跟组件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例1中的鞋垫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例1中的鞋托组件和鞋跟组件的侧视图;
图10是实施例2中的鞋托组件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例2中的鞋托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可换跟高跟鞋的立体拆解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的鞋底前掌底片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例1中的鞋托组件未安装固定锁销时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1中的鞋托组件安装固定锁销后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例1中的卡接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实施例1中的鞋托组件的仰视图;图7是实施例1中的鞋跟组件的俯视图;图8是实施例1中的鞋垫的俯视图;图9是实施例1中的鞋托组件和鞋跟组件的侧视图;
图中,各个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如下;100、鞋内中底板;101、按压穿透孔;200、鞋托组件;201、杠杆件;202、转轴;203、固定孔位;204、第一螺旋压缩弹簧;205、钩部;206、固定锁销;207、弹簧定位柱;208、鞋跟契合扇形导位槽;209、鞋底片粘合部;210、鞋托本体;211、杠杆伸出槽;212、按钮部;301、定位杆;302、鞋跟钩连定位槽;303、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304、鞋跟本体;400、鞋底前掌底片;501、鞋垫本体;502、圆形弹力面料。
一种可换跟高跟鞋,包括鞋内中底板100、鞋托组件200、鞋跟组件、鞋底前掌底片400,鞋内中底板100与鞋托组件200的上表面粘接,鞋托组件200的鞋底片粘合部209与鞋底前掌底片400上表面的后部粘接,鞋底前掌底片400上表面的前部与鞋内中底板100粘接,鞋托组件200与鞋跟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通过将鞋托组件200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与鞋内中底板100和鞋底前掌底片400粘合,且鞋内中底板100和鞋底前掌底片400粘合,从而保证鞋托组件200、鞋内中底板100、鞋底前掌底片400三者的可靠连接,解决了鞋底的硬度、翘度、舒适度的问题。
优选的,鞋跟组件的上表面与鞋托组件200的下表面相配合。通过鞋跟组件的上表面与鞋托组件200下表面相配合,可以使得鞋跟组件的上表面与鞋托组件200稳定连接,侧向力产生的力矩可以传递到鞋托组件200上,从而提高使用者穿鞋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的,鞋跟组件包括鞋跟本体304,鞋跟本体304的上表面设有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303,鞋托组件200的底面设有鞋跟契合扇形导位槽208,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303与鞋跟契合扇形导位槽208配合以将鞋托组件200与鞋跟组件在鞋托组件200的侧向方向上定位。当鞋跟契合扇形导位槽208与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303配合时,可以在侧向和前后方向是进行定位,从而能够提高鞋跟组件与鞋托组件200的连接的可靠性。而且,采用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303,可以将鞋跟组件和鞋托组件200在高度方向上可靠定位,从而提高了穿着的舒适性。
进一步优选的,鞋托组件200包括鞋托本体210,鞋托本体210上设有上卡接装置,上卡接装置包括可转动连接在鞋托本体210上的杠杆件201,杠杆件201具有一钩部205,杠杆件201还与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连接在鞋托本体210上,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303上设置有下卡接装置,下卡接装置包括一用于被杠杆件201的钩部205选择性的钩住的定位件。通过在鞋托本体210上设置杠杆件201,以及驱动杠杆件201钩住定位件的第一弹性部件,可以使得杠杆在自发状态下,始终保持能够钩住定位件,避免鞋托组件200与鞋跟组件脱开。而且,在需要更换鞋跟组件时,还可以将杠杆件201按下,使得钩部205与定位件解锁,从而将鞋托组件200与鞋跟组件分离,更换成自己所需的鞋底类型。
