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1461发布日期:2019-08-27 19:41阅读:1144来源:国知局
吊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首饰饰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坠。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一些小饰物,如钥匙扣、手机挂件、项链、手链等在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功能或美观的外观,很多设计者在他们上面增加一些吊坠,使他们美观。但是,现有的吊坠功能较简单,缺少变化,吊坠中镶嵌的主宝不能够相对吊坠主体晃动,不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坠,以解决现有的主宝不能够相对吊坠主体晃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吊坠,其包括:主体结构、支撑轴和外壳;

所述主体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承托部件、主宝、底部圆台、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

所述承托部件和所述底部圆台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承托部件和所述底部圆台;

所述承托部件的中间位置开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主宝设置在所述承托部件的第一圆形通孔上;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支撑轴穿过所述第二圆形通孔,并且所述支撑轴的两端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外壳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分别设置有圆孔。

其中,所述外壳的侧面还设置有2个开孔。

其中,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的孔径由两边的外侧向中间逐渐缩小,最小处的孔径等于或略小于所述支撑轴的两端的直径。

其中,所述支撑轴中部的直径小于两端的直径。

其中,所述外壳的上顶面还设置有多个副宝。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圆柱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坠,其包括主体结构、支撑轴和外壳,通过由支撑轴贯穿主体结构并与外壳固定连接,使得主体结构内镶嵌的主宝能够相对吊坠主体进行晃动,从而能够增加主宝钻石的闪烁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至图5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 承托部件

111 卡柱

12 主宝

13 底部圆台

14 第一连接部件

141 第二圆形通孔

15 第二连接部件

2 支撑轴

3 外壳

31 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吊坠,该吊坠可以是用于项链的吊坠,也可以是用在其他首饰饰品上的吊坠。参考图1至图5,所述吊坠主要包括有:主体结构、支撑轴和外壳,下面详细描述吊坠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吊坠的主体结构具体包括:承托部件11、主宝12、底部圆台13、第一连接部件14、第二连接部件15。

所述承托部件11的投影呈圆形或大体上呈圆形,其侧面具有一定的厚度。在所述承托部件11的中间位置开有圆形通孔(即第一圆形通孔),该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大小与主宝12相对应,也就是说,当主宝12放置在承托部件11的第一圆形通孔上时,承托部件11能够承托住主宝12,而不会从第一圆形通孔中落下。具体地,主宝12一般为钻石,所述主宝12从上至下主要包括:台面、冠部、腰部、亭部,其中直径最大的部位为腰部,亭部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等于钻石的亭部的某一部位的直径,而小于腰部的直径,因此当钻石放置在第一圆形通孔上时,由于钻石的腰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圆形通孔的孔径,钻石会卡设在第一圆形通孔上,钻石的亭部会伸出第一圆形通孔,被承托部件11卡托住而不会掉落。

继续参考图2,在承托部件11上的适当位置还设置有多个卡柱111,主宝12被设置在多个卡柱111之间,从而被固定在承托部件11上。

所述底部圆台13的投影呈圆形或大体上呈圆形,其侧面具有一定的厚度。所述底部圆台13和所述承托部件11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4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5都设置在所述承托部件11和所述底部圆台13之间。具体地,第一连接部件14和第二连接部件15的高度相同,第一连接部件14和第二连接部件15分别与承托部件11和底部圆台13固定连接。在实际中,第一连接部件14和第二连接部件15可与承托部件11和底部圆台13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成为一整体。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5为圆柱体。

在佩戴吊坠时,承托部件11作为正面,底部圆台13作为背面。一般地,承托部件11和底部圆台13的投影面积大小相同;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承托部件11和底部圆台13的投影面积大小也可以略有差别,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参考图1和图2,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4呈长方体或大体呈长方体设计,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圆形通孔141,该第二圆形通孔141的直径与支撑轴2的直径相对应,能够使得支撑轴2穿过所述第二圆形通孔141,所述支撑轴2的两端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下面详细描述支撑轴2和第二圆形通孔141的具体结构。

所述支撑轴2大体为一细长的圆柱体,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4的第二圆形通孔141,支撑轴2的两端分别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2的两端和中间部位的轴径不是完全一致的,参考图1和图2,在支撑轴2的中间部位,轴径是逐渐缩小的。从外观上看,支撑轴2由长度相等的两段轴体组成。相对应的,第二圆形通孔141的孔径也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由两边的外侧向中间逐渐缩小,其中间最小处的孔径等于或略小于所述支撑轴2的两端的轴径。这样,当支撑轴2穿过第二圆形通孔141时,支撑轴2的中间部位正好位于第二圆形通孔141的位置,从而,由承托部件11、底部圆台13、第一连接部件14和第二连接部件15构成的主体结构可相对支撑轴2进行(轻微)晃动,进一步主宝12也能够进行(轻微)晃动,这种晃动增加了钻石的闪烁效果。

参考图3,其中,外壳3的侧壁可为圆形、椭圆或者多边形状设计。并且,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还设置有2个开孔31,该开孔31可以是圆形或者椭圆形设计。项链穿过通过开孔31提供的开孔后,可供佩戴。

参考图4和图5,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吊坠的俯视图;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吊坠的仰视图,为能够看到外壳的侧面结构,图5较严格意义上的仰视图有一定的角度偏转。如图4和图5所示,外壳3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分别设有圆孔,可通过圆孔看到吊坠的主体结构。此外,在所述外壳3的上顶面还可以设置多个副宝32,所述多个副宝32环绕设置在所述主宝12的外围,以实现更好的闪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吊坠包括主体结构、支撑轴和外壳,通过由支撑轴贯穿主体结构并与外壳固定连接,使得主体结构内镶嵌的主宝能够相对吊坠主体进行晃动,从而能够增加主宝钻石的闪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