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光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221发布日期:2018-07-13 16:2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与鞋子有关,尤指一种使用可发光的织物而能在鞋面产生大范围发光效果的鞋子。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发光鞋主要是在鞋底的内部设置发光件,让发光件所发出的光线穿透鞋底来产生警示作用或是增加视觉效果,但是因为鞋底的范围有限,所以实际上能够达到的发光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若想要提升亮度,势必得要增加发光件的数量或是改用发光强度较大的发光件,不过如此将会造成耗电量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发光的鞋子,其能增加发光面积,进而减少耗电量,以及提高视觉效果或警示作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鞋子具有一鞋体与一光源。该鞋体具有一鞋面与一大底,该鞋面包含由多条经纱、多条纬纱及多条光纤所交互编织而成的织物,该大底设于该鞋面的底部且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被该鞋面给遮盖住;该光源设于该鞋体的大底的容置空间内且连接所述光纤的一端,使得该光源能通过所述光纤将光线传导至该鞋体的鞋面。

更佳地,其中该鞋体的大底的容置空间内设有一电池与一电路板,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电池与该光源。

更佳地,其中该鞋体还具有一设于该鞋面的鞋舌,该鞋舌设有一光源开关,该光源开关电性连接该电路板。

更佳地,其中该鞋体的鞋面具有一鞋跟部,该鞋跟部的一侧边具有一开口,该开口连通该大底的容置空间,所述光纤的一端穿经该开口并通过一扣具连接该光源。

更佳地,其中所述光纤的一端套设有一束管。

更佳地,其中该织物的各该经纱与各该光纤均以上下交错的方式交织于所述纬纱。

更佳地,其中该织物的所述经纱与所述光纤沿着各该纬纱的延伸方向呈交错排列。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鞋子利用该织物所制成的鞋面来产生大范围的发光效果,如此不但可以减少耗电量,同时也能在夜间行走时确实起到警示作用。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子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子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子所提供的发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子所使用的织物的编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1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鞋子10包含有一鞋体20与一发光模块30。

鞋体20具有一鞋面21,鞋面21包含多条经纱41、多条纬纱42及多条光纤43交互编织而成的一织物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一条经纱41与每一条光纤43均以上下交错的方式交织于所述纬纱42,而且,所述经纱41与所述光纤43沿着各纬纱42的延伸方向呈交错排列。在材质方面,经纱41与纬纱42可以选用化学纤维、动物纤维或植物纤维,在此不加以限定。

再如图2所示,鞋面21由前往后区分为一鞋头部22、一鞋身部23及一鞋跟部24,其中在鞋跟部24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具有一开口25。此外,鞋体20还具有一鞋舌26与一大底27,鞋舌26缝设于鞋面21的鞋身部23,大底27连接于鞋面21的底部,且大底27的顶面具有一被鞋面21所遮盖住的容置空间28,容置空间28跟鞋面21的鞋跟部24的两个开口25形成连通,使得所述光纤43的一端分别穿出两个开口25之后,先通过套设两根束管44而聚集成两束,接着再穿入容置空间28内,如此可以简化所述光纤43在走在线的复杂度。

请配合参阅图2及图3,发光模块30具有一电池31、一电路板32、二光源34及一光源开关35。电池31与电路板32彼此连接且共同设置于一控制盒33内,控制盒33设于鞋体20的大底27的容置空间28内。各光源34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三个不同颜色(红蓝绿)的发光二极管,但并不以此为限,各光源34设于鞋体20的大底27的容置空间28内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板32,使得各光源34能通过电路板32的控制而产生多种不同的发光型态,例如单一颜色持续发光不闪烁、单一颜色闪烁发光,或是两种以上颜色交替发光等;此外,各光源34分别通过一扣具45连接其中一束光纤43,使得各光源34能够方便地通过与其相连接的光纤43将光线传导至鞋体20的鞋面21。至于光源开关35设于鞋体20的鞋舌26且电性连接电路板32,一方面用来启动或关闭各光源34,另一方面用来切换各光源34的发光型态。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鞋子10所使用的织物40可以让光源34所发出的光线均匀地散布在整个鞋面21,并不需要增设光源34的数量或是改用发光强度较大的光源就能够产生大范围的发光效果,如此不但有效减少耗电量,在夜间行走时也可以确实起到警示效果,另外再配合光源开关35的切换,使光源34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的发光型态来达到强化视觉效果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