再进一步优选的,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303的中部设有鞋跟钩连定位槽302,定位件为设置在鞋跟钩连定位槽302中的定位杆301。通过设置鞋跟钩连定位槽302,可以容纳杠杆件201的钩部205,同时将定位杆301设置在鞋跟钩连定位槽302中,还可以降低鞋跟组件的上表面突出物的高度,从而使得鞋跟组件能够方便的无阻碍的插入到鞋托组件200中,也可以降低鞋的无用部分的高度。
再进一步优选的,杠杆件201通过转轴202转动安装在鞋托本体210上,转轴202位于杠杆件201的中部,转轴202被固定锁销206卡接,固定锁销206以可拆卸的方式插在鞋托本体210上,固定锁销206为倒置的U形,U形的两臂以可拔出的方式插在鞋托本体210的固定孔位203中,杠杆件201的一端的上表面具有按钮部212,按钮部212的下表面与第一弹性部件连接,第一弹性部件为第一螺旋压缩弹簧204,第一螺旋压缩弹簧204,第一螺旋压缩弹簧204的局部套装在弹簧定位柱207上。通过设置固定锁销206以将转轴202压在鞋托本体210上,可以在转轴202或杠杆件201这种容易发生磨损的部件需要更换时,方便的将转轴202或杠杆件201拆下。而且,设置第一螺旋压缩弹簧204,也可以确保在较小的空间内有较大的作用力能够使得杠杆件201钩住定位杆301,从而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动作原理如下:
选择好一种鞋跟组件之后,将鞋跟组件的顶部的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303插入到鞋托组件200底部的鞋跟契合扇形导位槽208中。由于有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303与鞋跟契合扇形导位槽208的配合,有效保证了鞋跟组件装入的顺畅并且在装入后,能够起到定位作用。装入过程中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303可以将杠杆件201的钩部205顶起,因受V形扇面契合定位凸起303的推力作用,在杠杆的作用下,钩部205上扬以带动按钮部212将第一螺旋压缩弹簧204下压,储存弹性势能。当定位杆301通过钩部205之后,第一螺旋压缩弹簧204的弹性势能释放,将按钮部212顶起,从而将钩部205下压,使得钩部205落入到鞋跟钩连定位槽302中,并且将定位杆301钩住,完成鞋跟组件和鞋托组件200的结合动作。
当需要将鞋跟组件和鞋托组件200分离时,只要按压鞋垫本体501上的圆形弹力面料502,压力经过按压穿透孔101压下按钮部212,钩部205即可解除对定位杆301的锁定,可以直接将鞋跟组件从鞋托组件200拔出。
实施例2:
图10是实施例2中的鞋托组件的俯视图;图11是实施例2中的鞋托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与上述实施例所使用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仍然沿用上述实施例对于该附图标记的定义。本实施例新出现的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如下:213、第二螺旋压缩弹簧。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杠杆件201滑动安装在转轴202上,转轴202上还套装有第二螺旋压缩弹簧213,鞋托本体210上设有杠杆伸出槽211,杠杆伸出槽211用于被杠杆件201的钩部205穿过并将定位杆301钩住,第二螺旋压缩弹簧213用于将杠杆件201沿转轴202的轴向顶出且使得杠杆件201的钩部205压在杠杆伸出槽211旁的鞋托本体210上。
当需要将鞋底组件装在鞋托组件200上时,由于杠杆件201在第一螺旋压缩弹簧204的作用下,其钩部205会探出鞋托组件200的下表面,虽然也可以在装配鞋底组件时,用一只手将按钮按下或者鞋跟组件也可以在进入到鞋托组件200内时,将钩部205向上顶起,但是这都会增加将鞋底组件装在总成的难度。所以,通过设置第二螺旋压缩弹簧213,可以将杠杆件201沿转轴202的轴向顶出,杠杆件201的钩部205压在杠杆伸出槽211旁的鞋托本体210上,不再伸出杠杆伸出槽211,从而使得鞋底组件能够顺利的插入到鞋托组件200上。当鞋跟组件在鞋托组件200上安装到位之后,下压第二螺旋压缩弹簧213,杠杆件201会在第一螺旋压缩弹簧204的作用下,其钩部205会向鞋跟钩连定位槽302中运动,从而钩住定位杆301。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例如:①将杠杆件和转轴的结构做适当的改变,以将螺旋压缩弹簧替换为扭转弹簧。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